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3月19日下午,《当代中国画》创刊发布会在北京通州徐辛庄黄永玉万荷堂举行。《当代中国画》月刊是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连续出版物。“在娱乐化的时代,学术、教育、展览、出版、市场等与发展相关的问题都表现出了娱乐化和市场化的倾向,其贻害是失去了基本的对文化的崇敬和对艺术的敬畏”(陈履生)。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现状的《当代中国画》月刊的编辑和出版,正是由这种危机感和责任感的促使,承担历史的责任,使传统的中国画艺术在发展到当代的时候,能够继续以其独特性显现出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风采!
会议由漓江出版社副总编庞俭克主持,著名画家黄永玉,广西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健,漓江出版社社长李元君,漓江出版社总编辑李朝晖,《当代中国画》主编陈履生及二十多家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黄永玉先生、黄健先生相继在会上致辞,他们对《当代中国画》的创刊表示热烈祝贺。
黄永玉先生在会上作了“当代中国画和《当代中国画》”的发言,介绍了自己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上要实诚,要快乐得画画。他表示:“看到现代人画得这么好,真开心!现代的很多画,认识的不认识的,叫我惊叹!”针对现在杂志数量多、生存困难,而《当代中国画》却在这时创刊了,他说,资本的雄厚和编辑的意志,对于杂志的生存比较重要。

主编陈履生首先介绍了故事很多的万荷堂。为什么选这个地方开发布会,而没有选中国美术馆或五星级的酒店?陈主编认为主要是选个独到点的地方:“在创刊号上,特别推介了黄永玉先生为丁亥年创作的一组画,介绍了他的万荷堂。并且2006年夏天的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的闭幕晚宴也是在万荷堂成功举办的。因此,这里是具有特别的意义的”。
作为刊物的主编,陈履生先生说:“我们团队还要继续努力,因为我们‘革命’刚刚起步,还谈不上成功。”他也期待媒体的各位同仁给予《当代中国画》更多的支持!最后他给大家透露,今年是万荷堂建园十周年,届时漓江出版社会在黄永玉先生生日晚宴后开一个《黄永玉的万荷堂》的新书发布会,献给万荷堂的十周年!
黄永玉谈“当代中国画与《当代中国画》”
走进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象形字的六根大柱子,西侧墙上则挂着黄永玉的字:一个活了84岁的老人,身体还过得去,头脑又清楚,再不承认自己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那就太谦虚了。落座后,在我们面前的是张非洲花梨的长方形木桌,黄先生介绍说,它摆在这里不是问题,来自非洲也不稀奇,但是这样重达1万斤的木头怎样来到中国,又如何完全地没有遭到破坏,放到客厅里居然没有损坏门框玻璃,这就很让人惊奇了!
黄先生入座后很有兴致地谈论中国画。他说,“中国画”这个提法好像有点特别,一般就讲画、作品。“分成中国和外国或者中国画同西洋画,这些都是上世纪初的提法。我自己并没有觉得画还要分好多种”。
现代中国画是和苦难联系在一起的 黄先生回忆自己在干校的三年,每天排着队,拿着农具走16里地去劳动,还得唱歌表示高兴。那时是不准画画的。“每天我心里在画画。回来以后就开始用纸画。那时房子没有这个桌子大,画大画,就像胶卷一样,两个棍子把丈二大的纸卷起来,挂在墙上画”。“文革”期间,因为在宋文治册页里画了一只一眼开一眼闭的猫头鹰,被批判攻击社会主义。现在,黄永玉看到现代人画得这么好,感到很开心。他几乎在每本杂志里都能发现很精彩的画,“不是少数,是全国普遍开花”。他给胡永凯画册的长序中这样评论道:人家说要建立一个“派”,我不理解。我理解画家建立自己的体系,是从小就形成的,有了这个体系才能形成一种风格。胡永凯最早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民间年画、传统文学的研究,包括速写、素描稿子,是一个整体、立体的东西,逐步了形成他今天的风格。黄先生说:“他(胡永凯)的画很讲究,我很欣赏。”
艺术上要实诚 黄永玉讲自己不是正统的,也不是延安来的,更不是徐悲鸿等的学生,“我就用自己的画法:厚粉,纸背后再画一点黑颜色,衬托出一种意外的效果”。当时常书鸿夫妇就曾借其画回家去仔细研究,甚至去黄先生家请教:“(你的)画怎么画的,效果怎么样⋯⋯”。常书鸿先生这么认真地、诚恳地对待艺术的态度使黄先生很感动。
要快乐的画 画美好的东西 黄永玉最早的时候学习漫画,然后是木刻,靠木刻为生过了几十年。他认为,对艺术首先要快乐,要实诚。“文革”中,一位老先生评判他在创作上不严肃,都是以玩的态度来画画。黄先生说:“画画心里如果不快乐,你怎能画画呢?”黄先生认为创作态度是一回事,表现的东西又是一回事。画完毛泽东纪念堂的大画后,记者采访黄先生:“你创作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黄先生回答:“创作时就想已经8个月了,赶快把这画画完。”记者对这个答案不满意,就进一步引申到情感上。黄先生说:“工作时一边画一边想毛主席,还能画画吗?”艺术最主要的是开心、快乐。
谈到中国画,黄先生说,有人说他的不是中国画,他就开玩笑说,“他再说我的是中国画我就告他”。黄先生不赞同把科学上的界门纲目科属种之类的分类学摆在绘画上。当时批判印象派,艾青也说:“人应该画美好的东西,表现新鲜的东西⋯⋯”
画画不要勉强去模仿 艺术作品就像托尔斯泰评论契诃夫的文章,托尔斯泰曾开玩笑说:“你(契诃夫)的剧本写的比莎士比亚还要坏。”黄先生认为画画不要勉强去模仿。如前卫画,不是国画好、造型能力强就能画好的。“关于前卫画,不讲历史发展,单讲其本身结构,它是一个元素的问题,光、色彩、形体关系、虚实关系、粗细快慢,得抓住一个来表现。如马列维奇的《白中白》,用两个白之间的微妙关系来体现美。⋯⋯主要是表现元素,然后再扩展。要勉强去乱涂,把那叫做前卫,那恐怕只有一个波洛克!”。
不停地读书 不停地画画 黄永玉说:“我现在两件事每天都要做,一是读书,一是工作(画画)。”他认为画画的人读书是读感觉,而学问家看书是需记住的。因此对“作学问读书的方法和画家读书的方法哪种比较好”,黄先生很自豪地说:“当然我的好了!⋯⋯我一天到晚像学问家一样读书,就不能画画了。”黄先生表示,他准备开个书画展。他说,现代语言很丰富,就写咱们现代流行的话,比如“上当上当,当当不一样”。他说:“我不是革命,不是要推倒什么,我是丰富它一下。”
资本的雄厚和编辑的意志是杂志长期生存的条件 对于现在杂志生存很困难,数量也很多,《当代中国画》又创刊了,怎样保持艺术的纯洁与高雅,又能较好的生存?黄先生说,首先要资本雄厚,熬过两三年。美国《地理杂志》快一百年了,碰到过非常倒霉的时候,熬过去非常重要!没有熬过两三年的资金,加上编辑的意志,是不可能的。这同上海解放前不一样,那时候两三个人就可办杂志,垮了找到另外的老板再办一个。现在不行,现在亏不起,亏了就不晓得花多少钱,花多少情感,所以事先要准备,经济上找很好的后台。不过现在办杂志有个好处,大家都喜欢看杂志,老百姓的生活,全民的文化生活都靠杂志!当问到“该杂志品位比较高,对将来收藏绘画是否有意义”时,黄先生认为任何杂志对历史来说都是珍贵的,是有意义的。
会议由漓江出版社副总编庞俭克主持,著名画家黄永玉,广西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健,漓江出版社社长李元君,漓江出版社总编辑李朝晖,《当代中国画》主编陈履生及二十多家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黄永玉先生、黄健先生相继在会上致辞,他们对《当代中国画》的创刊表示热烈祝贺。
黄永玉先生在会上作了“当代中国画和《当代中国画》”的发言,介绍了自己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上要实诚,要快乐得画画。他表示:“看到现代人画得这么好,真开心!现代的很多画,认识的不认识的,叫我惊叹!”针对现在杂志数量多、生存困难,而《当代中国画》却在这时创刊了,他说,资本的雄厚和编辑的意志,对于杂志的生存比较重要。

主编陈履生首先介绍了故事很多的万荷堂。为什么选这个地方开发布会,而没有选中国美术馆或五星级的酒店?陈主编认为主要是选个独到点的地方:“在创刊号上,特别推介了黄永玉先生为丁亥年创作的一组画,介绍了他的万荷堂。并且2006年夏天的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的闭幕晚宴也是在万荷堂成功举办的。因此,这里是具有特别的意义的”。
作为刊物的主编,陈履生先生说:“我们团队还要继续努力,因为我们‘革命’刚刚起步,还谈不上成功。”他也期待媒体的各位同仁给予《当代中国画》更多的支持!最后他给大家透露,今年是万荷堂建园十周年,届时漓江出版社会在黄永玉先生生日晚宴后开一个《黄永玉的万荷堂》的新书发布会,献给万荷堂的十周年!
黄永玉谈“当代中国画与《当代中国画》”
走进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象形字的六根大柱子,西侧墙上则挂着黄永玉的字:一个活了84岁的老人,身体还过得去,头脑又清楚,再不承认自己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那就太谦虚了。落座后,在我们面前的是张非洲花梨的长方形木桌,黄先生介绍说,它摆在这里不是问题,来自非洲也不稀奇,但是这样重达1万斤的木头怎样来到中国,又如何完全地没有遭到破坏,放到客厅里居然没有损坏门框玻璃,这就很让人惊奇了!
黄先生入座后很有兴致地谈论中国画。他说,“中国画”这个提法好像有点特别,一般就讲画、作品。“分成中国和外国或者中国画同西洋画,这些都是上世纪初的提法。我自己并没有觉得画还要分好多种”。
现代中国画是和苦难联系在一起的 黄先生回忆自己在干校的三年,每天排着队,拿着农具走16里地去劳动,还得唱歌表示高兴。那时是不准画画的。“每天我心里在画画。回来以后就开始用纸画。那时房子没有这个桌子大,画大画,就像胶卷一样,两个棍子把丈二大的纸卷起来,挂在墙上画”。“文革”期间,因为在宋文治册页里画了一只一眼开一眼闭的猫头鹰,被批判攻击社会主义。现在,黄永玉看到现代人画得这么好,感到很开心。他几乎在每本杂志里都能发现很精彩的画,“不是少数,是全国普遍开花”。他给胡永凯画册的长序中这样评论道:人家说要建立一个“派”,我不理解。我理解画家建立自己的体系,是从小就形成的,有了这个体系才能形成一种风格。胡永凯最早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民间年画、传统文学的研究,包括速写、素描稿子,是一个整体、立体的东西,逐步了形成他今天的风格。黄先生说:“他(胡永凯)的画很讲究,我很欣赏。”
艺术上要实诚 黄永玉讲自己不是正统的,也不是延安来的,更不是徐悲鸿等的学生,“我就用自己的画法:厚粉,纸背后再画一点黑颜色,衬托出一种意外的效果”。当时常书鸿夫妇就曾借其画回家去仔细研究,甚至去黄先生家请教:“(你的)画怎么画的,效果怎么样⋯⋯”。常书鸿先生这么认真地、诚恳地对待艺术的态度使黄先生很感动。
要快乐的画 画美好的东西 黄永玉最早的时候学习漫画,然后是木刻,靠木刻为生过了几十年。他认为,对艺术首先要快乐,要实诚。“文革”中,一位老先生评判他在创作上不严肃,都是以玩的态度来画画。黄先生说:“画画心里如果不快乐,你怎能画画呢?”黄先生认为创作态度是一回事,表现的东西又是一回事。画完毛泽东纪念堂的大画后,记者采访黄先生:“你创作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黄先生回答:“创作时就想已经8个月了,赶快把这画画完。”记者对这个答案不满意,就进一步引申到情感上。黄先生说:“工作时一边画一边想毛主席,还能画画吗?”艺术最主要的是开心、快乐。
谈到中国画,黄先生说,有人说他的不是中国画,他就开玩笑说,“他再说我的是中国画我就告他”。黄先生不赞同把科学上的界门纲目科属种之类的分类学摆在绘画上。当时批判印象派,艾青也说:“人应该画美好的东西,表现新鲜的东西⋯⋯”
画画不要勉强去模仿 艺术作品就像托尔斯泰评论契诃夫的文章,托尔斯泰曾开玩笑说:“你(契诃夫)的剧本写的比莎士比亚还要坏。”黄先生认为画画不要勉强去模仿。如前卫画,不是国画好、造型能力强就能画好的。“关于前卫画,不讲历史发展,单讲其本身结构,它是一个元素的问题,光、色彩、形体关系、虚实关系、粗细快慢,得抓住一个来表现。如马列维奇的《白中白》,用两个白之间的微妙关系来体现美。⋯⋯主要是表现元素,然后再扩展。要勉强去乱涂,把那叫做前卫,那恐怕只有一个波洛克!”。
不停地读书 不停地画画 黄永玉说:“我现在两件事每天都要做,一是读书,一是工作(画画)。”他认为画画的人读书是读感觉,而学问家看书是需记住的。因此对“作学问读书的方法和画家读书的方法哪种比较好”,黄先生很自豪地说:“当然我的好了!⋯⋯我一天到晚像学问家一样读书,就不能画画了。”黄先生表示,他准备开个书画展。他说,现代语言很丰富,就写咱们现代流行的话,比如“上当上当,当当不一样”。他说:“我不是革命,不是要推倒什么,我是丰富它一下。”
资本的雄厚和编辑的意志是杂志长期生存的条件 对于现在杂志生存很困难,数量也很多,《当代中国画》又创刊了,怎样保持艺术的纯洁与高雅,又能较好的生存?黄先生说,首先要资本雄厚,熬过两三年。美国《地理杂志》快一百年了,碰到过非常倒霉的时候,熬过去非常重要!没有熬过两三年的资金,加上编辑的意志,是不可能的。这同上海解放前不一样,那时候两三个人就可办杂志,垮了找到另外的老板再办一个。现在不行,现在亏不起,亏了就不晓得花多少钱,花多少情感,所以事先要准备,经济上找很好的后台。不过现在办杂志有个好处,大家都喜欢看杂志,老百姓的生活,全民的文化生活都靠杂志!当问到“该杂志品位比较高,对将来收藏绘画是否有意义”时,黄先生认为任何杂志对历史来说都是珍贵的,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