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15年1月23日)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下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灵活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我们党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树立了光辉典范。
  邓小平同志非常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实际问题。他强调,必须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用实践来检验我们的工作,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摸着石头过河”,处理好计划和市场、先富和共富等關系。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头脑里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不可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胡锦涛同志也说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提高探索解决新时期基本问题的本领。
  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当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注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
  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否则就会犯错误,甚至犯颠覆性的错误。对这个问题,很多同志在认识上是知道的,但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有些同志会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经常会冒出各种主观主义的东西,有时甚至头脑发热、异想天开。有的人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或者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甚至反复出现这样的问题?从思想根源来看,就是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当然,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矛盾不存在了,但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其中很多是我们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如果守着我们对过去中国实际的认识不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我们就难以前进。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还要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党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干事创业精气神足,人民群众精神振奋、发愤图强,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人间奇迹。如果党员、干部理想动摇、宗旨淡化,人民群众精神萎靡、贪图安逸,那往往可以干成的事情也干不成。所以,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第二,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中国人早就知道矛盾的概念,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既有过去长期积累而成的矛盾,也有在解决旧矛盾过程中新产生的矛盾,大量的还是随着形势环境变化新出现的矛盾。这些矛盾许多是这个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是躲不开也绕不过去的。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如果对矛盾熟视无睹,甚至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坐看矛盾恶性转化,那就会积重难返,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突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是针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去的。如果我们不迎难而上、因势利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些矛盾不断积累,就有可能进一步向不利方面转化,最后成为干扰因素甚至破坏性力量。   积极面对矛盾、解决矛盾,还要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推进这“四个全面”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比如,我们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又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第三,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我們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在推进改革中,我们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就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典故都是批评和讽刺形而上学的,如盲人摸象、郑人买履、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等等。世界上只有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瞎说一气,不需要依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而坚持唯物辩证法,则要求用大气力、下真功夫。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任何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第四,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强调的也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如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西汉刘向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宋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代王夫之的“知行相资以为用”,等等。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出真知。
  我们党一贯重视理论工作,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作用就越显著。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不能心猿意马、犹豫不决,要坚定不移坚持。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要使党和人民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摘自《求是》2019年01期,本文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其他文献
唐太宗选才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要善于鉴别人才的王珐点评朝中大臣。  王珐点评道:“孜孜不倦,一心为国,凡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向皇上谏言,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带兵打仗,又可进朝堂理政,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报告公务,详细明了,上陈下达,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
2020年1月10日,潼南区人民医院。  采访结束后,肝胆胰甲乳外科主任赖星给CQDK全媒体记者发来一条信息。  信息中,赖星着重强调,“感谢潼南区的引进,感谢医院的支持!”  这两句“感谢”并非客套话,而是赖星的肺腑之言。正是依托潼南区的引才之策,他才拥有了自己的“舞台”。  破困  “引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首过往,潼南区中医院院长何胜君满是感慨。  在潼南区,区中医院是老百姓就诊的首选之
1995年3月20日清晨,日本东京地铁内发生了一起毒气泄漏犯罪案件,12人死亡,5000多人中毒。日本政府所在地及国会周围的地铁主干线被迫关闭,东京交通一片混乱。  这件震惊世界的泄毒案在中国的直接影响,是催生了一支特殊部队——消防特勤部队,其职责是应对处置“急、难、险、重”事件及社会救助。  1999年2月,重庆公安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后改为“特勤支队”)应运而生。  七年过去后的今天,特勤支队在
时隔六年,朱正萍不用翻资料,依然记得那一天。  2008年9月3日,梁平县礼让镇派出所“社区矫正对象衔接”现场。  “人就交给你了。”所长话语里饱含期待。  “我会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朱正萍看着五名社区矫正人员说。  这天,梁平县司法局成立社区矫正科,结束了公安局负责社区矫正的历史。  朱正萍作为科长,成为梁平县第一批社区矫正工作者。  在这六年多时间里,她带领同事帮助一批又一批社区矫正人员跨越
“职校校长不好当哟!”一进入7月,重庆工商学校校长杨宗武就开始叹气。  杨宗武愁什么呢?  “太难招生了!”杨宗武直搓手,“尽管毕业生供不应求,但学校每年招的一两千新生,很多都是从云、贵、川等地‘挖’来的中考落榜生。”  这两年,周边省份大兴职教,很多学生不愿入渝了。  不止是中职招生难,高职招生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发出的录取通知书多是石沉大海,很多高考落榜生宁愿再补习一年,也不愿来读高
【摘要】古典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笔者就在教学中,努力探究将古典诗歌教学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的方法。因为诗歌本身的语言就很美,而且诗歌语言短小精练,思维的跳跃性强,这都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想象的空间。教学的实践证明,这种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了较大提升,努力使语言充满诗意。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介绍我们
上班,荣昌县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信息科的李书霞总是习惯性地打开QQ。  她希望看到一个头像为心型的QQ红亮起来。  “他还在线!”每次看到这个头像变成红色,李书霞都要大声地告诉同事们。  QQ的主人,名叫胡运彦。    病床上的坚守    2011年1月中旬的一天,河北省石家庄某医院病床上,41岁的胡运彦,轻点QQ,将《荣昌县“十一五”人口形势分析报告》传送出去。  传完文件,胡运彦的面色越发苍白。
“之前主要担心路上不安全,现在好了,专车送我们去,不怕了。”即将复工的农民工周茂平说。  2月23日,3辆载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70名返岗农民工的专车,从彭水城北客运站缓缓驶出,一天后,这3辆专车将抵达福建省晋江市。  作为重庆市的劳务输出大县,自被列为重庆市疫情低风险区域以来,彭水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输出有组织、健康有检测、承运有防护、到达有交接、全程可追溯”的原则,根据各类企业用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农村、心系农民、放眼农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又提出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论述,为我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規划了路径。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