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铜鼓情结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16456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从1999年开始,至今举办了18届。每每聆听神秘的铜鼓声,我总是浮想联翩:鼓声来处是我家,千年铜鼓再生缘……
  铜鼓山歌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文化是红水河流域的原生文化、主体文化。一条东金线,半边红水河。80公里东兰东金线是壮族传统文化生态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这里,便是我的家乡。这是一条特色鲜明的文化带,这是一个极富活力的传承区,这是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沧海桑田,多彩神秘的民俗文化历久弥新。时至今日,在这条线上,铜鼓声声,延绵千年,响彻千山万弄;在这条线上,蚂蜗旗幡一竖,应者云集,十里八乡共欢腾;在这条线上,娃仔生来会唱歌,千山万弄竞风流,屋里屋外都是歌。一方水土一方人,以鼓为尊,以节娱神;节中有鼓,节中有歌;歌中有礼,歌中有情。
  每当听到铜鼓声,我自然就会想到我的父亲,想到父亲常给我们传授的铜鼓打法和有关铜鼓的文化。如业余酷爱新闻写作一样,敲铜鼓也成了父亲人生的一大乐趣。父亲八九岁就学会敲铜鼓,而且很着迷,逢年过节只要听到铜鼓声,在家便待不住了,非要到场敲上它几回心里才快活。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壮族铜鼓文化得到复苏。作为民间鼓手,父亲先后有幸参加了河池地区举办的首届和第二届铜鼓山歌艺术节、央视主办的中华鼓王大会、南宁国际民歌节、中国龙滩水电工程开工典礼等重大活动的表演,令他激动不已。作为广西民族研究学会河池分会会员,父亲工作之余潜心探究壮族铜鼓文化。他所写的《铜鼓之乡与铜鼓王》《世界铜鼓之乡东兰县》《蚂歌會》等文章被不少报刊采用。茶余饭后,父亲常向我们讲述他的研究成果:千百年来,壮族人民把铜鼓视为吉祥之物,当作兴旺、团结、奋进的象征,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神圣的地位。当外敌侵扰时,人们敲打铜鼓报警,聚众抵御敌寇;佳节喜事之日,人们敲打铜鼓,祈祷世间太平,人寿年丰;天灾人祸时,人们敲打铜鼓,以图除邪降魔,造福人间……
  铜鼓在我国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它是古代骆越先民——壮族祖先的一种乐器,最早的时候叫铜釜。它是用精铜铸成,外圆内空,鼓腰微凹,腰上有耳;鼓面饰有花纹图案,中央铸刻有光芒四射的太阳,周边铸刻有龙、凤、虎、狮、蚂蜗、稻穗等物。在古代,铜鼓是由部落的头人掌握和宗族所有,谁的部落占有铜鼓多,谁就势力强大,以铜鼓多寡论权力大小。随着历史的变迁,部落演变为宗族家庭,于是铜鼓也就随着宗族家庭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铜鼓的铸造和流传,说明壮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铜鼓成为壮族人民一种强悍、不屈的民族性格的象征。
  我听说,铜鼓还与爱情有关。在老家东兰的一次闲聊中我听村里的老人说,关于铜鼓还流传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从前,有一对青年男女,小伙叫银哥,姑娘叫金娘。两人情投意合,深深相爱。秋天,河水猛涨,阻隔二人相会。一对恋人在思念中煎熬。犀牛出于同情,接连三年背银哥、金娘过河相见。到准备成婚时,犀牛听仙家说,二人无缘结合,乃不再出现。二人无法相见,相约殉情。当银哥、金娘跳进滚滚河水时,突然金光闪动,二人好端端站在犀牛背上,犀牛将二人背往大海……银哥阿爸和金娘阿妈思念儿女心切,历尽艰辛,向各村寨讨来碎铜,找皇帝要得封号,铸成一公一母两面铜鼓。六月初六,铜鼓敲响,银哥和金娘即站在犀牛背上回来……
  那些年,父亲还常带我们回老家观摩铜鼓节和蚂蜗歌会。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家乡附近各村都要隆重举行这样的活动。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各家各户抬着自家的铜鼓,聚集在田野里或山坡上。随着扣人心弦的铜鼓声响起,人们唱起蚂歌,跳起蚂蜗舞,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父亲介绍说,蚂歌是壮族民间流传的山歌,有问歌、对歌、情歌、祝愿歌等,内容丰富多彩,耐人寻味。蚂舞千姿百态,有蚂出世舞、拜铜鼓舞、征战舞、耙田舞、插秧舞、耘田舞、打鱼捞虾舞、纺纱织布舞等。舞姿古朴、豪放、粗犷、刚健,表现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谈到东兰的铜鼓,父亲常是悲喜交加。悲的是“大办钢铁”的毁坏和“文化大革命”的糟蹋,损坏了许多春秋战国时期铸造的铜鼓。喜的是虽然如此,东兰珍藏的铜鼓至今仍然占世界馆藏铜鼓量的1/4。仅我所在的伟领屯就有3支铜鼓队12面铜鼓。据专家考证,目前全世界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其中我国馆藏量1400面,广西馆藏量900多面,而东兰县现存量就达612面。东兰铜鼓已有2000多年历史,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
  对如何弘扬铜鼓文化,提高其知名度,父亲在率队参加2000年4月的“中国鼓王”大会演出回来后,通过与全国各地鼓队的交流和对比,针对本鼓队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马上起书向有关方面提建议。包括拟印制一本铜鼓简介的小册子以扩大宣传面,改变表演服饰色素以增强美感、民族感,鼓架设计要轻便灵活便于携带,在原有鼓点的基础上用铜鼓的音律编出观众易听、喜听的曲子以及成立东兰铜鼓协会……由此可见父亲对铜鼓文化的关爱之情。
  我想,若不是病魔无情,父亲与铜鼓的情缘是永远也断不了的;若不是生命无常,父亲自制的那根精致的敲鼓槌也不会像今天这样,静悄悄、孤单单地置于灵台前……
  过去的历史只能追念,铜鼓的力量依然沉重,昔日的辉煌还会复来吗?
  衷心地祝愿,铜鼓文化发扬光大,四方百姓安居乐业!
其他文献
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份宝贵遗产,  源源来自深山的碧泉,编织成洁白飘动的绸缎。  是大自然给人类造化神奇美丽的仙境,  潺潺穿过峡谷的清流,谱写出雄浑感人的乐章。  是古骆越留给后裔天然绘成的大画卷,  欢腾不止的亚热带溪流,潇洒成无数晶莹彩珠。  是古骆越留给南国大地的一首浪漫诗篇,  无数飘洒彩珠,幻化成横跨青山的彩虹。  德天瀑布,让五湖四海的游人流连在她娇美身旁,  共同抒唱一支永远不厌倦
期刊
木棉是笔直、阳刚的,天空永远是她的向往,她托起的每一朵红棉都是一个希望。  一位朋友从北京过来,我把他带到友谊关游玩,正好遇到在凭祥工作的老同学陆飞在友谊关景区拍摄,因我那时感冒,腿脚有些发软,便叫陆飞做导游,带北京朋友上友谊关。  陆飞说:“今年关前的木棉花开得特别漂亮,难道你要错过最佳的欣赏时间?”  于是,我咬紧牙关和他们一起再次登上友谊关。  关楼前的那棵木棉已经开了一树的花。  一直以来
期刊
早就听说,孕育并植根于壮乡山寨的蚂虫另节,故乡红水河流域巴英河畔的巴英村骄傲地成为上千年来蚂虫另节盛传不绝延续不断的发祥地。  我从对世事半生不熟时起就目睹抑或参与了蚂虫另节的诸项活动。家乡的蚂虫另节其实叫青蛙节,壮话音为“牙妫”,意为青蛙王找老婆。村中长者说,世间掌管风雨的不是龙王,而是青蛙女神,人间若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求得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就不得不敬奉青蛙!  于是,
期刊
(男):  三月最爱桃花开,阿哥最爱妹搭台;  金鸡画眉亮金嗓,快乐山歌唱起来。  (女):  快乐山歌唱起来,山欢水笑人心开;  金鼓鸣春催奋进,金鸡亮嗓站高台。  (男):  金鸡亮嗓站高台,八方歌友聚拢来;  三月逢三哥逢妹,棋逢对手将逢才。  (女):  棋逢对手将逢才,人逢盛世乐开怀;  两个百年圆国梦,芙蓉牡丹共园开。  (男):  芙蓉牡丹共园开,一带一路展雄才;  各族人民手牵手,
期刊
老山界不是一座山的名字,而是泛指五岭之首越城岭的主脉。越城岭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形如一只雄猫,昂首傲视群峰,被誉为“华南第一峰”。当地人把原始森林统称为“老山”,“老山”之巅便成了“老山界”。  老山界就在我的家乡资源县与兴安县交界处,不过与我出生的山村却隔着好几个乡镇。我最早是从课本上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中知道“老山界”这个名字的。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老山界的情形,写得颇有气势。于
期刊
广西自治六十年,各族人民笑开颜;  生活贫困成过去,如今穷鬼赛神仙。  六十年前住木棚,矮房漏雨又漏風;  如今壮乡大变样,红砖瓷瓦一片红。  过去道路坑洼洼,公路全是烂泥巴;  区域自治实在好,村村三通连万家。  过去下乡进村屯,猪屎牛屎好难闻;  如今处处清洁美,旧巷变成新农村。  开发建设旅游区,谁不佩服我广西;  山区处处藏有宝,绿水青山令人迷。  广西山水连东盟,高铁高速四处通;  海陆
期刊
阳春三月的壮乡  美丽风暴纷纷来袭  我与敢壮山相约  灵魂已被歌海俘去  咚咚如雷的铜鼓  在游客耳际回响  此起彼伏的山歌声  使一对对情侣坠入爱河  抛绣球的壮家少女  就像仙女那么美丽  搶花炮的农家小伙子  一个个壮得像头牛  我走进敢壮山歌圩  仿佛来到蓬莱仙境  心里绽开的  是一朵火红的玫瑰  我登上敢壮山石阶  寻觅布洛陀足迹  我热情地张开双臂  拥抱三月的歌圩
期刊
走在这完好的石板古道,兴致勃勃地徜徉在这幽静的古道,同时感受着一份厚重、一种沧桑。一个个关隘、一块块石头被我们甩在身后,似乎在诉说那一段段远古的历史……  走过茶马古道,震撼于她岩蛲奔放、磅礴豪迈的雄浑气势;也走过徽杭古道,折服于她险峻奇伟、宏阔深厚的人文底蕴;最近还走过晕岭古道,喜悦于她悠悠绵长、小家碧玉般的婉约格调。可是,环江木论古道,我虽早闻其名,却一直未能踏上这古道。听说,当年明朝皇帝朱棣
期刊
改革开放四十年,神州大地换新天;  精彩纷呈数不尽,三月三节先开言。  雄鹰爱飞九重山,蛟龙爱游深水潭;  金凤愛站梧桐岭,我们爱过三月三。  传统节日源流远,上下流传几千年;  壮家儿女传承好,锦上添花更新鲜。  春同大地花满山,蝶飞蜂舞起斑斓;  各族人民同欢庆,欢度歌节三月三。  男女老少赶歌圩,金鸡凤凰共岭啼;  有教有学有玩耍,个个脸上笑眯眯。  三月三节样样有,还数年轻有搞头;  跑到
期刊
壯乡有个三月三,年年歌圩歌飞扬;  争奇斗艳争高下,赛出几多山歌王。  壮乡山歌是品牌,山歌出口一排排;  唱响甜蜜中国梦,唱出人生好未来。  又是一年三月三,壮乡山歌天地宽;  八桂大地办歌会,山歌飞上九重山。  歌节对歌好欢乐,这边唱来那边和;  东边唱出苗家妹,西边唱出壮家哥。  漓江河水波连波,三月三节唱山歌;  句句山歌赞美党,快乐拿来当酒喝。  壮乡文化放光芒,山歌绣球美名扬;  年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