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SOS型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建构,提出扎紧织密、优化盘活心理危机预防网的具体做法,以规范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打造“五位一体”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搭建医校合作绿色通道等。
【关键词】SOS型 心理危机 干预体系 宣传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123-04
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明确规定,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高危人群预警机制,要特别注意防止自杀及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心理预防与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任务。
鉴于近年来高校自伤自杀、伤人杀人等危机事件频发的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前置防火墙、织密防护网,建构科学、操作性强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20世纪60年代,心理危机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即他必须面对的困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性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状态就是心理危机(Caplan,1964)。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激事件有关,还取决于个体解决应激的有效资源及个体对困难情境的评估(Lazanus,R.S.,1986)。学校承担着心理危机预警和防控的主体责任,建构一个具有“稳固—有組织的—迅速反应”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系统,对学校安全维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SOS型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建构
(一)建设目标
本研究以“稳固—有组织的—迅速反应”(Stable-Organized-Speedy,以下简称SOS)为着力点,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定位,在实践中探索“心理中心—学管队伍(合作医院)— 二级心理工作站—朋辈心理工作队伍—危机个体”五位一体,“学生线、教师线、医校线”等“三线”上的联动合作的SOS型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见图1。
(二)建设定位
1.拓展全员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外延
从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人员组成维度上搭建一个以学院学生管理人员(主管学生工作的各级领导、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心理专业教师为核心力量,专业教师、学生家庭成员为主要力量,学生朋辈为中坚力量,心理医生为辅助力量的全员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2.创新全过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形式
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贯穿新生入学季、春(秋)季返校季,“3·25”“5·25”心理健康宣传日(月)、辞旧迎新等时间节点,通过开展“三季”普查、组织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医生到校开展专题培训和专家咨询,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3.拓宽全方位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覆盖面
根据心理工作实际逐层细化“心理普查—心理排查—重点关注”的预防体系,以面带线,以线促点,从“面—线—点”三方面铺开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同时,盘活“学校心理中心—学管人员(合作医院)— 二级心理工作站—朋辈心理互助员—危机个体”的“五位一体”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拓宽工作覆盖面。
(三)建设内容
1.扎紧织密心理危机预防网(见图2)
通过从“面”到“线”及“点”逐层细化“心理普查—心理排查—重点关注”的预防体系,具体以扩大咨询途径宣传、常规新生普查和绘画心理筛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心理普查工作;以学生心理问题高发时间线为基准,开展春季、秋季、求职择业期等关键时间段心理排查工作;以辅导员重点关注、班级心理晴雨表收集、朋辈互助员网络监控等“点对点”模式精准定位心理危机个体。
(1)不断创新丰富心理危机预防宣传形式。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需坚持“预防大于治理”的理念,不断创新心理知识宣传形式。通过公众号推文推出系列科普推文,开展创意品牌心理主题活动。定制特色文创产品,通过文创产品、活动奖品贴标以及校园下水道井盖涂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学校心理咨询预约途径,让学生能通过多重途径获取求助渠道的信息。
(2)抓住心理问题高发时间线。开展阶段性全校心理排查,根据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实际,除了在新生入学季开展新生心理普查,还需要在开学季联动系部二级心理工作站和全体辅导员,开展春、秋季学期期初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包括曾因心理疾病休学复学学生情况汇总和辅导员日常观察中疑似心理问题需转介心理中心学生名单汇总两部分,为持续性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提供有利的线索。
(3)精准定位心理危机个体。依靠全校师生队伍开展多项“点对点”心理筛查工作。一方面,需要充分调动辅导员在此项工作中的主动性,将辅导员与重点关注学生每月谈话情况、班级心理知识宣传情况、新生普查参与率等几项重点心理工作纳入辅导员考核体系。在班主任考核制度中,明确规定班主任下班和下宿舍与学生交流的次数等内容。这些规定将从学校管理制度层面上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保证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朋辈心理工作队伍的效用,实现校级朋辈心理互助员与班级心理委员“点对点”的工作互动,同时,校级朋辈心理互助员轮值实时关注贴吧、QQ空间和表白墙等网络公众平台动态,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监控和收集。
2.优化盘活心理危机干预网(见图3)
建设以“五位一体”即“学校心理中心—合作医院— 二级心理工作站—朋辈心理互助员—危机个体”多向联动的干预体系,优化“心理中心—危机个体”的单向渠道为“五位一体”的多向联动,盘活“指导—培训—干预—咨询—转介—治疗”等几大危机干预工作环节,保证能有组织、渠道畅通地对危机干预迅速反应和规范操作。 (1)不断规范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学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工作方案,修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方案和学校四级工作体系实施方案,不断细化和规范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流程。
(2)打造“五位一体”危机干预体系。盘活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五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即一个在“学校心理中心—合作医院— 二级心理工作站—朋辈心理互助员—危机个体”五个方面多向联动的干预体系,该体系优化以往“心理中心—危机个体”的单向渠道为“五位一体”的多向联动,盘活“指导—培训—干预—咨询—转介—治疗”等几大危机干预工作环节,能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效。
(3)建设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主要负责对学校各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包括二级心理工作站、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校朋辈心理互助员队伍、班级心理委员队伍等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同时指导系部二级心理工作站开展危机干预实际工作,包括与学生家长工作、现场危机处理,对心理危机个体和相关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等工作。
(4)建立系二级心理工作站。可作为部分师生与心理中心联系的桥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接受部分不愿意到心理中心进行咨询的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视情况进行转介。同时,根据心理中心对二级心理工作站负责教师定期进行外派培训安排,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5)建设朋辈心理互助员队伍。利用朋辈间的心理亲近优势,朋辈心理互助员可以对朋辈间求助的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识别和简单的情绪疏导,视情况及时汇报和转介给学校心理中心。同时,利用朋辈间的关系网和各大网络互动平台信息收集,将心理危机干预的“防火墙”前置。
(6)搭建医校合作绿色通道。搭建心理危机个体转介医院的“绿色通道”,邀请医院心理医生到校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时,邀请医院心理专家对学校心理中心、二级心理工作站、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朋辈心理互助员队伍、学生群体、家长群体等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进一步普及心理常识,促进对心理疾病的认识。
三、SOS型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实践成效
(一)学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学校于2014年下文建立建设系部心理工作站,明确人员组成要求、硬件建设要求和工作职责。于2014年出台《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四级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并于2017年完成修订。修订版的《预案》,将学校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工作流程以图示呈现,简明清晰,并统一制作宣传板贴放置系部工作站。
将开展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相关要求写入《辅导员考核办法》,对大一、大二辅导员的“班级心理晴雨表按时提交情况、心理普查学生参与率、心理排查学生约谈完成情况”,大三辅导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跟进、回访及反馈情况、心理健康常识的宣传和普及情况”给出详细评分标准,从制度上对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同时,学校创建校朋辈心理互助员四叶草团队,将其纳入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主要实现与班级心理委员的联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监控和收集。学校在《大学生手册》明确校级学生干部队伍的性质,并明确在综合测评中予以相应的加分,可以按照中相关规定进行评奖评优认定,同时给予参与《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全程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学生,整合选修课学分1分。学校的重视,让更多学生加入关注朋辈心理的工作中。
此外,学校已经完成《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朋辈心理工作者评选办法(试行)》征求意见收集,计划将“优秀朋辈心理工作者”单列评优。学校的政策保障,为心理危机防护网的铺开、心理危机预警墙的前置打下扎实基础。
(二)工作逐步实现常态化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防护网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模式铺开。重视全员育人理念,通过开展全员系列培训,普及心理危机预防知识和技能,动员全校教职工、学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朋辈心理工作者、家长均能参与到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中。已形成常态化的分队伍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培训(指导),通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将辅导员和心理中心教师在心理危机预防中的责任,分担到所有承担教育责任和义务的教师、家长和朋辈肩上,人人有意识、有知识,人人可参与。
将心理危机预防工作贯穿在学期和学年度的每个阶段,工作在常态化下求新。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及创新点如表1所示。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普及心理健康常识;通过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理念,并通过奖品贴标宣传寻求心理咨询援助途径的方式,让更多学生获取需求心理援助的途径;通过周末开办心理影片观影会、心理读书会,让更多学生了解心理咨询,思考生命;此外,学校还通过朋辈心理互助员在贴吧、表白墙等学生自我表达较多的网络空间进行积极关注和引导,发挥朋辈间的影响力。
(三)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专业化
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完善规范化的干预体系,包括知识体系和工作文本体系。知识体系方面,具体化和详细化心理危机问题处理的相关工作流程,包括发现问题后的通报、邀请父母参与工作的技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帮助学生就医、不就医的处理意见等方面的具体实操知识,制作课件,供教师参阅。规范化文本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相关条例,制定《对(疑似)精神障碍学生及其家长开展相关工作的建议》,提供工作文本模板,指导相关人员依法开展规范性工作。同时,学校制订医校合作方案,明确医院协助学校开展危机干预工作、畅通诊疗绿色通道等相关事项。
(四)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有保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相关文件要求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对专业背景、受训经历和工作经验提出一定要求。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负责人均要求由具有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背景,或者经过系统心理知识培训的辅导员担任。学校注重对心理专兼职教师队伍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连年派出专兼职教师参加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内容涉及高风险学生的辅导与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能力提升、精神障碍学生干预中的家校沟通技术等内容。
总之,学校在探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实践工作中,特别注重发挥各层级队伍的宣传和预警作用,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学生人数大为增加,朋辈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效果、心理排查常态化工作预警效果突出,工作实效显著。
【参考文献】
[1]Caplan,G.The principles of Psychiatry[M].New York:basic.1964.
[2]马建青,朱美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7(9).
[3]鲍远纯,杨联.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J].高等教育在线,2018(4).
[4]季文泽,汤琳夏.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9).
注:2020年度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科研项目“‘SOS’型高校心理危機预防与干预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0YB039)
【作者简介】宋 倩(1982— ),女,满族,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咨询;何 芸(1989— ),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咨询。
(责编 黄 煌)
【关键词】SOS型 心理危机 干预体系 宣传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123-04
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明确规定,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高危人群预警机制,要特别注意防止自杀及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心理预防与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任务。
鉴于近年来高校自伤自杀、伤人杀人等危机事件频发的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前置防火墙、织密防护网,建构科学、操作性强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20世纪60年代,心理危机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即他必须面对的困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性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状态就是心理危机(Caplan,1964)。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激事件有关,还取决于个体解决应激的有效资源及个体对困难情境的评估(Lazanus,R.S.,1986)。学校承担着心理危机预警和防控的主体责任,建构一个具有“稳固—有組织的—迅速反应”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系统,对学校安全维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SOS型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建构
(一)建设目标
本研究以“稳固—有组织的—迅速反应”(Stable-Organized-Speedy,以下简称SOS)为着力点,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定位,在实践中探索“心理中心—学管队伍(合作医院)— 二级心理工作站—朋辈心理工作队伍—危机个体”五位一体,“学生线、教师线、医校线”等“三线”上的联动合作的SOS型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见图1。
(二)建设定位
1.拓展全员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外延
从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人员组成维度上搭建一个以学院学生管理人员(主管学生工作的各级领导、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心理专业教师为核心力量,专业教师、学生家庭成员为主要力量,学生朋辈为中坚力量,心理医生为辅助力量的全员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2.创新全过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形式
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贯穿新生入学季、春(秋)季返校季,“3·25”“5·25”心理健康宣传日(月)、辞旧迎新等时间节点,通过开展“三季”普查、组织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医生到校开展专题培训和专家咨询,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3.拓宽全方位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覆盖面
根据心理工作实际逐层细化“心理普查—心理排查—重点关注”的预防体系,以面带线,以线促点,从“面—线—点”三方面铺开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同时,盘活“学校心理中心—学管人员(合作医院)— 二级心理工作站—朋辈心理互助员—危机个体”的“五位一体”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拓宽工作覆盖面。
(三)建设内容
1.扎紧织密心理危机预防网(见图2)
通过从“面”到“线”及“点”逐层细化“心理普查—心理排查—重点关注”的预防体系,具体以扩大咨询途径宣传、常规新生普查和绘画心理筛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心理普查工作;以学生心理问题高发时间线为基准,开展春季、秋季、求职择业期等关键时间段心理排查工作;以辅导员重点关注、班级心理晴雨表收集、朋辈互助员网络监控等“点对点”模式精准定位心理危机个体。
(1)不断创新丰富心理危机预防宣传形式。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需坚持“预防大于治理”的理念,不断创新心理知识宣传形式。通过公众号推文推出系列科普推文,开展创意品牌心理主题活动。定制特色文创产品,通过文创产品、活动奖品贴标以及校园下水道井盖涂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学校心理咨询预约途径,让学生能通过多重途径获取求助渠道的信息。
(2)抓住心理问题高发时间线。开展阶段性全校心理排查,根据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实际,除了在新生入学季开展新生心理普查,还需要在开学季联动系部二级心理工作站和全体辅导员,开展春、秋季学期期初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包括曾因心理疾病休学复学学生情况汇总和辅导员日常观察中疑似心理问题需转介心理中心学生名单汇总两部分,为持续性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提供有利的线索。
(3)精准定位心理危机个体。依靠全校师生队伍开展多项“点对点”心理筛查工作。一方面,需要充分调动辅导员在此项工作中的主动性,将辅导员与重点关注学生每月谈话情况、班级心理知识宣传情况、新生普查参与率等几项重点心理工作纳入辅导员考核体系。在班主任考核制度中,明确规定班主任下班和下宿舍与学生交流的次数等内容。这些规定将从学校管理制度层面上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保证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朋辈心理工作队伍的效用,实现校级朋辈心理互助员与班级心理委员“点对点”的工作互动,同时,校级朋辈心理互助员轮值实时关注贴吧、QQ空间和表白墙等网络公众平台动态,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监控和收集。
2.优化盘活心理危机干预网(见图3)
建设以“五位一体”即“学校心理中心—合作医院— 二级心理工作站—朋辈心理互助员—危机个体”多向联动的干预体系,优化“心理中心—危机个体”的单向渠道为“五位一体”的多向联动,盘活“指导—培训—干预—咨询—转介—治疗”等几大危机干预工作环节,保证能有组织、渠道畅通地对危机干预迅速反应和规范操作。 (1)不断规范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学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工作方案,修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方案和学校四级工作体系实施方案,不断细化和规范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流程。
(2)打造“五位一体”危机干预体系。盘活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五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即一个在“学校心理中心—合作医院— 二级心理工作站—朋辈心理互助员—危机个体”五个方面多向联动的干预体系,该体系优化以往“心理中心—危机个体”的单向渠道为“五位一体”的多向联动,盘活“指导—培训—干预—咨询—转介—治疗”等几大危机干预工作环节,能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效。
(3)建设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主要负责对学校各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包括二级心理工作站、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校朋辈心理互助员队伍、班级心理委员队伍等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同时指导系部二级心理工作站开展危机干预实际工作,包括与学生家长工作、现场危机处理,对心理危机个体和相关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等工作。
(4)建立系二级心理工作站。可作为部分师生与心理中心联系的桥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接受部分不愿意到心理中心进行咨询的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视情况进行转介。同时,根据心理中心对二级心理工作站负责教师定期进行外派培训安排,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5)建设朋辈心理互助员队伍。利用朋辈间的心理亲近优势,朋辈心理互助员可以对朋辈间求助的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识别和简单的情绪疏导,视情况及时汇报和转介给学校心理中心。同时,利用朋辈间的关系网和各大网络互动平台信息收集,将心理危机干预的“防火墙”前置。
(6)搭建医校合作绿色通道。搭建心理危机个体转介医院的“绿色通道”,邀请医院心理医生到校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时,邀请医院心理专家对学校心理中心、二级心理工作站、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朋辈心理互助员队伍、学生群体、家长群体等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进一步普及心理常识,促进对心理疾病的认识。
三、SOS型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实践成效
(一)学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学校于2014年下文建立建设系部心理工作站,明确人员组成要求、硬件建设要求和工作职责。于2014年出台《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四级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并于2017年完成修订。修订版的《预案》,将学校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工作流程以图示呈现,简明清晰,并统一制作宣传板贴放置系部工作站。
将开展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相关要求写入《辅导员考核办法》,对大一、大二辅导员的“班级心理晴雨表按时提交情况、心理普查学生参与率、心理排查学生约谈完成情况”,大三辅导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跟进、回访及反馈情况、心理健康常识的宣传和普及情况”给出详细评分标准,从制度上对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同时,学校创建校朋辈心理互助员四叶草团队,将其纳入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主要实现与班级心理委员的联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监控和收集。学校在《大学生手册》明确校级学生干部队伍的性质,并明确在综合测评中予以相应的加分,可以按照中相关规定进行评奖评优认定,同时给予参与《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全程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学生,整合选修课学分1分。学校的重视,让更多学生加入关注朋辈心理的工作中。
此外,学校已经完成《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朋辈心理工作者评选办法(试行)》征求意见收集,计划将“优秀朋辈心理工作者”单列评优。学校的政策保障,为心理危机防护网的铺开、心理危机预警墙的前置打下扎实基础。
(二)工作逐步实现常态化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防护网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模式铺开。重视全员育人理念,通过开展全员系列培训,普及心理危机预防知识和技能,动员全校教职工、学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朋辈心理工作者、家长均能参与到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中。已形成常态化的分队伍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培训(指导),通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将辅导员和心理中心教师在心理危机预防中的责任,分担到所有承担教育责任和义务的教师、家长和朋辈肩上,人人有意识、有知识,人人可参与。
将心理危机预防工作贯穿在学期和学年度的每个阶段,工作在常态化下求新。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及创新点如表1所示。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普及心理健康常识;通过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理念,并通过奖品贴标宣传寻求心理咨询援助途径的方式,让更多学生获取需求心理援助的途径;通过周末开办心理影片观影会、心理读书会,让更多学生了解心理咨询,思考生命;此外,学校还通过朋辈心理互助员在贴吧、表白墙等学生自我表达较多的网络空间进行积极关注和引导,发挥朋辈间的影响力。
(三)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专业化
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完善规范化的干预体系,包括知识体系和工作文本体系。知识体系方面,具体化和详细化心理危机问题处理的相关工作流程,包括发现问题后的通报、邀请父母参与工作的技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帮助学生就医、不就医的处理意见等方面的具体实操知识,制作课件,供教师参阅。规范化文本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相关条例,制定《对(疑似)精神障碍学生及其家长开展相关工作的建议》,提供工作文本模板,指导相关人员依法开展规范性工作。同时,学校制订医校合作方案,明确医院协助学校开展危机干预工作、畅通诊疗绿色通道等相关事项。
(四)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有保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相关文件要求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对专业背景、受训经历和工作经验提出一定要求。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负责人均要求由具有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背景,或者经过系统心理知识培训的辅导员担任。学校注重对心理专兼职教师队伍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连年派出专兼职教师参加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内容涉及高风险学生的辅导与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能力提升、精神障碍学生干预中的家校沟通技术等内容。
总之,学校在探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实践工作中,特别注重发挥各层级队伍的宣传和预警作用,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学生人数大为增加,朋辈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效果、心理排查常态化工作预警效果突出,工作实效显著。
【参考文献】
[1]Caplan,G.The principles of Psychiatry[M].New York:basic.1964.
[2]马建青,朱美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7(9).
[3]鲍远纯,杨联.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J].高等教育在线,2018(4).
[4]季文泽,汤琳夏.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9).
注:2020年度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科研项目“‘SOS’型高校心理危機预防与干预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0YB039)
【作者简介】宋 倩(1982— ),女,满族,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咨询;何 芸(1989— ),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咨询。
(责编 黄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