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考试改革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电工学课程传统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尝试采用大作业和随堂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做法,以便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工学课程;考试改革;大作业;随堂测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86-02
《电工学》是理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涵盖了交直流电路、电机学、电磁学,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多个学科。任何教授过《电工学》的教师,都感觉这门课的教材章节多、内容多,但是学时少。对于学生来说同样任务繁重。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态度比较消极和被动,所以,导致每学期都有许多学生的总成绩不及格。笔者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多学生在该门课的期末考核中出现“挂科”现象,与课程考核体制改革的滞后和不科学有很大关系。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势必要对该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
电工学课程传统考试制度及其弊端
(一)考核次数少,形式单一
电工学作为一门考试类课程,总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组成。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较大,基本上可以说是期末成绩定乾坤,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不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许多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只是为了期末考试能过关。随之也就出现了,平时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记笔记,到了临近考试时,开始频繁找教师答疑和套题的学生,更可笑的是,有的学生竟然采用背题的方法来应对考试。因此,许多学生在考试过后把上学期教师所讲的电工学知识几乎就全部忘记了,更谈不上应用学到的知识点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二)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有待多样化
平时成绩侧重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情况下,只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出勤率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这门课程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客观上说,其合理性和公正性值得怀疑,因此不能真正反映每位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
任课教师主要通过点名制度来了解每位学生的上课出勤率。点名制度固然有好的一面,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端。点名有时会让教师与学生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因为无论何时点名,学生都有相应的对策来应对。当任课教师第一节课点名后,有的学生会在第二节课早退;当教师第二节课点名时,有的学生就会不上第一节课;如果教师采取每节课不固定时间点名,又往往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以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之一,在理想情况下这种举措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对于课上教师所传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大多数任课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发现有些作业雷同,这说明一些学生在课下并没有认真写作业,抄袭完全是在应付教师。这样,一方面,会使得任课教师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造成误判,从而不利于后续的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利用抄袭完成作业的学生其作业正确率比较高,最终会导致其作业的正确率比那些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高一些,最终会出现这些学生的平时成绩可能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高,这样的结果会使认真完成作业的好学生心里不平衡,严重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能不能完全杜绝同学之间的作业抄袭现象呢?笔者认为那需要花费任课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对于平时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的高校教师来说比较困难。
具体改革措施
针对上面提到的在电工学课程期末考试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笔者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尽可能地完善在平时成绩评定上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具体来说,除了把学生上课出勤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外,还增加课堂测验和大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将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由20%提高到40%。在考核形式上,除了保留最终的期末考试外,还增加了多次课堂测验,借助多次考核更确切地说借助考试成绩,激发和诱导学生思想、动机和意志的产生与发展,促进学生向《电工学》课程规定的培养目标前进,最终使得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对于电工学这门专业基础课而言,课程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实践性强,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大作业正是在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的基础上,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大作业”观念破除了只把课后练习当作业的习惯误区,树立了立足于有效教学的整体作业观。通过给予基础理论课足够充分的课外自学时间,使学生通过足够的独立工作,既能巩固课上所学理论知识,又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掌握知识虽然重要,但作为大学教育,更应注意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但拥有自学能力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淘汰,而大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高本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基础扎实,但动手能力较差。根据高本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他们的专业特点,笔者给予2009级的这4个班学生布置了一次理论研究型但又与实践相关的大作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列举世界上三个主要的PLC厂商,并对每个厂商及他们的产品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哪个PLC厂商的产品在目前工业控制中使用比较广泛。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就关于PLC与数控机床的结合展开论述,写一篇2000字的小论文。
学生要想把这次大作业完成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大作业的第二部分内容,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地通过查找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他们在课下必须通过网络或到图书馆去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再通过自己学习和总结才能顺利完成。大作业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作风及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中综合性最强的教学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大作业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基于问题式学习能力。大作业里贯穿着问题式学习方法,完成大作业需要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发现问题,带着各种问题考虑自己要学习哪些内容,在课后自行学习课堂和书本上未曾讲过的知识,需要自行查找大量的资料,并对找到的资料进行学习、筛选及加工。大作业中的第二部分小论文,为了防止学生写跑题,笔者要求学生围绕三个主要的问题,即什么是数控机床?什么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数控机床的联系,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来展开论述。带着问题去查找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把PLC与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换的这个问题也写入小论文中,作为发挥部分。笔者认为在布置大作业的时候,要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接触新知识。通过此次大作业的布置,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眼界变得更加开阔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熟悉西门子的产品,通过完成此次大作业的第一部分,好多学生发现生产PLC的厂商全世界有许多家,而且各个厂家的PLC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西门子的PLC虽然很好,但是在有些场合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PLC,比西门子的更合适。还有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我国的PLC也有了一定程度发展。大作业中第二部分内容,有些学生反映自己一直也没有搞懂PLC到底如何在数控机床中发挥作用,通过完成这个小论文,这个困扰学生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其次,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中,很多工作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团队合作,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在完成大作业的第二部分过程中,学生势必要遇到一些相对比较棘手或者寻找不到直接支撑材料的问题,这时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乃至合作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在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不仅能了解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在这一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考试作为检验教与学的成果,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常规手段,各高校无不认真对待。但是只通过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会存在很多的弊端,如果在一门课程中加入随堂测验却可以避免这些弊端。笔者在《电工学》授课过程中安排了几次课上小测验,测验的内容主要是上课所讲的内容或是与作业中留过的类型差不多的题目,每次测验十分钟,开卷考试,可以翻书。考试对学习的影响属于重要的外部因素。一方面,随堂测验可以以考促学,督促学生课后自觉复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学习生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对于任课教师来说,通过随堂测验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情况,以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不足之处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本次《电工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改革中,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对于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和学习的热情还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本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对应用上述措施后学生所学的电工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的程度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证明。(2)笔者在评阅大作业时,仍然发现有抄袭现象的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此次大作业的题目不感兴趣或者觉得有点难。所以,以后需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设计多个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除此之外,今后还需对大作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进行仔细斟酌。(3)从期末考试的结果来看,总体来说学生的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个别学生的考试成绩偏低。这也反映出有的学生在最终的考核中过于依赖平时成绩,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斟酌平时成绩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肖志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J].考试研究,2010(19):12.
[2]周悦,李界家,刘淑娟.电路课程考试改革及效果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7):379-381.
[3]陈冰杰,等.大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关系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6(6):69-71.
[4]黎藜.学生平时成绩评定方法及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97-100.
[5]王稳建.加强平时成绩考核与学生学业进步的相关研究[J].广西教育,2011(2):56-59.
[6]张选利,涂娟.电工学考试改革探讨与实践[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1(6):21-22.
[7]张彦航,等.通过大作业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7(6):24-26.
[8]陈瑶,李梦虺.论高校创新教育下的考试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630-631.
作者简介:
路海龙(1979—),男,天津市人,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
关键词:电工学课程;考试改革;大作业;随堂测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86-02
《电工学》是理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涵盖了交直流电路、电机学、电磁学,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多个学科。任何教授过《电工学》的教师,都感觉这门课的教材章节多、内容多,但是学时少。对于学生来说同样任务繁重。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态度比较消极和被动,所以,导致每学期都有许多学生的总成绩不及格。笔者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多学生在该门课的期末考核中出现“挂科”现象,与课程考核体制改革的滞后和不科学有很大关系。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势必要对该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
电工学课程传统考试制度及其弊端
(一)考核次数少,形式单一
电工学作为一门考试类课程,总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组成。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较大,基本上可以说是期末成绩定乾坤,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不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许多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只是为了期末考试能过关。随之也就出现了,平时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记笔记,到了临近考试时,开始频繁找教师答疑和套题的学生,更可笑的是,有的学生竟然采用背题的方法来应对考试。因此,许多学生在考试过后把上学期教师所讲的电工学知识几乎就全部忘记了,更谈不上应用学到的知识点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二)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有待多样化
平时成绩侧重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情况下,只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出勤率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这门课程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客观上说,其合理性和公正性值得怀疑,因此不能真正反映每位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
任课教师主要通过点名制度来了解每位学生的上课出勤率。点名制度固然有好的一面,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端。点名有时会让教师与学生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因为无论何时点名,学生都有相应的对策来应对。当任课教师第一节课点名后,有的学生会在第二节课早退;当教师第二节课点名时,有的学生就会不上第一节课;如果教师采取每节课不固定时间点名,又往往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以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之一,在理想情况下这种举措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对于课上教师所传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大多数任课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发现有些作业雷同,这说明一些学生在课下并没有认真写作业,抄袭完全是在应付教师。这样,一方面,会使得任课教师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造成误判,从而不利于后续的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利用抄袭完成作业的学生其作业正确率比较高,最终会导致其作业的正确率比那些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高一些,最终会出现这些学生的平时成绩可能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高,这样的结果会使认真完成作业的好学生心里不平衡,严重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能不能完全杜绝同学之间的作业抄袭现象呢?笔者认为那需要花费任课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对于平时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的高校教师来说比较困难。
具体改革措施
针对上面提到的在电工学课程期末考试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笔者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尽可能地完善在平时成绩评定上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具体来说,除了把学生上课出勤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外,还增加课堂测验和大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将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由20%提高到40%。在考核形式上,除了保留最终的期末考试外,还增加了多次课堂测验,借助多次考核更确切地说借助考试成绩,激发和诱导学生思想、动机和意志的产生与发展,促进学生向《电工学》课程规定的培养目标前进,最终使得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对于电工学这门专业基础课而言,课程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实践性强,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大作业正是在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的基础上,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大作业”观念破除了只把课后练习当作业的习惯误区,树立了立足于有效教学的整体作业观。通过给予基础理论课足够充分的课外自学时间,使学生通过足够的独立工作,既能巩固课上所学理论知识,又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掌握知识虽然重要,但作为大学教育,更应注意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但拥有自学能力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淘汰,而大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高本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基础扎实,但动手能力较差。根据高本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他们的专业特点,笔者给予2009级的这4个班学生布置了一次理论研究型但又与实践相关的大作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列举世界上三个主要的PLC厂商,并对每个厂商及他们的产品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哪个PLC厂商的产品在目前工业控制中使用比较广泛。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就关于PLC与数控机床的结合展开论述,写一篇2000字的小论文。
学生要想把这次大作业完成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大作业的第二部分内容,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地通过查找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他们在课下必须通过网络或到图书馆去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再通过自己学习和总结才能顺利完成。大作业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作风及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中综合性最强的教学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大作业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基于问题式学习能力。大作业里贯穿着问题式学习方法,完成大作业需要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发现问题,带着各种问题考虑自己要学习哪些内容,在课后自行学习课堂和书本上未曾讲过的知识,需要自行查找大量的资料,并对找到的资料进行学习、筛选及加工。大作业中的第二部分小论文,为了防止学生写跑题,笔者要求学生围绕三个主要的问题,即什么是数控机床?什么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数控机床的联系,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来展开论述。带着问题去查找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把PLC与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换的这个问题也写入小论文中,作为发挥部分。笔者认为在布置大作业的时候,要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接触新知识。通过此次大作业的布置,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眼界变得更加开阔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熟悉西门子的产品,通过完成此次大作业的第一部分,好多学生发现生产PLC的厂商全世界有许多家,而且各个厂家的PLC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西门子的PLC虽然很好,但是在有些场合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PLC,比西门子的更合适。还有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我国的PLC也有了一定程度发展。大作业中第二部分内容,有些学生反映自己一直也没有搞懂PLC到底如何在数控机床中发挥作用,通过完成这个小论文,这个困扰学生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其次,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中,很多工作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团队合作,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在完成大作业的第二部分过程中,学生势必要遇到一些相对比较棘手或者寻找不到直接支撑材料的问题,这时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乃至合作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在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不仅能了解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在这一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考试作为检验教与学的成果,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常规手段,各高校无不认真对待。但是只通过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会存在很多的弊端,如果在一门课程中加入随堂测验却可以避免这些弊端。笔者在《电工学》授课过程中安排了几次课上小测验,测验的内容主要是上课所讲的内容或是与作业中留过的类型差不多的题目,每次测验十分钟,开卷考试,可以翻书。考试对学习的影响属于重要的外部因素。一方面,随堂测验可以以考促学,督促学生课后自觉复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学习生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对于任课教师来说,通过随堂测验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情况,以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不足之处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本次《电工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改革中,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对于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和学习的热情还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本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对应用上述措施后学生所学的电工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的程度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证明。(2)笔者在评阅大作业时,仍然发现有抄袭现象的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此次大作业的题目不感兴趣或者觉得有点难。所以,以后需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设计多个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除此之外,今后还需对大作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进行仔细斟酌。(3)从期末考试的结果来看,总体来说学生的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个别学生的考试成绩偏低。这也反映出有的学生在最终的考核中过于依赖平时成绩,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斟酌平时成绩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肖志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J].考试研究,2010(19):12.
[2]周悦,李界家,刘淑娟.电路课程考试改革及效果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7):379-381.
[3]陈冰杰,等.大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关系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6(6):69-71.
[4]黎藜.学生平时成绩评定方法及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97-100.
[5]王稳建.加强平时成绩考核与学生学业进步的相关研究[J].广西教育,2011(2):56-59.
[6]张选利,涂娟.电工学考试改革探讨与实践[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1(6):21-22.
[7]张彦航,等.通过大作业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7(6):24-26.
[8]陈瑶,李梦虺.论高校创新教育下的考试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630-631.
作者简介:
路海龙(1979—),男,天津市人,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