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美女,军中成名受“热追”
王晓丽是一个1988年出生的青岛女孩,人美,性格活泼开朗。2009年9月在清华大学读大四时,她已经做好了毕业后出国读研的打算,可看到校园里悬挂的“好儿女当兵去”的大横幅,不禁怦然心动。政审、体检等一关关闯下来,王晓丽成为2009年清华大学在校入伍的唯一女生。
3个月的超强度体能训练结束后,因各项成绩突出,王晓丽被分配到机关工作,但她却打报告要求调到作战部队。首长赞赏她的勇气,2010年8月,王晓丽有幸成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方阵”的一员。
2011年夏初,部队奔赴高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这时,王晓丽已是一名熟练的控制号手。
一天上午,第三套单元进行发射车带弹自检,这是实弹发射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导弹正在起竖中,王晓丽面前的漏电表指针突然像失控似的大幅抖动,一闪即过。这个微小的异常没逃过她的眼睛,她当即向指挥长报告,导弹起竖过程中出现1至2秒漏电。此时,两组发射单元同步进入最后准备阶段,距离导弹“点火”只有15分钟。
专家迅速赶来检查,原来,是一根电缆断了导致漏电,幸亏王晓丽及时捕获异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故障排除后,她完成了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发射,以优异的发射成绩荣立二等功。之后,她的事迹还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等各大媒体报道,一下成了军中名人。
那段时间,王晓丽几乎每天都要收到一些求爱信。大家喜欢她不仅因为她是漂亮的清华才女,更主要的是被晓丽在部队的成长经历所折服。
一天中午,王晓丽正在吃午饭,值班员过来通知她接电话。她拿起听筒,听到一个陌生人的声音:“王晓丽你好,你不认识我,但是我仰慕你很久了!我叫李振华,是清华大学2004级国防生,现在海军陆战队工作,我想和你交个朋友……”由于线路问题,王晓丽告诉他自己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你的地址是什么,我可以给你写信。”对方穷追不舍。晓丽想拒绝,又怕他没完没了惹来的战友注意,只好如实相告。
杂志“牵线”,今生非她不娶
这个李振华当年是云南楚雄市高考理科状元,在清华学习精密仪器与机械制造专业(通俗讲就是机器人研制)。大学毕业后,本来他被拟分配到某科研单位,可小伙子偏偏疯狂热爱海军陆战队,想尽办法直接给南海舰队某陆战旅旅长打电话,说明自己的决心。首长欣赏这位清华生的满腔热情,让他如愿以偿。
2011年10月的一个下午,李振华翻看一本《解放军画报》。忽然间他怔住了,只见封面上刊载了一名女兵在导弹发射车上工作的照片,秀丽的脸庞充满阳光,身着迷彩的她伸出大拇指,透着一股自信与自豪,照片边上,红色的标题映着她绯红的双颊。这篇题为《从清华才女到导弹操作号手》的文章,深深吸引了他……
李振华顿时有一种亲切感:“清华的?比我低两届……”读完报道,他的目光再次回到王晓丽的照片上,一向沉稳的他冲着身边的通信员,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这个人将来一定是我老婆!”
李振华几经辗转,查到王晓丽所在基地的电话……最终把电话打进了她服役的女子发射排。
要来王晓丽的通讯地址后,李振华第二天一早就寄出了用A4纸写的第一封信。这封信只写了两段话,一段是自我简介,一段是自己在部队的成长经历。
第二张A4纸,裹着李振华的近照,照片上的他,一身迷彩服,荷枪实弹,脸上涂满迷彩油,感觉就一个字:酷!这是李振华专门挑训练归来满身大汗时拍的,他就是要用军人最阳刚的一面,打动千里之外的女导弹号手。
第三次来信,练过书法的李振华题诗作赋,直抒胸臆。这些王晓丽虽然都不反感,但依然没有动心。
出于礼貌,也想让对方死心,王晓丽终于给李振华回了第一封信,虽然字里行间充满温良恭俭让,却婉拒了李振华的衷情,摆出一堆“不可能”。没想到李振华“执迷不悟”,攻势丝毫不减。“还有两个月我就要退伍了,以后别再打电话。”“好的,我可以用其他方式联系你。”“我们压根都不认识,怎么可能谈恋爱?”“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去认识!”
王晓丽不得不承认,这个李振华是有战术的。虽然没再打电话来,但两三天一封的来信从不失约。她开始关注这名特战队员,仔细阅读来自李振华的每一封信并认真回应。
通信中,他们会聊一些基层工作的感受,以及对国防建设事业的看法,王晓丽在这个男生这里找到了不少价值上的认同。2012年元旦过后,即将返回清华继续学业的王晓丽接到部队邀请,在北京参加由女子发射号手表演的节目。有时排练要到半夜两三点,可不管多晚,远在南海的李振华都要等她结束相互问候后才休息。也就在那时,王晓丽真切地感受到有人牵挂的小幸福。
终于,当年仲春,休假在家的李振华大胆提出“想去北京看看你”,王晓丽则干脆地回复了俩字:“来呗!”
不惧丈母娘,跨越3000公里追到你
1年多的通信交往,王晓丽对李振华的感觉就像一个老朋友。当他们真的见面时没有一点距离感。那天,两人重返清华校园,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李振华郑重地拿出送给王晓丽的礼物——两个厚厚的速写本。本子里记录着半年中他对心上人的想念,也记录着他想象的王晓丽的工作、生活情境,并精心画了插画,其中一幅是他在持枪站岗,远方是发射场和一名飒爽女兵……抚摸着厚厚的两本情感记录,王晓丽被这份“用心”深深打动了。
2012年年初,李振华被任命为护航特战队中队长,随第12批护航编队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在出海护航的整整8个月里,两人不能通信,不能打手机,只能偶尔通过卫星电话简单说几句,千言万语都化作默默的惦念。护航期间,李振华带领70名队员6次与海盗近距离对峙,成功化解险情,被表彰为“护航尖兵”。
那年端午节,王晓丽决定去广东看看他。见面时,在两人相互交换的精美速写本上,记的是分别的240天里各自身边发生的事和想对对方说的话。两人相约等李振华返航回来,就一起去见双方的父母。
可没想到,王晓丽刚一回家,母亲就在她的箱子里发现了李振华的照片,一番刨根问底后,除了身高,晓丽妈对李振华100个不满意:“你看他,跟小黑人儿似的。你眼睛不小,眼光可不咋的!再说他没房没车没钞票,两人相距又那么远!将来你们怎么过日子?”
王晓丽只好打哈哈:“妈,我看您是更年期啦,照片是他护航回来照的,肯定黑啊,再说,您跟我爸结婚时不也没房子吗?两人共同奋斗才有意思,您马上要多个儿子,该高兴啊!”
2013年暑假,当李振华来到王晓丽家时,家里已摆好了“三堂会审”的场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姨妈姨夫都来了。一番测试后,父亲、舅舅、姨夫评定:小伙儿不错,实在人!但老妈就是仨字:不同意!
“阿姨,我知道我现在没什么资本,但我会努力,别人不一定会有我对晓丽好,不——是肯定没我对她好。”李振华说得真诚又坚定。
晓丽妈把李振华赶出家门,李振华不急不恼、不卑不亢,在大太阳下站起了军姿。晓丽妈怕他中暑,不断地暗示女儿喊他上来,王晓丽却装作视而不见。无奈,母亲下楼往家拽李振华,嘴里嘟囔着:“我就想试试你,没想到你还来真的。”当晚,父母与他俩进行了一番谈话,主旨就是婚姻大事,要认真对待。李振华趁机问:“阿姨,您这是同意我们的婚事了吗?”晓丽妈抿嘴一笑没说话。“爸,妈!”兴奋的李振华当场改口。
2013年8月10日,王晓丽和李振华在北京领证。但是婚后,日子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充满柔情蜜意。从相恋到结婚,情人节、纪念日对王晓丽来说都是奢望,就连难得的相聚也大都只有短短几天。
2014年,李振华考上国防大学研究生,有了周末可以团聚的机会。虽然是“周末夫妻”,可从相隔近3000公里到同在一个城区,王晓丽已经不知有多满足了……
2015年7月,王晓丽硕士毕业,在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工作。“我可能再也不会回到二炮的母亲连队了,但我会全力支持振华的事业,帮助他成为最优秀的特种兵!”王晓丽说。
(听风赏雨摘自《东方青年》)(责编 小夕)
王晓丽是一个1988年出生的青岛女孩,人美,性格活泼开朗。2009年9月在清华大学读大四时,她已经做好了毕业后出国读研的打算,可看到校园里悬挂的“好儿女当兵去”的大横幅,不禁怦然心动。政审、体检等一关关闯下来,王晓丽成为2009年清华大学在校入伍的唯一女生。
3个月的超强度体能训练结束后,因各项成绩突出,王晓丽被分配到机关工作,但她却打报告要求调到作战部队。首长赞赏她的勇气,2010年8月,王晓丽有幸成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方阵”的一员。
2011年夏初,部队奔赴高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这时,王晓丽已是一名熟练的控制号手。
一天上午,第三套单元进行发射车带弹自检,这是实弹发射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导弹正在起竖中,王晓丽面前的漏电表指针突然像失控似的大幅抖动,一闪即过。这个微小的异常没逃过她的眼睛,她当即向指挥长报告,导弹起竖过程中出现1至2秒漏电。此时,两组发射单元同步进入最后准备阶段,距离导弹“点火”只有15分钟。
专家迅速赶来检查,原来,是一根电缆断了导致漏电,幸亏王晓丽及时捕获异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故障排除后,她完成了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发射,以优异的发射成绩荣立二等功。之后,她的事迹还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等各大媒体报道,一下成了军中名人。
那段时间,王晓丽几乎每天都要收到一些求爱信。大家喜欢她不仅因为她是漂亮的清华才女,更主要的是被晓丽在部队的成长经历所折服。
一天中午,王晓丽正在吃午饭,值班员过来通知她接电话。她拿起听筒,听到一个陌生人的声音:“王晓丽你好,你不认识我,但是我仰慕你很久了!我叫李振华,是清华大学2004级国防生,现在海军陆战队工作,我想和你交个朋友……”由于线路问题,王晓丽告诉他自己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你的地址是什么,我可以给你写信。”对方穷追不舍。晓丽想拒绝,又怕他没完没了惹来的战友注意,只好如实相告。
杂志“牵线”,今生非她不娶
这个李振华当年是云南楚雄市高考理科状元,在清华学习精密仪器与机械制造专业(通俗讲就是机器人研制)。大学毕业后,本来他被拟分配到某科研单位,可小伙子偏偏疯狂热爱海军陆战队,想尽办法直接给南海舰队某陆战旅旅长打电话,说明自己的决心。首长欣赏这位清华生的满腔热情,让他如愿以偿。
2011年10月的一个下午,李振华翻看一本《解放军画报》。忽然间他怔住了,只见封面上刊载了一名女兵在导弹发射车上工作的照片,秀丽的脸庞充满阳光,身着迷彩的她伸出大拇指,透着一股自信与自豪,照片边上,红色的标题映着她绯红的双颊。这篇题为《从清华才女到导弹操作号手》的文章,深深吸引了他……
李振华顿时有一种亲切感:“清华的?比我低两届……”读完报道,他的目光再次回到王晓丽的照片上,一向沉稳的他冲着身边的通信员,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这个人将来一定是我老婆!”
李振华几经辗转,查到王晓丽所在基地的电话……最终把电话打进了她服役的女子发射排。
要来王晓丽的通讯地址后,李振华第二天一早就寄出了用A4纸写的第一封信。这封信只写了两段话,一段是自我简介,一段是自己在部队的成长经历。
第二张A4纸,裹着李振华的近照,照片上的他,一身迷彩服,荷枪实弹,脸上涂满迷彩油,感觉就一个字:酷!这是李振华专门挑训练归来满身大汗时拍的,他就是要用军人最阳刚的一面,打动千里之外的女导弹号手。
第三次来信,练过书法的李振华题诗作赋,直抒胸臆。这些王晓丽虽然都不反感,但依然没有动心。
出于礼貌,也想让对方死心,王晓丽终于给李振华回了第一封信,虽然字里行间充满温良恭俭让,却婉拒了李振华的衷情,摆出一堆“不可能”。没想到李振华“执迷不悟”,攻势丝毫不减。“还有两个月我就要退伍了,以后别再打电话。”“好的,我可以用其他方式联系你。”“我们压根都不认识,怎么可能谈恋爱?”“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去认识!”
王晓丽不得不承认,这个李振华是有战术的。虽然没再打电话来,但两三天一封的来信从不失约。她开始关注这名特战队员,仔细阅读来自李振华的每一封信并认真回应。
通信中,他们会聊一些基层工作的感受,以及对国防建设事业的看法,王晓丽在这个男生这里找到了不少价值上的认同。2012年元旦过后,即将返回清华继续学业的王晓丽接到部队邀请,在北京参加由女子发射号手表演的节目。有时排练要到半夜两三点,可不管多晚,远在南海的李振华都要等她结束相互问候后才休息。也就在那时,王晓丽真切地感受到有人牵挂的小幸福。
终于,当年仲春,休假在家的李振华大胆提出“想去北京看看你”,王晓丽则干脆地回复了俩字:“来呗!”
不惧丈母娘,跨越3000公里追到你
1年多的通信交往,王晓丽对李振华的感觉就像一个老朋友。当他们真的见面时没有一点距离感。那天,两人重返清华校园,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李振华郑重地拿出送给王晓丽的礼物——两个厚厚的速写本。本子里记录着半年中他对心上人的想念,也记录着他想象的王晓丽的工作、生活情境,并精心画了插画,其中一幅是他在持枪站岗,远方是发射场和一名飒爽女兵……抚摸着厚厚的两本情感记录,王晓丽被这份“用心”深深打动了。
2012年年初,李振华被任命为护航特战队中队长,随第12批护航编队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在出海护航的整整8个月里,两人不能通信,不能打手机,只能偶尔通过卫星电话简单说几句,千言万语都化作默默的惦念。护航期间,李振华带领70名队员6次与海盗近距离对峙,成功化解险情,被表彰为“护航尖兵”。
那年端午节,王晓丽决定去广东看看他。见面时,在两人相互交换的精美速写本上,记的是分别的240天里各自身边发生的事和想对对方说的话。两人相约等李振华返航回来,就一起去见双方的父母。
可没想到,王晓丽刚一回家,母亲就在她的箱子里发现了李振华的照片,一番刨根问底后,除了身高,晓丽妈对李振华100个不满意:“你看他,跟小黑人儿似的。你眼睛不小,眼光可不咋的!再说他没房没车没钞票,两人相距又那么远!将来你们怎么过日子?”
王晓丽只好打哈哈:“妈,我看您是更年期啦,照片是他护航回来照的,肯定黑啊,再说,您跟我爸结婚时不也没房子吗?两人共同奋斗才有意思,您马上要多个儿子,该高兴啊!”
2013年暑假,当李振华来到王晓丽家时,家里已摆好了“三堂会审”的场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姨妈姨夫都来了。一番测试后,父亲、舅舅、姨夫评定:小伙儿不错,实在人!但老妈就是仨字:不同意!
“阿姨,我知道我现在没什么资本,但我会努力,别人不一定会有我对晓丽好,不——是肯定没我对她好。”李振华说得真诚又坚定。
晓丽妈把李振华赶出家门,李振华不急不恼、不卑不亢,在大太阳下站起了军姿。晓丽妈怕他中暑,不断地暗示女儿喊他上来,王晓丽却装作视而不见。无奈,母亲下楼往家拽李振华,嘴里嘟囔着:“我就想试试你,没想到你还来真的。”当晚,父母与他俩进行了一番谈话,主旨就是婚姻大事,要认真对待。李振华趁机问:“阿姨,您这是同意我们的婚事了吗?”晓丽妈抿嘴一笑没说话。“爸,妈!”兴奋的李振华当场改口。
2013年8月10日,王晓丽和李振华在北京领证。但是婚后,日子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充满柔情蜜意。从相恋到结婚,情人节、纪念日对王晓丽来说都是奢望,就连难得的相聚也大都只有短短几天。
2014年,李振华考上国防大学研究生,有了周末可以团聚的机会。虽然是“周末夫妻”,可从相隔近3000公里到同在一个城区,王晓丽已经不知有多满足了……
2015年7月,王晓丽硕士毕业,在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工作。“我可能再也不会回到二炮的母亲连队了,但我会全力支持振华的事业,帮助他成为最优秀的特种兵!”王晓丽说。
(听风赏雨摘自《东方青年》)(责编 小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