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区域内广场舞的适民性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42016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广场舞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备受广大群众欢迎,广场舞的参与群体总量也在逐渐增加。本文将深入分析某一区域内广场舞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广场舞适民性发展的具体策略,旨在不断推动广场舞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区域 广场舞 适民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人们开始重视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广场舞在此种背景下发展开来,作为文化生活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2010年以后,定西市安定区广场舞从城區走进乡村,逐步成为全县乡村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今的广场舞,已经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接纳,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有能利用的空闲场地,早晨和晚上都会有人聚集在一起跳舞。广场舞蹈已活跃在安定区的各个角落,成为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县城和农村因文化背景与环境的不同,对广场舞的音乐与舞蹈动作需求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服务老百姓,作为文化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做具体指导。
  一、广场舞的概念、起源及特征
  广场舞实际上是舞蹈艺术中的一个子系统,意即在广场上表演的舞蹈。广场舞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是以集体舞蹈为主,兼具多种表演形式,以公共场所多人参与,以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舞蹈艺术表演活动。
  广场舞蹈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艺术史学家考证,早期的广场舞蹈是进行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和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容也在不断变化。1951年公布的第一套广播体操,可以说是当代广场舞的前身,再后来,经过现代的传承,更多的民间艺术成分的融入,最终演变成为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场舞”。
  广场舞作为一种休闲健身舞蹈,其参与者多为普通群众,所以广场舞的舞步、结构等通常简单易学,照顾到大多数缺少舞蹈专业基础的群众。广场舞多为群众自发组织,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带有松散性和随意性,能兼顾因工作、家庭等原因时间限制较多的群众。广场舞表演方式较为灵活,表演内容热情欢快,可以说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群众通过参与广场舞,不仅能获得愉悦感,还能锻炼身体,同时也让观赏者得到精神享受,场面非常热闹红火。发展至今,广场舞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广场舞的群体总数在1亿人左右。
  二、安定区广场舞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安定区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大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设施,提高群众健身条件,广泛开展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构建具有安定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如今,市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广场舞项目尤为火热。天论早晨还是傍晚,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在安定区大小广场、体育场馆、公园草坪等总能看到广场舞健身者的身影。
  笔者就安定区广场舞进行调查发现,安定区广场舞是从2000年后,晨练跳健美操时逐渐兴起,2010年以后逐渐发展到晚上跳锅庄、健身操等活动,刚开始主要集中在市区内几个大的场地和乡镇所在地,如友谊广场、立交桥广场、大操场以及较开阔地带等,时至今日,已遍布各个乡镇、街道、社区(村)。目前安定区广场舞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迅速,团体增多。安定区广场舞发展迅速,地方政府每年积极协调组织广场舞大赛,通过每年的全民健身日、节庆活动举办全民健身大赛,落实“全民健身”工作,广场舞爱好者逐步自发建立健全基层文体健身站。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安定区广场舞发展迅速,队伍不断壮大。
  (二)单个团体人数较少。笔者调查了安定区友谊广场,在这占地4000平方米的广场上聚集着至少5支广场舞队伍,包括佳木斯健身操、水兵舞、鬼步舞在内。从调查结果来看,除跳佳木斯健身操的广场舞团体人数超过40人外,其他的广场舞团体人数均为20人左右。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从相关的调报告可知,安定区每天坚持参加广场舞的群众仅占10%,而参加广场舞频率为一周1到2次的人占到绝大多数,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缺席,这就导致广场舞单个团体人数较少。第二,目前已经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广场舞蹈,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团体,多样化的选择使得单个团体的人数减少。第三,广场舞团体较为松散和随意,群众加入、离开团体的门槛较低,所以团体人数的流失率较高。
  (三)围观者多,且多为老人。虽然广场舞是最为普遍的群众健身活动,但是相比较围观者来说,真正跳广场舞的人数反而较少。以立交桥广场为例,每到傍晚时分,音乐响起,总会有很多旁观者会围在旁边观看激情鬼步舞的舞蹈表演,有时候遇到简单的动作,观众也会跟着做。对于此类现象,曳步舞发起人丁女士告诉笔者,最初是“看”广场舞,不好意思跟着大家一起跳,后来随着跳舞的人逐渐增多,这些围观者也不断有所适应,才放开去跳。
  笔者还发现,围观者中老人居多。为此随机访问了几名围观的老人,他们表示很想参与跳舞,就是听不懂歌词,跟不上音乐节拍,怕别人笑话,只好站在边上看别人跳。他们还表示,自己年轻的时候扭过秧歌,唱过民歌,对秧歌的基本步法掌握得好,如果有秧歌队,一定会积极参与。
  (四)广场舞参与者多为中年人。广场舞运动可以说是没有年龄规定和限制的运动,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参加。据笔者调查发现,现如今,安定区参加广场舞的人群年龄主要在35—55岁之间,以40岁以上年龄段的女性为主,该年龄层次的中年人,一般都具有稳定的家庭和工作,时间比较固定,广场舞不仅能打发饭后的时光,还能强身健体,增进人际交流。安定区广场舞发起人之一的孙阿姨说,“每天晚上,只要天气允许,都会参加广场舞。跳舞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让身材变得更匀称,更重要的是能结识到更多朋友,现在大家来跳广场舞都形成了习惯。”
  (五)舞蹈动作单一,音乐雷同,缺少变化。由于缺乏专业的编舞人员,多数广场舞照搬、照抄网上教学视频,动作单一、缺乏艺术性。特别是全市“广场舞大赛”举办时,该现象更为明显,各个参赛队伍之间的动作几乎是一样的,特别是乡村代表队,他们的舞蹈动作完全照搬县区某队比赛动作,“广场舞大赛”变成了“广播体操比赛”。所有广场舞的音乐都是通过网上下载,缺乏特色。不少群众表示,想跳一些民族舞蹈,但是缺乏舞蹈基础动作指导,现成的广场舞民族音乐只能放弃,现有的音乐虽然很受欢迎,但是跳久了总想换换口味。   三、提高安定区广场舞适民性的策略
  身为文化工作者,根据安定区广场舞团体的现状,笔者认为文化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主动开展工作,可以改变目前安定区广场舞的现状,丰富和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一)设立“创新奖”,编舞、音乐“导师奖”。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比赛、交流活动,促进广场舞的发展,尤其在每次广场舞比赛时,设立“创新奖”、编舞和音乐“导师奖”。运用民间团体的力量,挖掘民间智慧,改变广场舞音乐、舞蹈单调的现状。安定区相关部门和各学校都有专业的音乐和舞蹈教师,他们的专业水平很高,有一部分也很喜欢广场舞并且参与其中,若能设立此项奖,将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引导和丰富广场舞更加本土化,适合当地老百姓。
  (二)加快广场舞专门人才的培养。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对广场舞活动点骨干人员进行培训,更新观念,相互交流。近年来,作为市级文化馆,我们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全市舞蹈培训班,加大基层业务骨干培训力度,提升专业能力,辐射推动基层广场舞的全面发展。增加广场舞指导员数量,提高他们的指导水平,动作编排技巧和音乐剪辑等能力。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广场舞团体的建设,提高整个广场舞团队的水平,使广场舞运动具有更强的观赏性。
  (三)根据兴趣组建不同的广场舞团体。广场舞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欢,不分年龄、性别、职业,这与广场舞的群体性和自娱性特点有关。尤其对退休的老年人来说,其作用非同小可,但要把这个群体吸引进来,还需要相关部门与社区合作,积极引导组织完成。
  (四)将民族舞蹈特色融入广场舞中。将不同风格的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广场舞中,丰富广场舞的内容,增加广场舞的生命活力。如加入民族舞中的特有道具花鼓、扇子、雨伞、筷子、手绢等,不但可以丰富广场舞的表演内容,还能增加广场舞的观赏性。安定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可以将戏曲和秧歌中的基本舞蹈动作融进广场舞,促使广场舞更加大众化、本土化。同时,广场舞都是在空旷的广场上表演,人数较多,融入一些民族舞蹈的动作或是借用民族舞蹈的道具,可以很好地彰显地方特色,活跃现场气氛,促使广场舞参与者的身心更加愉悦。
  (五)选用和选编合适的音乐。广场舞是舞蹈中的一种,跳舞要与音乐合拍进行,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涵,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协调一致,所以广场舞的音乐选择至关重要。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成之后,再配上音乐的,而是必须在进行动作设计之前就有音乐。有音乐相伴,会让舞蹈变得更有乐趣,让表演者更富有激情,身体充满表演的欲望,舞蹈才更能呈现出美来。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二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当前所编排的广场舞,音乐大多是从现在流行音乐中挑出来的。因而也就造成广场舞音乐让流行歌曲占盡天下、千篇一律的局面。为了让广场舞动作更接地气,就要给不同的舞蹈团体选择适合的音乐。完全适合跳广场舞的流行歌曲毕竟有限,在选择广场舞的舞蹈音乐时,不能只选择时下的流行音乐,而要根据团体的年龄特点和舞蹈基础组合音乐。广场舞的舞蹈音乐可以结合民族舞蹈配乐,创造出新的音乐,既符合广场舞的特点,又适应民族舞的优美舞蹈动作,这样的音乐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舞和广场舞的融合。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在比赛时设立奖项或者面向全社会征集音乐的方式先解决部分团体的广场舞音乐。
  当然,真正让广场舞适应当地老百姓的胃口,让广场舞发展起来,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加强部门组织和领导,但目前我们可以借助民间团体的力量先行发展,不仅能丰富老百姓生活,提高其生活品质,还可以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作者简介:关雅莉,女,本科,甘肃省定西市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戏曲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艺术,其主要是以表意性为主的艺术形式。戏曲的表意性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表”是表达、表现、表演的意思,“意”是意识、意蕴、意味的意思。戏曲导演必须遵循戏曲的固有特点,充分表达戏曲的写意性。本文通过总结当今戏曲作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戏曲表意的重要性,并且浅谈当今戏曲导演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表意性的戏曲作品。  关键词:剧本 戏曲导演 表意性 美学原则  中
期刊
摘要: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服务的形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白云区图书馆为例,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开展的情况,总结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开展的经验,对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开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读者活动 实践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是群众接受教育、开发智力、获得知识信
期刊
爱情诗的创作和其成果,古今中外都占据着诗歌甚至整个文学领域的重要位置,景色迤逦,春夏秋冬,令人荡气回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堪称中国诗歌的开端,其第一首《关雎》就是爱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景仰和熟悉的许多大诗人,也都是书写爱情诗的高手,如古代的柳永、秦观、李白、元好问、李商隐、白居易、李煜,现当代的徐志摩、林徽因、舒婷等等。  诗主情,在技巧合规矩的前提
期刊
摘要:近年来,余姚市文化馆整合资源,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四力”驱动,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成功打造出一条具有余姚特色的公益文化物流。本文将通过对余姚公益文化物流建设的背景、做法、经验等进行简单梳理和总结,以便为宣传文化单位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  关键词:“四力” 特色公益文化物流 实践  一、公益文化物流建设背景  (一)全民艺术不断普及。下
期刊
敲打着键盘,在这窒息  空气里。我想写诗,还想写激情四射的诗  一场暴雨  湿了眼。满一杯酒对饮,成三人  郑州,卫辉,新乡。揉碎了的天空,撕   扯着犬吠  然而,在宇宙的空旷里  不只是传来啜泣声  荧屏内外,网络链接——相互救助的平   凡人唱赞  不绝于耳。生命中最朴实的感动  是爱的音符里的最强音  “老人,先走……”  “妇女儿童,先走……”  情感的激流,不是泡沫  爱的伟大,孕育了
期刊
摘要:《魔戒》系列小說是西方魔幻主义文学的史诗级代表作,小说中虚构的“中土世界”看似虚幻,实则也是基于现代人类社会的百态所搭建和构造的。小说中呈现了不同地理风貌、不同生物、不同文化与语言,故事围绕着一只有主宰世界力量的暗黑指环展开。本文重点从小说系列里的人物描写和部分环境描写来分析人性的复杂性,以甘道夫和咕噜两个角色为例。这两个人物都是从魔戒系列开篇《霍比特人》就出现的,并且两个人物的行为和活动轨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将其作为旅游资源和景区旅游融合将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如何推进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景区旅游融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积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三明市未来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区旅游 融合 三明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强调的是以人为核
期刊
摘要:作为在军队产生、传播的音乐,军旅音乐可谓担负着特殊的艺术使命。本文以军旅音乐在新世纪的发展为写作主线,总结与回顾军旅音乐在军歌、合唱、音乐剧、歌剧、交响乐等不同领域的作品呈现、阶段性特征,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军旅音乐 新世纪 阶段性特征 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新世纪的军旅音乐创作历程,颇有“以小见大”之感。“小的”是时间维度,从2000年至2019年,仅20年时间;“大”的是军旅
期刊
摘要:儿童时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群体的阅读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的重点和难点任务。本文从创设阅读环境、丰富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方法、扩大推广队伍等方面,并以宁化县图书馆为例,论述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的策略,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儿童阅读 创新方式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有效途径,是民族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儿童的阅读兴
期刊
摘要: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人员、经费不足,全民阅读推广活动难以开展等诸多难题,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进一步激活现有馆藏资源,为图书馆建设注入新活力。本文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例,阐述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实践成效和确保长期参与的机制。  关键词:社会力量 图书馆 成效 机制  201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