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9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分为发生组(n=31)和未发生组(n=261).统计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年龄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多于未发生组患者,术后物理抗凝治疗少于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2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9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分为发生组(n=31)和未发生组(n=261).统计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年龄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多于未发生组患者,术后物理抗凝治疗少于未发生组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未发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高、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后没有物理抗凝治疗、术前PT和APTT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增长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对于可进行人工干预的因素,需给予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也是血管外科主动脉疾病的最主要病种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血管腔内器械的改进,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指南也不断进行更新.最近的关于腹主动脉瘤诊治的指南主要是由2019年欧洲血管外科协会(ESVS)和2020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研究所发布的.尽管两项指南的整体治疗原则和方案大致是类似的,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就这两项指南进行对比解读.
目的 探究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护理措施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90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
腹主动脉瘤(AAA)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随着血管腔内技术发展,腔内修复术(EVAR)已经逐渐取代开放手术成为AAA的主要治疗手段.而EVAR数量逐年增加,新技术、新器材不断应用于临床,更多的复杂AAA患者也可以采用腔内技术来救治,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在提升数量的同时,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严格把握腔内治疗的指征,重视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及术后随访的规范化,改善EVAR的远期预后,提高AAA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血栓相关疾病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1,发生血栓相关疾病)和无血栓组(n=55,未发生血栓相关疾病).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NLR、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及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
颅外段颈动脉瘤是由多种潜在病因引起的血管外科罕见疾病.鉴于其潜在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医师了解其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极为重要.随着现代影像学的普及,大部分无症状颈动脉瘤是偶然被发现的.较大的动脉瘤常出现搏动性肿块、脑缺血事件、吞咽困难、颈部杂音、出血、声音嘶哑、气管梗阻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手术、药物治疗和血管腔内治疗.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解剖条件和病因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血管腔内技术在临床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此进行综述.
目的 对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进行再评价研究.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VSD治疗DFU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1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使用AMSTAR2量表和GRADE方法分别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等级进行评价.结果 共
目的 探讨80岁及以上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EVAR)后短期及远期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9月至2019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5例行EVAR的80岁及以上AAA患者临床资料.首要短期结局指标为30 d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短期及远期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75例80岁及以上AAA患者EVAR后30 d病死率为3.43%(6/1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病4~5期与80岁及以上AAA患者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
脉管性疾病可分为血管肿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脉管畸形作为一类先天性疾患,不但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为临床医师的临床诊治带来严峻的挑战.脉管畸形的传统疗法包括硬化治疗、介入栓塞、手术治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等.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渐深入,脉管畸形的发生机制和所涉及的通路也逐渐明朗,其中主要的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鼠肉瘤病毒基因/快速增长型纤维肉瘤/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近年来,基于这些通路所研制的靶向药物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的疾病,也是血管外科主动脉疾病的最主要病种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和管理有所改善,因而全世界腹主动脉瘤患者的预期寿命得到极大提高.同时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指南也不断更新.rn腹主动脉瘤亦是老年男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还没有药物疗法被证明可以限制腹主动脉瘤的进展和破裂,维生素D缺乏与腹主动脉瘤的发展有关,即维生素D通过提高骨硬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可延缓腹主动脉瘤的进一步发展.有研究对腹主动脉瘤小鼠模型服用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