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了展现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主动性教育作为美术课堂的永恒追求。需注重做到以下几点:1.备课:以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2.导课:精心设问,创设学生主动发展情境;3.科学评价:升华学生思维火花,激励学生更好成长。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艺术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新事物能力的人,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具有创造性,擅于发明的发现者。”作为“浇灌花朵”的园丁——教师,再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地传承知识,照本宣科地复述教材,而应升华到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研究,学会创造。不仅要提高教学艺术,还要将主动性教育这根主线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所以一节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程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备课——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要达到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要三轨并进,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教法,探究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发展。
(一)备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是学生积累、感悟、运用的基本材料,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起点。教师不仅要备课堂教材还要备课外媒体信息及多渠道信息。
(二)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树立“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思想。高中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特点,高中生有其自身个性。备学生,要长期对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每位学生的情感、兴趣以及性格特征、知识积累等,从而达到因材施教。
( 三)备教法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合作探究、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关注各学科关系,提升学生思维。
二、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就像一场戏有精彩序幕。导课即在教学中犹如“序幕” ,精美的导课艺术,像花朵吸引蜜蜂,像磁石深深吸引学生。
(一)导课应具有“吸引性”
“ 懂得如何启发,是教人的一大艺术。” 所谓“吸引性”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心质,引发兴趣。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在《中国民间美术》一课,视频展示中国传统大红剪纸窗花,从视觉上给予冲击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快速进入情境,引发兴趣。
(二)导课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程学习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增强求知欲望,让学生以主动者、探索者的身份进入教学情境。
(三)导课应具有“针对性”
导课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多样方法,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利用媒体展示旧时美好城市生活,引发情境,随之展示现代文明破坏情景。提出问题,表达观点,有针对性的切入主题。
三、设问——过程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为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如何在课堂中“提问”已成为教学重要手段。
(一)定向点播,激活思维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以学生发散思维切入视角,如社会热点、兴趣话题进行提问。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伴随优美乐声展示中国元素唯美建筑,听觉、视觉处于欣赏、享受阶段,急转而来深沉乐声,被现代文明发展所破坏建筑。学生身心受到冲击,激发热情,产生保护文明情绪,直接切入主题。
(二)启发鼓励,合理探究
创新式教学要求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善于激疑,善于导答,为学生搭设“支撑点”引导探究。在《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欣赏作品《欧米艾尔》,提出问题:欧米艾尔漂亮吗,风烛残年的她为什么得不到人们同情,作品表达目的是什么?同时,老师提供讨论平台(作品资料),启发鼓励,合理探究。
四、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行过程实践。其次,要重视评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新型人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推进主动性、创新式教育,主战场就是课堂,要学会抛砖引玉,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充满创新意识的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欧阳芬,殷海华,杨丽华.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2010.
[3]欧阳芬,章年卿,屈波华.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调控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2010.
[4]欧阳芬,吴快华,谭立义.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2009.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艺术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新事物能力的人,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具有创造性,擅于发明的发现者。”作为“浇灌花朵”的园丁——教师,再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地传承知识,照本宣科地复述教材,而应升华到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研究,学会创造。不仅要提高教学艺术,还要将主动性教育这根主线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所以一节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程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备课——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要达到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要三轨并进,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教法,探究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发展。
(一)备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是学生积累、感悟、运用的基本材料,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起点。教师不仅要备课堂教材还要备课外媒体信息及多渠道信息。
(二)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树立“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思想。高中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特点,高中生有其自身个性。备学生,要长期对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每位学生的情感、兴趣以及性格特征、知识积累等,从而达到因材施教。
( 三)备教法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合作探究、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关注各学科关系,提升学生思维。
二、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就像一场戏有精彩序幕。导课即在教学中犹如“序幕” ,精美的导课艺术,像花朵吸引蜜蜂,像磁石深深吸引学生。
(一)导课应具有“吸引性”
“ 懂得如何启发,是教人的一大艺术。” 所谓“吸引性”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心质,引发兴趣。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在《中国民间美术》一课,视频展示中国传统大红剪纸窗花,从视觉上给予冲击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快速进入情境,引发兴趣。
(二)导课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程学习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增强求知欲望,让学生以主动者、探索者的身份进入教学情境。
(三)导课应具有“针对性”
导课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多样方法,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利用媒体展示旧时美好城市生活,引发情境,随之展示现代文明破坏情景。提出问题,表达观点,有针对性的切入主题。
三、设问——过程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为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如何在课堂中“提问”已成为教学重要手段。
(一)定向点播,激活思维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以学生发散思维切入视角,如社会热点、兴趣话题进行提问。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伴随优美乐声展示中国元素唯美建筑,听觉、视觉处于欣赏、享受阶段,急转而来深沉乐声,被现代文明发展所破坏建筑。学生身心受到冲击,激发热情,产生保护文明情绪,直接切入主题。
(二)启发鼓励,合理探究
创新式教学要求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善于激疑,善于导答,为学生搭设“支撑点”引导探究。在《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欣赏作品《欧米艾尔》,提出问题:欧米艾尔漂亮吗,风烛残年的她为什么得不到人们同情,作品表达目的是什么?同时,老师提供讨论平台(作品资料),启发鼓励,合理探究。
四、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行过程实践。其次,要重视评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新型人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推进主动性、创新式教育,主战场就是课堂,要学会抛砖引玉,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充满创新意识的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欧阳芬,殷海华,杨丽华.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2010.
[3]欧阳芬,章年卿,屈波华.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调控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2010.
[4]欧阳芬,吴快华,谭立义.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