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教、利导、寓智”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caohao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了展现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主动性教育作为美术课堂的永恒追求。需注重做到以下几点:1.备课:以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2.导课:精心设问,创设学生主动发展情境;3.科学评价:升华学生思维火花,激励学生更好成长。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艺术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新事物能力的人,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具有创造性,擅于发明的发现者。”作为“浇灌花朵”的园丁——教师,再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地传承知识,照本宣科地复述教材,而应升华到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研究,学会创造。不仅要提高教学艺术,还要将主动性教育这根主线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所以一节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程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备课——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要达到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要三轨并进,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教法,探究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发展。
  (一)备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是学生积累、感悟、运用的基本材料,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起点。教师不仅要备课堂教材还要备课外媒体信息及多渠道信息。
  (二)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树立“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思想。高中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特点,高中生有其自身个性。备学生,要长期对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每位学生的情感、兴趣以及性格特征、知识积累等,从而达到因材施教。
  ( 三)备教法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合作探究、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关注各学科关系,提升学生思维。
  二、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就像一场戏有精彩序幕。导课即在教学中犹如“序幕” ,精美的导课艺术,像花朵吸引蜜蜂,像磁石深深吸引学生。
  (一)导课应具有“吸引性”
  “ 懂得如何启发,是教人的一大艺术。” 所谓“吸引性”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心质,引发兴趣。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在《中国民间美术》一课,视频展示中国传统大红剪纸窗花,从视觉上给予冲击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快速进入情境,引发兴趣。
  (二)导课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程学习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增强求知欲望,让学生以主动者、探索者的身份进入教学情境。
  (三)导课应具有“针对性”
  导课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多样方法,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利用媒体展示旧时美好城市生活,引发情境,随之展示现代文明破坏情景。提出问题,表达观点,有针对性的切入主题。
  三、设问——过程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为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如何在课堂中“提问”已成为教学重要手段。
  (一)定向点播,激活思维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以学生发散思维切入视角,如社会热点、兴趣话题进行提问。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伴随优美乐声展示中国元素唯美建筑,听觉、视觉处于欣赏、享受阶段,急转而来深沉乐声,被现代文明发展所破坏建筑。学生身心受到冲击,激发热情,产生保护文明情绪,直接切入主题。
  (二)启发鼓励,合理探究
  创新式教学要求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善于激疑,善于导答,为学生搭设“支撑点”引导探究。在《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欣赏作品《欧米艾尔》,提出问题:欧米艾尔漂亮吗,风烛残年的她为什么得不到人们同情,作品表达目的是什么?同时,老师提供讨论平台(作品资料),启发鼓励,合理探究。
  四、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行过程实践。其次,要重视评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新型人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推进主动性、创新式教育,主战场就是课堂,要学会抛砖引玉,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充满创新意识的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欧阳芬,殷海华,杨丽华.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2010.
  [3]欧阳芬,章年卿,屈波华.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调控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2010.
  [4]欧阳芬,吴快华,谭立义.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太水了”的构式义为对某一主体进行消极否定义的主观高程度评价,强调其水平或内容“差的”“虚假的”“多余的”“劣质的”程度极高。“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对“太……了”构式义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压制作用,名词“水”的隐含消极语义特征则进一步促进了构式义的形成。从认知视角来看,名词“水”体现了自然领域对社会领域的隐喻,其隐喻认知机制为:水—平面—没高度;水—水分—虚假多余—质量差;水—无色无味—无趣乏
摘要:汉语话题可以根据前置句首、提顿词两个方面来确定。在句法上,汉语话题可以分为悬垂话题、左置话题与话题化话题结构。从制图理论视角出发,汉语句法话题呈现出左缘分布的态势,即“悬垂话题>左置话题/话题化话题结构”的分布。  关键词:制图理论;左缘结构;句法话题  一、引言  话题是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汉语话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如Li & Thompson将汉语视为一种“话题优先型”语言[1
摘要:对汉语教材进行语体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语体教学。作为一部评价颇高、使用范围较广的综合教材,《发展汉语》各级教材生词的语体分布大致符合预期,但正式语体生词数量有陡然增加的情况;课文语体正式度波动幅度较大,存在语体正式度与教材级别不完全对应的情况;绝大多数综合注释没有标注语体类型,并且直到高级Ⅱ阶段才专门讲解语体。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语体辨别能力,在初、中级阶段教学时,要善于捕捉教材中的语
摘要:《经典释文·古文尚书音义》载录了陆德明所见的版本异文共计217个,含有这些异文的条目中兼录注音的有149个。这些音切与该条中的异文有着复杂的关系:有的为字头注音,有的为异文注音,有的为字头和异文注音,有的只是辨别异文。仔细考辨这些音切与共现异文之间的关系,辨别这些音切的性质与层次,不仅有利于深化对《经典释文》体例的认识,也有助于利用这些音注材料进行语音研究。  关键词:《经典释文》;《古文尚
【摘 要】本文对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形象夏洛克进行分析,即可恨又可怜的夏洛克身上反射出犹太民族多层面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犹太民族 精明 勇敢 可恨 可怜    一、简介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这样写道:“犹太人的数目还不到人类总数的1%,本来应该像灿烂银河中的一个小星团那样不起眼,但是他们却经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商业、政治、学术、文化……在
摘要:通过实验考察语境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猜测复合词词义的影响。研究发现,语境信息量的丰富程度、语境线索与目标词的距离远近是影响学习者对复合词理解和猜测的主要因素。同时,语境影响词语的语义透明度。不透明词语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较大,语境促使不透明词语透明化;透明词语对语境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语境的强弱、所含信息量的多少基本不影响对透明词语的猜测。学习者在语境中遇到陌生词语时,通常会采取直接提取词义
【摘 要】有效教学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在新一轮课程背景下,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是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尝试以高中地理选修模块为例,从课堂教学的策略入手,探索实现高中地理课程有效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 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的现状令人深思,在新课标背景下,掌握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高中地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地理教育的必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