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风情“中国行”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能想像到非洲中部生活着众多讲班图语的族群其古老文化会是怎么样的面貌吗?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众所周知,可你是否知道他在雕塑艺术上曾对20世纪的西班牙甚至世界艺术产生的重大影响?作为中华文明一脉的匈奴文化,曾经又有着怎样的辉煌?繁忙的生活也许让你难以静下心来去关注人类文明的种种硕果。不过没有关系,上海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华世纪坛近期推出的大展,将为您提供一场异域文化的盛宴。
  西班牙现代雕塑
  为庆祝中国和西班牙建交40周年,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从毕加索到巴塞罗——20世纪西班牙雕塑艺术展”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异域风情的视觉盛宴。本次展览的展品均为来自于西班牙官方信贷局的藏品,包括高迪、毕加索、达利、米罗、巴塞罗等31位代表性艺术家的79件雕塑及绘画作品,所选雕塑作品代表远离了传统原则与步骤,借先锋概念改弦易辙的雕塑艺术,也是舍弃了经典概念,集中展现三维概念,变成一种现代艺术的雕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技术的出现,装置和录像等元素也介入雕塑作品中,本次展览呈现了西班牙雕塑艺术从20世纪初先锋派的萌芽一直发展到今天的演变历程。
  每件雕塑作品都配有同一位艺术家的一幅或几幅画作,我们可把画作看作雕塑作品的创作源泉,也可以清晰地了解艺术家三维造型的构思过程。不过,在任何情况下,画作并不是雕塑作品的草稿,而是已完成的作品,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西班牙现代雕塑艺术以高迪的现代主义为起点,紧随其后的是加泰罗尼亚新中心主义,乌盖的作品体现这一流派的时间最长。最激进的先锋派成员加尔加约、胡里奥·冈萨雷斯和毕加索对推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铁质雕塑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影响了后来好几代艺术家,其中不仅有西班牙艺术家,也有其他国家的。
  毕加索带给西班牙艺术深深的印记,此次展览以毕加索为线索,系统梳理了西班牙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米盖尔·巴塞罗以三维绘画作品为大家熟知,本次雕塑艺术展即以巴塞罗的一个铜雕作品和一幅带有动物寓意的绘画作品收尾。观众在“从毕加索到巴塞罗——20世纪西班牙雕塑艺术展”中能领略到整个20世纪西班牙艺术创作中那些举足轻重和特立独行的声音。
  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文明的融合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一种方式。从战国到汉代,以游牧与农耕为特征的匈奴与中原文明之间不断碰撞与交融。通过数百年间的迁徙杂居、边塞贸易、和亲、会盟、互派使团等方式彼此沟通、相互渗透,逐渐融合。中原与匈奴文明的融合,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升了文明发展的活力,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依着这个思路,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策划了名为“匈奴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的展览,通过展示两种文明由发展、碰撞、融合的过程,使观众以更为开放和兼容的文明观面向世界。在展览形式上,这个展览也开创了文物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形式,用油画生动再现历史及文物的内涵,用文物真实佐证油画和历史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展览由28幅大型历史油画与114件(组)来自河南、内蒙古、宁夏、甘肃的文物组成,旨在表现战国至汉末那段匈奴与中原王朝在冲突中大融合、大汇流的历史,使观众对匈奴与中原的历史文化有更直观的了解,加深对华夏文明的向心力理解并扩展至世界范围内各民族文明之间的融合与交流、多元并存的认知。
  非洲的古老文明
  在刚果河及邻近的奥果韦河流域生活着众多讲班图语的族群。这些不同的族群不仅拥有许多相近的文化和艺术传统,还有以自然神灵和祖先形象为主的艺术表现题材。如今这些族群的传统社会格局发生了改变,其中不少本该代代相传的文化传承受到阻断。但同时,新的元素也在不断融入这个古老文明中。
  上海博物馆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刚果河——非洲中部雕刻艺术展”通过展出流传至今的中西非艺术品,为我们提供了能一窥刚果河流域班图人传统文化的机会。据介绍,本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或人形或半人半兽形用于仪式的面具分别代表了班图人传统中不同的神灵。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展品则由中非各班图部落创作的祖先雕像组成。尤其在第三部分,由于大多数班图语支部落仍处于母系社会,该展策划者还特意展出了表现女性祖先的艺术品。
  据悉,本次展览是国内第一个把焦点集中在中非地区传统宗教信仰及艺术,并反映班图语支族群文化共性的专题性非洲展,更增进了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
其他文献
名著经典,久盛不衰。《雷雨》是杰出戏剧家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重要标志,堪称“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在迎来《雷雨》诞生80周年之际,让我们在温暖的故纸间,重读它那别样的风景吧。  《雷雨》描写了一个闷热夏日的雷雨前夕,在煤矿主周朴园家中发生的故事——  周朴园专横,这让周公馆内的繁漪过着近乎窒息的生活,她与年龄相近的继子、大少爷周萍发生了不伦之情。后来,周萍爱上了年轻单纯的侍
期刊
十月北京,设计来袭。身着华服的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就为人们呈现了一场璀璨、时尚的秀。这场自9月底开幕的设计盛宴几乎遍布北京各个角落,中华世纪坛、751D·PARK时尚广场、草场地、大栅栏等地更成为其中的聚光点。它们竭尽全力为不同的观众灌输着同一个理念: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说到这里,不少人或许有这样的疑惑:北京国际设计周到底是什么?它的地盘上都有谁?其主张又何在?要想解释清楚这一连串的问题,可
期刊
书画一向是上海朵云轩拍卖的拿手戏,每季拍卖均有罕见的名家佳作现身,此季也不例外。其中,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李可染《漓江天下景》、梁巘《临怀素草书诗卷》三件佳作堪称本年度春拍的三大亮点。  大师笔下的名门合影  在大师的成长历程中,关键时刻总会有“贵人”施以援手,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甚多。如齐白石离不开徐悲鸿等人的发现、提携,而徐悲鸿本人,也曾得到过康有为的帮助。  1915年,年方弱冠的徐
期刊
春水、秋山玉经过辽金时期的创兴、逐渐发展和完备,到金代晚期和元代日渐成熟,制作技艺达到高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秋山玉为我们充分展现了三代一脉相承的捺钵文化,其独特的草原风情,璀璨夺目,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玉器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辽、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居住着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他们以放牧狩猎的游牧生活为主,并随着季节气候的四季变
期刊
清代的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以康熙、雍正、乾隆为代表的“清三代”瓷器一直是收藏和投资的重点。伴随着市场一浪高过一浪的追捧,本来就存世不多的清三代官窑器,变得越来越稀缺,这无疑让一些藏家把眼光放到晚清瓷器上来,晚清官窑瓷器的投资价值日渐凸显,不可忽视。  晚清官窑瓷器一般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时期的官窑瓷器。从传承上来说,晚清官窑是清三代官窑瓷器的延续与继承,并有所发展。其文化背景、
期刊
晚清时期,西洋社会对东方中国的神秘感犹在,陶瓷和茶叶等传统出口品依然深受西洋人的青睐。但他们对东方古国的求知诉求却悄然发生了改变——除了生活消费之外,似乎他们对中国人的文化、社会和生活的兴趣度在不断增强。正如《点石斋画报》中充满了中国人对西洋文明、传统与科技的想像,西方人也希望寻求一种渠道,去赏析图画下的东方文明。那是一个摄影术尚未真正流行的时代,绘画依然是文明之间交互往来、增进直观感知的重要手段
期刊
2013年暮春,一部经由八千卷楼旧藏的《唐大诏令集》从海外回到杭州。此书为清初藏书家、校勘家吴焯通篇批校题跋,又经许宗彦、丁丙、周大辅、沈曾植等数位江浙藏书家递藏、著录。翻开书册,朱墨纷披,藏书楼中的文人雅事也随之一一浮现。  校书达人的风雅与痴狂  吴焯(1676l年至1733年),字尺凫,号绣谷,又号蝉花居士,钱塘(今杭州)人。据《武林藏书录》载,吴焯“喜聚书,凡宋雕元椠与旧家善本,若饥渴之于
期刊
近代以来,江浙一带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海派”画家群,而在海派形成初期,“沪上三熊”出力甚巨,影响广大。但在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上,除了任熊的画作价位与其艺术成就基本上还成正比,保持在较正常的水平之外,张熊和朱熊的市场行情都长期表现“冷淡”,跟其应有的艺术价值相距甚远。  同乡同知 亦师亦友  浙江东北的杭嘉湖平原,地处江河湖海交会之处,苏、杭、湖、嘉等地相距均不过百里,自古就人口昌盛,经济繁荣。清代乾
期刊
北宋晚期至金代,定窑白瓷的装饰纹样空前丰富,除了传统的莲瓣纹、卷草纹、缠枝牡丹等图案化纹饰外,还出现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内容的图案,包括植物、动物以及龙、凤、螭等传说中的神禽瑞兽等。尤其是精美细致的印花白瓷,构图严谨、题材丰富,是最能代表定窑艺术风格的标志性产品。  花花草草比美  定窑鼎盛时期的装饰纹样以植物类题材比例最大,花卉品种包括莲花、牡丹、菊花、石榴等。  莲纹主要用于刻花白瓷,构图形式有
期刊
五一小长假,一年一度的艺术北京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亮相,从VIP预展当晚开始,高企难下的人气让本届博览会成为今年当代艺术品市场信心的航标。无论是参展商、参展作品数量还是成交量均涨幅明显,其中,一幅赵无极的作品以400万元成交,拔得头筹。而当代水墨也在本届艺博会上大出风头。  据介绍,不少画廊在开幕不到一小时,就已有作品售出。来自莫斯科的流派画廊今年为首次参展,在5月2日一天就卖出了12件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