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能源一直是各国比较关心的领域,因为各行各业的运转离不开能源加持,关于能源管理也一直以来是学者与专家讨论的热门话题,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更使能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能源管理的现状,并找出其中关键性问题,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提出新时代下能源管理的发展路径,为我国能源管理的稳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能源管理;新时代发展;互联网技术;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14
0引言
近年来,能源与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没有能源这种物质动力来支持是不切实际的,人们的生活和各种产业的发展与能源息息相关。近年来,各国根据其实际能源状况制定了一系列对策,以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推进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不仅是促进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也是落实绿色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我国能源管理发展历程
1.1能源管理概念(宏观、微观)
政府及有關部门对能源的开发、生产以及消费的全过程来行使计划、组织、调控和监督等职能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各行各业对于能源的需求是能源的宏观管理。
微观上,是指用能单位和用能企业按照国家节能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对能源的供给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无论是宏观和微观能源管理,都涵盖有能源供给和消费两大模块,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并构筑起能源管理这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决定了能源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系统管理,且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1.2能源管理内容及意义
1.2.1“互联网+”时代能源管理内容
宏观上,能源管理包括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节能指标来加强能源的宏观调控与监督,以及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和实施节能激励制度,如价格、税收、融资等,制订实施节能标准,推广节能新产品、节能新技术、完善市场机制下的能源管理体系等内容。用能企业的微观能源管理内容则包括开展能源管理基础工作,如企业能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能源管理制度建立,以及能源采购、能源计量、统计工作,以及用能企业遵守节能法律法规、运用节能政策、借用市场机制方法、采用先进节能技术等来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提高企业能效水平。
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其典型特征就是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综合能源管理服务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综合能源服务也是实现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极具重要。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发展,促使“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蓬勃兴起,加快各类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能源的产、储、运、销、使用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有效实现供需衔接、生产服务、监督管理等业务活动,进一步统筹能源流、物质流、信息流,实现各类能源网络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因此传统能源行业如果不做管理变革,是无法适应真正意义的服务型综合能源的。
1.2.2能源管理意义
由于快速发展的经济,使我国能源消耗过度,能源供给上出现巨大缺口,因此,在合理调配的管理基础上,实现能源的节约性发展是能源管理的关键。但是,能源的节约不是朝夕就可以瞬间完成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策与方法的实行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是能源管理的关键点,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使计划值与实际值能够很好地契合,将偏差减少到最低。通过对能源管理过程和方法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实现在相同的产量下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施宏观能源管理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效举措,也是推动低碳经济体系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我国《“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的双控目标的制定,对我国“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指标的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十四五”节能减排的任务完成夯实基础。企业能源管理是企业根本的、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一个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能源管理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2.3我国能源管理发展历程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大,能源资源短缺及浪费,能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能源市场体系不尽完善等是影响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已由原来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管理发展也从原来的粗放式供给总量扩张向高品质供给提质增效的全新转变。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能源安全、大气污染和碳排放等问题,合理开发和使用能源成为国际社会需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能源管理也即被提上重要议程,能源管理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甚至关系到全人类未来发展命运的可持续发展。1986年,我国的能源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呈现突出矛盾,我国政府发布了第一个节能管理条例《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以及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又使能源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地位。1997年至2020年,国家还先后四次发表有关能源政策文献,分别是1997年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07年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2012年的《中国的能源政策》以及2020年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从1997年《中国的能源政策》中提出的“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战略到2020年《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中提到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这些都为新时代中国能源管理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通过系列能源管理治理措施,实现了能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以及能源国际合作取得重大成就等显著成果。能源管理发展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重要作用,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提前完成碳排放强度2020年比2005年要下降40%-45%的目标。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今,“互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一大批能源管理新模式、新业态迅速发展,能源管理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世界的经济增长作出积极的贡献。 2我国能源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国的能源管理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现实中,能源管理还存在些问题。在宏观上,国家关于能源价格的调控几次出现波动,与当前能源管理失衡有较大关系,宏观调控上出现一定的漏洞,就会导致价格波动,使能源市场也相应出现各种管理上的问题。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能源浪费问题依然存在,能源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在微观上,国家的一些节能激励政策在用能企业没有能够有效落实、节能市场化机制推广力度不大、一些先进节能技术未被广泛应用、能源管理人才队伍缺口大等,导致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不够重视、不能系统化进行能源管理。国家对于用能企业、节能服务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亟待加大,相关企业只有在法律与政策的加持中才会蓬勃发展,发挥能源管理的最大效应。比如大多数节能服务企业在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较弱,信贷融资难,而市场又缺少评价标准,缺少行业标准,因此导致节能服务企业发展良莠不齐,节能服务行业不够规范,亟须政府出台激励性政策引导。
3“互联网+”时代能源管理带来的优势
3.1全网营销优势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泛在网时代,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是能源行业的热门话题,并且随着新的时尚潮流的冲击,数字化转型步伐得到了加快。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促进国内循环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能源管理领域,如综合能源代替传统的能源网,通过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费的联动实现能源数据的可视化、用能管理系统化,以此来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效管理水平。在以“内部循环”为主导的宏观环境中,如何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借助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整个网络营销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新技术和新管理理念的推广应用,实现新能源电网连接系统、智能运营和电力销售交易的整合。
3.2在线交易平台优势
此次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促使全球经济学家重新思考当前的经济状况,许多传统公司更加重视并通过交易平台积极进行买卖,并且更倾向于使用广泛使用的信息工具来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国家促进建立功能齐全,独立规范的能源市场交易机构或交易平台,鼓励发展多种有效的交易方式,如开展能源管理领域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实现大规模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3.3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优势
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绿色金融发展,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模式,在节能利益共享模型中,能源管理公司承担更大的责任。在中国节能服务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能源管理公司经常采用节能收益分享模式积极开展融资工作,以成功地获得该项目。当前我国节能服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行业整体规模仍然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引发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是主要因素之一。Internet时代的到来为公司融资带来了新的渠道,并且出现了“ Internet+”财务模型。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优势,有效降低贷款风险,实现高效融资,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和竞争力。
3.3.1能耗在线监测监管平台的优势
能耗在线监测监管平台将依托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子系统,依靠互联网技术为政府的节能管理任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如能源监测、能源统计和节能监察等,并为企业提供实时能耗分析,产品能效分析等能源数据分析服务,帮助企业节约能源,提质增效并升级、创新和发展。向公众提供有关在线能耗监测的标准,规范和节能技术产品的信息,回应社会关注,并鼓励全社会关注、管理和共享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节能社会。
3.3.2产学研网络平台的优势
产学研合作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相互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的机制通常将企业视为提出技术要求的需求方,科研院所或大学进行相关的研究合作。能源管理依靠互联网的概念和技术,通过多能源协作能源网络,创新的能源运营模式,促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例如,清华大学能源创新互联网研究院大力推动我国综合能源科技和产业,攻克综合能源前沿科技难题,取得系列突破性创新研究成果。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致力于实现高密度的科技创新成果和高水平的产业聚集,以便相關领域的公司可以通过确保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创新技术来组建理想的团队并增强核心竞争力,开展的许多研发项目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不断提高一系列创新成果并发展到能源互联网领域。
4推动“互联网+”时代能源管理的路径
创新能源科学管理及优化能源服务,建立健全覆盖能源战略、规划、标准、监管及服务的能源法律体制机制。我们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方法,尽快建立和改善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系统和机制,加强监督和评估,提高能源消耗单位的节能意识,产生压力并产生动力。为了符合节能标准和完成节能目标企业不仅需要加强管理职能,而且还需要采用技术创新,应用新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节能。并借助市场机制积极依靠节能服务公司的双向互动氛围,实现能源科技创新,促进能源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1完善相关的能源法律法规、标准
政府尽快通过立法手段,为中国合同能源管理(EPC)的发展保驾护航,立法为能源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并在立法层面为能源管理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参与能源管理的各方能够成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并保护投资者和客户。可以从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学习根据法律框架建立市场机制,并且可以从政府公共建筑的能源管理方法中实施节能改造开始。节能始于政府,这样不仅节省了能源,而且为整个社会作出了贡献。
4.2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支持能源服务公司发展
能源管理需要政府的指导和市场推广。在能源管理领域充分发挥以市场为主导的竞争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让所有的参与方都能够共享能源转型带来的经济成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了适合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培育了节能服务业的许多新动力,中国节能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有助于节能降耗政策的实施。 4.3维护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秩序
能源服务企业和协会主要是为用能企业提供节能策略以及节能技术需求服务,增强政府对企业的能源监管能力,也增强了企业节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协会和公司的责任都是更好地发展新能源业务,使市场更好、更长远,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产品、规格标准和服务。协会通过平台整合资源,使用“ Internet +”技术,开放上下游渠道,规范市场标准,促进能源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协会必须向政府提供新能源行业计划、行业标准和其他适用政策,它为维持能源工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协会还可以通过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培训,提供节能咨询服务,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应用等,在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积极发挥能源管理桥梁纽带作用。
4.4推动用能单位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核能为主的能源供给系统,培育壮大一大批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和清洁生产产业。这意味着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将是未来能源公司的关键方向。能源企业面对绿色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快绿色转型,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绿色生产,单位能效和超低排放水平,增强绿色竞争力。
4.5加强能源管理能力建设及能源管理“通才”培养
政府行使能源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促进企业加强能源管理,进而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有效能源管理,不管从政府到用能企业,应加大对能源管理团队能力建设,培养能源管理“通才”。对于用能企业来说,除重视能源管理意识培养、开展节能教育和能源管理岗位、能源管理负责人培训,贯彻落实节能法律法规、学习节能标准、善用能源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化等外,还应加大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用能工艺术水平,不断推动节能新技术、节能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的应用结果势必有效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而加强能源管理也将会不断促进节能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机会。
5结束语
中国最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清楚地表明,资源节约是中国的首要国家政策,国家同时强调并实施了“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的建立,创新能源科学技术,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进国际能源领域合作,中国能源管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建立能源管理、监管、服务一体化的能源管理新思路,对促进产业升级,建设绿色低碳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能源管理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有效措施和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安全、健康、綠色、智能”——上海市财税综合楼能源管理服务项目新实践[J].上海能源,2020,(11):1232.
[2]仇晓锋,姜晔.打造智慧平台构建标准体系推动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信息化新发展[J].上海能源,2020,(11):1303-1308.
[3]王奖,邓丰强,张勇军,等.园区能源互联网的规划与运行研究综述[J/OL].电力自动化设备:1-10[2020-12-09].
[4]冯俊华,成尧.“互联网+”时代能源管理发展路径探析[J].能源,2017,36(12):4-7+2.
[5]曾鸣.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径[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25):48-53.
[6]张燕,马越,陈胜,等.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路径探析——基于能源管理模式的视角[J].行政与法,2012,(03):73-76.
[7]马勇.可持续发展下的能源审计实施架构[J].商业会计,2010,(10):59-60.
作者简介:蒋佩君(1974-),女,汉族,湖南新宁人,本科,研究方向:节能管理。
关键词:能源管理;新时代发展;互联网技术;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14
0引言
近年来,能源与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没有能源这种物质动力来支持是不切实际的,人们的生活和各种产业的发展与能源息息相关。近年来,各国根据其实际能源状况制定了一系列对策,以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推进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不仅是促进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也是落实绿色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我国能源管理发展历程
1.1能源管理概念(宏观、微观)
政府及有關部门对能源的开发、生产以及消费的全过程来行使计划、组织、调控和监督等职能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各行各业对于能源的需求是能源的宏观管理。
微观上,是指用能单位和用能企业按照国家节能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对能源的供给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无论是宏观和微观能源管理,都涵盖有能源供给和消费两大模块,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并构筑起能源管理这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决定了能源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系统管理,且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1.2能源管理内容及意义
1.2.1“互联网+”时代能源管理内容
宏观上,能源管理包括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节能指标来加强能源的宏观调控与监督,以及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和实施节能激励制度,如价格、税收、融资等,制订实施节能标准,推广节能新产品、节能新技术、完善市场机制下的能源管理体系等内容。用能企业的微观能源管理内容则包括开展能源管理基础工作,如企业能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能源管理制度建立,以及能源采购、能源计量、统计工作,以及用能企业遵守节能法律法规、运用节能政策、借用市场机制方法、采用先进节能技术等来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提高企业能效水平。
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其典型特征就是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综合能源管理服务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综合能源服务也是实现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极具重要。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发展,促使“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蓬勃兴起,加快各类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能源的产、储、运、销、使用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有效实现供需衔接、生产服务、监督管理等业务活动,进一步统筹能源流、物质流、信息流,实现各类能源网络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因此传统能源行业如果不做管理变革,是无法适应真正意义的服务型综合能源的。
1.2.2能源管理意义
由于快速发展的经济,使我国能源消耗过度,能源供给上出现巨大缺口,因此,在合理调配的管理基础上,实现能源的节约性发展是能源管理的关键。但是,能源的节约不是朝夕就可以瞬间完成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策与方法的实行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是能源管理的关键点,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使计划值与实际值能够很好地契合,将偏差减少到最低。通过对能源管理过程和方法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实现在相同的产量下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施宏观能源管理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效举措,也是推动低碳经济体系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我国《“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的双控目标的制定,对我国“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指标的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十四五”节能减排的任务完成夯实基础。企业能源管理是企业根本的、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一个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能源管理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2.3我国能源管理发展历程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大,能源资源短缺及浪费,能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能源市场体系不尽完善等是影响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已由原来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管理发展也从原来的粗放式供给总量扩张向高品质供给提质增效的全新转变。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能源安全、大气污染和碳排放等问题,合理开发和使用能源成为国际社会需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能源管理也即被提上重要议程,能源管理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甚至关系到全人类未来发展命运的可持续发展。1986年,我国的能源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呈现突出矛盾,我国政府发布了第一个节能管理条例《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以及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又使能源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地位。1997年至2020年,国家还先后四次发表有关能源政策文献,分别是1997年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07年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2012年的《中国的能源政策》以及2020年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从1997年《中国的能源政策》中提出的“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战略到2020年《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中提到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这些都为新时代中国能源管理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通过系列能源管理治理措施,实现了能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以及能源国际合作取得重大成就等显著成果。能源管理发展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重要作用,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提前完成碳排放强度2020年比2005年要下降40%-45%的目标。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今,“互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一大批能源管理新模式、新业态迅速发展,能源管理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世界的经济增长作出积极的贡献。 2我国能源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国的能源管理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现实中,能源管理还存在些问题。在宏观上,国家关于能源价格的调控几次出现波动,与当前能源管理失衡有较大关系,宏观调控上出现一定的漏洞,就会导致价格波动,使能源市场也相应出现各种管理上的问题。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能源浪费问题依然存在,能源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在微观上,国家的一些节能激励政策在用能企业没有能够有效落实、节能市场化机制推广力度不大、一些先进节能技术未被广泛应用、能源管理人才队伍缺口大等,导致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不够重视、不能系统化进行能源管理。国家对于用能企业、节能服务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亟待加大,相关企业只有在法律与政策的加持中才会蓬勃发展,发挥能源管理的最大效应。比如大多数节能服务企业在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较弱,信贷融资难,而市场又缺少评价标准,缺少行业标准,因此导致节能服务企业发展良莠不齐,节能服务行业不够规范,亟须政府出台激励性政策引导。
3“互联网+”时代能源管理带来的优势
3.1全网营销优势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泛在网时代,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是能源行业的热门话题,并且随着新的时尚潮流的冲击,数字化转型步伐得到了加快。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促进国内循环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能源管理领域,如综合能源代替传统的能源网,通过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费的联动实现能源数据的可视化、用能管理系统化,以此来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效管理水平。在以“内部循环”为主导的宏观环境中,如何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借助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整个网络营销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新技术和新管理理念的推广应用,实现新能源电网连接系统、智能运营和电力销售交易的整合。
3.2在线交易平台优势
此次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促使全球经济学家重新思考当前的经济状况,许多传统公司更加重视并通过交易平台积极进行买卖,并且更倾向于使用广泛使用的信息工具来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国家促进建立功能齐全,独立规范的能源市场交易机构或交易平台,鼓励发展多种有效的交易方式,如开展能源管理领域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实现大规模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3.3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优势
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绿色金融发展,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模式,在节能利益共享模型中,能源管理公司承担更大的责任。在中国节能服务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能源管理公司经常采用节能收益分享模式积极开展融资工作,以成功地获得该项目。当前我国节能服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行业整体规模仍然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引发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是主要因素之一。Internet时代的到来为公司融资带来了新的渠道,并且出现了“ Internet+”财务模型。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优势,有效降低贷款风险,实现高效融资,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和竞争力。
3.3.1能耗在线监测监管平台的优势
能耗在线监测监管平台将依托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子系统,依靠互联网技术为政府的节能管理任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如能源监测、能源统计和节能监察等,并为企业提供实时能耗分析,产品能效分析等能源数据分析服务,帮助企业节约能源,提质增效并升级、创新和发展。向公众提供有关在线能耗监测的标准,规范和节能技术产品的信息,回应社会关注,并鼓励全社会关注、管理和共享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节能社会。
3.3.2产学研网络平台的优势
产学研合作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相互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的机制通常将企业视为提出技术要求的需求方,科研院所或大学进行相关的研究合作。能源管理依靠互联网的概念和技术,通过多能源协作能源网络,创新的能源运营模式,促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例如,清华大学能源创新互联网研究院大力推动我国综合能源科技和产业,攻克综合能源前沿科技难题,取得系列突破性创新研究成果。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致力于实现高密度的科技创新成果和高水平的产业聚集,以便相關领域的公司可以通过确保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创新技术来组建理想的团队并增强核心竞争力,开展的许多研发项目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不断提高一系列创新成果并发展到能源互联网领域。
4推动“互联网+”时代能源管理的路径
创新能源科学管理及优化能源服务,建立健全覆盖能源战略、规划、标准、监管及服务的能源法律体制机制。我们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方法,尽快建立和改善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系统和机制,加强监督和评估,提高能源消耗单位的节能意识,产生压力并产生动力。为了符合节能标准和完成节能目标企业不仅需要加强管理职能,而且还需要采用技术创新,应用新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节能。并借助市场机制积极依靠节能服务公司的双向互动氛围,实现能源科技创新,促进能源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1完善相关的能源法律法规、标准
政府尽快通过立法手段,为中国合同能源管理(EPC)的发展保驾护航,立法为能源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并在立法层面为能源管理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参与能源管理的各方能够成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并保护投资者和客户。可以从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学习根据法律框架建立市场机制,并且可以从政府公共建筑的能源管理方法中实施节能改造开始。节能始于政府,这样不仅节省了能源,而且为整个社会作出了贡献。
4.2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支持能源服务公司发展
能源管理需要政府的指导和市场推广。在能源管理领域充分发挥以市场为主导的竞争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让所有的参与方都能够共享能源转型带来的经济成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了适合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培育了节能服务业的许多新动力,中国节能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有助于节能降耗政策的实施。 4.3维护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秩序
能源服务企业和协会主要是为用能企业提供节能策略以及节能技术需求服务,增强政府对企业的能源监管能力,也增强了企业节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协会和公司的责任都是更好地发展新能源业务,使市场更好、更长远,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产品、规格标准和服务。协会通过平台整合资源,使用“ Internet +”技术,开放上下游渠道,规范市场标准,促进能源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协会必须向政府提供新能源行业计划、行业标准和其他适用政策,它为维持能源工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协会还可以通过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培训,提供节能咨询服务,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应用等,在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积极发挥能源管理桥梁纽带作用。
4.4推动用能单位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核能为主的能源供给系统,培育壮大一大批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和清洁生产产业。这意味着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将是未来能源公司的关键方向。能源企业面对绿色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快绿色转型,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绿色生产,单位能效和超低排放水平,增强绿色竞争力。
4.5加强能源管理能力建设及能源管理“通才”培养
政府行使能源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促进企业加强能源管理,进而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有效能源管理,不管从政府到用能企业,应加大对能源管理团队能力建设,培养能源管理“通才”。对于用能企业来说,除重视能源管理意识培养、开展节能教育和能源管理岗位、能源管理负责人培训,贯彻落实节能法律法规、学习节能标准、善用能源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化等外,还应加大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用能工艺术水平,不断推动节能新技术、节能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的应用结果势必有效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而加强能源管理也将会不断促进节能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机会。
5结束语
中国最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清楚地表明,资源节约是中国的首要国家政策,国家同时强调并实施了“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的建立,创新能源科学技术,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进国际能源领域合作,中国能源管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建立能源管理、监管、服务一体化的能源管理新思路,对促进产业升级,建设绿色低碳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能源管理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有效措施和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安全、健康、綠色、智能”——上海市财税综合楼能源管理服务项目新实践[J].上海能源,2020,(11):1232.
[2]仇晓锋,姜晔.打造智慧平台构建标准体系推动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信息化新发展[J].上海能源,2020,(11):1303-1308.
[3]王奖,邓丰强,张勇军,等.园区能源互联网的规划与运行研究综述[J/OL].电力自动化设备:1-10[2020-12-09].
[4]冯俊华,成尧.“互联网+”时代能源管理发展路径探析[J].能源,2017,36(12):4-7+2.
[5]曾鸣.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径[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25):48-53.
[6]张燕,马越,陈胜,等.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路径探析——基于能源管理模式的视角[J].行政与法,2012,(03):73-76.
[7]马勇.可持续发展下的能源审计实施架构[J].商业会计,2010,(10):59-60.
作者简介:蒋佩君(1974-),女,汉族,湖南新宁人,本科,研究方向:节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