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网络和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把人们带入快速化、碎片化的阅读体验中。曾经驰骋传媒界几百年的报纸遭遇发行量、广告经营额双双下降的窘境。“多数媒体人将在2017到2018年下岗”等危言耸听的言论不绝于耳。留住人才、保住根本——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和主流媒体地位,成为事关党报生存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党报;人才流失
一、人才流失加剧,稳定采编队伍迫在眉睫
1.采编人员呈加速流失态势。网络媒体“狼来了”的话题虽在纸媒流传了至少十几年,可发行量、广告收入连年下滑的数据公之于众之时,很多媒体人仍感到很意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中国报纸发行量同比下降了25%左右。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和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介智讯去年发布的《2015年1~5月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1~5月,国内报纸广告降幅达32.0%,创下了2012年报纸广告进入下降通道以来的新低。与报纸发行量、广告额断崖式下降同样严峻的是,近两三年来,编辑、记者甚至大牌记者、首席记者跳槽、辞职的消息不断传来,对党报队伍的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
2.党报的口碑离不开高素质的记者队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上个世纪50年代,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被周恩来称赞为“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后来,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改革开放初期,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可以说,中国新闻战线正是因为有了魏巍、穆青、徐迟这样的优秀新闻记者,才不枉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四者”角色。
3.媒体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融媒体时代,记者不仅能深入基层写出鲜活、有深度的新闻稿件,还要会摄影甚至摄像技术,熟练操作全媒体采编系统,并能用全媒体思维写出适合报纸、网站、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平台发布的多媒体作品。
二、正确看待新媒体冲击,用“前途”留人
一个单位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首先取决于这个单位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发展。面对新媒体大潮的猛烈冲击,党报留住人才,第一位的是用光明前景把采编队伍稳住、用好。
1.新媒体看似来势凶猛,但是也有“软肋”。新媒体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时间快,没有出版周期,24小时任何时段都能发布,无需等待第二天“见报”。二是表达方式多,可以用图片、视频、语音等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传播。三是互动性强,发布者与接收者可以实时互动交流……新媒体正是靠着这些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和高学历人群的喜爱。当然,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新媒体在向传统纸媒“炫耀”其长处时,也暴露了很多短处,而这正是党报的优势。首先,在信息资源的掌握上,新媒体弱于党报。当前,微博、微信、APP 等新媒体盛行,但主要功能仍然是社交工具、消费工具,而不是新闻的策源地。很多在网上疯传的消息,都转载自党报。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党是执政党,各级党报是党的喉舌,不仅在时政新闻报道、政策信息发布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而且在新闻采访时会得到更多的支持,报道也会获得更多的重视。其次,在信息的权威性上,新媒体低于党报。党报所报道的信息真实、全面、可信,表达了党和政府的立场和观点,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也是新媒体无可代替的。党委政府的重要政策、重大决策和重要措施,往往通过党报来发布。第三,在采编队伍上,新媒体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比纸媒特别是党报差。新媒体编辑、记者往往比较年轻,缺乏经验,对新闻的筛选能力比党报弱。而党报都拥有一支政治可靠、素质过硬、专业性强的采编队伍,对新闻业务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
2.新媒体与党报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存共生。新媒体虽受人追捧、来势汹汹,但是它与纸媒特别是党报没有本质的区别,新与旧、优势与劣势只是相对而言。今后是媒体细化、读者分化的时代,党报只要做足“权威”文章,强化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一定会化挑战为机遇,迈上发展新台阶。
三、适应新媒体时代特点,用“待遇”留人
记者是高素质的知识群体,也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党报要留住人才,既要靠“前途”,也要用待遇。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信任党报、支持黨报,给党报压担子。最近二三年,受发行量、广告额下降影响,一些基层党报出现暂时的困难。在党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准确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切实担负起本地区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通过强班子、强队伍和强考核,管好阵地,把好导向。二是支持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各级党委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开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三是待遇上及时保障。记者、编辑安心工作,党报队伍才能保持稳定。各地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要求,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
2.党报要做到改革人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新媒体时代,“读者”与“观众”、“记者”与受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读图”模式加速向多媒体、体现型模式切换,这就要求党报必须与时俱进,在加快由单纯报纸运营向融媒体发展的同时,加快办报思维、模式创新,同时建立适合新媒体时代要求的党报采编队伍。一方面,改变过去单向式、说教式传统办报观念,实现从读者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从单向思维向互动思维转变,从单向发布向主动纳入互联网传播链条转变,打造一个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编辑部,同时,升级网络报,加快报网互动,有条件的可开设社区报,做贴近地方读者的社区新闻。另一方面,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舒心”留人,促进良好人才环境的形成,展示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良好社会形象。
参考书目:
[1]胡敏:《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发展模式探讨》,《地球》,2014年第6期
[2]张勤:《试论传统纸媒在媒介演化过程中的理性选择》,《传媒》,2015年8期
[3]周芮:《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纸媒的发展》,《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6期
[4]李莎:《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纸媒突围的理论可行性及方法论研究》,《东南传播》,2014年第7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党报;人才流失
一、人才流失加剧,稳定采编队伍迫在眉睫
1.采编人员呈加速流失态势。网络媒体“狼来了”的话题虽在纸媒流传了至少十几年,可发行量、广告收入连年下滑的数据公之于众之时,很多媒体人仍感到很意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中国报纸发行量同比下降了25%左右。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和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介智讯去年发布的《2015年1~5月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1~5月,国内报纸广告降幅达32.0%,创下了2012年报纸广告进入下降通道以来的新低。与报纸发行量、广告额断崖式下降同样严峻的是,近两三年来,编辑、记者甚至大牌记者、首席记者跳槽、辞职的消息不断传来,对党报队伍的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
2.党报的口碑离不开高素质的记者队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上个世纪50年代,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被周恩来称赞为“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后来,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改革开放初期,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可以说,中国新闻战线正是因为有了魏巍、穆青、徐迟这样的优秀新闻记者,才不枉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四者”角色。
3.媒体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融媒体时代,记者不仅能深入基层写出鲜活、有深度的新闻稿件,还要会摄影甚至摄像技术,熟练操作全媒体采编系统,并能用全媒体思维写出适合报纸、网站、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平台发布的多媒体作品。
二、正确看待新媒体冲击,用“前途”留人
一个单位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首先取决于这个单位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发展。面对新媒体大潮的猛烈冲击,党报留住人才,第一位的是用光明前景把采编队伍稳住、用好。
1.新媒体看似来势凶猛,但是也有“软肋”。新媒体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时间快,没有出版周期,24小时任何时段都能发布,无需等待第二天“见报”。二是表达方式多,可以用图片、视频、语音等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传播。三是互动性强,发布者与接收者可以实时互动交流……新媒体正是靠着这些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和高学历人群的喜爱。当然,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新媒体在向传统纸媒“炫耀”其长处时,也暴露了很多短处,而这正是党报的优势。首先,在信息资源的掌握上,新媒体弱于党报。当前,微博、微信、APP 等新媒体盛行,但主要功能仍然是社交工具、消费工具,而不是新闻的策源地。很多在网上疯传的消息,都转载自党报。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党是执政党,各级党报是党的喉舌,不仅在时政新闻报道、政策信息发布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而且在新闻采访时会得到更多的支持,报道也会获得更多的重视。其次,在信息的权威性上,新媒体低于党报。党报所报道的信息真实、全面、可信,表达了党和政府的立场和观点,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也是新媒体无可代替的。党委政府的重要政策、重大决策和重要措施,往往通过党报来发布。第三,在采编队伍上,新媒体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比纸媒特别是党报差。新媒体编辑、记者往往比较年轻,缺乏经验,对新闻的筛选能力比党报弱。而党报都拥有一支政治可靠、素质过硬、专业性强的采编队伍,对新闻业务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
2.新媒体与党报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存共生。新媒体虽受人追捧、来势汹汹,但是它与纸媒特别是党报没有本质的区别,新与旧、优势与劣势只是相对而言。今后是媒体细化、读者分化的时代,党报只要做足“权威”文章,强化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一定会化挑战为机遇,迈上发展新台阶。
三、适应新媒体时代特点,用“待遇”留人
记者是高素质的知识群体,也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党报要留住人才,既要靠“前途”,也要用待遇。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信任党报、支持黨报,给党报压担子。最近二三年,受发行量、广告额下降影响,一些基层党报出现暂时的困难。在党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准确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切实担负起本地区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通过强班子、强队伍和强考核,管好阵地,把好导向。二是支持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各级党委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开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三是待遇上及时保障。记者、编辑安心工作,党报队伍才能保持稳定。各地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要求,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
2.党报要做到改革人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新媒体时代,“读者”与“观众”、“记者”与受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读图”模式加速向多媒体、体现型模式切换,这就要求党报必须与时俱进,在加快由单纯报纸运营向融媒体发展的同时,加快办报思维、模式创新,同时建立适合新媒体时代要求的党报采编队伍。一方面,改变过去单向式、说教式传统办报观念,实现从读者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从单向思维向互动思维转变,从单向发布向主动纳入互联网传播链条转变,打造一个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编辑部,同时,升级网络报,加快报网互动,有条件的可开设社区报,做贴近地方读者的社区新闻。另一方面,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舒心”留人,促进良好人才环境的形成,展示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良好社会形象。
参考书目:
[1]胡敏:《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发展模式探讨》,《地球》,2014年第6期
[2]张勤:《试论传统纸媒在媒介演化过程中的理性选择》,《传媒》,2015年8期
[3]周芮:《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纸媒的发展》,《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6期
[4]李莎:《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纸媒突围的理论可行性及方法论研究》,《东南传播》,201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