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工作日渐成为老百姓最关心、最敏锐“触角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面临人员不稳定、任务繁重、经费不足等现实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加快推进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的改革创新?如何打造廉洁规范、办事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笔者本就在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工作,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并提出想法,以期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一、基层劳动保障所现状及问题
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是市、县、区劳动保障工作在乡镇街道的延伸,属公众服务机构,它是国家实行劳动保障社会化管理而建立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主要工作职责:政策宣传、人力调查、职业介绍、就业服务、社保服务等。截止目前全国大部分县市区乡镇街道一级都已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各行政村、社区也都相应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基本做到了劳动保障工作全覆盖,并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形成了就业和社保服务对象的基层网络。
近年来,在劳动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城乡统筹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城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日趋完善、多元化,而在基层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则是相对滞后。当前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平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机制问题。目前大多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身份归属事业干部,人员归乡镇、街道政府管理,业务指导归上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存在着多头管理问题。平时工作他们不但要承担辖区内的劳动保障业务工作,而且更多时间还要承担乡镇街道分配的其他工作,专职不專用导致精力分散,出现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劣的现象。由于劳动保障员由乡镇在实际使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不便更对的插手规范管理,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二)人员稳定问题。由于基层专职人员可随意调用或安排从事非本职业务,导致工作人员不稳定。若领导一旦发现某劳动保障员的工作能力比较优秀,就想方设法调配其从事其他更为重要的非社保岗位,然后安排一些不专业的临时工顶替劳动保障工作,出现“有编不在岗,在岗没有编”现象。这种情况致使劳动保障所难以更好地提供优质的劳动保障服务,对基层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本人所在的兰溪市上华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虽然配备了专职人员4人,但实际从事社会保障业务的只有2名合同制临时工。村级劳动保障站,也类似情况,大部分工作人员是村二委兼职的,其平时工作重心放在村里中心工作,对于劳动保障工作更多的是应付而已。
(三)任务繁重问题。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业务逐渐转移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实施。劳动保障工作将“重心下移,服务前移”,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一方面要负责辖区社会保险数据的核对与对接,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农村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求职招聘、就业创业等业务,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如:上华街道办事处辖区户籍总人口4.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参保人数3.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年末在册低保对象890人,就仅仅这些数量的社会保险服务核对与对接,对于一个仅有2个并不专职的工作人员来说,实际上就已经无法充分履行其劳动保障工作职责的,而且他们还要承担街道布置的其他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四)经费不足问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非但没有加强,反而有所削弱。由于缺少经费,导致:1、专门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场所不健全。截止目前还有乡镇安排1-2间房屋或租借或兼用办公,甚至存在办公设施不全的情况;2、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乡镇,劳动保障经费除了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外不再安排预算,无钱办事对日益繁重的劳动保障工作来说,是根本无法充分服务到位的;3.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因专职人员移作它用,产生人员缺位,加上资金短缺,领导只能找成本较少、素质偏低的劳动保障协理员,由于工作强度大,待遇低,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这些是与劳动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
二、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管理机制
为解决人员多头管理问题,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纳入统一管理的范畴,包括人事安排、工资福利、业务指导等由县、市、区级劳动部门统一直管。乡镇街道则立足于辖区现状,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工作组织机构,强化工作团队,共力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同时承担好最基层政府的主体责任,全力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工作。上级可对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考核的结果将影响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考核,进而激发乡镇街道对服务平台建设的自觉性。
(二)注重人才引进
基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除健全组织机构以及明确工作目标外,更重要的还是“人”的问题。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所以必须解决人员稳定问题。首先得重视人才招聘,应该引进有志于基层工作、责任心强、有素质、年轻的优秀大学生,为能让大家更安下心来工作,工资待遇方面需要参考公务员;然后要重视人才培养,为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组织上要充分给予优秀劳动保障员纳入考察提拔考虑,激励大家大胆创新、努力争先工作,进而逐步推动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强化技能培训
面对日益繁重的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势必需要一支业务娴熟、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团队。首先要加大培养力度,面对劳动保障政策不断更新以及业务趋于更为复杂化、多样化,那么应当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牵头,举办培训班进行培训理论学习,同时组织外出交流进行实践锻炼,逐步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其次,要对工作人员对网络信息办公软件操作技术运用进行强化训练,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技术是应对繁重社会保障任务的基础。
(四)拓宽经费渠道
面对社保工作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对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投入,要量化经费标准,明晰资金来源使用责任。第一,办公场所建设经费、办公经费由乡镇街道负责,要将社保工作经费纳入乡镇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提高额度。第二,人员经费、装备经费由县市区劳动保障局负责,县级政府要重视对劳动保障工作经费财政预算倾斜力度。第三,考核机制设立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作为经费投入的补充。
综上所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惠民工程,各级政府要在完善管理机制、引进专业入才、强化人员培训、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建设好适应时代发展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从而为基层社会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作者单位:兰溪市上华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
一、基层劳动保障所现状及问题
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是市、县、区劳动保障工作在乡镇街道的延伸,属公众服务机构,它是国家实行劳动保障社会化管理而建立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主要工作职责:政策宣传、人力调查、职业介绍、就业服务、社保服务等。截止目前全国大部分县市区乡镇街道一级都已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各行政村、社区也都相应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基本做到了劳动保障工作全覆盖,并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形成了就业和社保服务对象的基层网络。
近年来,在劳动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城乡统筹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城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日趋完善、多元化,而在基层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则是相对滞后。当前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平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机制问题。目前大多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身份归属事业干部,人员归乡镇、街道政府管理,业务指导归上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存在着多头管理问题。平时工作他们不但要承担辖区内的劳动保障业务工作,而且更多时间还要承担乡镇街道分配的其他工作,专职不專用导致精力分散,出现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劣的现象。由于劳动保障员由乡镇在实际使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不便更对的插手规范管理,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二)人员稳定问题。由于基层专职人员可随意调用或安排从事非本职业务,导致工作人员不稳定。若领导一旦发现某劳动保障员的工作能力比较优秀,就想方设法调配其从事其他更为重要的非社保岗位,然后安排一些不专业的临时工顶替劳动保障工作,出现“有编不在岗,在岗没有编”现象。这种情况致使劳动保障所难以更好地提供优质的劳动保障服务,对基层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本人所在的兰溪市上华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虽然配备了专职人员4人,但实际从事社会保障业务的只有2名合同制临时工。村级劳动保障站,也类似情况,大部分工作人员是村二委兼职的,其平时工作重心放在村里中心工作,对于劳动保障工作更多的是应付而已。
(三)任务繁重问题。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业务逐渐转移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实施。劳动保障工作将“重心下移,服务前移”,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一方面要负责辖区社会保险数据的核对与对接,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农村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求职招聘、就业创业等业务,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如:上华街道办事处辖区户籍总人口4.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参保人数3.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年末在册低保对象890人,就仅仅这些数量的社会保险服务核对与对接,对于一个仅有2个并不专职的工作人员来说,实际上就已经无法充分履行其劳动保障工作职责的,而且他们还要承担街道布置的其他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四)经费不足问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非但没有加强,反而有所削弱。由于缺少经费,导致:1、专门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场所不健全。截止目前还有乡镇安排1-2间房屋或租借或兼用办公,甚至存在办公设施不全的情况;2、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乡镇,劳动保障经费除了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外不再安排预算,无钱办事对日益繁重的劳动保障工作来说,是根本无法充分服务到位的;3.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因专职人员移作它用,产生人员缺位,加上资金短缺,领导只能找成本较少、素质偏低的劳动保障协理员,由于工作强度大,待遇低,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这些是与劳动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
二、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管理机制
为解决人员多头管理问题,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纳入统一管理的范畴,包括人事安排、工资福利、业务指导等由县、市、区级劳动部门统一直管。乡镇街道则立足于辖区现状,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工作组织机构,强化工作团队,共力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同时承担好最基层政府的主体责任,全力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工作。上级可对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考核的结果将影响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考核,进而激发乡镇街道对服务平台建设的自觉性。
(二)注重人才引进
基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除健全组织机构以及明确工作目标外,更重要的还是“人”的问题。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所以必须解决人员稳定问题。首先得重视人才招聘,应该引进有志于基层工作、责任心强、有素质、年轻的优秀大学生,为能让大家更安下心来工作,工资待遇方面需要参考公务员;然后要重视人才培养,为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组织上要充分给予优秀劳动保障员纳入考察提拔考虑,激励大家大胆创新、努力争先工作,进而逐步推动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强化技能培训
面对日益繁重的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势必需要一支业务娴熟、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团队。首先要加大培养力度,面对劳动保障政策不断更新以及业务趋于更为复杂化、多样化,那么应当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牵头,举办培训班进行培训理论学习,同时组织外出交流进行实践锻炼,逐步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其次,要对工作人员对网络信息办公软件操作技术运用进行强化训练,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技术是应对繁重社会保障任务的基础。
(四)拓宽经费渠道
面对社保工作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对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投入,要量化经费标准,明晰资金来源使用责任。第一,办公场所建设经费、办公经费由乡镇街道负责,要将社保工作经费纳入乡镇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提高额度。第二,人员经费、装备经费由县市区劳动保障局负责,县级政府要重视对劳动保障工作经费财政预算倾斜力度。第三,考核机制设立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作为经费投入的补充。
综上所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惠民工程,各级政府要在完善管理机制、引进专业入才、强化人员培训、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建设好适应时代发展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从而为基层社会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作者单位:兰溪市上华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