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宾介绍:招商银行宏观分析师)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始终是市场热议的话题,而针对于QE3的猜测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动荡也是屡见不鲜的,QE3的深层背景究竟是什么?此外,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与其股价的反向关系也让市场困惑不已,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深圳电台先锋898(FM89.8)上午9点至10点播出的《创富赢家》节目主持人孙小美与特约评论员徐彪就此展开了讨论。徐彪表示,美国政府减赤的主要手段是发行国债,但市场容量毕竟有限,依靠传统的借贷市场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因而,美联储超发货币购买国债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意义重大,这就是QE系列轮番出台的背景。国内方面,银行股在流动性不足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影响下,估值持续下降,并造成市场整体估值低于历史大底。
孙小美:美国债务问题既是美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而债务问题会迫使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作出一些重要的抉择,QE系列就是这样产生的,那么QE3的背景是什么?
徐彪:不妨站在美国政府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美国政府会基于自己的财务状况作出一些决策。两党在美债濒临违约的最后期限(8月初)通过了债务上限方案,附加条款是未来10年之内削减约2.5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这就意味着年均减赤额为2500亿美元。而现实的情况是,美国政府每年的财政赤字高达1.3-1.4万亿美元,今年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已经达到1.28万亿美元以上。不管通过哪种方式计算,美国的财政收支之间均存在不小的缺口,弥补这个缺口的方式之一就是举债。参照美国6%的赤字率,我估计每年新增国债规模不低于1万亿美元,加上14万亿的存量国债,未来十年之内债务规模将非常大,目前的债务已经与美国GDP持平,未来的差距将持续拉大。这是一种借新偿旧的游戏,很难长时间的玩下去,滚雪球的方式迟早有一天会突破市场正常的借贷规则。
参照上述逻辑,我们知道这种玩法难以为继,那么美联储就必须出手,而美联储出手无非是超发货币用来购买国债。一边是发行国债,一边是购买国债,美国实际上在玩左手倒右手的游戏,这是一个新的游戏,是在正常的借贷市场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之后所发明的一种新式游戏,虽然充满了矛盾,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上,类似的矛盾不在少数。今年6月份以来,伯南克先后两次的表述与我们所能看到的经济数据之间出现了背离。例如美国经济二季度在一季度的基础上表现良好,但美联储却认为二季度经济表现低于预期,未来恐有大幅回落的风险,于是,我们看到美国经济数据统计部门与美联储开始打架了。早在QE2出台之前,美联储就调低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即便这种调整与市场的实际数据相冲突,美联储也会这么做。
孙小美:我们再说一下银行问题,中工农建四大行上半年盈利高达3393亿元,但是银行股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反差较为强烈,我们不禁要问,银行的净利润值得认同吗?
徐彪:银行股的静态PE已经低于10倍,这是一个非常低的估值水平,由于银行股普遍市值较高,导致市场的平均估值也比较低。不妨看一下历史上的水平,1995年有一个500多点的低点,2005年是998点,在这两个历史大底,市场的平均估值是17倍。虽然目前上证综指是2000多点,但平均估值却低于17倍,最主要是由于银行股估值过低造成的。
银行股估值为何这么低?第一、我们无法绕开一个因素,即资金,股价的上涨需要资金推动,当全社会的流动性出现紧张状况时,市场的新增资金就比较少,而银行股股本较高,需要的资金太大,更加难以推动。第二、地方融资平台的10万亿债务问题始终是巨大的隐患。假如银行全部消耗掉该系统内的不良贷款,那么银行每年将确认几千亿坏账损失,几千亿不足以让银行的净利润从正变负,但却可以让银行在以后的两到三年内收益水平持续降低,进而影响到银行股的估值。对于银行股而言,估值由高到低的过程很简单,但由低到高却是极其艰难的。
(本专栏由深圳电台先锋898《创富赢家》节目与《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联合推出)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始终是市场热议的话题,而针对于QE3的猜测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动荡也是屡见不鲜的,QE3的深层背景究竟是什么?此外,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与其股价的反向关系也让市场困惑不已,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深圳电台先锋898(FM89.8)上午9点至10点播出的《创富赢家》节目主持人孙小美与特约评论员徐彪就此展开了讨论。徐彪表示,美国政府减赤的主要手段是发行国债,但市场容量毕竟有限,依靠传统的借贷市场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因而,美联储超发货币购买国债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意义重大,这就是QE系列轮番出台的背景。国内方面,银行股在流动性不足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影响下,估值持续下降,并造成市场整体估值低于历史大底。
孙小美:美国债务问题既是美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而债务问题会迫使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作出一些重要的抉择,QE系列就是这样产生的,那么QE3的背景是什么?
徐彪:不妨站在美国政府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美国政府会基于自己的财务状况作出一些决策。两党在美债濒临违约的最后期限(8月初)通过了债务上限方案,附加条款是未来10年之内削减约2.5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这就意味着年均减赤额为2500亿美元。而现实的情况是,美国政府每年的财政赤字高达1.3-1.4万亿美元,今年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已经达到1.28万亿美元以上。不管通过哪种方式计算,美国的财政收支之间均存在不小的缺口,弥补这个缺口的方式之一就是举债。参照美国6%的赤字率,我估计每年新增国债规模不低于1万亿美元,加上14万亿的存量国债,未来十年之内债务规模将非常大,目前的债务已经与美国GDP持平,未来的差距将持续拉大。这是一种借新偿旧的游戏,很难长时间的玩下去,滚雪球的方式迟早有一天会突破市场正常的借贷规则。
参照上述逻辑,我们知道这种玩法难以为继,那么美联储就必须出手,而美联储出手无非是超发货币用来购买国债。一边是发行国债,一边是购买国债,美国实际上在玩左手倒右手的游戏,这是一个新的游戏,是在正常的借贷市场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之后所发明的一种新式游戏,虽然充满了矛盾,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上,类似的矛盾不在少数。今年6月份以来,伯南克先后两次的表述与我们所能看到的经济数据之间出现了背离。例如美国经济二季度在一季度的基础上表现良好,但美联储却认为二季度经济表现低于预期,未来恐有大幅回落的风险,于是,我们看到美国经济数据统计部门与美联储开始打架了。早在QE2出台之前,美联储就调低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即便这种调整与市场的实际数据相冲突,美联储也会这么做。
孙小美:我们再说一下银行问题,中工农建四大行上半年盈利高达3393亿元,但是银行股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反差较为强烈,我们不禁要问,银行的净利润值得认同吗?
徐彪:银行股的静态PE已经低于10倍,这是一个非常低的估值水平,由于银行股普遍市值较高,导致市场的平均估值也比较低。不妨看一下历史上的水平,1995年有一个500多点的低点,2005年是998点,在这两个历史大底,市场的平均估值是17倍。虽然目前上证综指是2000多点,但平均估值却低于17倍,最主要是由于银行股估值过低造成的。
银行股估值为何这么低?第一、我们无法绕开一个因素,即资金,股价的上涨需要资金推动,当全社会的流动性出现紧张状况时,市场的新增资金就比较少,而银行股股本较高,需要的资金太大,更加难以推动。第二、地方融资平台的10万亿债务问题始终是巨大的隐患。假如银行全部消耗掉该系统内的不良贷款,那么银行每年将确认几千亿坏账损失,几千亿不足以让银行的净利润从正变负,但却可以让银行在以后的两到三年内收益水平持续降低,进而影响到银行股的估值。对于银行股而言,估值由高到低的过程很简单,但由低到高却是极其艰难的。
(本专栏由深圳电台先锋898《创富赢家》节目与《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