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指能够再认识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历史现象,分析、评价历史客体,阐述、揭示历史规律的能力。大体上包括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历史情感思维能力、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四个方面。培养高中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课程标准;能力;高中历史
再建历史形象,培养历史形象思维能力
历史形象大致可分为实物形象、文物形象、人物形象和场面形象。在历史活动中,这些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原先的历史形象在时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文字的记录和遗迹遗物。活生生的历史是不能重现的,也不能直接观察和感知。历史教学赋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再建历史形象。①在历史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可以经常使用文物、模型、地图、图画以及幻灯、电影、电视、录音等直观教具组织教学活动;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和当地各种遗迹;②设计形象化的板书,让历史事物相对直观化,简明化;③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历史,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
通过内化与迁移,培养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要内化思考的轨迹
历史逻辑思维,实质上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来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规律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思维训练中,通过明显的历史知识揭示隐蔽的思维轨迹,并使思维轨迹植入每个学生的意识之中,实现历史知识的内化。
要发展迁移的能力
逻辑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已往的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如何使已往经验与新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在心理学上叫做“迁移”。前后学习的对象之间所包含的共同要素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迁移。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也越容易产生迁移。例如,教师在讲述“从‘九·一八’到‘八·一三’蒋介石抗日态度变化的规律”这个专题时,就可以充分运用迁移技能。第一步,综合蒋介石每次态度的变化情况;第二步,转入思维抽象过程,让学生分析出每次变化诸缘由后,找出其本质原因;第三步,让学生进行概括,找出这些变化的共同的根本原因,寻求其规律。
通过肢体语言,培养历史情感思维能力
情境烘托
教师讲课要情随事迁,用情境烘托人物的感情。特殊场合下的情境可以影响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比如: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接连遭到惨败,由八万人锐减到三万人。如果在黎平会议后,不是毛泽东挺身而出,声色俱厉,义正严辞地同李德、博古针锋相对地斗争,就不会有强度乌江的壮举和后来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央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毛泽东也因此赢得多数人的信任,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取得军事指挥权。
声调渲染
声调对传递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音调、节奏、速度方面的变化和表现都与讲话者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喜悦时音调高昂,言语较快,声音连续;悲哀时音调低沉,言语缓慢,声音断续等等。比如,教师在讲到陈玉成慷慨就义时,就可以用不同的声调,时低沉,时高昂地讲述临刑前的情境:(低沉)1862年5月,由于奸细的出卖,陈玉成被俘。(中度)就义前,敌人让陈玉成跪下。陈玉成不跪,并大骂清将胜保。(高昂)“我多次同你接仗,你都是看到我的旗仗就跑。”“我怎能向你下跪?”(中度)敌人又想以荣华富贵来诱降,陈玉成大义凛然地回答。(高昂)“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低沉)他就义时年仅26岁。
表情强化
表情是情感的外部流露,分面部表情,语言表情,身段表情等。有人称之为“体态语言”。如高兴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悲哀时眼泪汪汪,捶胸顿足。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强化讲话中的内容和情感,但要运用恰当,动作不能过大。
通过激发创新,培养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内容
首先,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教材和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课外读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次,分析问题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如对史料能拓宽解释,对史实的评论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重新组合材料,形成新的历史知识结构的能力,指以新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种知识的新体系。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求异的原则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求异,在解决问题时,对同一问题能提出不同的答案,在不依常規寻求变异。也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面,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模拟的原则:创造要求突破,要求有新成果,新认识,新发明。对学生来说就是模拟,模拟成年人甚至学者那样去思考、创造。在学生已具有的阅历和知识范围内,经过多方面努力,突破了原来的看法,解决了学习中的新知识和新问题,对学生可以说是一项“新成果,新发明”,并在思维发展上踏上一个新台阶。迁移的原则:迁移在解决新问题中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利于当前问题的解决,称之为正迁移;反之,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不利于或干扰当前问题的解决,称之为负迁移。学习过程中,两种迁移常常交织在一起,在创造思维中,要求发展正迁移,抵制负迁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集中思想,控制自我,把一切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汇集到当前要解决的主题上来,针对主题的焦点,做多维的思考。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判断力、反思力,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程标准;能力;高中历史
再建历史形象,培养历史形象思维能力
历史形象大致可分为实物形象、文物形象、人物形象和场面形象。在历史活动中,这些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原先的历史形象在时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文字的记录和遗迹遗物。活生生的历史是不能重现的,也不能直接观察和感知。历史教学赋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再建历史形象。①在历史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可以经常使用文物、模型、地图、图画以及幻灯、电影、电视、录音等直观教具组织教学活动;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和当地各种遗迹;②设计形象化的板书,让历史事物相对直观化,简明化;③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历史,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
通过内化与迁移,培养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要内化思考的轨迹
历史逻辑思维,实质上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来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规律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思维训练中,通过明显的历史知识揭示隐蔽的思维轨迹,并使思维轨迹植入每个学生的意识之中,实现历史知识的内化。
要发展迁移的能力
逻辑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已往的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如何使已往经验与新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在心理学上叫做“迁移”。前后学习的对象之间所包含的共同要素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迁移。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也越容易产生迁移。例如,教师在讲述“从‘九·一八’到‘八·一三’蒋介石抗日态度变化的规律”这个专题时,就可以充分运用迁移技能。第一步,综合蒋介石每次态度的变化情况;第二步,转入思维抽象过程,让学生分析出每次变化诸缘由后,找出其本质原因;第三步,让学生进行概括,找出这些变化的共同的根本原因,寻求其规律。
通过肢体语言,培养历史情感思维能力
情境烘托
教师讲课要情随事迁,用情境烘托人物的感情。特殊场合下的情境可以影响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比如: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接连遭到惨败,由八万人锐减到三万人。如果在黎平会议后,不是毛泽东挺身而出,声色俱厉,义正严辞地同李德、博古针锋相对地斗争,就不会有强度乌江的壮举和后来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央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毛泽东也因此赢得多数人的信任,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取得军事指挥权。
声调渲染
声调对传递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音调、节奏、速度方面的变化和表现都与讲话者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喜悦时音调高昂,言语较快,声音连续;悲哀时音调低沉,言语缓慢,声音断续等等。比如,教师在讲到陈玉成慷慨就义时,就可以用不同的声调,时低沉,时高昂地讲述临刑前的情境:(低沉)1862年5月,由于奸细的出卖,陈玉成被俘。(中度)就义前,敌人让陈玉成跪下。陈玉成不跪,并大骂清将胜保。(高昂)“我多次同你接仗,你都是看到我的旗仗就跑。”“我怎能向你下跪?”(中度)敌人又想以荣华富贵来诱降,陈玉成大义凛然地回答。(高昂)“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低沉)他就义时年仅26岁。
表情强化
表情是情感的外部流露,分面部表情,语言表情,身段表情等。有人称之为“体态语言”。如高兴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悲哀时眼泪汪汪,捶胸顿足。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强化讲话中的内容和情感,但要运用恰当,动作不能过大。
通过激发创新,培养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内容
首先,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教材和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课外读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次,分析问题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如对史料能拓宽解释,对史实的评论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重新组合材料,形成新的历史知识结构的能力,指以新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种知识的新体系。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求异的原则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求异,在解决问题时,对同一问题能提出不同的答案,在不依常規寻求变异。也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面,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模拟的原则:创造要求突破,要求有新成果,新认识,新发明。对学生来说就是模拟,模拟成年人甚至学者那样去思考、创造。在学生已具有的阅历和知识范围内,经过多方面努力,突破了原来的看法,解决了学习中的新知识和新问题,对学生可以说是一项“新成果,新发明”,并在思维发展上踏上一个新台阶。迁移的原则:迁移在解决新问题中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利于当前问题的解决,称之为正迁移;反之,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不利于或干扰当前问题的解决,称之为负迁移。学习过程中,两种迁移常常交织在一起,在创造思维中,要求发展正迁移,抵制负迁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集中思想,控制自我,把一切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汇集到当前要解决的主题上来,针对主题的焦点,做多维的思考。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判断力、反思力,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