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教育模式下,要求培养小学生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养成自学习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等做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的“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创设更多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强化训练,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基于的教育环境
1.1从教育背景的角度,“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是一个大的教育背景。只有在这个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数学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应当强调普及性,做到人人受益。教育工作者要提供广阔平等的教育平台,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而应当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予以解释。
1.2从教师的角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传授知识、管理课堂;新的课程要求则完全不同,教师承担的责任是设计問题、组织活动和指导学习。教师所教的数学和学生们所学到的数学之间存在差异,如何转化很重要。一个很关键的理念是:教师的教学要能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而不是给知识的包袱,要突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3从学生的角度,学生也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还要在学习中培养各种能力,比如学会选择、学会假设、学会反思、体会数学精神等。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会创新与创造,尝试解决不熟悉的问题等。
2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子问题以生命力,则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内容方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激起学习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卜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3 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1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
3.2 求异思维的培养。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解题思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3 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在集体的争论中体验到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教学的美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样,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培养,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在体现生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例如每条小船限坐5人,31人需要租用几条船,怎样分配才合适?学生迅速心算,31除以5,商6余1。需要租7条船,按算法分配每5个人坐一条船,剩下一个人坐一条船,显然不合适。怎样分配才合适?学生要有想象力,有创造性,有对现实背景的理解,才会提出如下两种解决方案:
4.1 租7条船,5条船每条船坐5个人,坐了25个人,剩下的6个人平均坐在余下的2条船里;
4.2 租7条船,4条船每条船坐4个人,剩下3条船每条船坐5个人。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关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逐步掌握假设、迁移等思维方法,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途径。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只要真正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而且遵循科学的培养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数学思维品质超群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能有所作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基于的教育环境
1.1从教育背景的角度,“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是一个大的教育背景。只有在这个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数学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应当强调普及性,做到人人受益。教育工作者要提供广阔平等的教育平台,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而应当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予以解释。
1.2从教师的角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传授知识、管理课堂;新的课程要求则完全不同,教师承担的责任是设计問题、组织活动和指导学习。教师所教的数学和学生们所学到的数学之间存在差异,如何转化很重要。一个很关键的理念是:教师的教学要能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而不是给知识的包袱,要突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3从学生的角度,学生也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还要在学习中培养各种能力,比如学会选择、学会假设、学会反思、体会数学精神等。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会创新与创造,尝试解决不熟悉的问题等。
2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子问题以生命力,则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内容方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激起学习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卜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3 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1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
3.2 求异思维的培养。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解题思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3 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在集体的争论中体验到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教学的美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样,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培养,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在体现生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例如每条小船限坐5人,31人需要租用几条船,怎样分配才合适?学生迅速心算,31除以5,商6余1。需要租7条船,按算法分配每5个人坐一条船,剩下一个人坐一条船,显然不合适。怎样分配才合适?学生要有想象力,有创造性,有对现实背景的理解,才会提出如下两种解决方案:
4.1 租7条船,5条船每条船坐5个人,坐了25个人,剩下的6个人平均坐在余下的2条船里;
4.2 租7条船,4条船每条船坐4个人,剩下3条船每条船坐5个人。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关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逐步掌握假设、迁移等思维方法,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途径。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只要真正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而且遵循科学的培养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数学思维品质超群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能有所作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