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契诃夫身上最强烈的色彩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很多人发表过很多对于契诃夫的评语,我现在尤其看重这三句——一句是契诃夫的好友高尔基说的:“你是一个我见过的最最自由的人,对什么也不顶礼膜拜。”一句是著名作家爱伦堡说的:“如果契诃夫没有这样少有的善良,他就写不出他已经写出来的这些作品。”一句是俄国契诃夫学会主席拉克申说的:“契诃夫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思想属于20世纪。”
  自由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欣赏
  “自由”,是个常常挂在契诃夫嘴边的词,《套中人》是一篇让人读来很郁闷的小说,但到了小说结尾,套中人别里科夫死了之后,契诃夫便唱起了自由之歌:“啊嘿,自由,自由!甚至是对自由的某种暗示,甚至是对自由的微小希望,都能给灵魂插上翅膀。”
  对于契诃夫来说,自由的心态是一个人获得内心平静的必要条件。契诃夫在名作《第六病室》里,将这层意思说得非常透彻:“您是个有思想、爱思考的人,在任何环境里,您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对于生活的自由而深入的思索,和对于人世间无谓纷扰的蔑视——这是两种幸福,人类最高的幸福。”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呢?契诃夫在一封书信中写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把人身上的奴性一滴一滴地挤出去。”
  自由的人,在契诃夫的理解里,一定会对于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有欣賞的热情。契诃夫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也欣赏美丽的女人。他曾说:“与大自然的亲近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他也坦承:“我永远不会成为托尔斯泰主义者。因为对于女人,我首先欣赏她的美丽。”他还说:“我爱欣赏被好多男人欣赏和追逐的女人,在她的周遭有多少希望、多少眼泪、多少美妙。”而这是与契诃夫的创作相关联的。他作品中的可爱女性,如那位“牵小狗的女人”的“周遭”,有着多少希望、多少眼泪、多少美妙啊!
  契诃夫的自由心态的一大特征,诚如高尔基所说——“对什么也不顶礼膜拜”。他在1895年创作剧本《海鸥》时,就明确声明他“毫不顾忌舞台规则”,他“违背所有戏剧法则,写得像一部小说”。他这样的创新思维,自然很难得到当时俄国戏剧界的普遍认可。但契诃夫去世半个世纪之后,全世界的著名的戏剧人纷纷承认契诃夫开创了散文化戏剧的先河。他的突破传统戏剧规范的戏剧创作,开启了现代戏剧的新纪元。这是对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中的自由追求的最大褒奖。
  苏联作家缺少契诃夫的善良
  讲契诃夫的品性,说得最多的是他初期的谦虚,当然也说他的善良。我在上文引用爱伦堡那句称颂契诃夫善良的话,是他在1960年出版的《重读契诃夫》那本书里说的。当年读这本书,我没有十分在意这句话,但这几年来当我自己也开始写点剧本的时候,才真切地感觉到爱伦堡那句话的重要。一个作家如果没有善良的好心肠,是写不出感人作品来的。但爱伦堡说契诃夫的善良,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是“少有的善良”。高尔基在回忆契诃夫的文章里,倒是举出了一个实例,详细记述了契诃夫对他说过的一番话:“如果我有很多钱,我就为得了病的乡村教师在这里建一所疗养院……给负有教育人民的使命的人支付微不足道的几个小钱,是荒唐的!不能允许这样的教师衣衫褴褛地出行。这是对正在做着非常重要的工作的人的侮辱。您知道吗?当我见到教师的时候,见到他的谦卑和寒酸相,我心里就很难受,我觉得对于教师的这种贫困潦倒,我自己也负有某种责任。”
  世上有几人,能说出这样的充满悲悯情怀的话来?
  那天在首都剧场看《万尼亚舅舅》,第三幕当教授与万尼亚舅舅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为万尼亚舅舅抱屈的苏妮亚对她的教授父亲哀求说:“爸爸,应该做个仁慈的人!我和万尼亚舅舅是多么不幸!应该做个仁慈的人……我和万尼亚舅舅拼命地劳作,省吃俭用,把钱都寄给了你……我们没有白吃面包!……但你应该理解我们,爸爸,应该做个仁慈的人!”这段台词我翻译过,我很熟悉,但我坐在剧场里听孔维怀着哀愁在舞台上动情地倾诉的时候,我也几乎要流泪。中国翻译过一本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随笔集《金蔷薇》,里面谈到20世纪的俄国作家和19世纪的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差距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的苏联作家缺少契诃夫的善良。”
  我有一个发现,凡是有向善之心的人,一接触到契诃夫的作品,就会自然产生亲切感。我写话剧《爱恋·契诃夫》,写契诃夫与恋人丽卡·米齐诺娃的爱情故事,我也想把这两个善良人的内心世界有所揭示,可喜的是,国家话剧院的宗平和伊春德这两位演员出色地完成了这两个可爱的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
  2015年1月的北京,我先后观看了北京人艺的《万尼亚舅舅》和国家话剧院的《爱恋·契诃夫》,我都为这两台戏的演员们对于契诃夫所表现出的那种深情无限所感动。
  契诃夫的现代启示录
  契诃夫之所以能成为最受现代人青睐的19世纪经典作家之一,是因为他虽然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思想是属于20、21世纪的。
  最最困扰20、21世纪人类的危机是生态危机,但早在欧洲现代化起步的100多年前,契诃夫便用最明确的语言来向人们发出生态危机的警示了。请听《万尼亚舅舅》里的那位医生是怎么说的:“我可以退一步承认出于需要而伐木,但为什么要毁灭森林?俄罗斯森林在斧头上呻吟,几十亿树木遭到毁灭,野兽和鸟类也要失去栖身之地,河流在干涸,美丽的风景将永远消失……”
  契诃夫的绝命作《樱桃园》更是个现代启示录。一座美丽的樱桃园,因为没有现实的经济效益而面临将被砍伐掉改建成别墅楼的命运。契诃夫在100多年前就意识到了物质世界对于精神家园的蚕食乃至鲸吞。而这也正是纠缠着现代人的一大困惑。这就是为什么《樱桃园》成了在当今世界演出最多的契诃夫名剧。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读契诃夫的小说或看他的戏,常常觉得他与我们离得很近很近。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生活里,我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山一程、水一程,有时候走着走着,顿觉一生一事无成,便开始抱怨自己碌碌无为。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01  公元1269年,黄公望出生于江苏常熟。他从小读遍四书五经,考科舉,到了45岁,才在浙西廉访司当了一名书吏。官还没做几天,他的上司张闾,因贪污舞弊、掠夺田产逼死了九条人命,朝廷抓了张闾,顺道把黄公望也抓了。等黄公望出狱时,已经过了五十岁。想想这一生,也
期刊
走进瓦岗寨村村委会大院内,可以看到农家书屋门口挂着“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万村书库工程”“新农村书屋”牌子。书屋内干净整洁,书架上摆放着各类图书,上面贴有“人物传记”“文学艺术”“农业科技”“养生保健”“儿童文学”等字样的标签,方便读者借阅时查找。  蒋金明和刘广善两位老人正在值班。当天9时开门后,他们先把屋内的卫生打扫干净,把笔和图书借阅登记册放好。  一会儿,瓦岗寨乡第一初级中学学生刘硕阳来借
期刊
第一段对话  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解释:聪明的人容易死,是因为喜欢讥讽别人的过失。喜欢辩论还很厉害的人容易
期刊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到中华文化的三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二是不间断,三是记载详密。环顾世界,没有哪个民族如中华民族这样重视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為完备的国家,那些不断出土的地下文物,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次新的历史发现。比如山西“天马曲村遗址”的发掘,出土了9组19座晋侯及其夫人的墓地、规模庞大的车马坑和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诸侯丧葬制度、晋国公墓制度、晋侯世系沿革,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
期刊
你可知道,曾国藩这一身文韬武略,离不开一位好老师:千古谋略第一书——《智囊》。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便会反复品读,从中汲取入仕处世之道。久而久之,方才平步青云,成就“千古一完人”的称号。  《智囊》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字字犹如三尺利剑,将种种智慧收揽无遗。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这套书有多厉害,看看读的人就知道了:  千古大帝康
期刊
任何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假如不加整顿、杂乱无章的话,它给予我们的利益还不如那些规模小、藏书少,但整理得条理井然、分类清楚的图书馆。同理,不管你学识如何渊博,如若不能反复思维、咀嚼、消化的话,它的价值,远逊于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虑的知识。何以言之?因为我们若要将所学得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发挥的话,就必须经过思考的过程,把自己的知识在诸方面相结合,或是把你的真理和其他的真理互
期刊
小时候,你们听过百慕大三角的“恐怖故事”吗?  据说那是一片恐怖危险的死亡海域,被称作“魔鬼三角区”:发生过300多起沉船事件,还有近百架飞机和两千多人经过这片区域时人间蒸发、神秘失踪。  那也是一个可以体验“时空穿梭”的诡秘地带:据说,人们曾在百慕大发现一位二十多年前失踪的士兵。他的容颜较当年丝毫未变,亲人说他已消失二十年,但他觉得自己只是眨了一下眼……  还有的说法是,即便你有幸安全穿越百慕大
期刊
玩,是人类的天性。玩,更是小孩的全部。  “玩”这个字,你莫说,竟然与小孩有着极大关联。你看:“玩”为形声字,小篆从玉,元声。本义:以手玩弄[玉]。引申为通过获得非直接利益来娱乐自身,如:玩耍、玩弄、作乐等等,这些都充满了童性。另外,你细细把玩下“玩”这个字的读音便会觉得趣味无穷:一个儿化音,圆润俏皮,活泼机灵。你再看看“玩”的长相:圆圆的脑袋,还带着美玉的东西,惹人喜爱。  小孩从一生下来,就开
期刊
杨绛先生(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出生在北京,祖籍江苏无锡,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
期刊
听过一个笑话。有个人跑去问上司:“我都有10年工作经验了,为什么你还是不给我涨工资?”上司说:“你不是有10年工作经验,你是把1年工作经验用了10年。”  真正厉害的人,其实都赢在思维上。接触过许多行业精英,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掌握了一些高效能的“黄金定律”。总结起来,有7条。  1.蘑菇定律  我们都想在工作上大展拳脚、一战成名,但实际情况却是,默默坐在座位上,不被关注,只能做点杂事。得不到指导和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