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教育无处不在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u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时期,美国的国防教育倍受民众诟病。老百姓指责政府只重视装备,不重视教育。随后,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将国防教育制度化。从此,国防教育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首要职责,强调每个公民献身国家、服务国家的观念。政府还成立了“后备军官训练团”“童子军”等国防教育组织,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活动,让青少年体验军事生活,学习军事科技知识。在大学和普通中学里,陆、海、空三军都有自己的“后训团”。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几千所学校中就有500多个“后训团”,每年都有数十万青年学生列编受训。
  在国防教育内容上,美国特别规定,寓国防教育于学校的各科教学之中,以适应国防高技术发展和职业再训练,并把加强国防竞争能力作为美国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包括借助影视作品的影响力,《独立日》《珍珠港》等宣扬“美国精神”的好莱坞大片,实际上都被用于国防教育,五角大楼每年放映的军事题材影视剧多达3500部。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美国政府还不断开辟国防宣传新渠道,建立各类网站,制作各种宣传片,展示军队形象,吸引年轻人参军。
  美国还通过营造“英雄至上”的氛圍,强化民众的责任感和国防意识,以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物名字命名城镇、街道、广场等,设立各类纪念日并举行相应活动,强化国民对国防事业和武装部队的理解和敬意。美国的国防教育、爱国主义宣传、军事知识普及等工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他文献
喜欢就去追啊,万一他在等呢  杨绛在上大学时也曾因为选专业而苦恼。在东吴大学上了1年学后,学校让她选专业。杨绛的每门功课成绩都差不多,不偏科。老师认为她有条件读理科,這样更能为社会做贡献。杨绛很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所谓“该”,是指学最有益于社会的,否则自己会白活一辈子。但想来想去她还是拿不定主意,只好求教父亲:“我该学什么?”父亲回答:“没什么该不该, 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听了父亲的意
唐朝的柳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一次,一位巫师看了柳浑的面相,直言不讳地对其家人说:“这个孩子的命相很不好啊,是短命相,若能学佛修道,可以免于早死。”家人听后,大惊失色,决定按照巫师的点拨,以保全孩子的性命。年纪轻轻的柳浑听后,愤愤不平地说:“不让我读书达理,明圣贤之道,不如早点死了。”  柳浑发愤苦读,唐天宝初,金榜题名。后来官至宰相,身居高位。但他“假宅而居”,仍然租借房子,世所罕見。作
2018年春天,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受害者是一位来自俄罗斯的14岁女孩安娜。安娜是一名孤儿,被养父母收养并带到爱尔兰生活,养父帕特里克是大学教授,养母是运输公司经理。被收养后,安娜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她喜欢唱歌、跳舞,曾上传过跳舞的视频。然而,她的右耳部位曾长过肿瘤,切除后影响了听力,加上短期记忆力和视力不佳,又是来自异国的孤儿,让她在同龄孩子里显得有些特别,经常被看成怪人。  安
有个远房亲戚特别喜欢绘画,他参加了许多培训,每月都要画大量的作品,也试图参加各种官方或民间组织的画展,十多年过去,也没能成为知名画家。他向我倾诉自己的苦恼,埋怨现在某些掌握美术话语权的人有眼无珠,看不起草根画家。我对他说:“一个人爱好绘画是好事,但爱好绘画不一定要当画家啊,做画家实在太辛苦了,远不如赏画观书来得快乐。”我泼冷水是有原因的。这位亲戚给我寄过几次画,笔触呆滞,色彩平庸,想象贫乏,毫无个
《鼠疫》,同书名一样,讲述了一场不普通的鼠疫,背后却蕴含着深奥的哲学,这个世界是荒谬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无休止的失败。像那场席卷阿赫兰的鼠疫,人生中的许多波折都会使人露出自己本性,人们就像书中的市民,从小心度测,到盲目乐观,最后回归恐惧。在我的眼中,鼠疫不只是一场天灾,更是对每个人的审判,在鼠疫面前,人人都是在悬崖上亦步亦趋的逃亡者。  如《爱、死亡和机器人》中说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带着仇恨,而
要想在某个博弈类游戏中占得先机,你必须比别人多考虑一点。  电影《新职员诞生记:好人》中,8位法律院校毕业的实习生,竞争2个转正机会。面对惨烈的竞争,每个人拿出看家本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入职的第一天便开始了。办理入职手续时需要填写表格,每个实习生都带了几支笔,一支留给自己,另外几支留给可能忘带笔的同事。他们想通过这个细节,给主管留下好印象。带教老师留下一份作业,要求这些职场菜鸟整理一份关于比
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影响下,1919年,傅斯年成为北大学生领袖。他大学毕业旋即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1926年冬,他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教书,不久创办语言历史研究所。此后数年,他一直工作在学界,掌管过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桃李满天下。他以史语所为基础,推动中国近代学术事业发展,集结一大批优秀人才,陈寅恪、赵元任等被他带到史语所搞研究。  傅斯年是抢救和整理明清档案第一人。他爱管“闲事”,
知道的不要全说,听到的也不要全信  人们越来越厌倦心灵鸡汤。不是心灵鸡汤不好喝,而是内容太空泛、片面乃至有毒。鲁迅有一段话是讽刺这类心灵鸡汤生产者的:“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国粹所在,妙不可言。”有时候我在想,当于丹在讲台上大谈特谈心灵鸡汤的时候,正好鲁迅在台下听,他会是一个怎样的表情呢?于丹说:“我们不幸福,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
每天傍晚5点,我到楼下,都会看到一个小男孩在电梯旁的小格子间里待着。看他的年龄,是在上小学二三年级。在格子间里,他有时做作业,有时发呆,有时蹲在那里逗蚂蚁。看见的次数多了,有一回我问他为什么每天这个点都待在格子间,小男孩答了一句:“我在等妈妈下班。”  我心想:妈妈为什么不直接给孩子一把钥匙,非要让他在这里等?一天傍晚,我碰到了男孩的妈妈。那时她正帮孩子整理书包,准备一起回家。我上前和她打了个招呼
2019年10月,一个13岁男孩的作文,让很多网友看得落泪。男孩是家住成都龙泉驿区的罗锦谊。  那年,得知妈妈患癌后,刚满7岁的罗锦谊号啕大哭,他不停地问:“妈妈会不会死?”但没人能够告诉他答案。第一次陪妈妈去到医院,罗锦谊就被吓到了。因为药物反应,有的病人头发掉光了,有的病人不停地呕吐。后来,从家人的悲伤和妈妈长期接受的化疗中,小小的他已隐约读懂癌症的可怕,但从此再也没有哭过。“不许哭”,这是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