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东北人讲述自己的故乡,我读了感触挺深。
这篇文章里,作者讲了一个案例。有一年他爷爷给他打电话,特别着急,说你们俩夫妻别在北京混了,赶紧回哈尔滨吧,这儿有好事情。环卫局在招环卫工人,不是临时工,是正式的,而且给上保险,工资2000多元每月,可好了。
如果你不是一个东北人,可能理解不了“体制内、有保障”这六个字的魔性,也就更理解不了作者爷爷为什么会如此看中一份2000元每月的工作了。
后来哈尔滨招环卫工岗位时报名几千人,其中两百多人有完整本科学历,甚至还有硕士毕业生。当然,我们还是强调“人人平等”,强调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实际上,不同的职业对社会的贡献还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学生甚至硕士生选择走环卫工这条路呢?
借着这个案例,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活得特别不容易,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但我们内心的价值观有可能停留在上一个时代,甚至上上一个时代。
这个故事里的爷爷,他的价值观还停留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早期。他相信一个不变的体制、一个不变的单位,每个月固定工资的人生状态是最有安全感的,他完全不知道外面世界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面对变化的焦虑感,两年前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很多媒体会问,你当着央视的主持人为什么要去改变身份,你是怎么想的?
我通常会开玩笑说,我在央视面临这样一个状态:一开始的时候会有人说:泉灵姐,我特别喜欢你;后来有人说:泉灵姐,我妈特别喜欢你;再有人说:泉灵姐,我奶奶特别喜欢你。我特别担心很快就没有人喜欢我了,我就离开了。
这是一个玩笑,但真实地反映了我内心的焦虑,这个焦虑是我的外部环境已然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极其担心的是,一个做传播的人,最后在自说自话、自怨自艾、自恋自哀。
除了这种焦虑,更大的恐惧来自于你明明知道世界在变,变得如此之快,变得如此无孔不入,进入你的方方面面,但你却并不知道它是怎么变的。
历史的演变经历了从大陆崛起,到陆生动物,再到哺乳类动物,最后到人类。但毫无疑问第一批走上大陆的动物,一定死亡率特别高,它们痛苦,不如在海洋里得心应手。我要不要做这样的人?大趋势没问题,但是我们生命如此有限,我们是否要冒这样一个险?
这是我两年前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实在太好奇了,我是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人,所以即便痛苦,即便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即便会造成更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我还是决定迈出这一步。
这一步在外界说起来,是华丽转身,但坦白讲,一点都不华丽,过程非常痛苦。但人生毕竟有限,如果我能在一辈子尝试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面对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相比于现在的世界,另一个世界又代表着未来的趋势,我愿意冒这个险。
在消费领域能直接抵达你内心焦虑的是最能让你掏钱的
我的一个朋友,文怡,早期在各种电视台上教人做菜。后来在网络上她变成了KOL(关键意见领袖)、网红,也是教大家怎么做菜,有很多粉丝。有一天她突然想:能不能教大家做菜以外的,把厨房里的工具、锅、案板等各种好的东西跟粉丝一起分享?
一个个体,搭乘上互联网时能量有多大呢?有一天她决定要卖一个产品——三块案板,就是厨房里中餐用的剁、切,生熟分开的三块案板。在我们这一代人(70后)心目中,案板应该就是几十块钱一块,贵一点也就一百多块钱,但她这三块案板最后卖了1500元。
我这样一个对价格不敏感的人,当时第一反应是,凭什么?为什么这么贵?她很快说服了我。她的理由是:在消费领域能够直接抵达你内心焦虑的是最能够让你掏钱的。
她说:你们家的案板常年在提供霉菌。中国人习惯用木头当案板,木质案板容易浸水,总是不干,所以案板上一块一块发黑那都是霉菌。霉菌是致癌的重要物质。这个案板表面致密,不会有任何的霉菌,没有任何涂层。我立刻被说服了,虽然三块案板远远超出了我的价格认知,但是在我的生活里是有需求的。
这么被说服的人有多少呢?一个小时内销量达到一万个,这一数量相当于这个德国品牌一年在整个亚太地区的销量。
这是互联网特别神奇的地方,能迅速放大单个人的力量。只要你吸引了足够多的注意力让别人相信你,单个人就可能超过一个公司在整个亚太一年的销量。
这个时代,我们的不安全感不仅仅来自别人的传奇,更重要的是,在原来你非常熟悉的领域里,你认为自己就是专家,但实际上却未必。
我最近一段时间在跟一个服装类消费企业打交道。这个企业是A股上市公司,仅服装类年销售量大概50亿-60亿元,全国有数千家门店,绝对是行业中的资深。我去看了他们线上淘宝的店,突然意识到他们其实没有理解这个时代的变化。为什么?因为他们把淘宝的店当作众多店铺中的一家店。而在我看来,线上是一个新的渠道,淘宝上的店不只是一家店。
在他们看来,自己在全国有几千家门店,既然淘宝很火,也去淘宝开一家店就好了。对不起,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线上是一个全新的渠道,而不是一家你在互联网上开的门店。
如果我在北京王府井开一家店,这家店的主要位置在王府井,往来的人也以王府井旅游人口为主,目标客户大概能确定。但在线上,这一家店东北人可能进来,广州人也可能进来。
如果线下卖服装,9月份的广州主流是短袖,而在东北已经卖羽绒服了。理论上这是一个全新的渠道,一个东北人和一个广州人点进来,看到的主页应该是不一样的才对;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点进来,看到的主页也应该不一样。
一个东北手机号的人出现在广州,点开你的店面,你应该问他:请问你要切换你的城市吗?用这个问题的答案来判断他是打算过两天在东北收货,还是到了广州,因为带错了衣服需要紧急发货。
真正好的服装零售品牌,线上线下的销售比例是线下50%,线上50%。而这家公司,一个A股上市公司,一个曾经的龍头企业,到目前为止线上销售额只占到整体销售额不到5%。 当你理解了背后的变化时,你的管理体制、思路都会发生变化。比如把它当作一家线上店时,可能它就是你品牌的奥特莱斯,所有库存卖不出去的,全扔到那个店里。如果当做一个新的渠道、新的趋势,甚至有可能把它当作你的分销会。
比如有一个新品上线,应该先开一个分销会吗?不对,应该扔到线上,看线上数据,知道到底是北京人还是天津人更喜欢这身衣服,哪个地域卖得更好,就把衣服扔到那个地域,而不是等库存不好的时侯再退回来。
服装还会涉及时代感、时尚感等问题,但对于今天竞争最激烈的白酒行业,大家只会觉得白酒越传统越好,新的白酒品牌还有活路吗?
即便有电商,大家都摇头说,没有新的白酒品牌的活路。你们还记得最后一个全国性的白酒品牌是什么?天之蓝、梦之蓝,因为它搭上了电视最后的辉煌时代。
电视是最后的大众媒体,今天的互联网即便有9亿日活、10亿日活,也是一个分众媒体,因为我们每个人看的互联网是不一样的。但电视台、新闻联播一响起时,是大众媒体覆盖面,几亿人可以同时看到,通过电视的力量推出最后一个全国性白酒品牌,这个品牌是天之蓝、梦之蓝。
在此之后,似乎看不到一个快消品品牌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性品牌,特别是在白酒行业里。但特别有意思的是,最近3年,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牌——江小白。
这个品牌做了几件事情:它更了解了90后消费者和70后消费者有什么不同。很多现在还在做传统行业的人怎么看待自己的品牌和品类?比如,他们会认为我是卖白酒的,着什么急?酒要醇的好。所以20岁不喝白酒,等你到40岁变成我的用户。这一类人是我等着你。
分析的人群。90后和70后要喝白酒的人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有一个特别重大的变化,就是消费心态。我们想象70后怎么喝酒?怎么也得凑够四五个人才愿意开一瓶白酒,因为你内心清醒地算了一下,每个人喝二两半,就开吧。这是70后的社交特点。
90后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社交属性,他们在社交环境里,不愿意迁就你,也不需要你迁就我。如果我一个人想喝,不会劝你们,但你也别劝我跟你喝一样的。这就意味着白酒的包装要小瓶化,变成二两、半斤的,我一个人可以作主的,这样年轻人更容易购买它。
二锅头也有小瓶,但是90后除了更个性化之外,酷也是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字。他们喝酒的时候不仅消费里面的乙醇,更是一种生命状态。所以不仅要小,还要一个人能喝、价格合适、喝得起、喝着不差、喝不坏、要酷。
江小白包装上有一句话,是所有喝江小白的人提供的,那句话可能非常打中你此刻的心情。比如“其实对喝酒的人来说,重要的不仅是谁陪你喝,更重要的是谁在家里等你”。
这些话怎么来的?当你进入社交媒体,用江小白的订阅号或小程序,都可以使用“我要说”,它提供各种语言模板,还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每过一段时间,江小白选择一些印在他们的酒瓶子上。如果哪句话打中了你的心,如果那句话是你发起的,你会不会发在你的朋友圈?
今天的主流媒体是谁?是朋友圈,因为大家的时间都花在朋友圈。所以,对于江小白来说,一个喝白酒的人不仅是一个消费者,还是一个免费传播节点,同时也是一个内容提供者和品牌参与者。
也就是说,即便在最传统的行业,当你发现你的品牌传播渠道已经从一个电视台的大众媒体变成以个人为节点的社交媒体时,所有的产品设计、传播渠道、思路都应该发生变化。即便在白酒这样一个传统行业,都会有新公司的崛起。
除了互联网
改变世界的还有人工智能
这个世界因为互联网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果你不去理解这种改变,可能就会沦落为上一个时代的人。
这个时代扔掉你的时候,不会跟你说一声再见。最让我觉得恐怖的是,那一片新大陆尽管充满了荒蛮,尽管有着各种不合理,但是非常吸引我。
今天,除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迅速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还有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的第一局,腾讯邀请我去做直播主持人。当时我身边的围棋解说是专业九段,我在开局之前问他:你觉得输赢机会会怎样?
当时围棋界非常乐观,因为在此之前,阿尔法狗的最好成绩是战胜了专业五段。在一个围棋高手看来,一个九段打五段不需要解释。此外,他们认为围棋是一门艺术,而人工智能不过是算力,以艺术来对抗算力,是两个有高低差别的世界。
这场比赛4:1的结局,我相信对整个围棋界的冲击是巨大的,更何况随后还有柯洁输给阿尔法狗的证明。
为什么阿尔法狗能战胜世界最顶级的围棋高手?因为人脑算力非常有限。但计算机不是,计算机永远在计算概率,它能计算超出世界冠军经验和定式的东西,算出全新的逻辑。
歌星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有钱的?徽班进京两百年,为什么梅兰芳在艺术上的造诣被熟知?因为他赶上了唱片诞生的时代。
在一個戏院里,最多容纳几百人,但唱片意味着可以把声音复制,让更多人听见。所以,歌星是在有版税之后才变成了明星和富豪的,因为他的行为能力可以被复制,让更多人把他当作工业品来接受,单个的个体能力被无限放大了。
我相信人工智能复制一个人的行为执行能力很快会到来。原来手冲咖啡为什么是小众行为?因为好的咖啡师是稀缺人才,一天能干的事情跟大夫能做的手术一样非常有限。最优秀的咖啡师一天能泡20杯咖啡,泡到25杯时,注意力下降,水平也会随之降低。
一位在巴黎获得过咖啡评选冠军的咖啡师的作品,也许今年你就可以在北京的街头喝到这样层次丰富,每一杯都不一样的小众咖啡了。因为这个行为可以通过3D视觉,在空间里被复制。
大夫的经验也可以被复制。一个大夫很难记住一个人十年完整的变化,更难记住一千个人的海马区(帮助人类处理长期学习与记忆声光、味觉等事件的大脑区域)有什么样变化。但只要他能做精准的结果判断,计算机可以帮他找出一些规律,一些跟你的想象不一样的定式。 今天人工智能跨越到化学、生化、工程学等领域,这样的项目正在快速走进我们的生活。我相信,一个最早去拥抱这些新技术的大夫,就有可能跟最早去拥抱唱片的歌者一样,他的能力会被复制、扩大,他有可能成为制定新标准的人。
今天的人工智能有着极强的赋能技术,当它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联合起来的时候,变成了一个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的新的基础设施。
这个世界很多东西可以被重塑
前段時间,所有投资人都特别焦虑,为什么?因为区块链的诞生。
投资界有一句话,“币圈一天,互联网十年。”在ICO时代,比特币的疯涨,各种空气币的诞生,有人在一天挣的钱可能超过你在互联网时代10年挣到的钱。
对待这样的焦虑,理性派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庞氏骗局,这就是一帮骗子。”近两年我的思维模式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我说的最多一句话是“我不这么看”而今天我认为,存在即合理,出现必有原因。即便一帮草莽把这件事搞得漏洞百出,连篇泡沫,甚至违反国家法令,但是要相信,这项技术本身具有颠覆性。
为什么相信区块链?因为这个世界很多东西可以被重塑。价值网有可能被重塑,信任关系有可能被重塑。我只要相信这个底层逻辑,这件事情就有可能发生。
一家企业要去银行贷款,银行要查信用。比如美的有几千家供应商,是不是跟美的做生意的每一家供应商都有可能拿到银行贷款?不一定。
有些供应商明明有美的的订单,但因为种种原因拿不到银行贷款,在这样的供应链线条里,拿不到贷款,生意就会减少。
我们为什么需要银行这样一个中心?因为银行才能确认你的信用。但假定我的每一笔订单都在区块链上做了认证,不可更改,不能作假,所有参与你的交易的企业都可以给你做证明,它在一个一个节点上,在所有分布式账本上做了记录。那么请问,美的是否可以自己来做供应链金融?它有没有机会发行“美的币”。
发币不行,违反法律,但是可以打一个白条,在企业之间借款,从而诞生一种东西叫“美的白条”。几千家供应商彼此用“美的白条”来流通,可不可以?这样的企业有没有动力?贷款成本会不会减少?银行挣的那部分钱的价值有没有可能重新回到这个网络里?有可能。
所有新东西刚刚出来都是草莽一片、破烂不堪,但是只要相信它在底层有颠覆的力量,请你先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它。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越转越快,你得断臂求生,不然就跳上去,看看它滚向何方。”
这篇文章里,作者讲了一个案例。有一年他爷爷给他打电话,特别着急,说你们俩夫妻别在北京混了,赶紧回哈尔滨吧,这儿有好事情。环卫局在招环卫工人,不是临时工,是正式的,而且给上保险,工资2000多元每月,可好了。
如果你不是一个东北人,可能理解不了“体制内、有保障”这六个字的魔性,也就更理解不了作者爷爷为什么会如此看中一份2000元每月的工作了。
后来哈尔滨招环卫工岗位时报名几千人,其中两百多人有完整本科学历,甚至还有硕士毕业生。当然,我们还是强调“人人平等”,强调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实际上,不同的职业对社会的贡献还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学生甚至硕士生选择走环卫工这条路呢?
借着这个案例,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活得特别不容易,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但我们内心的价值观有可能停留在上一个时代,甚至上上一个时代。
这个故事里的爷爷,他的价值观还停留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早期。他相信一个不变的体制、一个不变的单位,每个月固定工资的人生状态是最有安全感的,他完全不知道外面世界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面对变化的焦虑感,两年前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很多媒体会问,你当着央视的主持人为什么要去改变身份,你是怎么想的?
我通常会开玩笑说,我在央视面临这样一个状态:一开始的时候会有人说:泉灵姐,我特别喜欢你;后来有人说:泉灵姐,我妈特别喜欢你;再有人说:泉灵姐,我奶奶特别喜欢你。我特别担心很快就没有人喜欢我了,我就离开了。
这是一个玩笑,但真实地反映了我内心的焦虑,这个焦虑是我的外部环境已然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极其担心的是,一个做传播的人,最后在自说自话、自怨自艾、自恋自哀。
除了这种焦虑,更大的恐惧来自于你明明知道世界在变,变得如此之快,变得如此无孔不入,进入你的方方面面,但你却并不知道它是怎么变的。
历史的演变经历了从大陆崛起,到陆生动物,再到哺乳类动物,最后到人类。但毫无疑问第一批走上大陆的动物,一定死亡率特别高,它们痛苦,不如在海洋里得心应手。我要不要做这样的人?大趋势没问题,但是我们生命如此有限,我们是否要冒这样一个险?
这是我两年前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实在太好奇了,我是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人,所以即便痛苦,即便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即便会造成更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我还是决定迈出这一步。
这一步在外界说起来,是华丽转身,但坦白讲,一点都不华丽,过程非常痛苦。但人生毕竟有限,如果我能在一辈子尝试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面对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相比于现在的世界,另一个世界又代表着未来的趋势,我愿意冒这个险。
在消费领域能直接抵达你内心焦虑的是最能让你掏钱的
我的一个朋友,文怡,早期在各种电视台上教人做菜。后来在网络上她变成了KOL(关键意见领袖)、网红,也是教大家怎么做菜,有很多粉丝。有一天她突然想:能不能教大家做菜以外的,把厨房里的工具、锅、案板等各种好的东西跟粉丝一起分享?
一个个体,搭乘上互联网时能量有多大呢?有一天她决定要卖一个产品——三块案板,就是厨房里中餐用的剁、切,生熟分开的三块案板。在我们这一代人(70后)心目中,案板应该就是几十块钱一块,贵一点也就一百多块钱,但她这三块案板最后卖了1500元。
我这样一个对价格不敏感的人,当时第一反应是,凭什么?为什么这么贵?她很快说服了我。她的理由是:在消费领域能够直接抵达你内心焦虑的是最能够让你掏钱的。
她说:你们家的案板常年在提供霉菌。中国人习惯用木头当案板,木质案板容易浸水,总是不干,所以案板上一块一块发黑那都是霉菌。霉菌是致癌的重要物质。这个案板表面致密,不会有任何的霉菌,没有任何涂层。我立刻被说服了,虽然三块案板远远超出了我的价格认知,但是在我的生活里是有需求的。
这么被说服的人有多少呢?一个小时内销量达到一万个,这一数量相当于这个德国品牌一年在整个亚太地区的销量。
这是互联网特别神奇的地方,能迅速放大单个人的力量。只要你吸引了足够多的注意力让别人相信你,单个人就可能超过一个公司在整个亚太一年的销量。
这个时代,我们的不安全感不仅仅来自别人的传奇,更重要的是,在原来你非常熟悉的领域里,你认为自己就是专家,但实际上却未必。
我最近一段时间在跟一个服装类消费企业打交道。这个企业是A股上市公司,仅服装类年销售量大概50亿-60亿元,全国有数千家门店,绝对是行业中的资深。我去看了他们线上淘宝的店,突然意识到他们其实没有理解这个时代的变化。为什么?因为他们把淘宝的店当作众多店铺中的一家店。而在我看来,线上是一个新的渠道,淘宝上的店不只是一家店。
在他们看来,自己在全国有几千家门店,既然淘宝很火,也去淘宝开一家店就好了。对不起,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线上是一个全新的渠道,而不是一家你在互联网上开的门店。
如果我在北京王府井开一家店,这家店的主要位置在王府井,往来的人也以王府井旅游人口为主,目标客户大概能确定。但在线上,这一家店东北人可能进来,广州人也可能进来。
如果线下卖服装,9月份的广州主流是短袖,而在东北已经卖羽绒服了。理论上这是一个全新的渠道,一个东北人和一个广州人点进来,看到的主页应该是不一样的才对;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点进来,看到的主页也应该不一样。
一个东北手机号的人出现在广州,点开你的店面,你应该问他:请问你要切换你的城市吗?用这个问题的答案来判断他是打算过两天在东北收货,还是到了广州,因为带错了衣服需要紧急发货。
真正好的服装零售品牌,线上线下的销售比例是线下50%,线上50%。而这家公司,一个A股上市公司,一个曾经的龍头企业,到目前为止线上销售额只占到整体销售额不到5%。 当你理解了背后的变化时,你的管理体制、思路都会发生变化。比如把它当作一家线上店时,可能它就是你品牌的奥特莱斯,所有库存卖不出去的,全扔到那个店里。如果当做一个新的渠道、新的趋势,甚至有可能把它当作你的分销会。
比如有一个新品上线,应该先开一个分销会吗?不对,应该扔到线上,看线上数据,知道到底是北京人还是天津人更喜欢这身衣服,哪个地域卖得更好,就把衣服扔到那个地域,而不是等库存不好的时侯再退回来。
服装还会涉及时代感、时尚感等问题,但对于今天竞争最激烈的白酒行业,大家只会觉得白酒越传统越好,新的白酒品牌还有活路吗?
即便有电商,大家都摇头说,没有新的白酒品牌的活路。你们还记得最后一个全国性的白酒品牌是什么?天之蓝、梦之蓝,因为它搭上了电视最后的辉煌时代。
电视是最后的大众媒体,今天的互联网即便有9亿日活、10亿日活,也是一个分众媒体,因为我们每个人看的互联网是不一样的。但电视台、新闻联播一响起时,是大众媒体覆盖面,几亿人可以同时看到,通过电视的力量推出最后一个全国性白酒品牌,这个品牌是天之蓝、梦之蓝。
在此之后,似乎看不到一个快消品品牌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性品牌,特别是在白酒行业里。但特别有意思的是,最近3年,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牌——江小白。
这个品牌做了几件事情:它更了解了90后消费者和70后消费者有什么不同。很多现在还在做传统行业的人怎么看待自己的品牌和品类?比如,他们会认为我是卖白酒的,着什么急?酒要醇的好。所以20岁不喝白酒,等你到40岁变成我的用户。这一类人是我等着你。
分析的人群。90后和70后要喝白酒的人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有一个特别重大的变化,就是消费心态。我们想象70后怎么喝酒?怎么也得凑够四五个人才愿意开一瓶白酒,因为你内心清醒地算了一下,每个人喝二两半,就开吧。这是70后的社交特点。
90后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社交属性,他们在社交环境里,不愿意迁就你,也不需要你迁就我。如果我一个人想喝,不会劝你们,但你也别劝我跟你喝一样的。这就意味着白酒的包装要小瓶化,变成二两、半斤的,我一个人可以作主的,这样年轻人更容易购买它。
二锅头也有小瓶,但是90后除了更个性化之外,酷也是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字。他们喝酒的时候不仅消费里面的乙醇,更是一种生命状态。所以不仅要小,还要一个人能喝、价格合适、喝得起、喝着不差、喝不坏、要酷。
江小白包装上有一句话,是所有喝江小白的人提供的,那句话可能非常打中你此刻的心情。比如“其实对喝酒的人来说,重要的不仅是谁陪你喝,更重要的是谁在家里等你”。
这些话怎么来的?当你进入社交媒体,用江小白的订阅号或小程序,都可以使用“我要说”,它提供各种语言模板,还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每过一段时间,江小白选择一些印在他们的酒瓶子上。如果哪句话打中了你的心,如果那句话是你发起的,你会不会发在你的朋友圈?
今天的主流媒体是谁?是朋友圈,因为大家的时间都花在朋友圈。所以,对于江小白来说,一个喝白酒的人不仅是一个消费者,还是一个免费传播节点,同时也是一个内容提供者和品牌参与者。
也就是说,即便在最传统的行业,当你发现你的品牌传播渠道已经从一个电视台的大众媒体变成以个人为节点的社交媒体时,所有的产品设计、传播渠道、思路都应该发生变化。即便在白酒这样一个传统行业,都会有新公司的崛起。
除了互联网
改变世界的还有人工智能
这个世界因为互联网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果你不去理解这种改变,可能就会沦落为上一个时代的人。
这个时代扔掉你的时候,不会跟你说一声再见。最让我觉得恐怖的是,那一片新大陆尽管充满了荒蛮,尽管有着各种不合理,但是非常吸引我。
今天,除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迅速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还有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的第一局,腾讯邀请我去做直播主持人。当时我身边的围棋解说是专业九段,我在开局之前问他:你觉得输赢机会会怎样?
当时围棋界非常乐观,因为在此之前,阿尔法狗的最好成绩是战胜了专业五段。在一个围棋高手看来,一个九段打五段不需要解释。此外,他们认为围棋是一门艺术,而人工智能不过是算力,以艺术来对抗算力,是两个有高低差别的世界。
这场比赛4:1的结局,我相信对整个围棋界的冲击是巨大的,更何况随后还有柯洁输给阿尔法狗的证明。
为什么阿尔法狗能战胜世界最顶级的围棋高手?因为人脑算力非常有限。但计算机不是,计算机永远在计算概率,它能计算超出世界冠军经验和定式的东西,算出全新的逻辑。
歌星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有钱的?徽班进京两百年,为什么梅兰芳在艺术上的造诣被熟知?因为他赶上了唱片诞生的时代。
在一個戏院里,最多容纳几百人,但唱片意味着可以把声音复制,让更多人听见。所以,歌星是在有版税之后才变成了明星和富豪的,因为他的行为能力可以被复制,让更多人把他当作工业品来接受,单个的个体能力被无限放大了。
我相信人工智能复制一个人的行为执行能力很快会到来。原来手冲咖啡为什么是小众行为?因为好的咖啡师是稀缺人才,一天能干的事情跟大夫能做的手术一样非常有限。最优秀的咖啡师一天能泡20杯咖啡,泡到25杯时,注意力下降,水平也会随之降低。
一位在巴黎获得过咖啡评选冠军的咖啡师的作品,也许今年你就可以在北京的街头喝到这样层次丰富,每一杯都不一样的小众咖啡了。因为这个行为可以通过3D视觉,在空间里被复制。
大夫的经验也可以被复制。一个大夫很难记住一个人十年完整的变化,更难记住一千个人的海马区(帮助人类处理长期学习与记忆声光、味觉等事件的大脑区域)有什么样变化。但只要他能做精准的结果判断,计算机可以帮他找出一些规律,一些跟你的想象不一样的定式。 今天人工智能跨越到化学、生化、工程学等领域,这样的项目正在快速走进我们的生活。我相信,一个最早去拥抱这些新技术的大夫,就有可能跟最早去拥抱唱片的歌者一样,他的能力会被复制、扩大,他有可能成为制定新标准的人。
今天的人工智能有着极强的赋能技术,当它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联合起来的时候,变成了一个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的新的基础设施。
这个世界很多东西可以被重塑
前段時间,所有投资人都特别焦虑,为什么?因为区块链的诞生。
投资界有一句话,“币圈一天,互联网十年。”在ICO时代,比特币的疯涨,各种空气币的诞生,有人在一天挣的钱可能超过你在互联网时代10年挣到的钱。
对待这样的焦虑,理性派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庞氏骗局,这就是一帮骗子。”近两年我的思维模式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我说的最多一句话是“我不这么看”而今天我认为,存在即合理,出现必有原因。即便一帮草莽把这件事搞得漏洞百出,连篇泡沫,甚至违反国家法令,但是要相信,这项技术本身具有颠覆性。
为什么相信区块链?因为这个世界很多东西可以被重塑。价值网有可能被重塑,信任关系有可能被重塑。我只要相信这个底层逻辑,这件事情就有可能发生。
一家企业要去银行贷款,银行要查信用。比如美的有几千家供应商,是不是跟美的做生意的每一家供应商都有可能拿到银行贷款?不一定。
有些供应商明明有美的的订单,但因为种种原因拿不到银行贷款,在这样的供应链线条里,拿不到贷款,生意就会减少。
我们为什么需要银行这样一个中心?因为银行才能确认你的信用。但假定我的每一笔订单都在区块链上做了认证,不可更改,不能作假,所有参与你的交易的企业都可以给你做证明,它在一个一个节点上,在所有分布式账本上做了记录。那么请问,美的是否可以自己来做供应链金融?它有没有机会发行“美的币”。
发币不行,违反法律,但是可以打一个白条,在企业之间借款,从而诞生一种东西叫“美的白条”。几千家供应商彼此用“美的白条”来流通,可不可以?这样的企业有没有动力?贷款成本会不会减少?银行挣的那部分钱的价值有没有可能重新回到这个网络里?有可能。
所有新东西刚刚出来都是草莽一片、破烂不堪,但是只要相信它在底层有颠覆的力量,请你先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它。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越转越快,你得断臂求生,不然就跳上去,看看它滚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