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涛书法杂述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im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高度互动的多元文化生活中视觉艺术无所不在。各种媒体幻化出的图像(实在的,虚拟的)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引起视觉审美的极度混乱,使人们的情志与意趣无所依从。在这种背景下的书法界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一方面大量平庸的作品如过眼云烟,让人提不起精神。形形色色对经典恶劣的翻版如僵尸,所谓的创造大都落于苍白,毫无触动人们审美灵性的力量;另一方面人们渴求着一种超越的艺术。有那么一些有志于超越的书法家竭尽心力摸索创造,企图以真正的艺术书法去振奋昂扬人们的审美灵性。任继愈先生读史咸言:“盛世之朝代开国一百年左右才能出大师,这些大师是有思想的引领者。”看来快接近出大师的时代了,一批有年龄优势的艺术家有了希望。睁眼看一看有心人所开发的艺术前景,成就一种超越的书法艺术是有可能的。
  我喜欢欣赏历史留存下来的经典与民间的书法遗迹,同时也喜欢欣赏当代中青年有活力的书法艺术作品,可以养眼和增加赏鉴能力。我经常通过品读赏心悦目的书法作品来满足自己情趣的需要,这也是一种艺术化的生存状态。在艺术交流中接触到杨涛先生的草书作品,我被作品所体现的个性化意趣所吸引。这些作品显然不是情感单纯的排遣,而是将郁结于心而喷薄欲出的内心情感过滤、醇化,注入经提炼而仍然蕴含着原创野性的草书线条之中。在作品创作中体现出使人佩服的情智合一的操控能力。鲁迅有言:“情感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杨涛能悟入澄明虚静之境,大开大阖自由地驰骋于三维空间,傲岸不随人后,企图将自己的大草书推向“诗美”的极致。他用雄逸奇谲草书录写的戴复古诗句:“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且忌随人脚后行。”全盘呈现出他大草书创作的志趣。
  杨涛所说的“不管中锋侧锋,锤炼线条质量才是重中之重”,已深切地体会到线条是艺术生命魂灵的物质载体。因此他承继张旭“心藏风云”的大草精神,不效时流不落野俗,让翻飞的线条遒劲超迈,如海中神鳌、飞天游龙,以彰显大草书的深奥奇变。垂藤樛盘的缭绕线条最需要沉实而灵活,否则死蛇挂树毫无生气。苏东坡谓:“草书难于严重”,杨涛是通过涵泳篆籀古隶去增加线条的厚重宏肆。力求酣畅淋漓、沉实而空灵。去除沉滞重浊。时不时添入笃实的方笔以增加古拙的气韵。甚至别出心裁地将一组方厚长短不一的浓厚线条错落地叠放在一起,成为整个作品章法旋律的视觉重心,与虚灵缥缈的用笔形成强烈对比,以造成奇拔豪达的气势。让线条有深奥奇变的另一功夫是墨法。他的乡前辈黄宾虹老人讲:“……老天爷本领大,在地间造出了黑色,又造出白色,还造出五颜六色。我们画画,有时免不了要借用点天公的妙造。”历史上深知绘画的书法大师董其昌、王铎、何绍基都是善用墨法的妙手。当今书坛艺术家领其衣钵借用中国画墨法成为书法创作的一种时代表征。杨涛借用了乡前辈墨法深厚华滋的妙造,营造了黑墨团中的广阔天地。他并不是简单含燥润于一画。通过墨与水的交融,通过笔的偏正与笔根肚锋的提按深浅、摩擦顿挫、扭动绞转的综合应用,在有意操控与偶然天成中造就线条的丰浓枯毛、湿烂旁沁。墨法与笔法浑然一体去造就奇拔豪达的气势与酣畅淋漓的高韵深情。当情绪激荡之时,墨汁四溅满纸狼藉,天花乱坠夺人眼目。但绝不是野马脱缰,他总能将放肆外扬的一面包裹于沉着屈郁的气氛之中,将铿锵置于典瞻的气氛之中,呈现虚灵自由、畅达相谐之内美。他遵从“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的《易》之道。企求将笔墨的重点关照放在挖掘线条意境的妙造上。因而对线条的质量的锤炼已成为对生命力的锤炼,重中之重是对当下艺术语境中自我活脱的魂灵的锤炼。
  杨涛对章法空间的构成非常的敏感。他借助了这种敏感来展现大草作品的个性魅力。他将有意味的笔墨线条抛掷空间,顺从自己性情的调遣,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空间变奏组合。这些得力于他将传统的草书线条语汇击碎幻化成现代的、个性的、情绪化的草书符号系统。他界破宣纸的二维空间,将这些草书系统符号进一步组合幻化在清明朗照的三维空间章法形式之中。笔丰墨浓处苍古奇诡摄人心魄;虚灵处恍兮惚兮、模糊淡远,纵横交叉处扑朔迷离。全部的笔墨线条犹如在太空遨游,宣纸上三维的幻景兴象宛然,气象苍然,意象万千。机趣、神理、气韵就在这有灵性的、虚幻的三维空间章法中展现。
  一位书法艺术创作者如果像万花筒似的翻出新花样,会被一般欣赏者视为浅薄的玩弄。如果过于单纯用一种模式语言、一种样式,难道不会使赏鉴者觉得单调乏味吗?我们看一看仿真的王右军墨迹与各种刻帖所呈现的整个书法创作历程是那样迷人多样,绝不会令人昏昏欲睡。杨涛是当今能承其衣钵多元取向的一个例子。这不仅仅是书写的书体不同,而是在取法上、创造风格样式表现上的多元取向。同样是篆书,他对金文大篆的涵泳与对唐人墓志盖铭文篆书的取法所用心思是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在深厚苍浑上,后者在奇巧妙趣上。而草书对二王关照点是魏晋人的意韵,而对旭、素是放在大开阖的气势上。这些多元的取法丰富了杨涛书法符号表现的多样内涵,给他以自由驰骋的余地,很易于从一种思维构建自由地过度到另一种思维构建,体现了新一代书法家应用丰富艺术语言的述说能力。因此,杨涛所创作的作品不都是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有时似轻快的小溪细流款款淌过芳甸花丛,有时淌然适意、若其天放。他的书法历程是不断演绎的动态过程。每当问及为何如此?他会十分坦然地回答说:还不成熟,也不想太成熟,我仍然在追求。自己也不知追求何时是了。王铎五十自化,齐白石、黄宾虹衰年变法,谈何稳定的个性。这种回答诱导我想起人生就是无法满足而求索,没有目的地,没有永恒不变的目标。杨涛就是杨涛,多情的人格成就了他书法作品多情的表达。
  每与杨涛接触都能激起一种向上的情绪,仿佛自己也成为年轻人。他对周遭的社会充满激情,但他是以出世之精神积极投入社会的。他决不追求不实际的所谓“隐”,就是不切实际的文人生活对他也不适合。着实使人感到他有一种向上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少有的可贵的艺术家品格。豁达大度、吞吐大荒,没有这种精神情绪,创作狂放的大草是不可想象的。孟子曰:“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明项穆感于此言说出“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将形若明,动一以贯万,变而化焉,圣且神矣。意,此由心悟,不可言传”。杨涛善“啃”书本,又善预流,有践履乡前辈黄宾虹“卓绝的学识,冲淡的境界”的意愿与行动,定会参透书艺的玄机,达到“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的左右逢源、圣且神矣的境界。
  杨 涛
  安徽宣城人。学士、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书法、篆刻、国画创作和研究,导师为王镛先生。
  现供职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中国书法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十、十一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委副秘书长,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泠印社社员。
  作品数十次参加国内、国际重大展览并获奖。出版有《看图学篆刻》、《中国书法简史》(合著)、《杨涛书法集》、《全国中青年书法二十家—杨涛》、《杨涛草书心经》、《杨涛楷书梅圣俞诗集序》、《倦寻素影—杨涛楹联书法集》等著作,并完成《中国佛门书法之流变》、《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等论文撰写工作。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工作的论述,主要有六论:一论共青团工作的战略地位,从党的事业承前启后和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确立新时代共青团工作
马国强,1952年生,祖籍河南省温县。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2年入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创研班进行创作。现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等。出版有《马国强人物画集》《马国强人物画》《马国强人物画选》等。  在当今中国画人物画领域,马国强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骁将。说他有智,因
蛇毒丝氨酸蛋白酶(snake venome serine proteinases,SVSP)是分布于多种蛇毒中的一类蛋白质水解酶,它们与凝血及纤溶系统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几
<正>元旦过后,电影市场《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叫板"喜羊羊",引进片《神偷奶爸2》对垒《拯救大明星》……从目前1月的排期中看,动画电影首次出现14部接踵上映,相比往年同期(201
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评价我国海洋资源承载力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海洋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克服了专家打分法的缺陷,它以实际数据
甜叶菊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包括糖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类等。甜菊糖苷作为甜味剂在食品、医药行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黄酮类和绿原酸类物质也具有抗氧化、抗炎、
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是当今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氯醚树脂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在防腐和油墨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氯醚树脂生产工艺复杂,涉及的工业设备众多且要求达到的自动化程度和控制精度较高,因此保证氯醚树脂生产过程安全、稳定、高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某氯醚树脂项目为背景,以精馏塔为研究对象,依据氯醚树脂的工艺过程及当今工业自动化发展水平,结合现有的控制系统方案特点,设计了适用
随着移动上网设备的普及,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移动学习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移动辅助语言学习方式"也被关注和接受。本文搜集了两大主流操作系统(苹果IOS与安卓系统)
目的探讨由链霉素致敏引发的全身剥脱性皮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观察与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用药所致全身剥脱性皮炎的个案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病情恢复达到预期效果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时使用耳石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