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入SDR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里程碑,或将有万亿增量资金配置人民币股票资产。
华泰证券认为,加入SDR后,境外央行会逐步提高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占比。理论上央行的储备货币调整是晚于市场上主流资本对于人民币的认可的,这意味着,境外市场将会先于央行配置人民币资产。
华泰证券测算,假设境外机构或个人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占比达到日元外汇资产占比水平,将有约2万亿美元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而约1.6万亿元人民币配置人民币股票资产,也就是相当于当前还有1万亿人民币左右的增量资金配置人民币股票资产。
海通证券认为,人民币纳入SDR可以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催化剂,相应会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渠道参与内地股票市场。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目前使用额度达1208亿人民币,在开通的一年里,为A股市场贡献了1.54万亿元的成交额。如今深港通也“呼之欲出”,加入SDR也可促进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这都将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流动性。
申万宏源也认为,为A股纳入MSCI和富时指数体系提供背书是人民币纳入SDR对股票市场的最直接影响。
人民币国际认可度提升,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有利于降低人民币资产的国别风险溢价。叠加海外机构投资者A股投研投入的增加,富时积极布局A股市场直接与MSCI构成竞争。以A股纳入MSCI为契机,看长期,外资将有望与社保,保险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一道逐步重塑A 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海通证券同时认为,根据过去QFII、RQFII和沪港通的投资经验,随着A股市场不断开放,海外机构的进入或增加对稳定型蓝筹价值股的需求,改变成长股“一枝独秀”的局面,股市定价进一步向国际接轨。
此前,相当数量的投资者认为人民币加入SDR之后,短期维稳预期减弱,人民币汇率将面临较大贬值压力。
但申万宏源认为,从人民币纳入SDR到全球各国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仍需要时间,需要长效的国家信用作为背书。而“稳增长”仍是核心矛盾,“调结构”仍重任在肩,叠加金融市场泡沫化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的大环境,也决定了短期仍有稳定汇市预期的必要。人民币纳入SDR后,管理层立刻下放人民币汇率中枢的概率不大。即使维稳汇市的压力确实有待释放,管理层在时机选择上也大概率“出其不意”,“SDR-人民币贬值-资产价格承压”的传导路径将很快证伪。短期,人民币汇率难以构成A股市场的主要矛盾。
同时,申万宏源还表示,人民币纳入SDR是管理层在逐步引导去泡沫的逻辑也不成立。股票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发挥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实现这一目标,避免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是应有之义,习近平主席近期对于股票市场的表态也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放在第一位。另外,A股市场“估值体系”的重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钱多+资产荒”的背景下,A股当前的高估值存在刚性。
对于债市,国信证券认为,人民币加入SDR短期对中国债市影响有限,但长期将明显催生中国国债市场的扩容。
首先,尽管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但短期内对于中国债市的影响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债市无论从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来看,都远不及其他SDR篮子成员国。
截至2015年一季度,中国一般政府债券和债市的总规模分别为1.67万亿美元和4.79万亿美元,债市总规模占GDP的比例为46%,较其他四个SDR篮子成员国的水平明显偏低。这意味着境外机构对人民币债券资产的配置需求在短期内仍将受到供给不足的制约。
其次,从中长期来看,伴随着境外对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的加大,人民币加入SDR也将有效推进国内债券市场扩张与深化。
董德志估算,根据IMF和BIS的数据,2015年一季度,中国境外发行的一般政府债券为154亿美元,占一般政府债券总发行(约1.6万亿美元)不到1%,而同期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规模约为7.7万亿美元。如果在人民币加入SDR后,全球其他国家将其官方储备资产的1%用来配置中国国债,则新增购买的规模为770亿美元,占中国一般政府债券规模的4.8%,较配置前增加了4倍多。由此可见,即便境外机构潜在配置需求在人民币加入SDR后小幅扩张,也将明显催生中国国债市场的扩容,并且对国债收益率带来下行压力。
最后,现有SDR篮子成员国与国之间的债券“互持”是普遍现象。而相对而言,这些国家持有中国债券资产的数量则是微不足道,尤其是从美国和日本持有的中国债券来看,其规模甚至小于这两国持有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债券的规模。因此,如果人民币加入SDR,预计现有SDR篮子货币国家会首先加大对中国债券的配置。
海通证券则表示,国内利率仍高,债市对国际客户仍有吸引力。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利率迅速降至零值甚至负值,“大水”消灭了一切高息资产。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在宽松,但程度远不及欧美,当前利率水平仍处于高位。从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看,美国为2.22%,欧洲0.58%,日本0.32%,中国则高达3.04%。
所以中国债券市场对于海外央行、养老金、保险公司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更具吸引力,未来国际投资者比重有望上升。截至2015年6月,境外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规模占比仅2%左右,相比之下,韩国境外机构持有国债比例约23%,日本约8%,而美国比例接近48%。随着海外投资者不断加入,中国债券市场容量和活跃度都将提高。
华泰证券认为,加入SDR后,境外央行会逐步提高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占比。理论上央行的储备货币调整是晚于市场上主流资本对于人民币的认可的,这意味着,境外市场将会先于央行配置人民币资产。
华泰证券测算,假设境外机构或个人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占比达到日元外汇资产占比水平,将有约2万亿美元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而约1.6万亿元人民币配置人民币股票资产,也就是相当于当前还有1万亿人民币左右的增量资金配置人民币股票资产。
海通证券认为,人民币纳入SDR可以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催化剂,相应会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渠道参与内地股票市场。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目前使用额度达1208亿人民币,在开通的一年里,为A股市场贡献了1.54万亿元的成交额。如今深港通也“呼之欲出”,加入SDR也可促进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这都将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流动性。
申万宏源也认为,为A股纳入MSCI和富时指数体系提供背书是人民币纳入SDR对股票市场的最直接影响。
人民币国际认可度提升,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有利于降低人民币资产的国别风险溢价。叠加海外机构投资者A股投研投入的增加,富时积极布局A股市场直接与MSCI构成竞争。以A股纳入MSCI为契机,看长期,外资将有望与社保,保险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一道逐步重塑A 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海通证券同时认为,根据过去QFII、RQFII和沪港通的投资经验,随着A股市场不断开放,海外机构的进入或增加对稳定型蓝筹价值股的需求,改变成长股“一枝独秀”的局面,股市定价进一步向国际接轨。
此前,相当数量的投资者认为人民币加入SDR之后,短期维稳预期减弱,人民币汇率将面临较大贬值压力。
但申万宏源认为,从人民币纳入SDR到全球各国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仍需要时间,需要长效的国家信用作为背书。而“稳增长”仍是核心矛盾,“调结构”仍重任在肩,叠加金融市场泡沫化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的大环境,也决定了短期仍有稳定汇市预期的必要。人民币纳入SDR后,管理层立刻下放人民币汇率中枢的概率不大。即使维稳汇市的压力确实有待释放,管理层在时机选择上也大概率“出其不意”,“SDR-人民币贬值-资产价格承压”的传导路径将很快证伪。短期,人民币汇率难以构成A股市场的主要矛盾。
同时,申万宏源还表示,人民币纳入SDR是管理层在逐步引导去泡沫的逻辑也不成立。股票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发挥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实现这一目标,避免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是应有之义,习近平主席近期对于股票市场的表态也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放在第一位。另外,A股市场“估值体系”的重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钱多+资产荒”的背景下,A股当前的高估值存在刚性。
对于债市,国信证券认为,人民币加入SDR短期对中国债市影响有限,但长期将明显催生中国国债市场的扩容。
首先,尽管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但短期内对于中国债市的影响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债市无论从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来看,都远不及其他SDR篮子成员国。
截至2015年一季度,中国一般政府债券和债市的总规模分别为1.67万亿美元和4.79万亿美元,债市总规模占GDP的比例为46%,较其他四个SDR篮子成员国的水平明显偏低。这意味着境外机构对人民币债券资产的配置需求在短期内仍将受到供给不足的制约。
其次,从中长期来看,伴随着境外对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的加大,人民币加入SDR也将有效推进国内债券市场扩张与深化。
董德志估算,根据IMF和BIS的数据,2015年一季度,中国境外发行的一般政府债券为154亿美元,占一般政府债券总发行(约1.6万亿美元)不到1%,而同期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规模约为7.7万亿美元。如果在人民币加入SDR后,全球其他国家将其官方储备资产的1%用来配置中国国债,则新增购买的规模为770亿美元,占中国一般政府债券规模的4.8%,较配置前增加了4倍多。由此可见,即便境外机构潜在配置需求在人民币加入SDR后小幅扩张,也将明显催生中国国债市场的扩容,并且对国债收益率带来下行压力。
最后,现有SDR篮子成员国与国之间的债券“互持”是普遍现象。而相对而言,这些国家持有中国债券资产的数量则是微不足道,尤其是从美国和日本持有的中国债券来看,其规模甚至小于这两国持有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债券的规模。因此,如果人民币加入SDR,预计现有SDR篮子货币国家会首先加大对中国债券的配置。
海通证券则表示,国内利率仍高,债市对国际客户仍有吸引力。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利率迅速降至零值甚至负值,“大水”消灭了一切高息资产。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在宽松,但程度远不及欧美,当前利率水平仍处于高位。从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看,美国为2.22%,欧洲0.58%,日本0.32%,中国则高达3.04%。
所以中国债券市场对于海外央行、养老金、保险公司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更具吸引力,未来国际投资者比重有望上升。截至2015年6月,境外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规模占比仅2%左右,相比之下,韩国境外机构持有国债比例约23%,日本约8%,而美国比例接近48%。随着海外投资者不断加入,中国债券市场容量和活跃度都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