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家印二赌上市,豪赌股价,这位地产界的教授,真实的内心是一个赌王。
在而今的中国商界,若论敢赌、善赌,恐怕近几年来无出许家印之右者。
“赌”的正面描述是“冒险的勇气”。中国企业界对此一直很矛盾:一方认为企业家应该稳健经营,不能贪大求全,不能豪赌扩张机遇。另一方认为,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不时面临多种机会,左右抉择,必须大舍大得,冒大风险,搏大收益。
许家印无疑信奉后者。他以丰富的经验和令人震惊的成功实例,成为中国商界不容争议的赌王:变不可能为可能,绝地反击。
豪赌上市
一个区域性的房地产开发商要走向全国,就必须打通资本市场。
许家印一直认为上市就是恒大凤凰涅磐的关键,因此,不顾中国很多企业豪赌(包括顺驰)上市失败的前车之鉴,毅然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2002年8月,恒大实业借壳上市,以26.89%的持股比例,成为琼能源(000502.SZ)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恒大地产。此时的许家印,以为打通了房地产融资渠道,然而连遭内地股市低迷,恒大地产起不到融资平台作用。因此,恒大决定跟随同行步伐,转投香港上市。
2006年3月,许家印携手美林、高盛、瑞信三家保荐机构同谋此事。但此时的恒大仍是无名小卒。2004-2006年间,恒大三年房地产开发总收入仅为47亿元,年均交付的建筑面积只有34万平方米;截至2006年底,恒大地产的土地储备尚不足600万平方米。
恒大于2006年6月启动上市重组,此时距离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俗称“10号文”)生效只有三个月。10号文规定,实际控制人的境外离岸公司收购境内权益时,须上报至商务部审批,且审核批准后一年之内必须完成资金接收和回流的全过程。而此前,这一步只需在证监会备案即可。
凭借多年积累的资源,许家印如有如神助般地赶在三个月内完成了重组。
为了在上市前加大土地储备,提升业绩,让上市能卖个好价钱,许家印走向豪赌。在获得德意志银行、美林及淡马锡4亿美元的可换股优先股融资后,2007年8月,恒大在上市保荐人瑞信的牵头下,又筹得4.3亿美元境外及2000万元境内机构担保贷款,贷款人要求的年度回报率高达19%-19.5%,恒大每年的利息支出达人民币6亿元。恒大2005、2006年全年的净利润仅为1.9亿元、3.3亿元。
在任何人看来,这简直就是借高利贷,而许家印要借的还不止这些。截至2008年3月,恒大土地储备达到4580万平方米,一年时间增长近7倍。
不仅如此,许家印为了与投行达成利益一致,设下了最低回报“赌局”。恒大如果在2007年之前上市,按照发售价计算,投行们的最低回报率为30%;若在2008年6月6日前上市,则最低回报为40%;若至2009年年底才上市,则最低回报将上涨至70%。如果按照上市发售价计算的回报率达不到最低回报,许家印个人作为大股东,将向投行们转让一定数目的恒大股份,以确保投行们获得最低回报。同时,投行们有权在发放普通股股息之前优先获发股息,年股息率为5%。此外,协议还设定了调整机制,上市发售价越高,投行们获取的回报将越高。
这看上去对恒大地产很不公平,但许家印的目的就是上市,就是为了让债务换来的土地储备能卖个好价钱,而不是砸在手里,变成第二个孙宏斌。
然而天不遂人愿。2008年1月,恒大上市申请获得香港交易所批准,但遇上全球股市暴跌,恒大被迫将上市路演的日程延后。3月20日,恒大被迫宣布暂停上市。
绝地反击
此时,国人以为许家印已经玩完了,绝对变成了孙宏斌第二,因为巨额的债务,巨量的土地储备不能套现,必然在低迷时期变成吞噬现金流的怪兽,恒大四面楚歌。
然而负债百亿的许家印在山穷水尽处敏锐地发现了绝地反击的一线曙光:引入私募融资,缓解资金困境,伺机再冲击IPO。
在暂停上市后的三个月,许家印并没有灰溜溜地回大陆卖项目还钱,而是一面部署降价销售楼盘回笼部分资金度过难关,另一面致力于寻找潜在的投资者。
他在香港每周都要和新世界的郑裕彤吃一两次饭,“差不多可以说在这里上班了。”他的诚意和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2008年6月9日,在恒大地产困顿之中,郑裕彤出资1.5亿美元,美林继续出资0.5亿美元,德意志银行继续出资0.6亿美元,科威特投资局出资1.16亿美元,连同其他4家机构投资者(“新投资者”)共计出资5.06亿美元认购恒大新股,折合每股为1.35美元,占恒大此时已发行股本的13.49%,而此时许家印的股权从66.7%被稀释至57.68%。此轮私募后,恒大资产负债率由2007年底的96%下降至70%,脱离了债务高企的困局。
二次冲击上市时,许家印与投行更新最低回报赌局的同时,又设立了一个新赌局,即股价走势赌局。这一新局显示了许家印的赌王智慧。太子奶、蒙牛都败在与投行只设立单一的业绩赌局。
2009年11月5日,在国内房地产因为经济刺激政策猛涨的背景下,恒大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当天恒大以4.70港元报收,全日涨幅达34.29%。随着上市成功,公司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及其夫人持有的合计约102亿股恒大股份,以高达479.5亿港元(折合422亿人民币)的最新市值,超越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
这让以前预期许家印失败的人大跌眼镜。
玩转投行
许家印成为赌王的秘诀是什么,答案是设局。
他与李途纯、牛根生等赌徒不同,没有因为急于上市而对投行惟命是从,反而设法进行利益捆绑,建立统一战线,并掌握主动权。
许家印深谙中国式债务法则:欠钱少是孙子,欠钱多就成了大爷。众投行在恒大身上押宝太重,只能和他一起玩下去,而不能把他像李途纯那样一脚踢开。
据媒体报道,2008年10月份,因恒大未能完成结构贷款协议中的业绩底线而产生一系列交叉违约,投资银行家们主动找上门来和许家印协商解决之道,但竟被告知许家印已赴约打高尔夫,只能给他们10分钟时间“觐见”。
其中,德意志银行对恒大迟迟不上市失去耐心,选择退出,于2009年6月将手中的股份以成本价的80%卖给许家印夫妇,无利而返。
恒大地产上市之后,许家印还背负着高达12亿元的半年股价走势赌局,然而,在许家印眼中,这已经是毛毛雨。他采取了三个对策:借、卖、赎:
2010年1月,恒大发行本金额为7.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4月14日,恒大地产再度发行6亿美元优先票据。这两项债务的年息都是13%,不算太高。同时,在楼市遭遇调控之时,他率先降价,打出85折大旗,先于万科和绿地,收效不错。借着股价低迷,许家印还趁机回见股票。
尽管房地产秋风渐烈,但恒大已经驶入安全港。
在而今的中国商界,若论敢赌、善赌,恐怕近几年来无出许家印之右者。
“赌”的正面描述是“冒险的勇气”。中国企业界对此一直很矛盾:一方认为企业家应该稳健经营,不能贪大求全,不能豪赌扩张机遇。另一方认为,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不时面临多种机会,左右抉择,必须大舍大得,冒大风险,搏大收益。
许家印无疑信奉后者。他以丰富的经验和令人震惊的成功实例,成为中国商界不容争议的赌王:变不可能为可能,绝地反击。
豪赌上市
一个区域性的房地产开发商要走向全国,就必须打通资本市场。
许家印一直认为上市就是恒大凤凰涅磐的关键,因此,不顾中国很多企业豪赌(包括顺驰)上市失败的前车之鉴,毅然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2002年8月,恒大实业借壳上市,以26.89%的持股比例,成为琼能源(000502.SZ)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恒大地产。此时的许家印,以为打通了房地产融资渠道,然而连遭内地股市低迷,恒大地产起不到融资平台作用。因此,恒大决定跟随同行步伐,转投香港上市。
2006年3月,许家印携手美林、高盛、瑞信三家保荐机构同谋此事。但此时的恒大仍是无名小卒。2004-2006年间,恒大三年房地产开发总收入仅为47亿元,年均交付的建筑面积只有34万平方米;截至2006年底,恒大地产的土地储备尚不足600万平方米。
恒大于2006年6月启动上市重组,此时距离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俗称“10号文”)生效只有三个月。10号文规定,实际控制人的境外离岸公司收购境内权益时,须上报至商务部审批,且审核批准后一年之内必须完成资金接收和回流的全过程。而此前,这一步只需在证监会备案即可。
凭借多年积累的资源,许家印如有如神助般地赶在三个月内完成了重组。
为了在上市前加大土地储备,提升业绩,让上市能卖个好价钱,许家印走向豪赌。在获得德意志银行、美林及淡马锡4亿美元的可换股优先股融资后,2007年8月,恒大在上市保荐人瑞信的牵头下,又筹得4.3亿美元境外及2000万元境内机构担保贷款,贷款人要求的年度回报率高达19%-19.5%,恒大每年的利息支出达人民币6亿元。恒大2005、2006年全年的净利润仅为1.9亿元、3.3亿元。
在任何人看来,这简直就是借高利贷,而许家印要借的还不止这些。截至2008年3月,恒大土地储备达到4580万平方米,一年时间增长近7倍。
不仅如此,许家印为了与投行达成利益一致,设下了最低回报“赌局”。恒大如果在2007年之前上市,按照发售价计算,投行们的最低回报率为30%;若在2008年6月6日前上市,则最低回报为40%;若至2009年年底才上市,则最低回报将上涨至70%。如果按照上市发售价计算的回报率达不到最低回报,许家印个人作为大股东,将向投行们转让一定数目的恒大股份,以确保投行们获得最低回报。同时,投行们有权在发放普通股股息之前优先获发股息,年股息率为5%。此外,协议还设定了调整机制,上市发售价越高,投行们获取的回报将越高。
这看上去对恒大地产很不公平,但许家印的目的就是上市,就是为了让债务换来的土地储备能卖个好价钱,而不是砸在手里,变成第二个孙宏斌。
然而天不遂人愿。2008年1月,恒大上市申请获得香港交易所批准,但遇上全球股市暴跌,恒大被迫将上市路演的日程延后。3月20日,恒大被迫宣布暂停上市。
绝地反击
此时,国人以为许家印已经玩完了,绝对变成了孙宏斌第二,因为巨额的债务,巨量的土地储备不能套现,必然在低迷时期变成吞噬现金流的怪兽,恒大四面楚歌。
然而负债百亿的许家印在山穷水尽处敏锐地发现了绝地反击的一线曙光:引入私募融资,缓解资金困境,伺机再冲击IPO。
在暂停上市后的三个月,许家印并没有灰溜溜地回大陆卖项目还钱,而是一面部署降价销售楼盘回笼部分资金度过难关,另一面致力于寻找潜在的投资者。
他在香港每周都要和新世界的郑裕彤吃一两次饭,“差不多可以说在这里上班了。”他的诚意和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2008年6月9日,在恒大地产困顿之中,郑裕彤出资1.5亿美元,美林继续出资0.5亿美元,德意志银行继续出资0.6亿美元,科威特投资局出资1.16亿美元,连同其他4家机构投资者(“新投资者”)共计出资5.06亿美元认购恒大新股,折合每股为1.35美元,占恒大此时已发行股本的13.49%,而此时许家印的股权从66.7%被稀释至57.68%。此轮私募后,恒大资产负债率由2007年底的96%下降至70%,脱离了债务高企的困局。
二次冲击上市时,许家印与投行更新最低回报赌局的同时,又设立了一个新赌局,即股价走势赌局。这一新局显示了许家印的赌王智慧。太子奶、蒙牛都败在与投行只设立单一的业绩赌局。
2009年11月5日,在国内房地产因为经济刺激政策猛涨的背景下,恒大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当天恒大以4.70港元报收,全日涨幅达34.29%。随着上市成功,公司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及其夫人持有的合计约102亿股恒大股份,以高达479.5亿港元(折合422亿人民币)的最新市值,超越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
这让以前预期许家印失败的人大跌眼镜。
玩转投行
许家印成为赌王的秘诀是什么,答案是设局。
他与李途纯、牛根生等赌徒不同,没有因为急于上市而对投行惟命是从,反而设法进行利益捆绑,建立统一战线,并掌握主动权。
许家印深谙中国式债务法则:欠钱少是孙子,欠钱多就成了大爷。众投行在恒大身上押宝太重,只能和他一起玩下去,而不能把他像李途纯那样一脚踢开。
据媒体报道,2008年10月份,因恒大未能完成结构贷款协议中的业绩底线而产生一系列交叉违约,投资银行家们主动找上门来和许家印协商解决之道,但竟被告知许家印已赴约打高尔夫,只能给他们10分钟时间“觐见”。
其中,德意志银行对恒大迟迟不上市失去耐心,选择退出,于2009年6月将手中的股份以成本价的80%卖给许家印夫妇,无利而返。
恒大地产上市之后,许家印还背负着高达12亿元的半年股价走势赌局,然而,在许家印眼中,这已经是毛毛雨。他采取了三个对策:借、卖、赎:
2010年1月,恒大发行本金额为7.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4月14日,恒大地产再度发行6亿美元优先票据。这两项债务的年息都是13%,不算太高。同时,在楼市遭遇调控之时,他率先降价,打出85折大旗,先于万科和绿地,收效不错。借着股价低迷,许家印还趁机回见股票。
尽管房地产秋风渐烈,但恒大已经驶入安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