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创新前沿论坛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safe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平台
  5月15日下午,出版创新前沿论坛——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在深圳文博会上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主办,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和出版参考杂志协办,论坛邀请大陆、台湾、香港三地数字出版精英共话数字出版前沿问题,寻找数字出版发展的解决方案。他们有的从政策着手,有的从案例出发,有的回顾过往,有的畅想未来,给大家献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数字出版盛宴。为了及时报道业界信息,促进更深层思考,本刊精选嘉宾发言,整理成文,供两岸业界参考。
  
  
  远流出版的数位创新转型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先生]
  远流创办于1975年,共出了5000多种书,营业额有5亿新台币。目前远流处在创新转型的阶段,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数字转型;二是数位文化创意转型。
  文化创意转型主要体现在远流经营的一个文化创意产业旗舰基地——华山1914,这里不过多涉及。我主要介绍一下远流出版的数字转型战略。
  1994年,从《老鼠娶新娘》的光盘版开始,远流涉足数字出版。之后成立网络书店,打造金庸茶馆,2000年,我们研发线上百科全书,到了2006年,我们研发出Koobe平台,在此平台上发布电子杂志和电子书,并进行运营工作。
  
  为什么要开发这样的平台呢?早期我们希望通过与其它成熟平台的合作来达成电子出版物的运营。但通过与多家国外平台洽谈试验,发现均不能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中文检索上存在很大问题。后来受到韩国的电子书BoopTopia公开上市的刺激,我们决定要自行研究出适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平台。
  2008年我们正式在Koobe平台上发布电子杂志,运作良好。现以远流《科学人》杂志为例。《科学人》纸本杂志在台湾300多个店铺售卖,业绩一般,但《科学人》电子版每月却有1万人上网下载试读,每月有100万新台币的销售额。我们还可以从Koobe的后台知道读者阅读杂志的平均时间是35分钟,其中大概有32%的时间在利用杂志以外的功能,比如查网络字典、查科学字典、做标记等。
  Koobe还可以有效保护出版物版权,這里的版权,不仅是PDF和Flash,还包括所有动态的影音作品。
  当然,远流对Koobe的定位,还不只是发布内容的运营平台,我们还希望它能成为整个台湾出版业界、图书馆界共同使用的平台,它将是一个Ebook的通路商。
  
  数字版权保护与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建立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先生]
  传统出版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存在版权保护的机制。但数字出版发展到今天,大家仍然觉得应是免费的午餐,这是值得思考的。
  但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制度,可否通过简单的修改原先的条例就实现呢?我持怀疑态度。原来出版社和作者签约,只要库存没有了,不去再版了,作者就可以收回版权。而数字化时代中,库存在数据库里,一旦分销出去,就可无限繁衍。到时作者、出版者、分销商的利益都很难保障。而这些情况,是与以往的完全不同的,仅凭简单修改条约是不够的。
  
  今天通过百度我们能搜索到并免费获得Mp3,那百度犯规了么?它只是提供链接,只要取消链接就不承担连带的责任。但这种规定合理么?我们可以回溯这一规定的发源。当年制定这个政策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兴的互联网刚刚起步,没有形成盈利模式;二是当时要建信息高速公路,这是利好做法。但今天,这一机制使我们产业链存在的内在利益链条断了。我们应该考虑重建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
  
  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探讨
  [商务印书馆信息中心主任刘成勇先生]
  当前传统出版单位都清楚要把握数字化浪潮的危机和机遇,探索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内大部分出版单位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出版资源的数字出版形态,还没有开发出来适合互联网需求的数字出版产品,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数字出版产品的销售渠道,没有实现盈利。
  我想传统出版社进军数字出版,首先有四个要素:一是数字化,数字化永远是传统出版社进军数字出版的第一步,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有做了数字化之后,后面产品的开发、渠道的建设、商业模式的突破才有可能。二是产品化,要形成供用户使用的数字出版产品。三是平台化,独立的、孤立的数字出版产品的成功率不大,我们必须搭建一个具有一定技术门槛,拥有特色内容的开放的数字出版平台。四是规模化,这不仅仅体现在内容海量的规模和高集中度上,而且用户的数量、访问量也要达到相当大的规模。
  认清这四大要素后,我们再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数字出版运作模式 ,我归纳成“五个一”工程。
  一是要制定一个清晰、可操作的数字出版战略。传统出版单位必须认真分析本单位的核心、优势,然后选择适合的数字出版形态,并慎重选择进入数字出版的路径。二是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出版单位现行体制很难适应新的数字出版要求。出版社要想在数字出版领域真正与技术提供商、新兴的数字出版商同台竞技,就必须向这些公司靠拢,建立与传统出版不同的有利于创造、创新、创业的机制。三是要培养一支融合技术、出版、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四是要打造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数字化出版产品平台。五是要建设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销售渠道。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传统出版社要进军数字出版,必须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一是内容提供商与数字出版商的关系。数字出版商是把内容、技术融为一体,向用户提供增值的服务。传统出版社不能固守内容提供商的定位,而要争取向下游延伸,成为数字出版商。
  二是内容提供商与技术提供商的关系。目前是技术提供商在推动和主导我国数字产品的发展,内容提供商要妥善处理好与之的竞争和共存的博弈。
  三是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关系。现在传统出版很难离开数字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不会有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划分。
  四是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从产业链来看,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是源和流的关系,是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五是有线互联网与无线互联网的关系。随着3G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的平台、媒介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互联网,未来融合通讯、阅读器、电脑功能等功能的移动媒体肯定会出现,数字出版将向无线移动、向个性化按需定制和跨媒体出版方向发展非常明显。
  六是科技项目与数字出版产品的关系。数字出版产品的研发以科技项目的形式来运作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当然科技项目资金的来源最好申请国家资金。
  七是内容与展现形式的关系。现在数字出版已经出现很多的形态,如电子书、数据库、按需印刷、手持阅读器、在线教育平台等。我们要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内容与展现形式的分离,达到“一次制作,多元发布”的目标。
  八是版权保护与内容传播的关系。九是标准与实践的关系。数字出版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国内数字出版产业实践。另外我们也要尽可能采用国际、国内相关标准,以利于行业内容的交换和整合。
  十是1.0与2.0的关系。大家都在谈Web1.0和Web2.0,我想二者之间其实就是大众与小众的关系、精英与草根的关系。我们在网上最终的目标是要成立一个网上社区,大家都在网络社区里分享我们的内容,向适合的用户营销、推动我们的产品。
  
  进军新媒体的“第三条道路”
  [广州家庭医生在线信息公司总经理郑文艺先生]
  我认为现阶段出版同仁进军新媒体有三条道路,第一条路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直接发展而来,像新浪、百度、腾讯、盛大。第二条路,将传统媒体直接嫁接到互联网上,建一个同名网站。第三条路,整合传统媒体的品牌,资源优势,彻底打破“新媒体由传统媒体管辖”的模式,通过制度创新、内容创新和盈利模式的创新走出一条独立的新媒体发展之路。
  在此我以“家庭医生在线”为例,探讨如何走这第三条路。“家庭医生在线”是完全独立于《家庭医生》之外的一个公司,它独立运营,本网站独立半年后,价值已经增加了6-8倍。这就是制度创新的结果。
  二是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说跳出传统媒体的框架,家庭医生在线跳出杂志,按照新媒体内容的特点,增加海量的、时效性、方便性的信息。
  三是盈利模式的创新,盈利模式的创新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家庭医生在线的盈利模式和很多网站、很多传统媒体都不一样。我们利用《家庭医生》杂志的资源生产视频、演讲等内容,我们还把原有资源改写为不同版本提供给不同媒体,进而通过这些渠道盈利。目前看来,这一盈利效果效果很好。
  
  数字出版需要全方位整合
  [香港现代教育网络有限公司CEO李超伦先生]
  当前数字出版要发展,需要全方位的整合。
  第一个整合,就是整个供与求之间的过程。整合的概念不是整合我们自己的内部生产,而是去聆听客户需要什么,我们要做客户需要的产品。
  第二个整合,是产品整合。我们的数字出版经常自豪于我们有很多产品,但可知全球最大的内容提供商却只有几十种产品。我们看Windows,全世界都可以使用,但它就只是一个产品,它是整合了简体字、繁体字、俄文等不同文字的一个产品。我们也需要产品整合。
  第三个整合,是服务整合。我们出版业一直只提供一种服务,那就是供客户阅读。但是今天的数位内容里面大部分都不只是用来阅读的,检索、娱乐、保存信息等,我们还可以提供如此多的服务。
  目前我们的数字出版中,每一本书、每一个產品都是孤岛,要让孤岛连成大陆是很难的,但我们一定要一起做,只有长江、黄河才能完成整体的数位出版的概念。
  
  移动阅读撬动数字出版坚冰
  [广州金蟾软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总裁杨洪先生]
  2007年11月,亚马逊推出了移动阅读器Kindle,从此点燃了移动阅读之火。从中国市场目前的情况来看,数字出版的市场启动也会由移动阅读开启,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移动阅读可利用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它还有清晰的用户身份,有效的数字版权保护以及良好的付费环境和付费的习惯,同时具有便携性和阅读的舒适度,读者有大量的理由爱上移动阅读。
  移动阅读能够市场化运作最重要的是,它具备可经营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群,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6个亿,有1.17亿是经常使用手机阅读,大概占了其中的两成,这个数据还在高速增长。
  金蟾软件公司看准了庞大的手机阅读群体,开发了“易博士”平台。这一平台是跨设备的,可以在不同的终端上显示内容,我们还成功开发了易博士M218B电子纸,于2008年9月份成为国家图书馆移动数字阅读唯一合作电子纸。它采用美国Elnk公司的材料,仅0.2毫米厚度并可弯曲。
  我们还非常注重移动教育市场,已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合作成立电子纸教材实验室,开发适合中小学使用的移动终端,研发的成果会向全国范围内推广。此外我们还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基于3G的移动设备,通过运营商集中采购的方式,展开一些报纸数字版的推广。我们相信,通过多渠道经营,移动数字出版将在两年内得到飞速的发展。
  
  古籍数字化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晓京女士]
  什么是古籍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代的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与保护,并以电子数据的方式提供使用。下面我主要讲一下古籍数字化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首先我展示几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来说明古籍数字化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国学宝典,这是一套开放式的文献古籍数据库,已经建设了二十年,在此期间我们与国内200多所重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著名的专家和教授保持密切的联系,聘请了众多著名专家担任顾问。这些专家、学者既是数据库的使用者,也是数据库建设的参与者,同时我们还参与到了他们相关研究课题中,以提升数据库的时效性和学术性。我们还利用国学宝典创新开发出一系列古籍数字化的衍生品。一是我们开发的一系列国学系列电子出版物,这一套电子出版物有二十多种,可以全文浏览、检索,还配了一些字辞典、背景音乐、按需打印等功能。此外我们还设计了国学U盘智能书库,以U盘为载体,以经典文献为基本内容,采用先进的智能芯片加密技术,可以在多语言的Windows下运行,可以防病毒、防拷贝,相比光盘,无论从存储量、安全性、个性化、使用便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飞跃,因此一经投放市场就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国学U盘智能书库的成功运作,我们逐渐跳出依托光盘的模式,开始尝试与硬件的结合,我们把国学宝典固化到各种硬件载体,如笔记本、带朗读功能的MP3,还有金蟾公司的电子纸,这些运作都取得了很大成功,也从实际层面体现了软硬件的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一个成功的应用是我们独立开发古籍文献转换技术,利用这项特有的技术,我们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完成了很多书的排编,这反过来促成我们进军纸制出版,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比如我们利用数据库编了中国历代牡丹诗歌365首,历代中秋诗365首等。这个工作对于我们来讲,编撰起来比较简单。
  古籍数字化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还远不止我们做的这些,希望更多的业界同仁参与到古籍数字化的建设和推广中来。
其他文献
两位历史学家在时间的洪流中相遇,凝视彼此,然后保持平行,各自继续前进……这样的学术相逢,本来就已经带着太深太浓厚的浪漫色彩,何况他们还是出身不同国度、文化背景迥异的一对夫妻。两人的交锋,因此更令人好奇神往。  继三年前访台后,史景迁、金安平夫妇再度联袂现身台北书展,向读者演绎两人的新书,并且进行罕见的对谈──变局中的儒家知识分子,让外界得以窥见这双爱智眷侣所激荡出来的灵魂火花。        携新
期刊
萬里機構出版有限公司  地址: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1065號東達中心1305室  電話: (852)2564 7511  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anlibk.com    萬里機構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里)的前身萬里書店誕生於1959年,現是香港最大的生活實用圖書出版社之一。      萬里每年出版近200種圖書,主要集中在謀
期刊
连续几年政治的动荡和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台湾出版业经历漫长的“寒冬”;而2008年下半年突至的金融危机,更让台湾出版业增添几分“严酷”。台湾出版业现状究竟如何?它又该何去何从?  1.规模两极化  台湾目前人口仅为2,300万,却有将近一万家出版社,年出书达四万种,因此退书率居高不下,造成库存越来越严重。过去,台湾的退书率为20%,这是属于正常范围之内的,但现在的退书率却高达45%~50%。新书太多
期刊
凌叔华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文风清雅婉约,含蓄灵气,贴近生活而又别具一格,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大方,又有小家碧玉的娇俏可爱,在当时得到了很多文坛大师的推崇和器重。凌叔华1900年出生,1990年去世。她的一生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沧桑变换。在那个既往古又现代,既疯狂又矛盾,既热情又冷酷的年代里,他们这一代的文人经历的太多,感受的太多。生活的流离变迁、漂泊不定没有摧垮他们,反而使
期刊
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活动  2008年9月20日,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牵头主办的“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系列活动”20日在台北隆重开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率560多人组成的大陆参访团,分别从北京、上海、厦门乘四架飞机直航台北,参加这次纪念活动。这也是两岸出版交流2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流活动。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杨德炎在开幕典礼上致辞时说,本次活
期刊
在华文文学圈里,写作字数赶得上柏杨的作家不多。不管是论读者群的广布:横跨两岸三地,欧亚四洲;还是论单本书出版量,如《丑陋的中国人》、《异域》等创下的销售数字,都少有作者能打破他的纪录。如果说“柏杨书”特殊之处是“以量取胜”,它代表两个含意:一是他的书“种类特多”,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各类都有;二是他笔底生产的“畅销书比例特高”,某些书在不同年代能吸引不同阶级职业的读者群来捧场,不只畅销一时,还能持
期刊
从什么时候起,看很多事情都像行在吴越小城里巷的长廊,偶尔转过脸去看廊下细细的水滴或低头看廊地上折转的光阴——发现自己成为一个不太容易激动的人。也许能循借着文字组合,慢慢找到内心需索的光亮,许多事情就可以从容的去接近和理解,不必急迫。如此的心态,拿来解读诗词也是有益的,情雅成诗,爱淡成词,如无潋滟坦白的心思,是无法走进古人留在书册中的幻境的。凡心所向,皆是虚妄。从梦中的花园走出时,我仍是我自己——一
期刊
一.书展的种类    每年全世界的国际书展从1月的埃及开罗书展到11月底的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书展,成为各地出版人从事交易与交流的主要场所。每一处书展因为地缘、传统与营运目标而呈现不同的功能与面貌。纯粹以版权交易为主的书展包括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波隆那书展等,以销售为主的书展如曼谷国际书展、香港书展等,以同一语系出版人的交流与推广阅读活动为主的书展则如莱比锡书展。台北国际书展则融合了交流、销售与阅
期刊
至2009年3月15日,海峡两岸直接通航、通商、通邮(俗称“大三通”)正好3个月。交往20年的两岸书业人士认为,“大三通”的实现,为两岸书业合作带来更为直接的便利。1月8日,200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由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香两岸》杂志社、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和台湾数位出版联盟主办,由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09年两岸出版交流
期刊
2007年早些时候,我去西班牙,搭乘的是芬兰航空公司的班机,经赫尔辛基转机,飞马德里。从赫尔辛基起飞后,我一时无聊,看屏幕上的飞行地图,忽然想起应该找找冰岛在哪里。因为我要出一位冰岛作家的小说。   这个人叫阿诺德·英德里达松(Arnaldur Indrieason)。 我是因为他获得2005年度英国犯罪推理小说最高奖金匕首奖而注意到他,在网上找到他的冰岛出版社艾达(Edda),写信去问。果然,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