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是落实审美教育的主场,课本中包含着许多美的元素,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展开了思考,旨在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前言: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课本中的人文色彩浓厚,包含了大量的美育知识。同时,小学阶段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用课本中美的元素来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都可以获得有效的提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审美观念,提升审美能力
如果具备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学生就会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身边的美,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分辨能力会逐渐得到提升,从而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发现语文所蕴含的美,有效地提升語文学习的质量。
(二)有利于发散思维,培养想象力
在落实审美教育时,并不只是简单鉴赏课本中的插图、文章和诗词,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想象来感受文章中所蕴藏的内涵,这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美的能力[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和感受美。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不同人物内心的美,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文章的学习过程中,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月光曲》的意境和贝多芬的思想情感变化及他那博大高尚的情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老师说:“同学们知道文章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吗?”学生回答:“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老师说:“那文章中都有什么人物呢?”学生答:“贝多芬、皮鞋匠、盲姑娘,”老师说:“大家觉得美吗?”学生答:“非常美,仿佛将人带入了银色的月光中。”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辨文章中哪此是真实的描写,哪些是作者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借助皮鞋匠丰富的联想,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
(二)引导学生欣赏美
落实审美教育,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形式及意境中欣赏美,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2]。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用多媒体来播放草原上的美景和草原上放牧时的视频,同时,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学们,谁知道这首民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色呢?”,有学生回答:“草原”,教师接着说:“那大家说一说刚才在草原上看到什么呢?”学生说:“羊群和骏马”,也有学生说:“牛在吃草”,还有学生说:“看到了蓝天和白云”,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教师说:“辽阔的草原是一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欣赏草原的美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欣赏草原美的活动当中,有效提升了学生审美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3]。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审美教育落实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检验真理,而且还能够促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写作就是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语言的美进行内化,并创造后加以展现,从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让学生去完成一个观察实践的任务,比如观察一朵花从含苞待放到完全盛开的过程,或者让学生去体会帮助妈妈参与家庭劳动的过程等等,在学生完成观察任务之后,教师让学生就之前所观察的内容进行创作。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创作一篇歌颂母亲的习作,让学生在文章中充分地表达出对母亲爱,同时体会母亲给予学生的爱,通过写作中教师正确地引导,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进一步提升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美的创造者。
结论:总之,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和人文意识都获得了很好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骆爱芳.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苏轼的诗文为例[J].学周刊,2019(13):91.
[2]连星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79.
[3]陈涛.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13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前言: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课本中的人文色彩浓厚,包含了大量的美育知识。同时,小学阶段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用课本中美的元素来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都可以获得有效的提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审美观念,提升审美能力
如果具备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学生就会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身边的美,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分辨能力会逐渐得到提升,从而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发现语文所蕴含的美,有效地提升語文学习的质量。
(二)有利于发散思维,培养想象力
在落实审美教育时,并不只是简单鉴赏课本中的插图、文章和诗词,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想象来感受文章中所蕴藏的内涵,这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美的能力[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和感受美。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不同人物内心的美,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文章的学习过程中,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月光曲》的意境和贝多芬的思想情感变化及他那博大高尚的情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老师说:“同学们知道文章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吗?”学生回答:“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老师说:“那文章中都有什么人物呢?”学生答:“贝多芬、皮鞋匠、盲姑娘,”老师说:“大家觉得美吗?”学生答:“非常美,仿佛将人带入了银色的月光中。”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辨文章中哪此是真实的描写,哪些是作者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借助皮鞋匠丰富的联想,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
(二)引导学生欣赏美
落实审美教育,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形式及意境中欣赏美,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2]。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用多媒体来播放草原上的美景和草原上放牧时的视频,同时,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学们,谁知道这首民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色呢?”,有学生回答:“草原”,教师接着说:“那大家说一说刚才在草原上看到什么呢?”学生说:“羊群和骏马”,也有学生说:“牛在吃草”,还有学生说:“看到了蓝天和白云”,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教师说:“辽阔的草原是一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欣赏草原的美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欣赏草原美的活动当中,有效提升了学生审美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3]。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审美教育落实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检验真理,而且还能够促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写作就是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语言的美进行内化,并创造后加以展现,从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让学生去完成一个观察实践的任务,比如观察一朵花从含苞待放到完全盛开的过程,或者让学生去体会帮助妈妈参与家庭劳动的过程等等,在学生完成观察任务之后,教师让学生就之前所观察的内容进行创作。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创作一篇歌颂母亲的习作,让学生在文章中充分地表达出对母亲爱,同时体会母亲给予学生的爱,通过写作中教师正确地引导,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进一步提升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美的创造者。
结论:总之,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和人文意识都获得了很好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骆爱芳.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苏轼的诗文为例[J].学周刊,2019(13):91.
[2]连星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79.
[3]陈涛.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