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书法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m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书法专业是我国高校新兴的一个艺术类专业,该专业课程分为技法和理论两大部分,理论课程包括了“古代汉语”。由于缺乏专门的书法专业的古代汉语教材,加上学习任务重、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因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建议,以期改进教学,并为专门针对书法专业的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书法专业 古代汉语 教学 说文解字
  一、书法本科专业学习古代汉语课程的必要性和优势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一门汉字的艺术,它能表现人格、抒发情感,创造意境。”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必然深深地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文献卷帙浩繁,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学好古代汉语。书法专业的学生学习古代汉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最初习字到进入大学系统地学习,接触最多的就是常年不离手的历代碑帖,其中很多既是书法的代表作,又是古文字的宝贵资料,同时还是一篇篇优美的古文,这些都是古代汉语课程的内容及研究对象。
  二、书法本科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没有专门的教材。
  为使搜集到的教材信息准确、全面,我们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以“书法—古代汉语—教材”为关键检索词,通过国图网文津搜索,只检索到《简明书法教程》《中间传统文化双语读本——书画》两本教材,远远不能满足书法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需要。目前,书法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没有一本适用教材,各高校教材多选择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采用的王力先生四册本的《古代汉语》,抑或是郭锡良先生的两册本的《古代汉语》。对书法专业学生来说,这些教材的针对性不强,且非常艰深。由于艺术类专业与文学院中文系学生的基础不同,很多书法专业学生对古代汉语望而却步,学习积极性低,学生听课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很有必要编写一部专门针对书法专业学生的古代汉语教材。
  (二)相对于技法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书法作为一门学科,不仅需要系统地掌握专业技法,同时需深厚的理论修养和其他文化知识作为支撑。不仅注重学生的创作技法训练,还应重视文化修养的提升,努力实现由“技”达“道”,完成书匠到书家的超越。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把字写好即可,无须掌握古代汉语知识,因而单纯地死记硬背繁体字字形,创作中经常出现写错用错繁体字,或繁简并用的问题。也许字写得再好,但充其量只能算是写字匠人,不能称其为真正的书法家。纵观古今知名的一些书法家,无一例外都是技艺兼善、艺文合一,语言文字功底扎实的。
  (三)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失衡。
  目前,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古代汉语课程为72课时,教材是王力的《古代汉语》(四册),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是很困难的,基本无暇顾及第三册、第四册。但第三册的古代文化常识、第四册的诗律和词律的教学也很重要,书法专业学生除了临摹一些经典碑帖、经典诗文以外,还要经常自主地进行诗文创作,因此需要系统地学习押韵、平仄、对仗等知识。押韵、平仄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格式,但如何更好地遣词撰文写出流畅的对仗词组,是需要长期反复积累与学习的,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学习一些经典的对仗格式,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等。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系统地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这在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中有详细的内容可供大家学习。但由于课时紧张,很多第三册、第四册的内容很难顾及,这种现象在其他高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教学改革探索
  (一)加强文字学板块的教学,夯实《说文》功底。
  汉字书法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部类和审美对象。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它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为后世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原则和基础。传统的“六书”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而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又都以象形为基础。要识别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字形,必须以《说文解字》为桥梁。《说文》的字头又都是小篆字形,因此加强《说文解字》的学习很必要。《说文》中华书局本(2013版),增加了音序检字附录,使用起来极为便利。《说文》的检字法是文字学原则的检字法,具有提示词义的作用,对于学生更好地弄清造词理据很有帮助,变死记硬背为理解记忆,避免书法专业的学生出现写错繁体字、甚至不会写的情况。《说文》的功底决定了书法专业学生在艺术道路上能否走得更好更远。利用《说文》时,可以辅以王筠的《文字蒙求》,这是学习《说文》的入门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文》。
  (二)将语法知识融入文选教学,适当选取与书法专业相关的文章和书论。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法具有较强的稳固性,我们应该就古今发生演变的部分重点进行讲解。通论部分涉及的语法,可结合文选内容讲解。文选部分适当选一些与书法相关的甲骨拓片、鐘鼎铭文、碑刻、石经内容等,增强古代汉语课程与书法专业的相关性。文选的编排次序大致以时间先后为序,在精讲一篇文选后,可以辅以《古文观止》的练习。课外补充《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格言联璧》、《文字蒙求》等古代蒙学教材内容的阅读,加深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由易到难,提高学习兴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笔者在为书法系学生讲授古代汉语课程时发现学生的听课效果较差。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文选、通论的灌输式讲授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去学。应该在充实教学内容、讲究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工夫。通过对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俗语的分析探寻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及语法现象,从中找到古代汉语的痕迹。比如,《齐晋鞍之战》里“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中的“殿”,怎么启发学生知道它有“镇守”的意思?我们可以从大家熟悉的复音词“殿后”入手。“殿后”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行军时走在最后”,引例“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故其党咸服之,共推为主”(《旧唐书·杜伏威传》),这样可以轻松地掌握“镇守”这个义项的理据,行军走在最后当然是为了镇守这个目的,进而从冠军、亚军、季军入手,启发大家比赛的排名有一、二、三名,而最后一名就叫“殿军”。这样学起来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如讲到文字部分,注意“据形系联”与“据义系联”。以下是“大”、“天”、“夫”、“立”、“人”、“化”、“北”甲骨文的写法, ●●●●●●●●●●●●。“大”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的象形,“天”是在“大”的甲骨文字体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头顶,本义是“颠”,就是头顶的意思。“夫”表示男子成年而行冠礼;“立”像一个人站在地面上,形底下的一横,表示是地;“人”像侧面站立的一个人,两个人上下颠倒表示变化的“化”;“北”像两个背对的人。此外,还有“比”、“从”等,都可以通过形体或者意义上的联系帮助我们记住更多的古文字字形,厘清它们的关系。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讲授文字创造的“六书”理论时,可以通过甲骨拓片,金文实体图片等,清晰地理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讲《宫之奇谏》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虞国和虢国的古代的地理位置,体会二者“唇亡齿寒、辅车相依”的关系;讲《郑伯克段于鄢》一课时,可以通过春秋战国时代地图看到“制”、“京”的地理位置,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到郑庄公的阴险狡诈和共叔段的愚蠢无知。同时教师可以在网上开设一个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将传统教学与新式网络平台联系起来。如教师自己创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内容公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及时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比老师单独和个别学生交流要好得多。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微信公众号:章黄国学,古文字微刊,万献初(武汉大学教授),汉语学习沙龙等。这些公众号集知识型、趣味性、时效性为一体,可以供大家借鉴。
  综上所论,笔者就当今高校书法专业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课堂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教改建议,希望努力尽快编写一部专门针对书法专业的古代汉语教材,以更好地服务书法创作。
  参考文献:
  [1]常敬宇.书法是汉字的艺术[J].汉字文化,2007(5).
  [2]王翰颖.高校书法专业古汉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J].滁州学院学报,2011(1).
  [3]何家兴.谈谈书法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J].教育理论与方法,2013(7).
其他文献
利用SRIM软件计算模拟不同质量的带电粒子射入硅的射程、能量损失、硅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入射带电粒子在硅中分布的最大浓度位置位于其投影射程处,且随粒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