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体育课程一直是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薄弱环节。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于文化素质学习,体育课程虽有一定的考核,但是并不能决定学生总体的成绩。因此,很多学生把体育知识的学习抛之脑后,甚至厌烦该门课程。虽然近些年来,体育成绩被列为初中生升入高中的主要考试项目之一,但是仍无法有效的达到培养学生热爱运动、自觉运动的目的,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关键词】初中教学;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53-01
学生体育运动意识,是通过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与体育锻炼,而产生的主观思维。体育运动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掌握体育运动的概念和技巧。不仅有助于自身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更是可以为学生遥远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反观那些体育运动意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始终无法意识到体育项目对于自身成长的关键作用,因而对其不感兴趣,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下,笔者针对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识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进步。
一、加强内容教学,注重体育运动价值观培养
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价值观念,是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培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体育内容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终生运动,终身受益”的价值观。体育运动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开发,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加强相关理论的介绍。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式接触体育教育的时机,学生对于运动项目非常模糊。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去琢磨,或者说不能有效的把体育运动的益处传递给学生,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会变的非常被动。相反,学生在正确的体育理论下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体育运动给自身所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励学生更加主动的去进行体育项目学习,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
比如,我在课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同学们,大家知道运动员跟普通人相比来说有什么主要的区别吗?”有的学生回答道:“运动员的身体更加劲爆,身体爆发力强,个子也比一般人要高。”此時我回答道:“这位学生应该描述的是篮球运动员,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看法。”此时一位学生回答道:“我看过马拉松比赛,发现那些运动员普遍偏瘦,但是耐力却相当强大。”“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身体素质为何那么出色,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揭开谜题。”此时,我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授课,给学生讲解如何通过相关的科学锻炼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通过相关理论的指导,进行动作模仿,深深的体会道了体育运动的魅力。
二、注重运动氛围营造,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引导学生踊跃的参与到运动当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运动方面,学生都需要一个融洽的环境。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很多体育运动都很陌生,如果没有相关环境的营造,学生会在心理上对体育运动产生距离感。同时,学生只有融入到运动的氛围中,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运动的欲望,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度。
众所周知,美国的篮球运动站在世界的最前列,篮球文化非常浓厚。各项世界性质的篮球奖项中美国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其竞技水平也是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高度认可。因此,我在体育课上认真的进行篮球知识文化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投身到篮球运动当中之外,并告诉学生篮球场随时对学生开放。同时,我也积极的组织开展班级间的篮球比赛。要求学生会成员通过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烘托体育运动的环境和氛围。通过竞技的方式,促进学生加强篮球锻炼,培养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喜爱,进而提升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
三、进行教学创新,侧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科目相比,有其鲜明的特殊性。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身体方面的挖掘。在此,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创新,侧重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其表现欲望依然强劲。教师要抓住这个教学要素,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创新,把一些趣味性较高的体育活动引进到教学中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沉浸在体育運动所带来的乐趣当中,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比如,在乒乓球课时授课中,我通过一些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对于乒乓运动的兴趣。我要求学生每人手持一个乒乓球拍,在球拍的表面放置一个乒乓球。看谁可以让球在球拍上弹动的时间更长。学生们为了表现自己,纷纷投入到该活动中。伴随着他们的欢声笑语,学生对于乒乓球的兴趣得到高度的提升。
总之,笔者认为: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深化新课标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寿山.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与体育运动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
[2]何焕兰.民主管理理念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8(05).
[3]刘书成,尹红霞.小学班主任民主管理班级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
【关键词】初中教学;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53-01
学生体育运动意识,是通过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与体育锻炼,而产生的主观思维。体育运动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掌握体育运动的概念和技巧。不仅有助于自身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更是可以为学生遥远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反观那些体育运动意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始终无法意识到体育项目对于自身成长的关键作用,因而对其不感兴趣,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下,笔者针对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识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进步。
一、加强内容教学,注重体育运动价值观培养
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价值观念,是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培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体育内容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终生运动,终身受益”的价值观。体育运动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开发,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加强相关理论的介绍。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式接触体育教育的时机,学生对于运动项目非常模糊。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去琢磨,或者说不能有效的把体育运动的益处传递给学生,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会变的非常被动。相反,学生在正确的体育理论下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体育运动给自身所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励学生更加主动的去进行体育项目学习,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
比如,我在课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同学们,大家知道运动员跟普通人相比来说有什么主要的区别吗?”有的学生回答道:“运动员的身体更加劲爆,身体爆发力强,个子也比一般人要高。”此時我回答道:“这位学生应该描述的是篮球运动员,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看法。”此时一位学生回答道:“我看过马拉松比赛,发现那些运动员普遍偏瘦,但是耐力却相当强大。”“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身体素质为何那么出色,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揭开谜题。”此时,我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授课,给学生讲解如何通过相关的科学锻炼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通过相关理论的指导,进行动作模仿,深深的体会道了体育运动的魅力。
二、注重运动氛围营造,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引导学生踊跃的参与到运动当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运动方面,学生都需要一个融洽的环境。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很多体育运动都很陌生,如果没有相关环境的营造,学生会在心理上对体育运动产生距离感。同时,学生只有融入到运动的氛围中,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运动的欲望,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度。
众所周知,美国的篮球运动站在世界的最前列,篮球文化非常浓厚。各项世界性质的篮球奖项中美国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其竞技水平也是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高度认可。因此,我在体育课上认真的进行篮球知识文化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投身到篮球运动当中之外,并告诉学生篮球场随时对学生开放。同时,我也积极的组织开展班级间的篮球比赛。要求学生会成员通过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烘托体育运动的环境和氛围。通过竞技的方式,促进学生加强篮球锻炼,培养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喜爱,进而提升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
三、进行教学创新,侧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科目相比,有其鲜明的特殊性。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身体方面的挖掘。在此,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创新,侧重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其表现欲望依然强劲。教师要抓住这个教学要素,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创新,把一些趣味性较高的体育活动引进到教学中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沉浸在体育運动所带来的乐趣当中,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比如,在乒乓球课时授课中,我通过一些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对于乒乓运动的兴趣。我要求学生每人手持一个乒乓球拍,在球拍的表面放置一个乒乓球。看谁可以让球在球拍上弹动的时间更长。学生们为了表现自己,纷纷投入到该活动中。伴随着他们的欢声笑语,学生对于乒乓球的兴趣得到高度的提升。
总之,笔者认为: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深化新课标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寿山.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与体育运动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
[2]何焕兰.民主管理理念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8(05).
[3]刘书成,尹红霞.小学班主任民主管理班级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