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3]12 号)。坚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015年10月10日教育部发布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试行)》,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中提到,职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各中职学校依托制度抓落实。
为了解校企合作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及下企业实践情况,课题组在珠三角中职学校开展了问卷调查,既有利于我们了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培训“双师型”师资的现状,又为形成校企合作基地培养培训职教师资的策略提供重要依據。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研究设计了《校企共建基地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调查问卷》,抽取了珠三角28所中职校作为问卷调查对象,18家企业作为走访面谈调查对象,重点从学校等级和企业背景、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基地管理办法或制度、教师下基地(企业)实践锻炼和基地对“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作用等五个大方面进行调研。
二、调研时间
从2016年7月份开始到2016年10月结束,发放问卷35份,回收问卷28份,有效问卷28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和企业背景
在调研的28所中职学校中,国家级重点7所,占25%;省级重点21所,占75%。在走访调查的18家对象企业中,交通运输类2家,加工制造类5家,旅游服务类2家。外资企业2家,占11.1% ;合资企业2家,占11.1%;民营企业14家,占77.8%,其中上市民营企业6家占33.3%。
(二)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从图1显示,有15所中职学校没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占53.6%,有的只占32.1%,不清楚的占14.2%,可见各中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很不均衡,另一侧面反映对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并没有引起重视,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省重职校都有基地,相反比较少,发展的不均衡充分体现出来。
(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配套管理办法
为规范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的管理,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全面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非常重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有利于促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
图2所示,仅有18%的学校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配套管理办法,管理机制的建设缺失严重。
(四)企业参与程度
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一定程度上得到政府、学校和企业的重视和认同,但是有些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比较“冷”的根源在于:第一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当地政府、行业协会,造成企业对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深,甚至部分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认识误区,认为师资培训培养是国家教委、各大学院校和教育局的事。第二中职学校除了给企业提供生产劳动外,教师进入企业并不能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也会担心泄漏技术和商业信息,况且有些中职生入职企业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也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所以个别企业对共建基地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采取拒绝的态度,也不难理解了。
(五)教师下企业实践
1.下企业方式
大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和新理念等。
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包括到企业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
如图3所示,教师下企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是自身需求还是学校安排,是跟随实习学生还是企业要求教师配合下企业,是到指定的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还是随意找一间企业把教师送过去等,不同方式效果会截然不同。如果方式不当,不仅会影响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在企业实践的有效性。如果教师是主动参与,带着问题、任务项目到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选择下企业时间
教师下企业实践,必须在保证校内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一窝蜂在同一时间内大批量教师下企业,对日常的教学冲击太大,得不偿失。对学校来说教师选择假期是最好时段,其次是学期末,对教学影响不大,但是对教师本人来说,选择平时脱产的也不少,如图4所示,占比47%,时间点的选择除与教师本身有关外,很大程度还与学校配套的激励机制有关,这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探讨。
3.企业实践的培训培养方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学校有长期合作的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大家共商、共管,形成机制,量身定做企业实践的培训培养方案,在实践过程不断去完善,就能实现共赢。如图5所示,有具体方案仅占54%,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中职学校并未重视要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六)“双师型”教师能力提高方向
从图6所示,教师对企业岗位实践经历和实操技能要求较高。
目前,中职学校中“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主要是通过国家示范校的学科化授课模式,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就算认定是“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主体仍然是学校,很少把企业作为培训主体。所以,“双师型”教师并不一定具备相应的职业实践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自身已意识到既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又要有企业实践经历,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具备岗位实践的经验的重要性,对教科研都有很大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迫切要求到企业去学习、培训,以掌握岗位实操技能等,并尽快反哺到实际教学和专业建设中去。
四、建设校企共建“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议
(一)优选基地
1.坚持就近原则。珠三角有良好加工制造、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等行业基础,完全可以满足教师参加对口专业实践;同时本地中职学生居多,学生一般都在本地发展,也利于学生对口就业。
2.企业规模适中原则。最好是上市的民營企业,既有一定的规模,又有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很多企业对支持本地中职学校发展都有一定的情结,只有达成共识,才能形成管理机制,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加强我校与容桂机电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关系,2013年1月,我校牵头成立“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机电行业产学联盟”,共有23家企业加盟。实现了产学对接,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培养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的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保障。
通过行业引领和企业参与,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建设。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专业部在产学联盟基础上,挑选优秀企业,开展了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并对此进行研究课题,对管理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要求下企业的中青年教师必须完成企业的专业实践教学任务,而且要完成一门校企培训课程的编写,培养了一批专业骨干教师。
(二)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师到校企共建“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管理机制
1.依托管理制度来约束
建立与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必须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明确企业对中职教育发展的义务,并推行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促进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责任,明确企业、学校、教师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规范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培训培养方案,为建设一支“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供有效保障。
顺教〔2014〕119 号文件,顺德区教育局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试点开展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意见,规定要求我区专业课教师及时掌握现代企业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确保教育教学紧贴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产教融,选取部分中职学校试点开展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工作。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进一步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战略性地位,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建立合作平台是基础
坚持学校与企业平等协作、有效互动。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校企合作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因缺乏与企业配套的相关政策和平台而推进缓慢。主要是校企合作没有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便捷的服务平台做基础,企业对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有些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企业认为教师下企业实践并不能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管理和经营,也会担心泄漏技术和商业信息。
所以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共商共管,平等交流。可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领导机构成员可以由校企双方领导领衔,抽选核心技术人员、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确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合作方向、人才培养计划,监督评价等运作情况。校企双方应根据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生产的岗位要求共同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计划,既狠抓过程管理,又重视考核评定,从而改善下企业实践教师的岗位职业能力,不断增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效性。
3.构建运行模式求效益
坚持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校企合作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壮大,实现共赢。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一方面可以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岗位技能培训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适合企业人才需求的职教培养体系。
企业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应当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通过获得企业的培训,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流程,掌握岗位技能,反哺教学和专业建设。同时学校借力企业技术人员发挥专长,对在校学生就进行岗前就业培训及职业素养教育等,不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减少了企业的用工成本。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可以在技术合作、人员交流、产品研发等更高层次上寻求深度对接,形成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研究》,课题编号:GDJY-2015-B-b068,顺德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助。]
责任编辑何丽华
2015年10月10日教育部发布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试行)》,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中提到,职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各中职学校依托制度抓落实。
为了解校企合作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及下企业实践情况,课题组在珠三角中职学校开展了问卷调查,既有利于我们了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培训“双师型”师资的现状,又为形成校企合作基地培养培训职教师资的策略提供重要依據。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研究设计了《校企共建基地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调查问卷》,抽取了珠三角28所中职校作为问卷调查对象,18家企业作为走访面谈调查对象,重点从学校等级和企业背景、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基地管理办法或制度、教师下基地(企业)实践锻炼和基地对“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作用等五个大方面进行调研。
二、调研时间
从2016年7月份开始到2016年10月结束,发放问卷35份,回收问卷28份,有效问卷28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和企业背景
在调研的28所中职学校中,国家级重点7所,占25%;省级重点21所,占75%。在走访调查的18家对象企业中,交通运输类2家,加工制造类5家,旅游服务类2家。外资企业2家,占11.1% ;合资企业2家,占11.1%;民营企业14家,占77.8%,其中上市民营企业6家占33.3%。
(二)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从图1显示,有15所中职学校没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占53.6%,有的只占32.1%,不清楚的占14.2%,可见各中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很不均衡,另一侧面反映对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并没有引起重视,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省重职校都有基地,相反比较少,发展的不均衡充分体现出来。
(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配套管理办法
为规范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的管理,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全面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非常重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有利于促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
图2所示,仅有18%的学校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配套管理办法,管理机制的建设缺失严重。
(四)企业参与程度
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一定程度上得到政府、学校和企业的重视和认同,但是有些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比较“冷”的根源在于:第一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当地政府、行业协会,造成企业对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深,甚至部分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认识误区,认为师资培训培养是国家教委、各大学院校和教育局的事。第二中职学校除了给企业提供生产劳动外,教师进入企业并不能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也会担心泄漏技术和商业信息,况且有些中职生入职企业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也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所以个别企业对共建基地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采取拒绝的态度,也不难理解了。
(五)教师下企业实践
1.下企业方式
大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和新理念等。
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包括到企业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
如图3所示,教师下企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是自身需求还是学校安排,是跟随实习学生还是企业要求教师配合下企业,是到指定的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还是随意找一间企业把教师送过去等,不同方式效果会截然不同。如果方式不当,不仅会影响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在企业实践的有效性。如果教师是主动参与,带着问题、任务项目到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选择下企业时间
教师下企业实践,必须在保证校内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一窝蜂在同一时间内大批量教师下企业,对日常的教学冲击太大,得不偿失。对学校来说教师选择假期是最好时段,其次是学期末,对教学影响不大,但是对教师本人来说,选择平时脱产的也不少,如图4所示,占比47%,时间点的选择除与教师本身有关外,很大程度还与学校配套的激励机制有关,这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探讨。
3.企业实践的培训培养方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学校有长期合作的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大家共商、共管,形成机制,量身定做企业实践的培训培养方案,在实践过程不断去完善,就能实现共赢。如图5所示,有具体方案仅占54%,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中职学校并未重视要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六)“双师型”教师能力提高方向
从图6所示,教师对企业岗位实践经历和实操技能要求较高。
目前,中职学校中“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主要是通过国家示范校的学科化授课模式,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就算认定是“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主体仍然是学校,很少把企业作为培训主体。所以,“双师型”教师并不一定具备相应的职业实践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自身已意识到既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又要有企业实践经历,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具备岗位实践的经验的重要性,对教科研都有很大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迫切要求到企业去学习、培训,以掌握岗位实操技能等,并尽快反哺到实际教学和专业建设中去。
四、建设校企共建“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议
(一)优选基地
1.坚持就近原则。珠三角有良好加工制造、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等行业基础,完全可以满足教师参加对口专业实践;同时本地中职学生居多,学生一般都在本地发展,也利于学生对口就业。
2.企业规模适中原则。最好是上市的民營企业,既有一定的规模,又有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很多企业对支持本地中职学校发展都有一定的情结,只有达成共识,才能形成管理机制,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加强我校与容桂机电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关系,2013年1月,我校牵头成立“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机电行业产学联盟”,共有23家企业加盟。实现了产学对接,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培养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的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保障。
通过行业引领和企业参与,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建设。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专业部在产学联盟基础上,挑选优秀企业,开展了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并对此进行研究课题,对管理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要求下企业的中青年教师必须完成企业的专业实践教学任务,而且要完成一门校企培训课程的编写,培养了一批专业骨干教师。
(二)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师到校企共建“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管理机制
1.依托管理制度来约束
建立与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必须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明确企业对中职教育发展的义务,并推行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促进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责任,明确企业、学校、教师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规范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培训培养方案,为建设一支“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供有效保障。
顺教〔2014〕119 号文件,顺德区教育局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试点开展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意见,规定要求我区专业课教师及时掌握现代企业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确保教育教学紧贴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产教融,选取部分中职学校试点开展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工作。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进一步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战略性地位,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建立合作平台是基础
坚持学校与企业平等协作、有效互动。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校企合作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因缺乏与企业配套的相关政策和平台而推进缓慢。主要是校企合作没有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便捷的服务平台做基础,企业对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有些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企业认为教师下企业实践并不能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管理和经营,也会担心泄漏技术和商业信息。
所以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共商共管,平等交流。可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领导机构成员可以由校企双方领导领衔,抽选核心技术人员、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确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合作方向、人才培养计划,监督评价等运作情况。校企双方应根据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生产的岗位要求共同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计划,既狠抓过程管理,又重视考核评定,从而改善下企业实践教师的岗位职业能力,不断增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效性。
3.构建运行模式求效益
坚持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校企合作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壮大,实现共赢。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一方面可以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岗位技能培训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适合企业人才需求的职教培养体系。
企业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应当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通过获得企业的培训,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流程,掌握岗位技能,反哺教学和专业建设。同时学校借力企业技术人员发挥专长,对在校学生就进行岗前就业培训及职业素养教育等,不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减少了企业的用工成本。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可以在技术合作、人员交流、产品研发等更高层次上寻求深度对接,形成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研究》,课题编号:GDJY-2015-B-b068,顺德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助。]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