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CAL)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探讨血NT–proBNP早期预测CAL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期KD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男64例,女42例,年龄2个月~8岁4个月。其中典型川崎病(TKD)患儿48例,不典型川崎病(IKD)患儿58例。根据冠状动脉与主动脉瓣环比值分为KD–CAL组(33例)及KD–无CAL(nCAL)组(73例)。选取同期住院的感染发热患儿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7个月~7岁11个月。应用酶联荧光分析(ELFA)技术测定患儿入院当天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蛋白及血钠水平。比较川崎病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对NT–proBNP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获得预测CAL的最佳临界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NT–proBNP与其他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TKD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1 037±271) ng/L,IKD组为(1 325±264) ng/L,对照组为(125±22) ng/L,TKD及IKD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0、3.590,P均<0.05)。KD–CAL组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为(2 775±842)ng/L,KD–nCAL组为(830±145)ng/L。KD–nCAL组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0, P=0.007)。KD–CAL组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KD–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0,P=0.005)。KD–nCAL组患儿急性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CRP、ES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白蛋白及血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KD患儿血NT–proBNP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均成正相关(r=0.239,P=0.025; r=0.359,P=0.001; r=0.474,P=0.001),与白蛋白、血钠水平均成负相关(r=–0.303,P=0.015; r=–0.338,P=0.002)。当血浆NT–proBNP水平为950 ng/L时,判断KD患儿是否存在心血管损害的敏感度为88.1%,特异度为89.0%。
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作为早期KD的特异性指标,有利于协助KD的早期诊断,并可早期预测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