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乙酯预先给药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预先给药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50~320 g,3月龄,制备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改良的K-H缓冲液持续灌流12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改良的K-H缓冲液平衡灌注3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丙酮酸乙酯组(EP组)改良的K-H缓冲液平衡灌注15 min后,再用含2 mmol/L丙酮酸乙酯的改良K-H缓冲液平衡灌注15 min,全心停灌30 min,最后用含2 mmol/L丙酮酸乙酯的改良K-H缓冲液再灌注60 min.记录各组平衡灌注15 min(基础值)、再灌注10、30、60 min的左室收缩峰压(LVSP)、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 )、冠脉流量(CF),再灌注60 min时测定心肌ATP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酸激酶(CK)的活性.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CF、LVSP、±dp/dtmax、SOD活性、ATP含量降低,MDA含量、CK活性、LDH活性升高(P<0.05),E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EP组CF、LVSP、±dp/dtmax、SOD活性、ATP含量升高,MDA含量、CK活性、LDH活性降低(P<0.05).结论 丙酮酸乙酯2 mmol/L预先给药通过提高心肌ATP含量,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可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符合情况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面访式问卷调查消化内科门诊连续就诊病例3014例。结果 (1)符合罗马Ⅲ标准的 IBS患者480
目的评价万拉法新和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万拉法新和TCA组各30例,治疗6周。结果万拉法新与TCA疗效相似,前者
目的 检测pcDNA3.1-Egr.1p-p16质粒对胰腺癌细胞JF305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 进行人胰腺癌JF305细胞培养,脂质体LipofectamineTM000转染pcDNA3.1-Egr.1p-p16重组质粒
中药调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用药的效果,为了提高中药调剂质量,确保病人用约安全有效,现将中药调剂中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1 中药调剂发生差错的原因1.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管外膜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8只;②AS模型组12只;③氟伐他汀组12只,喂养12w后处死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病理组、螺内酯治疗组.治疗30 d后处死,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变化;RT-PCR法观察
患儿 ,女性 ,12岁。主因右足趾肿痛 ,月经量过多 1个月 ,低热伴乏力 ,关节痛 1周入院。患儿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小趾肿胀 ,伴压痛 ,足趾皮肤略红 ,同时第二次月经来潮
目的探讨 IT15基因 CAG 重复次数与亨廷顿病发病年龄、认知及情感障碍等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法检测29例患者 IT15基因的 CAG 重复次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婴儿(IDMS)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分析86例IDMS低血糖的发生情况、母亲孕期血糖控制与低血糖持续时间的关系。分析其脑损伤发生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