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指南》的推进与贯彻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本文通过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把《指南》的核心内容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遵循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关键词】指南;个体差异;推进;贯彻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现在通过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把《指南》进行推进与贯彻,帮助幼儿有效发展这一点来说说教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关注儿童个体差异是有效教学的灵魂
教师要以学定教,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模式中转变过来,花时间去琢磨孩子,琢磨课堂,关注孩子在课堂上可能的反应,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孩子的需要,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真正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幼儿学习特点,关注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成为他们学习的支持者、引领者,做学习过程中“平等中的首席”, 使幼儿切实改变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二、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育准备,善于因材施教
在幼儿园教育中, 要做好充分的教育活动准备,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教育内容的相关知识做充分的准备, 深入研究教育活动内容的内在本质, 然后再做物质准备, 这样才有可能判断哪些物质准备对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有意义的, 哪些是无意义的, 哪些物质的教育功能是和一定的教育内容是相吻合的,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一些操作材料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努力提供有意义的物质材料, 在活动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发展。
三、课堂教学形式的设计必须要有趣味性,要贴近幼儿生活
课堂教学活动是先考虑“好玩”还是先考虑“有价值”,这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我们热衷的事物,孩子未必能燃起同样的热情;我们感兴趣的事情,孩子未必也能感兴趣。如果教师只关注自己教学任务而不在乎孩子的感受,那么教师的教就成了一厢情愿,孩子的学自然也会被动而机械。那么我们眼中的“有价值”只能成为生硬的教条,成为孩子毫不关心的内容。因此,要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关注孩子的需求。
课堂学习, 因年龄的差异, 专注时间的长短不一样, 一节课分散的损耗率甚高。解决了由于孩子“ 分散损耗” 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的困扰, 那么孩子的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半。而增强课堂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就能改变教学中这一尴尬的局面, 对孩子掌握知识点就能起到“ 事半功倍” 的效果。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有效引导
例如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教师一般会巡回指导,目的是在于激发幼儿再创作的兴趣,充分唤醒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能够更好的表现幼儿的内心世界。而教师对于幼儿在绘画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注意用得当的启发性语言,随时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运用已有的相关技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当然,有效的引导,因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这样才能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点相一致,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游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展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教师更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合作活动,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
六、课堂教学后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后的反思不是简单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应该是更深层次的,要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服务。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反思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分析教学之所以取得有效性的原因,更要的是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幼儿的互动作用等,这样的反思才会更有效。
《指南》的推进和贯彻归根到底就是一切为了孩子。教师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其核心问题就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教学的效益问题。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生活,感受到教师的爱。
【关键词】指南;个体差异;推进;贯彻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现在通过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把《指南》进行推进与贯彻,帮助幼儿有效发展这一点来说说教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关注儿童个体差异是有效教学的灵魂
教师要以学定教,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模式中转变过来,花时间去琢磨孩子,琢磨课堂,关注孩子在课堂上可能的反应,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孩子的需要,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真正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幼儿学习特点,关注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成为他们学习的支持者、引领者,做学习过程中“平等中的首席”, 使幼儿切实改变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二、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育准备,善于因材施教
在幼儿园教育中, 要做好充分的教育活动准备,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教育内容的相关知识做充分的准备, 深入研究教育活动内容的内在本质, 然后再做物质准备, 这样才有可能判断哪些物质准备对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有意义的, 哪些是无意义的, 哪些物质的教育功能是和一定的教育内容是相吻合的,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一些操作材料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努力提供有意义的物质材料, 在活动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发展。
三、课堂教学形式的设计必须要有趣味性,要贴近幼儿生活
课堂教学活动是先考虑“好玩”还是先考虑“有价值”,这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我们热衷的事物,孩子未必能燃起同样的热情;我们感兴趣的事情,孩子未必也能感兴趣。如果教师只关注自己教学任务而不在乎孩子的感受,那么教师的教就成了一厢情愿,孩子的学自然也会被动而机械。那么我们眼中的“有价值”只能成为生硬的教条,成为孩子毫不关心的内容。因此,要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关注孩子的需求。
课堂学习, 因年龄的差异, 专注时间的长短不一样, 一节课分散的损耗率甚高。解决了由于孩子“ 分散损耗” 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的困扰, 那么孩子的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半。而增强课堂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就能改变教学中这一尴尬的局面, 对孩子掌握知识点就能起到“ 事半功倍” 的效果。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有效引导
例如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教师一般会巡回指导,目的是在于激发幼儿再创作的兴趣,充分唤醒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能够更好的表现幼儿的内心世界。而教师对于幼儿在绘画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注意用得当的启发性语言,随时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运用已有的相关技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当然,有效的引导,因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这样才能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点相一致,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游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展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教师更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合作活动,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
六、课堂教学后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后的反思不是简单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应该是更深层次的,要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服务。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反思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分析教学之所以取得有效性的原因,更要的是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幼儿的互动作用等,这样的反思才会更有效。
《指南》的推进和贯彻归根到底就是一切为了孩子。教师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其核心问题就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教学的效益问题。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生活,感受到教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