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合题旨 理性思辨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在线】
  2017年,三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先后霸屏且好评如潮。它们是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以读信的方式带领观众重温时光和记忆的《见字如面》以及明星人物或普通人用朗读分享心得和故事的《朗读者》。
  有人说,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满屏娱乐类综艺节目的“泥石流”中异军突起,给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添了一些温情与感动;也有人说,文化类节目相继涌现是一种价值的回归,是时代的必然。
  当然人们也在思考:在全球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能缓解国人的文化焦虑吗?能引导人们走出阅读贫乏吗?
  你对文化类综艺类节目的热播有何思考?请根据材料,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简析】
  就本则材料而言,我们首先要明确材料的指向性——读懂材料的情感倾向。列出现象:三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霸屏和好评如潮。亮明态度:正向态度,文化类节目能够为社会注入温情与魅力,是价值的回归;反向态度,此类节目于国人的文化焦虑和阅读贫乏现状无益。这两种观点看似矛盾,其本质是外在的事物作用于人,能否起触动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涉及内因和外因的问题了。所以,对本则材料的立意,从辩证角度去观照,是比较合适的。
  【原文呈现】
  文化回归,心香一缕
  【从外在形式上来看,标题简约而明朗,同时又具备结构上的美感。如果能将“文化”转换为“传统”,指向性就更为明确了。】
  总有一种情怀,萦绕在心中,企图追寻,终不可得。总有一类事物,芬芳偶闻,极力挽回,最终无果。【开篇以排比式导入,为文章增强美感,也能读出作者内心的一份真实。从语境角度来看,“一类事物”,最好改为“一些过往”。开篇为下文的议论蓄势,比较巧妙。】
  在娱乐类节目铺天盖地涌来时,一股清流涌现,文化类综艺节目异军突起,企图分半壁江山,能否如愿以偿?我答:否。我见如下:
  【作者在本段尝试立论——文化类综艺节目不能改变现状,但“企图占半壁江山”,表述不妥,表意应更直白,可改为“能否引领国人走出文化困境”。】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宗旨是:填温情,寻感动,归价值,缓焦虑。
  其一,阅读贫乏、文化焦虑等病症多见于社会中下层人士。因此,此类节目针对的主要对象是本身缺乏教育、疲于挣钱养家、为生计奔波的人们。然而,在经历了一天的奔走、工作之后,又有几人可以坐下来细细品味文化节目中的深韵呢?唯睡觉乃缓解疲劳之乐事。此类节目是思想觉悟认知在一定高度上的人們的杰作,但鲜有观众能体会到这背后的良苦用心,无法达到源清流洁的效果。雷声大雨点小,收获甚微,怕是一切努力会付之东流。
  其二,电视节目近年来在人们业余生活中的比重有所降低。电视剧、娱乐类综艺节目、电影、网络直播等都想与文化类节目平分秋色。面对较少的关注度与较强的竞争力,文化节目又能否顶住压力占据一席之地呢?我不给予绝对的肯定。国人多多少少会是“三分钟热度”,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再加上文化回归是需要时间积累沉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会有多少新花样?
  其三,目前市场上广泛存在的跟风现象,导致多个节目换汤不换药,本质大体相同。毫无新意的节目带来的审美疲劳,或数量过多出现饱和现象,这些都暗示着节目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将导致“物极必反”的效果。
  【三个角度的论证,各有精彩之处。因果论证分散在每一个段落,论证的力度极强。在细节方面,仍需处理,让辩证思维体现得更为明显,更为严谨。】
  综上所述,大众的关注度不够高,市场竞争压力大,跟风导致的反效果都将为此类节目的意图蒙上一层阴影,在我看来,此类节目对价值回归的作用不大,可以说治标不治本。因此,我的建议如下:
  首先,将文化回归与学生教育联系起来。所谓“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只有个人本身体会到文学的魅力,才能够持续关注。工作单位可组织集体的学习活动,为员工提供接触的机会;学校应引领学生接触文学,开设国学课程,定期组织有关竞赛。
  其次,从事媒体娱乐行业的人员,应当推陈出新,避免过度重复现象的发生,同时控制同类节目的数量。《孙子兵法》有言: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的确,唯匠心独运者,方可一主沉浮。
  再次,政府应大力支持此类项目,确立“政府-社会-学校”三点一线的总思路,在家庭休闲娱乐时做一些文字游戏,为学习文化作辅助。
  【以上三段中,作者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可以看出其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个人—社会—政府,层层递进,显示出作者较强的逻辑能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根本没有固有这回事。它绝不是一幅挂在墙上的死了的画——油墨已干。文化是一条鲜活的、清澈的溪流,待我们千里万里,探寻其源。
  【结尾开阔意远,文理结合,如果能再精炼点,将是佳品。】
  【问题诊断】
  这篇考场作文立意准确而鲜明,紧紧围绕“文化类节目能否有益于传统文化回归”这一话题,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语言优美而不失力度。然而文章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某些用词不是十分准确,要更大程度地体现出指向性和科学性。比如“绝对化”的表述在文章中不止一处。二、某些因果论证关系并不十分严谨,思维密度不够。三、某些语言的表达显得啰嗦,不简洁。这三点都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其中所涉及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辩证能力,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升格策略】
  一篇优秀而具有品格的议论文,常常具备三种特点:论证鲜明而有力度,语言准确而精简,逻辑清晰而错落。就本文而言,需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以臻至一个新的高度。需要通过鲜明的观点、精准的言语措辞、严谨的逻辑,来实现这个目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雕琢一下段落之间的联系。   【化蝶之作】
  回归传统,一缕心香
  【通过准确的措辞与语序的调整,让文题指向性更为明显,内蕴更为深远。】
  总有一种情怀,萦绕在心间,努力追寻,终不可得。总有一些过往,芬芳馥郁,极力挽回,无果而终。
  【不论是哪种文体,都要有一种“语境意识”。开篇散文化的导入,也要符合散文的语境特征。】
  在娱乐类节目铺天盖地涌来时,一股清流涌现,文化类综艺节目异军突起。那么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否引领国人走出文化困境?我答:否。我见如下:
  【语言的表述更为直观清晰,具有极强的准确性和指向性。】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宗旨是:填温情,寻感动,归价值,缓焦虑。
  其一,阅读贫乏、文化焦虑等病症多见于社会中下层人士身上。而此类节目要让那些本身缺乏教育、疲于挣钱养家、为生计奔波的人们喜欢却很难。因为,在经历了一天的奔走、工作、劳作之后,又有几人愿意坐下来细细品味文化节目的深韵呢?恐怕唯有睡觉才是缓解疲劳之乐事。文化类节目是思想觉悟认知达到一定高度上的人们的杰作,而这些观众很难体会到背后的良苦用心,很难达到源清流洁的效果,雷声大雨点小,收获甚微,怕是这些努力不尽如人愿。
  其二,电视节目近年来在人们业余生活中的比重有所降低。电视剧、娱乐类综艺节目、电影、网络直播等都想与文化类节目平分秋色。面对较少的关注度与较强的竞争力,文化类节目能否顶住压力占据一席之地呢?我不给予绝对的肯定。国人多多少少会是“三分钟熱度”,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再加上文化回归是需要时间积累沉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会有多少新花样出现?
  其三,目前市场上广泛存在的跟风现象,导致多个节目换汤不换药,本质大体相同。毫无新意的节目带来的审美疲劳,或数量过多出现的饱和现象,这些都在暗示节目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将导致“物极必反”的效果。
  【“恐怕”“很难”“不尽如人愿”等用语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绝对化的问题,使因果关系更为缜密。】
  综上所述,大众的关注度不够高、市场竞争压力大、跟风导致的反效果,都将为此类节目的意图蒙上一层阴影。在我看来,此类节目对价值回归的作用不大,可以说治标不治本。因此,我的建议如下:
  首先,将文化回归与教育联系起来。所谓“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只有个人真正体会到文学的魅力,才有可能够持续关注节目。单位可组织一些集体的学习活动,为员工提供接触文化的机会;学校应引导学生接触文学,开设国学课程,定期组织有关竞赛。
  其次,从事媒体娱乐行业的人员,应当推陈出新,避免过度重复现象的发生,同时控制同类节目的数量。《孙子兵法》有言: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的确,唯匠心独运者,方可一主沉浮。
  再次,政府应大力支持此类项目,确立“政府、社会、学校”三点一线的总思路,在家庭休闲娱乐时做一些文字游戏,为学习文化作辅助。
  文化是一条鲜活、清澈的溪流,待我们千里万里,探寻其源。
  【精炼语言,开阔意境。】
  升格点评
  理性思辨看重的是作者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这样的思考能力是需要通过“鲜明”“准确”“严谨”等用语特征来表达并体现出来的。修改之后的文章,立意更加鲜明,逻辑更加清晰。保留其合理且精当的论据、梯度的结构,完善其用语和加强逻辑的严密性,成为一篇难得的佳作。
其他文献
文化下乡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这个例子不啻为一则好的范例。  据报道,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南圪垛村是个贫困村,村里的旧书屋只有两个书架、1500册图书。因为没人来看书,建成5年来一直闲置,两万元财政资金几乎打了水漂。如今,依托文化扶贫,这个农家书屋被数字化改造,又成功“活”了过来。新的农家书屋被视为“技术保姆”,村民纷纷来上网学技术,电脑还经常抢不上。  老书屋成功“逆袭”,花架子成了香饽饽。这大
期刊
【文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我们更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材料解读】  本则命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前一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自己不愿意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用推己及人的方法,强调人应当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推测别人的感受。  孔
期刊
想来,我是极为幸运的。无意间加了张编辑的QQ,然后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过去了两篇作品。等待是煎熬的,却也是美好的,因为内心存在一份期盼。后来,得知自己的作品《假如没有明天》通过了编辑部的审核,将刊登于《作文周刊》,我竟激动得不能自已。  《作文周刊》创刊于1980年11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学辅导类专业报纸。我的作品能登上这
期刊
初次感受到零件在自己手中诞生的成就感,王尚典就深深迷上了车工技术。他疯狂学习,三年就掌握了这一技术,并连续荣获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大奖。正当他处于人生高峰之时,他的右手拇指却在一次加工事故中粉碎性断裂,被定为六级伤残,只能移植左脚的第二个脚趾到手上。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反复练习右手。最初,即使他练习得满头大汗,手指依然纹丝不动。最终,经过日复一日地坚持锻炼,他不仅恢复了手指的灵
期刊
【写作指导】  演讲稿一般都是在比较隆重的仪式上或者是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有规范的演讲内容和形式,人们可以通过演讲来交流思想和感情,表达见解和主张;宣傳倡议某种精神或活动等。演讲稿往往可以引起听众的共鸣,并使他们在思想上认同或信服。  所以,演讲稿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为了能够晓谕听众,打动听众,“征服”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一是作者提
期刊
上海妈妈易解放留学日本的儿子不幸遭遇车祸离世,她为完成儿子生前的愿望,毅然辞掉了月薪百万日元的高薪工作,辗转奔忙于中日政府各部门,最终获日本政府的批准成立了NPO绿色生命组织,计划回国后于10年内在沙漠中种植110万棵树。然而,绿色生命组织理事会拒绝承担种树资金。为此,易解放捐出了儿子三千万的生命保险金和自己的积蓄,卖掉了两处房产,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她考察了8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现状,
期刊
作为直播手语翻译,周晔用不停变换动作的双手,将三个半小时的十九大开幕会的内容即时传递给听障人士,创下了国内媒体直播手语翻译时间的最长纪录。她面前有台摄像机,自己打手语的画面在眼前晃来晃去,形成视觉干扰,她却能视而不见,集中注意力听报告、翻译。她经受着体力、脑力、耐力、意志力的考验,当报告出现“新鲜”词汇时,她必须结合手语借代、意会、形象等方式,在几秒内作出迅速反应,给每个词汇“打”出最佳翻译。从引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①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②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議: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③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
期刊
一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峰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本
期刊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6月8日上午,郑州文化宫路上,一孕妇在婆婆陪伴下等出租车时突然要生产,附近路过的市民、热心商户、社区医院大夫、巡防队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纷纷通过雨中撑伞、设置隔离区等方式伸出援手。最终,女子在路边顺利产子。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