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国学经典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ne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型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国学;文化素养;现代化元素;健全人格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国学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奠定学习语文的根基,提高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高尚的品质。
  一、 推广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學习国学经典,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国学经典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国学”经典是以孔子的精神和文化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主要以“三百千弟”为范文。
  《三字经》是传统启蒙教材之一,文字浅显易懂。内容包罗万象,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知识,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知识等。在反复诵读的同时,就能认识到许多常识、了解历史故事,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诵读《百家姓》,使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姓氏及其渊源。
  《弟子规》语句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仅仅是1080个字,却总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处世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浓缩。
  其他的如《童蒙须知》《论语》《礼记》等一系列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高尚的人格。
  (二)国学经典能快速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
  1. 学习国学经典,能快速增加识字量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识字教材,整本书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使用韵语连篇的方式勾画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是我们祖先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高效识字教本。
  2. 开发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孩子如果在这一阶段通过学习经典古籍和诗歌,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的开发。在学习和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孩子也学习了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为孩子今后语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家人的过分宠爱,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任性,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觉;心理不成熟,缺乏的意志……而在《论语》《弟子规》《礼记》等先贤的著述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 如何有效推广国学经典教育
  (一)国学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
  在推行国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批判吸收的原则。我们要把国学经典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以科学的辩证观点,汲取精华,剔其糟粕。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弟子规》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孝亲的具体表现;有重视子女教育的优秀传统,如《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在《三字经》也有一些跟当下社会发展不相符的论点: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与现代呼吁的妇女解放,人人平等相驳论。《三字经》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
  (二)让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塑造孩子健全人格
  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应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利用电子屏幕、学校宣传栏等媒介,以及黑板报,班会课大力宣传国学经典,把国学教育与晨读、环境创设、校园活动、游戏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整合,让国学经典走进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规范着孩子们的日常行为。让孩子懂得感恩,文明懂礼,好学向上,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孩子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汲取精神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国学经典教育应加入现代的元素
  说到国学总会让我们和陈旧、封建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国学经典教育的方法上,一定要寓教于乐,不拘一格。常见的方法有:①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好动心理,运用现代多媒体设计出古代文献的意境、场景,配上古典音乐,让学生身心都融入国学学习中。②诵读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情绪调动起来,真正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气势美。既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又增长了知识。 ③开展活动。学校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如经典美文配乐诵读,讲历史故事比赛,古诗卡拉OK等,变枯燥为生动,学生在快乐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和领悟。
  (四)国学经典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瑰宝,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学习国学经典,应该从小学抓起。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分级科学选定国学经典。低年级重点背诵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年级重点背诵注音版的《孝经》、注释版的《千字文》等。高年级重点背诵《颜氏家训·风操第六》、注音版的《论语》等。
  三、 总结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们要积极挖掘其积极因素,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道德教育当中。让国学经典伴随孩子成长,让孩子们在醇厚的经典文化中熏陶,成为有理想,有文化,道德高尚的现代化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苗苗.经典教育融入学校理想人格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2(11).
  [2]杨国娟.重拾国学经典夯实道德根基奠定未来人生:浅说国学经典的德育价值[J].新校园(阅读),2015(2).
  [3]杨艳.国学经典朗诵的德育功能探析[J].语文建设,2014(17).
  作者简介:
  李永亮,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新镇学区中心校。
其他文献
茶树只有科学采摘,才能使茶香味醇。下面将茶树合理采摘的3大科学依据介绍如下: 一、茶树新梢的生长特性 茶树在年生育周期中,新梢的生长有两个基本的特性:一是顶端生长优势;二
摘 要:数学文化包含数学之美、数学历史、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交叉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本文中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及课题研究项目,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有效融入数学文化进行探讨。借用数学数形之美,融入数学传统文化,恰当创设教学情境,融入数学情感文化,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融入数学历史文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课题研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若能有效融入数学文化,不仅能够
摘 要:国际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你听了,但是你忘了:你看了,把它记住了:你做了,你理解了。”如何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教材虽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活动的素材,但我们还应活用教材,正确、恰当地处理教材,创设更多具有实用性、可行性、直观性、有趣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身边、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关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如何挖掘教学资源、活用教学资源,真
目的观察不同状态下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上清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心肌动作电位相关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大鼠骨髓MSCs和乳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