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交错——施尼特凯《童话》中的复风格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ne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童话》的分析,从主题、调式调性、织体和体裁四个方面阐述了作品中的复风格,并展现了复风格作为重要特征在其创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施尼特凯 《童话》 复风格 主题 调式调性 织体 体裁
  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与索菲亚·古拜杜丽娜、爱迪生·杰尼索夫并称为俄罗斯先锋派音乐三杰。施尼特凯生活在政局动荡的战乱时代,在内心矛盾的情绪之下,他创作出了在一部作品中运用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这种方式被理论研究者称为“复风格”。
  《童话》是施尼特凯根据其为电影《死魂灵》所作的配乐《果戈里组曲》改编而来的手风琴作品,共有4个乐章,都是以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为蓝本而创作:第一乐章《奇奇科夫的童年》、第二乐章《官员》、第三乐章《华尔兹》和第四乐章《波尔卡》。施尼特凯在《童话》中运用了多种方式的复风格手法:引用华尔兹和波尔卡两种民间舞蹈体裁,借用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动机,混合调性写法和十二音技术,使用主调和复调两种织体。
  引用——华尔兹与波尔卡体裁、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引用
  引用作为施尼特凯复风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直接的音乐片段或主题引用为主;第二阶段以暗示的方式来阐述音乐;第三阶段是对于不同风格和体裁的使用;第四阶段是将不同作曲家写作技术或风格放置在同一部作品中。在施尼特凯《童话》中,运用了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引用,构成了音乐的复风格。
  1.主题引用——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在第二乐章中的运用
  他常常在创作中引用前辈的音乐片段,如在《第一交响曲》中引用了贝多芬、海顿等人的音乐片段等;在第二乐章《官员》中,施尼特凯将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主题片段进行改编性的引用。虽然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和施尼特凯《官员》的调性不同,但是在节奏和音程关系上十分相似,都是第一拍前半拍休止,三个八分音符再加上后十六的节奏,纵向音程关系以三度为主,横向音程关系以二度为主,体现了二者的联系。
  2.体裁引用——华尔兹与波尔卡体裁在第三、第四乐章中的运用
  华尔兹又叫圆舞曲,意为“舞蹈旋转”,是一种基于平稳旋转、结合前行运动的双人舞,节拍通常为3/4拍,速度中快。产生于18世纪70年代,在德国南部和奥地利,19世纪初开始被专业作曲家所运用于创作中。[1]
  在第三乐章《华尔兹》中运用了华尔兹这种舞曲体裁,3/4拍突出华尔兹最富特点的舞蹈节拍,c小调,并以双主题变奏曲式写成。A、B两个主题形态极为相似,均为长音旋律配以柱式和弦的形式。A主题的第一分句8个音完整且无重复地呈现了c和声小调音阶,而第二句则以非严格模仿的形式向下小二度重复了一遍。B主题则以半音下行的旋律来构建。
  波尔卡是一种快速二拍子的波西米亚圆圈舞,它起源于1830年左右的杰克民间,19世纪40年代开始广泛流传于欧洲各国。波尔卡场用快速2/4节拍,活泼轻快,多用前十六节奏,乐队常用手风琴伴奏。[2]
  在第四乐章《波尔卡》中,施尼特凯沿用了波尔卡常用的节拍2/4拍,以及Allegretto小快板的速度,并在全曲中将波尔卡常用的前十六节奏转化为后十六分节奏的使用,既保留了波尔卡的典型性,又突出了自己的风格。
  调式调性——有调性与十二音技术
  十二音技术是由勋伯格首创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种技术方式,即把音节中的十二个半音彼此孤立使用,同等对待,从根本上否定音乐内部的调式、调性功能关系。第二乐章《官员》的第五变奏中运用了十二音技术。在第五变奏之后的变奏中,这种十二音并没有以完全重现的方式呈现,而是取其中的十二音的部分来呈现。比如在第六变奏中,就运用了1-4音的半音关系。而在第七变奏中,则分别运用了第8、12、11、10和第7、1、2音。在第八变奏中,运用了9、7、10、11、3、10、1、4、11、6、8音。但在主题至第四变奏以及第九变奏之后,音乐都是建立在c小调之上的。这种横向的调式调性转变,由有调性转向无调性再转回有调性,构成了空间中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碰撞,给予了听觉上的双重感受。
  织体——主调织体和复调织体的联姻
  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以复调技术为主,而进入古典主义后,音乐的和声连接方法渐渐清晰,主调手法代替复调手法成为主要的音乐创作技术。进入20世纪之后,一批音乐家号召音乐回到清晰的结构和和体裁,使用巴洛克之前的音乐创作方式写作,于是许多人都开始以主调和复调手法交替的方式来写作,施尼特凯就是其中一个。他的《童话》第一、三、四乐章都是用主调织体写作,但第二乐章《官员》却是用主调和复调混合的手法来创作。音乐主题和第一变奏都在主调上,而从第二变奏后半开始第15小节开始运用模仿复调手法。经过一段模仿复调之后,音乐回归到主调织体,音乐以柱式加分解和声的方式呈现。这种主调织体与复调织体的联合,使音乐在当下20世纪现代主义的时间中穿越到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构成了三个时空的交错。
  施尼特凯《童话》在主题、调式调性、体裁、织体四个方面都呈现出多元的景观,从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到20世纪,施尼特凯让音乐在四个时空中交错进行,使之融于一体,创造出独特而个性化的“复风格”,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创作特征。
  参考文献:
  [1]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2]张萌萌.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克的手风琴作品《童话》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谢福源.施尼特凯“复风格”的发展历程[J].音乐研究,2012,06:107-117.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根据浮山县小麦生产的特点,介绍了旱地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搞好优质小麦生产,就必须从品种入手,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采取一系列有力管理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
该文通过对砖混住宅现浇楼板由于不均匀干缩和约束外墙热膨胀而产生的板内应力的计算,分析了标准层角部切角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此种裂缝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主要阐述了同层排水系统的做法及其种类,重点介绍了隐蔽式同层排水安装系统的各项技术。
姚章民.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今冬明春(2004-2005)珠江三角洲咸潮和供水形势分析及预警报告》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该报告获2005年度珠江水利委
简单介绍MATLAB-GUI的基本特点,详细说明了基于MATLAB-GUI的红外成像测量软件的设计,所设计的红外成像测量软件为建筑热工缺陷分析和节能效果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