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调侃说:在奇怪的教育生态中,教育=教师 保姆,从事初三教学的我似乎每天都在充当这样的精神保姆,每天为了赶上进度,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所以打造轻松、活泼、愉快、高效的思品课始终是我的梦想、我的期待。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国优质课观摩比赛的经历,我一直在琢磨思品课应该怎么上,怎样才能真正上好思品课。下面从参赛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入手谈谈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一、要有好的构思
好的构思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形散而神不散,虽然是分散的话题,但是有明确的主题。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突破了教材框架的局限,突破教材,设置了四大板块:爱的奉献、爱的体验、爱的智慧和爱的行动,四个板块之间又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通过爱的奉献这一环节让学生感悟爱心,理解爱心,懂得什么是爱,为什么要奉献自己的爱;然后通过爱的体验,让学生学会表达爱心;在爱的智慧这一环节,让学生掌握爱的方法,学会怎样去爱;最后是爱的行动,让学生践行爱心,把爱心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教学。而这四个环节都紧紧围绕一个字,那就是“爱”,这也是本节课的主旨与灵魂。
二、要有综合的美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总是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的。
首先尽可能把课件做得精美一些。精致的课件背景如同一件漂亮的外衣会令课堂分外增色,让人精神振奋。
其次尽可能用美的语言。美的语言也能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人犹如步入美景之中,美不胜收。所以每个环节的过渡语,我都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文字,如: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你我的心;有人说,爱如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还有人说,爱是一杯热乎乎的茶;而我想说,爱如阳光,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让美的文字、美的语言深入学生的内心,感动学生的心灵。
再次可以播放一些美的音乐。有学者认为,DNA的碱基排列同音乐中的旋律颇为相似。从实质上说,人类乃至所有生物对音乐的精神迷恋,不过是体内基因结构对音乐的物质谐振。所以,没有音乐的生活是灰色的,我也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充满旋律。所以在课前我选择播放《爱的奉献》,借助音乐的魅力,挖掘歌词内涵,渲染气氛,进入教学,通过音乐刺激学生心灵,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三、可以有生活化的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可以将生活引入思品课堂,用生活化的思想指导教学,把教学活动放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强烈愿望。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情境教学。如在讲为什么要奉献自己爱的时候,播放了感动中国人物白芳礼的视频,以一位蹬三轮车的老人帮助贫困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示了人性的大爱,用最柔软的情愫深深打动学生,再让学生结合这一典型的模范人物,讨论奉献自己的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合作探究,理解关爱他人的积极意义,明白人与人相处需要爱,世界需要爱,只有人人都献出爱,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四、应把握恰当的教育契机
回顾这次参赛,我认为有几处做得比较好:
1.适时给予学生表扬。在让学生回忆分享曾经的感动时,有个女生深情地诉说了自己的经历:她以前并不是一位成绩特别优秀的女生,每次考试都考不好,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而她的妈妈从来没有责备她,而是对她说:女儿,你在妈妈心中永远是最棒的。在妈妈的鼓励下她逐步调整心态,进步飞速。而这位女生在当天课堂上也表现得非常活跃,多次回答问题。因此我由衷地表扬了她,对她说,在老师心目中你同样优秀,同样出色。我想,这虽然只是来自一位陌生老师的一句普通而简单的表扬,但这位女生或许会永远铭记这一刻,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所以,或许说者无心,但是听者有意,请别吝啬你的表扬。
2.善于捕捉细节。在学生写对父母、同学、老师甚至陌生人的一句感谢的话的时候,我一边观察学生的进展情况,一边留意他们都是写给谁的,发现很多学生都写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或者是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而有一位学生写了感谢同学点点滴滴的真情,在其他同学做了交流之后,我便叫她与我们一起分享,并问她要感激的同学在班上吗,她是谁,这位学生直接说出了班上同学的名字,所有同学都情不自禁为她们的友谊鼓起了掌。
3.允许有意外。现在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过早懂事,甚至圆滑,在探讨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要扶的,而有一位男生悄悄地说:我不扶。在几个学生回答了扶的理由之后,我便叫他起来回答,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犹豫地说会扶,我当时忍不住笑了,他也明白了我的意思,直截了当地问我,老师你希望我说扶还是不扶啊,我告诉他请说出你最真实的心声,然后他的话匣子一下子打開了,义愤填膺地说,我不扶,因为遇到过扶了老人以后反被误认为肇事者的伤心经历,他的回答自然也赢得了很多听课老师和同学的笑声和掌声。所以在课堂上也需要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有了这位男生意外的、不一样的回答,老师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引导与总结,最后达成共识。
五、应有更多“生本”意识的体现
在当下课堂改革中,我们常会听到“生本”一词,其核心就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参与与创新中开发资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灵动的课堂,进行师生双边对话和多边对话,在有深度的感受、倾听、对话、思考和质疑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因此我们也可喜地发现在每次听课过程中,经常能看到小组讨论、探究甚至辩论的环节,只是有时候分组讨论成为一种开课必不可少的形式,求其形而失其神。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所以,思品教师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并敢于超越教材,既然组织活动就要讲够,议透,进行最真实的对话,从而建立起信任、合作又有竞争的“教学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也使教师尽快摆脱精神保姆的束缚,释放学生,解放自己。
一、要有好的构思
好的构思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形散而神不散,虽然是分散的话题,但是有明确的主题。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突破了教材框架的局限,突破教材,设置了四大板块:爱的奉献、爱的体验、爱的智慧和爱的行动,四个板块之间又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通过爱的奉献这一环节让学生感悟爱心,理解爱心,懂得什么是爱,为什么要奉献自己的爱;然后通过爱的体验,让学生学会表达爱心;在爱的智慧这一环节,让学生掌握爱的方法,学会怎样去爱;最后是爱的行动,让学生践行爱心,把爱心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教学。而这四个环节都紧紧围绕一个字,那就是“爱”,这也是本节课的主旨与灵魂。
二、要有综合的美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总是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的。
首先尽可能把课件做得精美一些。精致的课件背景如同一件漂亮的外衣会令课堂分外增色,让人精神振奋。
其次尽可能用美的语言。美的语言也能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人犹如步入美景之中,美不胜收。所以每个环节的过渡语,我都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文字,如: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你我的心;有人说,爱如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还有人说,爱是一杯热乎乎的茶;而我想说,爱如阳光,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让美的文字、美的语言深入学生的内心,感动学生的心灵。
再次可以播放一些美的音乐。有学者认为,DNA的碱基排列同音乐中的旋律颇为相似。从实质上说,人类乃至所有生物对音乐的精神迷恋,不过是体内基因结构对音乐的物质谐振。所以,没有音乐的生活是灰色的,我也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充满旋律。所以在课前我选择播放《爱的奉献》,借助音乐的魅力,挖掘歌词内涵,渲染气氛,进入教学,通过音乐刺激学生心灵,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三、可以有生活化的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可以将生活引入思品课堂,用生活化的思想指导教学,把教学活动放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强烈愿望。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情境教学。如在讲为什么要奉献自己爱的时候,播放了感动中国人物白芳礼的视频,以一位蹬三轮车的老人帮助贫困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示了人性的大爱,用最柔软的情愫深深打动学生,再让学生结合这一典型的模范人物,讨论奉献自己的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合作探究,理解关爱他人的积极意义,明白人与人相处需要爱,世界需要爱,只有人人都献出爱,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四、应把握恰当的教育契机
回顾这次参赛,我认为有几处做得比较好:
1.适时给予学生表扬。在让学生回忆分享曾经的感动时,有个女生深情地诉说了自己的经历:她以前并不是一位成绩特别优秀的女生,每次考试都考不好,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而她的妈妈从来没有责备她,而是对她说:女儿,你在妈妈心中永远是最棒的。在妈妈的鼓励下她逐步调整心态,进步飞速。而这位女生在当天课堂上也表现得非常活跃,多次回答问题。因此我由衷地表扬了她,对她说,在老师心目中你同样优秀,同样出色。我想,这虽然只是来自一位陌生老师的一句普通而简单的表扬,但这位女生或许会永远铭记这一刻,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所以,或许说者无心,但是听者有意,请别吝啬你的表扬。
2.善于捕捉细节。在学生写对父母、同学、老师甚至陌生人的一句感谢的话的时候,我一边观察学生的进展情况,一边留意他们都是写给谁的,发现很多学生都写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或者是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而有一位学生写了感谢同学点点滴滴的真情,在其他同学做了交流之后,我便叫她与我们一起分享,并问她要感激的同学在班上吗,她是谁,这位学生直接说出了班上同学的名字,所有同学都情不自禁为她们的友谊鼓起了掌。
3.允许有意外。现在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过早懂事,甚至圆滑,在探讨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要扶的,而有一位男生悄悄地说:我不扶。在几个学生回答了扶的理由之后,我便叫他起来回答,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犹豫地说会扶,我当时忍不住笑了,他也明白了我的意思,直截了当地问我,老师你希望我说扶还是不扶啊,我告诉他请说出你最真实的心声,然后他的话匣子一下子打開了,义愤填膺地说,我不扶,因为遇到过扶了老人以后反被误认为肇事者的伤心经历,他的回答自然也赢得了很多听课老师和同学的笑声和掌声。所以在课堂上也需要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有了这位男生意外的、不一样的回答,老师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引导与总结,最后达成共识。
五、应有更多“生本”意识的体现
在当下课堂改革中,我们常会听到“生本”一词,其核心就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参与与创新中开发资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灵动的课堂,进行师生双边对话和多边对话,在有深度的感受、倾听、对话、思考和质疑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因此我们也可喜地发现在每次听课过程中,经常能看到小组讨论、探究甚至辩论的环节,只是有时候分组讨论成为一种开课必不可少的形式,求其形而失其神。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所以,思品教师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并敢于超越教材,既然组织活动就要讲够,议透,进行最真实的对话,从而建立起信任、合作又有竞争的“教学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也使教师尽快摆脱精神保姆的束缚,释放学生,解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