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开课是教师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课程教授形式,是老师们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有益的研究活动。本文从公开课的准备、上课过程中的调整、课后的反思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公开课 进步
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每次活动,除了学生,一般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有益的研究活动。但公开课应该是教师授课水平的真实展示,应该把公开课当成是一种发现问题,集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而不应该是仅仅展示老师好的一方面,而把问题掩藏起来,这样做是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的。
在最近的一年中,我经历了两次公开课的洗礼,通过这两次课的锻炼,我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种进步也获得了老师们和领导的肯定,在此将这两次公开课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希望自己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也能供老师们参考评判。公开课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
公开课的准备活动是上公开课过程中最繁复的部分,老师们在得知自己需要上公开课的时候就会有计划的开始准备,在我工作的前三四年,准备一节公开课基本要用大概两到三天的时间,将本课内容整理一遍,做好多媒体课件,然后将基本的步骤环节写在纸上,开始死记硬背,之后再进行进一步的熟悉,上课时临场发挥,之后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事实上,之前确实将公开课当成了必须完成的一种任务,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公开课对自身的水平提高有限。如此数次之后,我对于自己的水平总是没有明显进步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寻求突破与改变,而转机也随之来临。2012年,大兴区举办了公开课比赛,我作为历史组的代表准备参加,当时的课堂内容决定是《五四爱国运动》。我精心准备了一节课,但在上完第一次的试讲课后就感觉到很糟糕,那节课我的准备就是把一切能找到的材料进行汇编,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就上课了,这种程度的课是不能代表历史组的,所以我的课受到了老师们的批评指正,那次经历让我很受刺激,但却真正的受益良多。从那以后,我对于如何上公开课有了自己的认识,我认为,一节好的公开课的准备工作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自问自答。在《五四爱国运动》那次不太成功的试讲后,老师们评课时的提问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那几个问题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你这节课想让学生学到什么?学生学会了吗?你的材料有用吗?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感到满意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进步的方向。于是在另一节公开课《新航路的开辟》的准备阶段,我就先问了自己几个问题: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怎么学会知识?你的材料有哪些?学生的积极性怎么调动?本课的深度如何体现?情感态度方面想让学生学到什么?然后自己进行回答:我的目标是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与影响;学生通过观看我准备的材料然后经过思考和理解学会知识,并且要落实在书中进行巩固;我的材料应该包括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用多方面的刺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幽默的语言与有意思的图片和视频来调动;本课深度通过引导学生从材料的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来体现;情感方面我想让学生能够体会勇气、智慧和毅力对人生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我这节《新航路的开辟》在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为后面的设计打好了基础。
2、 搭好框架。一节公开课的质量好坏,和一节课的框架设计是分不开的。框架是支撑起一节课的骨干,有一个好的框架会让本课的层次有明显的提高。比如《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我的原始设计是: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二、五四运动的过程,三、五四运动的精神,这样的设计显得有些平淡,后来经过修改变成了:一、风雨如晦,二、激情燃烧,三、精神财富,四、继承发扬,这种设计依然是原来的内容,但看上去似乎变得更有水平,所以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在设计时应该先想想一节课的框架构建,这可以有效提高一节课的质量,并有助于教师理清思路,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
3、避免错误。在《五四爱国运动》一课的那次失败的试讲后,通过老师们的评课我深深的意识到如果没有准备好就上公开课是多么的不负责任,所以在公开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最低级的错误,例如:不要盲目的把手中的资料进行简单的堆砌就走上讲台,不要忽略学生而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要想当然的不经实践就以为这个设计肯定效果不错,更不要只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而忽略了更应该关注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都是一定要避免的,否则会对公开课造成严重的伤害。
4、 展示亮点。在公开课的活动中,一节好课是需要亮点的。亮点可以是幽默的语言,也可以是隽秀的板书,可以是师生的互动,也可以是精彩的设计,可以是精辟的小结,也可以是激思的设问,它会根据每位教师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风格而异彩纷呈。要在公开课中展示出亮点,就要有对自己的充分了解,比如我自己的风格偏向在黑板中添加简笔画,所以我的课中基本都会有简笔画的存在,而且这种形式已经随着我的不断应用而逐渐成熟,并为本校老师们所熟知,所以在《新航路的开辟》公开课的准备中,我把设计的简笔画展示出来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成为了本课中的亮点。另外在本课的总结中,我把板书总结成了四句打油诗:欲从海路往东方,扬帆出海去远航,世界从此生剧变,精神财富永流传,这种总结方式让学生眼前一亮,也起到了很好的总结效果。因此,一节课的亮点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优秀一面展示出来,让课堂更加精彩。
5、学生感受。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对学生如何学习渐渐成为了评价一节公开课的标准之一。若是一节公开课教师表现非常精彩,而学生却反映平平,可能会使这节课的评价降低很多,而要让学生能够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喜欢看视频材料,喜欢看图片材料,喜欢听幽默的语言,喜欢听老师的夸奖,喜欢展示自身的不同,喜欢体验成功与进步的感觉,还喜欢与课堂内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课堂小故事等,若是我们的课堂能够多多从这些方面入手,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们讨厌长篇大论的文字材料,讨厌长时间的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讨厌老师滔滔不绝而忽略学生的感受,讨厌老师的讽刺,还讨厌平淡的课堂过程,出现了这种情况,老师们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受到本节课缺乏学生的配合,显得累且孤独,而这又很难临时改变,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讲了。因此,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多考虑学生的感受,是很有必要的。 6、实践修改。在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完成之后,其实仍需要打磨,我们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更好的方法,找出更多的亮点,然后需要更多的修改,我们不必遮掩自身的问题,只展现美好的一面,但也不必匆匆上阵,给大家带来更多的遗憾。设计是一回事,而实践是另一回事,教学设计好不好,是需要检验的。所以在公开课的准备中,我认为一两次的试讲是有必要的,毕竟准备更充分的一节课,也会给上课的老师更多的自信,给听课的老师们更多的启发,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在正式上课前一两天,大的改动应该尽量避免,因为如果改动过大,可能会缺乏相应的准备,效果难以保证,甚至可能还不如之前的设计。
7、寻求支援。一节公开课的成功往往和老师的个人努力分不开,但也需要同事们的帮助和学生的配合,无论是谁,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更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们请教,拓宽思路,学习经验,尤其是来自老师们的批评意见,更是进步的阶梯,要好好把握,我本人便是如此,如果没有那一次“凶狠”的评课,恐怕我现在仍是当初的水平吧。
二、课中调整
当公开课准备完毕后,上课的时候还会出现让人头痛的事情,那就是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越多,上课老师和学生们就越紧张,尤其是青年教师们,经常出现口误,忘词等情况,而学生的反应就更有可能让人痛苦,那就是由于紧张而出现的沉默。我的《五四爱国运动》一课,在试讲中3班的学生表现很好,而正式授课时2班同学面对我的问题选择了集体沉默,让我的心一下沉到了谷底,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任我如何引导学生也难有活跃的表现,而这也影响到了我的情绪,真是一损俱损啊。这次经历让我不得不反思,在公开课中学生紧张沉默怎么办?课堂气氛沉闷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觉得音乐很有帮助,音乐可以创设一个比较好的情景,也可以有效缓解老师和学生的紧张情绪。另外我发现笑声可以有效的缓解课堂无趣沉闷的情况,当学生们开始笑起来,对我来说,这堂课就好办了,所以,我就尽量的制造和利用笑声,来调整课堂气氛。笑声的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通过课前的教学设计,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来让学生放松,参与到课堂中来;可以用幽默的语言,一些小笑话来让学生活跃起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答案,让学生们的情绪得到缓解。尤其是学生回答错误时同学们发出的笑声这种难得的课堂生成的情况更是珍贵,一旦出现,稍加引导,就会使刚才还沉闷的课堂立刻变得活跃。所以,公开课中的临时调整,对于公开课的成功很有影响,各种意外的情况其实都是很好的机会,善加利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课后反思
反思《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我会想到自己在教学框架的问题上反复琢磨,难有灵感,会想到在教学的深度方面不断尝试,寻求突破,会想到在睡梦中仍会反复的熟悉教学过程而休息不好的情况。但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而言,这些都是值得的,通过这一次公开课的活动,我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在于语言和简笔画,不足在于知识的落实与深度的挖掘,学到了上课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的技巧,明白了框架的重要作用,真正的取得了突破,常态课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也获得了大兴区公开课评比的一等奖。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提高了信心,在另一次的《新航路的开辟》公开课中获得了专家与区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的好评,而这些进步的取得和课后反思是分不开的。正是有了不断的积淀,我才能一点一滴的提高自身的水平。
因此,对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而言,公开课的课后反思才是最重要的。在反思中,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寻求进步。通过老师们的评课和自己的感想认识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在常态课中继续应用,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常态课中尽量避免,通过公开课展示自己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是更重要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将公开课和常态课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成为自己进步的助力,让反思成为进步的阶梯。
综上所述,从公开课的准备,授课过程和课后反思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关键词:公开课 进步
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每次活动,除了学生,一般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有益的研究活动。但公开课应该是教师授课水平的真实展示,应该把公开课当成是一种发现问题,集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而不应该是仅仅展示老师好的一方面,而把问题掩藏起来,这样做是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的。
在最近的一年中,我经历了两次公开课的洗礼,通过这两次课的锻炼,我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种进步也获得了老师们和领导的肯定,在此将这两次公开课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希望自己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也能供老师们参考评判。公开课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
公开课的准备活动是上公开课过程中最繁复的部分,老师们在得知自己需要上公开课的时候就会有计划的开始准备,在我工作的前三四年,准备一节公开课基本要用大概两到三天的时间,将本课内容整理一遍,做好多媒体课件,然后将基本的步骤环节写在纸上,开始死记硬背,之后再进行进一步的熟悉,上课时临场发挥,之后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事实上,之前确实将公开课当成了必须完成的一种任务,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公开课对自身的水平提高有限。如此数次之后,我对于自己的水平总是没有明显进步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寻求突破与改变,而转机也随之来临。2012年,大兴区举办了公开课比赛,我作为历史组的代表准备参加,当时的课堂内容决定是《五四爱国运动》。我精心准备了一节课,但在上完第一次的试讲课后就感觉到很糟糕,那节课我的准备就是把一切能找到的材料进行汇编,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就上课了,这种程度的课是不能代表历史组的,所以我的课受到了老师们的批评指正,那次经历让我很受刺激,但却真正的受益良多。从那以后,我对于如何上公开课有了自己的认识,我认为,一节好的公开课的准备工作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自问自答。在《五四爱国运动》那次不太成功的试讲后,老师们评课时的提问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那几个问题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你这节课想让学生学到什么?学生学会了吗?你的材料有用吗?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感到满意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进步的方向。于是在另一节公开课《新航路的开辟》的准备阶段,我就先问了自己几个问题: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怎么学会知识?你的材料有哪些?学生的积极性怎么调动?本课的深度如何体现?情感态度方面想让学生学到什么?然后自己进行回答:我的目标是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与影响;学生通过观看我准备的材料然后经过思考和理解学会知识,并且要落实在书中进行巩固;我的材料应该包括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用多方面的刺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幽默的语言与有意思的图片和视频来调动;本课深度通过引导学生从材料的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来体现;情感方面我想让学生能够体会勇气、智慧和毅力对人生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我这节《新航路的开辟》在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为后面的设计打好了基础。
2、 搭好框架。一节公开课的质量好坏,和一节课的框架设计是分不开的。框架是支撑起一节课的骨干,有一个好的框架会让本课的层次有明显的提高。比如《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我的原始设计是: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二、五四运动的过程,三、五四运动的精神,这样的设计显得有些平淡,后来经过修改变成了:一、风雨如晦,二、激情燃烧,三、精神财富,四、继承发扬,这种设计依然是原来的内容,但看上去似乎变得更有水平,所以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在设计时应该先想想一节课的框架构建,这可以有效提高一节课的质量,并有助于教师理清思路,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
3、避免错误。在《五四爱国运动》一课的那次失败的试讲后,通过老师们的评课我深深的意识到如果没有准备好就上公开课是多么的不负责任,所以在公开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最低级的错误,例如:不要盲目的把手中的资料进行简单的堆砌就走上讲台,不要忽略学生而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要想当然的不经实践就以为这个设计肯定效果不错,更不要只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而忽略了更应该关注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都是一定要避免的,否则会对公开课造成严重的伤害。
4、 展示亮点。在公开课的活动中,一节好课是需要亮点的。亮点可以是幽默的语言,也可以是隽秀的板书,可以是师生的互动,也可以是精彩的设计,可以是精辟的小结,也可以是激思的设问,它会根据每位教师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风格而异彩纷呈。要在公开课中展示出亮点,就要有对自己的充分了解,比如我自己的风格偏向在黑板中添加简笔画,所以我的课中基本都会有简笔画的存在,而且这种形式已经随着我的不断应用而逐渐成熟,并为本校老师们所熟知,所以在《新航路的开辟》公开课的准备中,我把设计的简笔画展示出来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成为了本课中的亮点。另外在本课的总结中,我把板书总结成了四句打油诗:欲从海路往东方,扬帆出海去远航,世界从此生剧变,精神财富永流传,这种总结方式让学生眼前一亮,也起到了很好的总结效果。因此,一节课的亮点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优秀一面展示出来,让课堂更加精彩。
5、学生感受。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对学生如何学习渐渐成为了评价一节公开课的标准之一。若是一节公开课教师表现非常精彩,而学生却反映平平,可能会使这节课的评价降低很多,而要让学生能够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喜欢看视频材料,喜欢看图片材料,喜欢听幽默的语言,喜欢听老师的夸奖,喜欢展示自身的不同,喜欢体验成功与进步的感觉,还喜欢与课堂内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课堂小故事等,若是我们的课堂能够多多从这些方面入手,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们讨厌长篇大论的文字材料,讨厌长时间的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讨厌老师滔滔不绝而忽略学生的感受,讨厌老师的讽刺,还讨厌平淡的课堂过程,出现了这种情况,老师们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受到本节课缺乏学生的配合,显得累且孤独,而这又很难临时改变,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讲了。因此,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多考虑学生的感受,是很有必要的。 6、实践修改。在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完成之后,其实仍需要打磨,我们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更好的方法,找出更多的亮点,然后需要更多的修改,我们不必遮掩自身的问题,只展现美好的一面,但也不必匆匆上阵,给大家带来更多的遗憾。设计是一回事,而实践是另一回事,教学设计好不好,是需要检验的。所以在公开课的准备中,我认为一两次的试讲是有必要的,毕竟准备更充分的一节课,也会给上课的老师更多的自信,给听课的老师们更多的启发,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在正式上课前一两天,大的改动应该尽量避免,因为如果改动过大,可能会缺乏相应的准备,效果难以保证,甚至可能还不如之前的设计。
7、寻求支援。一节公开课的成功往往和老师的个人努力分不开,但也需要同事们的帮助和学生的配合,无论是谁,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更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们请教,拓宽思路,学习经验,尤其是来自老师们的批评意见,更是进步的阶梯,要好好把握,我本人便是如此,如果没有那一次“凶狠”的评课,恐怕我现在仍是当初的水平吧。
二、课中调整
当公开课准备完毕后,上课的时候还会出现让人头痛的事情,那就是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越多,上课老师和学生们就越紧张,尤其是青年教师们,经常出现口误,忘词等情况,而学生的反应就更有可能让人痛苦,那就是由于紧张而出现的沉默。我的《五四爱国运动》一课,在试讲中3班的学生表现很好,而正式授课时2班同学面对我的问题选择了集体沉默,让我的心一下沉到了谷底,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任我如何引导学生也难有活跃的表现,而这也影响到了我的情绪,真是一损俱损啊。这次经历让我不得不反思,在公开课中学生紧张沉默怎么办?课堂气氛沉闷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觉得音乐很有帮助,音乐可以创设一个比较好的情景,也可以有效缓解老师和学生的紧张情绪。另外我发现笑声可以有效的缓解课堂无趣沉闷的情况,当学生们开始笑起来,对我来说,这堂课就好办了,所以,我就尽量的制造和利用笑声,来调整课堂气氛。笑声的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通过课前的教学设计,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来让学生放松,参与到课堂中来;可以用幽默的语言,一些小笑话来让学生活跃起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答案,让学生们的情绪得到缓解。尤其是学生回答错误时同学们发出的笑声这种难得的课堂生成的情况更是珍贵,一旦出现,稍加引导,就会使刚才还沉闷的课堂立刻变得活跃。所以,公开课中的临时调整,对于公开课的成功很有影响,各种意外的情况其实都是很好的机会,善加利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课后反思
反思《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我会想到自己在教学框架的问题上反复琢磨,难有灵感,会想到在教学的深度方面不断尝试,寻求突破,会想到在睡梦中仍会反复的熟悉教学过程而休息不好的情况。但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而言,这些都是值得的,通过这一次公开课的活动,我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在于语言和简笔画,不足在于知识的落实与深度的挖掘,学到了上课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的技巧,明白了框架的重要作用,真正的取得了突破,常态课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也获得了大兴区公开课评比的一等奖。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提高了信心,在另一次的《新航路的开辟》公开课中获得了专家与区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的好评,而这些进步的取得和课后反思是分不开的。正是有了不断的积淀,我才能一点一滴的提高自身的水平。
因此,对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而言,公开课的课后反思才是最重要的。在反思中,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寻求进步。通过老师们的评课和自己的感想认识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在常态课中继续应用,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常态课中尽量避免,通过公开课展示自己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是更重要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将公开课和常态课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成为自己进步的助力,让反思成为进步的阶梯。
综上所述,从公开课的准备,授课过程和课后反思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