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系统有完善的服务设施、便捷的信息通讯等配套系统。人们对建筑物功能的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强,这就使传统电气系统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就严重制约了现代建筑功能的拓展。因此,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
1、智能建筑
所谓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现代社会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的成果,就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其基本内涵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内的各功能子系统,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大楼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管理。
2、楼宇自动化控制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现代智能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是指通过具有高速处理能力的现场控制器对楼宇中的空调系统、变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和电梯系统等设备实现集散控制。主要特点是优化建筑物内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节省建筑设备能耗,提高建筑设备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室内办公和居住环境,以及提高设备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运行费用。
现代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其主要优势表现在,实现了设备与系统全工作流程的高效监控,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数字化监控,准确及时的把控制中心的指令传达到整个系统,并能将反馈信息同时传递到控制中心,以实现对整个系统高效、实时、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同时系统的联动性将不断提高,通过控制中心能联动相关系统,及时实现预设的各种方案。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能也将得到不断的加强。整个系统的数据信息将更加完备,计算也将更加精确。
二、现代智能建筑中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实现
1、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1.1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1.1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与输入,也就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
1.1.2对采集到的被控量及给定量进行逻辑运算,其运算结果作为控制信号传送给控制器,即实现实时的控制策略。
1.1.3完成实时的控制输出,根据预先编制的控制策略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从而完成控制任务。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梯与综合布线系统等。
2、建筑自控系统功能的实现
空调系统主要针对冷水机组、热交换系统、蓄冷系统、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和空调末端系统等进行自动化控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监视、故障报警、启停程序配置、机组运行均衡控制及能耗累计。并通过室内外温度、CO2 浓度的监测有效控制室内的温度和空气质量。给排水系统主要是监视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液位监测、超高与超低水位报警。智能照明系统主要对室内及公共区域的照明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控制,以达到自动控制和节能的目的。电梯监控系统主要对电梯的运行状况、故障、运行进行监控和管理。供配电系统的监控主要对配电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对建筑物内的用电量自动统计与管理。消防控制系统主要由火灾探测器、消防广播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及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等组成,通过现场探测器实现对楼内火灾的监控并联动相关系统实施灭火。由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及对讲系统等组成了安全防范控制系统,实现楼宇的安全管理。除此之外,根据不同智能建筑功能需求的不同,还可因地制宜的设置一些特殊子系统,如停车场管理系统、一卡通服务系统、物业管理应用系统、智能家居服务系统等,实现个性化的自动控制管理。
三、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TN-S 系统
TN-S系统是指将中性线N与PE保护接地线严格分开的一个低压配电系统,是采用PE线加上三相四线的接地系统。PE保护接地线和中性线N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处进行共同接地外,两线在其他地方均不再出现电气连接。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PE线不携带电,而中性线N携带电。这种接地系统具备可靠、安全的基准电位,PE线应保持连线,对地不产生电压,因此金属外壳的设备在PE线上可靠、安全。所以,TN-S系统适合作为智能化建筑中的电气接线系统。智能建筑中,使用的单相设备较多,单相负荷大,通常显示三相负荷是不平衡的,因此需在中性线N中携带随机电流。另外,由于使用荧光灯照明较多,其产生3次谐波都叠加在中性线N上,增加了N线的电流量,若将N线连接到设备外壳,可造成火灾或电击等完全事故;若是在TN-S系统里把N线与PE线同时连接到设备外壳上,那么造成的危险会更大,连接到PE线的所有设备,其外壳都会带电,这会扩大电击事故范围;若将PE线、中性线N以及直流接地线同时连接在一起,不仅会发生上述描述的危险事件,还会导致电子设备受到强烈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智能建筑需要设置电子设备的交流工作接地、直流接地以及安全保护接地,普通建筑也需设置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接地。除此之外,由于智能建筑中增加有计算机室、火灾和消防报警监控房、程控交换机房,还有许多易受电磁波信号干扰的该高科技、精密电子设备,因此在智能楼房的设计和建筑施工中,还需考虑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的需求。
2、TN-C-S系统
TN-C-S系统是由2个接地系统构成,即TN-C系统和TN-S系统,PE线与N线的连接点即为分界面。该系统通常应用在智能建筑中供电由区域在变电时所引来的空间环境,在进户前选用TN-C系统,进户位置处应做重复接地,进户后采用TN-S系统。TN-S系统显著提高了安全性,保证人和物的安全。如果同时采取接地引线、各自分开从接地处引出、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等方法可以使电子设备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因此,TN-C-S系统可作为智能化建筑楼宇的一种接地系统。
3、交流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 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4、安全保护接地方式
在智能化建筑内具有较多强电设、弱点设备设施以及构件和不带电导电设备,因此需要采用严格、系统的安全保护接地方法。如果安全保护接地工作做得不好,当电子设备的绝缘出现损坏时,其外壳就很容易携带电,人或物不小心接触到此类问题电气设备,极有可能会被电击伤,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死亡,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智能建筑内应选用严格安全保护接地设备,其主要是把电气设備非带电的部分与接地体相连接的部位选用金属进行连接,把保护接地线与智能建筑内的用电仪器进行连接,其附近范围的金属构件最好也进行连接,但应注意不能其与中线相互连接。
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电气自动化逐渐朝智能化及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因此与较多的产业及领域有所涉及,促使技术更新逐渐朝快速且复杂的方向前进。要求我们应对高新技术中的养分得到充分吸收,促使智能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的新局面得到合理开展。
参考文献
[1]蒋新芬,赵寒雁,邬雷争,袁飞,宋赵君.智能建筑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
[2] 樊耀华.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理论研究,2012(05):49-50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
1、智能建筑
所谓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现代社会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的成果,就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其基本内涵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内的各功能子系统,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大楼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管理。
2、楼宇自动化控制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现代智能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是指通过具有高速处理能力的现场控制器对楼宇中的空调系统、变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和电梯系统等设备实现集散控制。主要特点是优化建筑物内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节省建筑设备能耗,提高建筑设备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室内办公和居住环境,以及提高设备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运行费用。
现代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其主要优势表现在,实现了设备与系统全工作流程的高效监控,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数字化监控,准确及时的把控制中心的指令传达到整个系统,并能将反馈信息同时传递到控制中心,以实现对整个系统高效、实时、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同时系统的联动性将不断提高,通过控制中心能联动相关系统,及时实现预设的各种方案。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能也将得到不断的加强。整个系统的数据信息将更加完备,计算也将更加精确。
二、现代智能建筑中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实现
1、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1.1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1.1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与输入,也就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
1.1.2对采集到的被控量及给定量进行逻辑运算,其运算结果作为控制信号传送给控制器,即实现实时的控制策略。
1.1.3完成实时的控制输出,根据预先编制的控制策略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从而完成控制任务。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梯与综合布线系统等。
2、建筑自控系统功能的实现
空调系统主要针对冷水机组、热交换系统、蓄冷系统、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和空调末端系统等进行自动化控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监视、故障报警、启停程序配置、机组运行均衡控制及能耗累计。并通过室内外温度、CO2 浓度的监测有效控制室内的温度和空气质量。给排水系统主要是监视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液位监测、超高与超低水位报警。智能照明系统主要对室内及公共区域的照明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控制,以达到自动控制和节能的目的。电梯监控系统主要对电梯的运行状况、故障、运行进行监控和管理。供配电系统的监控主要对配电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对建筑物内的用电量自动统计与管理。消防控制系统主要由火灾探测器、消防广播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及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等组成,通过现场探测器实现对楼内火灾的监控并联动相关系统实施灭火。由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及对讲系统等组成了安全防范控制系统,实现楼宇的安全管理。除此之外,根据不同智能建筑功能需求的不同,还可因地制宜的设置一些特殊子系统,如停车场管理系统、一卡通服务系统、物业管理应用系统、智能家居服务系统等,实现个性化的自动控制管理。
三、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TN-S 系统
TN-S系统是指将中性线N与PE保护接地线严格分开的一个低压配电系统,是采用PE线加上三相四线的接地系统。PE保护接地线和中性线N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处进行共同接地外,两线在其他地方均不再出现电气连接。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PE线不携带电,而中性线N携带电。这种接地系统具备可靠、安全的基准电位,PE线应保持连线,对地不产生电压,因此金属外壳的设备在PE线上可靠、安全。所以,TN-S系统适合作为智能化建筑中的电气接线系统。智能建筑中,使用的单相设备较多,单相负荷大,通常显示三相负荷是不平衡的,因此需在中性线N中携带随机电流。另外,由于使用荧光灯照明较多,其产生3次谐波都叠加在中性线N上,增加了N线的电流量,若将N线连接到设备外壳,可造成火灾或电击等完全事故;若是在TN-S系统里把N线与PE线同时连接到设备外壳上,那么造成的危险会更大,连接到PE线的所有设备,其外壳都会带电,这会扩大电击事故范围;若将PE线、中性线N以及直流接地线同时连接在一起,不仅会发生上述描述的危险事件,还会导致电子设备受到强烈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智能建筑需要设置电子设备的交流工作接地、直流接地以及安全保护接地,普通建筑也需设置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接地。除此之外,由于智能建筑中增加有计算机室、火灾和消防报警监控房、程控交换机房,还有许多易受电磁波信号干扰的该高科技、精密电子设备,因此在智能楼房的设计和建筑施工中,还需考虑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的需求。
2、TN-C-S系统
TN-C-S系统是由2个接地系统构成,即TN-C系统和TN-S系统,PE线与N线的连接点即为分界面。该系统通常应用在智能建筑中供电由区域在变电时所引来的空间环境,在进户前选用TN-C系统,进户位置处应做重复接地,进户后采用TN-S系统。TN-S系统显著提高了安全性,保证人和物的安全。如果同时采取接地引线、各自分开从接地处引出、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等方法可以使电子设备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因此,TN-C-S系统可作为智能化建筑楼宇的一种接地系统。
3、交流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 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4、安全保护接地方式
在智能化建筑内具有较多强电设、弱点设备设施以及构件和不带电导电设备,因此需要采用严格、系统的安全保护接地方法。如果安全保护接地工作做得不好,当电子设备的绝缘出现损坏时,其外壳就很容易携带电,人或物不小心接触到此类问题电气设备,极有可能会被电击伤,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死亡,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智能建筑内应选用严格安全保护接地设备,其主要是把电气设備非带电的部分与接地体相连接的部位选用金属进行连接,把保护接地线与智能建筑内的用电仪器进行连接,其附近范围的金属构件最好也进行连接,但应注意不能其与中线相互连接。
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电气自动化逐渐朝智能化及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因此与较多的产业及领域有所涉及,促使技术更新逐渐朝快速且复杂的方向前进。要求我们应对高新技术中的养分得到充分吸收,促使智能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的新局面得到合理开展。
参考文献
[1]蒋新芬,赵寒雁,邬雷争,袁飞,宋赵君.智能建筑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
[2] 樊耀华.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理论研究,2012(0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