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对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相关研究的简单总结,明确心理资本可能会对高校学生创业意向产生的影响,对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与韧性4个维度的影响予以涉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如强化学生心理资本、改革创业教育等,以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创业意向水平,助力创业活动取得最终的成功。
关键词:心理资本,高校学生,创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针对高校学生创业,我国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制度与资源等各个方面支持与鼓励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此外,各高校亦进行学生创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创业咨询辅导服务。然而尽管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我国进行创业的高校学生占比依旧非常低,这不免引人深思。学者研究表明,个体的意向是其行为的唯一且最为有效的预测变量,若是没有创业意向,创业行为便不会发生。所以,对我国高校学生的创业意向加以了解,以此为基础开展科学而又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工作,对于发挥高校学生创业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实现对“大众创业”战略的有效落实有着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心理资本这一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1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的相关研究
心理资本的相关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提出,Seligman在研究积极心理学之时将其引入其中,针对什么是心理资本、怎样获得心理资本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Luthans等人借助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框架对心理资本进行界定,强调它是个体在不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状态,对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以及韧性4个维度予以涉及,表现出可测量性、可管理性以及可开发性的特点。现阶段,这一观点已经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2心理资本对高校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2.1自我效能感影响创业意向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有足够的信心去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相信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终会取得成功。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相信自己如果进行创业的话会取得成功,因而会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在诸多创业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高自我效能感的高校学生认为自己拥有很多的创业机会,尽管前路会有诸多的风险等待着他们,他们依旧相信自己可以很好的克服。作为创业意向的一个重要驱动力,自我效能感能够促使高校学生不断挖掘与发挥自己的优势及特长,增强他们创业的积极性,且一旦作出创业的决定,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活动之中。
2.2乐观影响创业意向
乐观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不管是对于现在还是今后将要发生的事情,乐观的人都会对成功进行积极的归因,这无疑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对高校学生创业态度及意愿产生积极影响。如果一个学生具备乐观的心态及精神,他便会相信自己会取得很好的创业结果,由此一来,便会以一个主动而又积极的态度及行为投入至创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这又会为创业活动的成功率提供相应的保证。
2.3希望影响创业意向
希望是个体在设定具体的目标之后,可以积极地朝着目标努力与奋斗,并在此过程中始终对一个积极的情绪予以保持。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希望可以为他们提供进步的动力,充满希望的高校创业人员会为自己制定具体的创业目标,且一步步地朝着目标前进,在完成相应的短期目标之后,会给予自己相应的奖励,坚定进一步完成下一个目标的信念。各个阶段目标的实现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激励,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积累,创业的学生自信心会更强,长期以往,这种体验会发展为他们创业过程中稳定的心理资本。
2.4韧性影响创业意向
韧性体现的是个体可以在困境中快速回弹,不被其打败。具有韧性的高校学生往往会有更加强烈的创业意向,面对挫折时,他们可以果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有序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坚定不移地为创业目标的最终实现作出努力。另外,韧性还有利于高校学生对自身优势及潜能进行挖掘,让他们更加清楚自己已经具备以及尚需开发的资源,在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过程中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3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学生创业意向水平的提升策略
3.1强化学生心理资本
高校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不只是学习相应的创新知识与增强一定的创业技能,它更加重要的是对一种理念的体现,是对一种心理品质的树立、培养以及挖掘。创业成功的难度非常大,很多时候都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它会在很大程度上考验创业人员的心理素质。为了培养高校学生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更好地去接受创业过程中的新事物、新观念以及新思想,不断增强其创造性,一旦有问题发生,做到灵活与积极地去面对,并在创业过程中实现对胜任感以及幸福感的体验,高校应进行相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发学生的心理资本,对他们的良好心态进行培养,同时,对其综合素质与能力予以强化,这可以为其今后实现顺利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2改革创业教育
现阶段,高校对学生开展的创业教育多以显性知识与技能的传播为重点,对创业心理素质会影响高校学生由潜在创业人员转变为现实创业人员这一前提条件有所忽视,对此,高校应基于对心理资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与韧性四个维度理念与方法的运用,进行高校学生创业素质养成新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对他们的优秀创业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此实现对学生良好创业意向及人格的塑造。
4结语
支持与鼓励高校学生创业现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迫切任务之一,而学生的心理资本会对其创业意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高校应将学生心理资本的强化作为入手点,对创业教育进行改革,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创业意愿,增强其创业能力,助力创业活动的成功开展。
参考文献
[1]毕鵬飞,邵爱婷,俞群俊,等. 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20(5):14-16. DOI:10.3969/j.issn.1007-7243.2020.05.012.
[2]赵倩,陈国鹏. 职业价值观、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创业意向[J]. 继续教育研究,2018(2):48-53.
[3]彭伟,张宏如,王燕.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116-120.
作者简介:李佩英(1993.01--),性别:女,籍贯:广西南宁,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心理资本,高校学生,创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针对高校学生创业,我国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制度与资源等各个方面支持与鼓励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此外,各高校亦进行学生创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创业咨询辅导服务。然而尽管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我国进行创业的高校学生占比依旧非常低,这不免引人深思。学者研究表明,个体的意向是其行为的唯一且最为有效的预测变量,若是没有创业意向,创业行为便不会发生。所以,对我国高校学生的创业意向加以了解,以此为基础开展科学而又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工作,对于发挥高校学生创业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实现对“大众创业”战略的有效落实有着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心理资本这一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1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的相关研究
心理资本的相关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提出,Seligman在研究积极心理学之时将其引入其中,针对什么是心理资本、怎样获得心理资本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Luthans等人借助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框架对心理资本进行界定,强调它是个体在不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状态,对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以及韧性4个维度予以涉及,表现出可测量性、可管理性以及可开发性的特点。现阶段,这一观点已经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2心理资本对高校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2.1自我效能感影响创业意向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有足够的信心去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相信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终会取得成功。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相信自己如果进行创业的话会取得成功,因而会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在诸多创业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高自我效能感的高校学生认为自己拥有很多的创业机会,尽管前路会有诸多的风险等待着他们,他们依旧相信自己可以很好的克服。作为创业意向的一个重要驱动力,自我效能感能够促使高校学生不断挖掘与发挥自己的优势及特长,增强他们创业的积极性,且一旦作出创业的决定,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活动之中。
2.2乐观影响创业意向
乐观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不管是对于现在还是今后将要发生的事情,乐观的人都会对成功进行积极的归因,这无疑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对高校学生创业态度及意愿产生积极影响。如果一个学生具备乐观的心态及精神,他便会相信自己会取得很好的创业结果,由此一来,便会以一个主动而又积极的态度及行为投入至创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这又会为创业活动的成功率提供相应的保证。
2.3希望影响创业意向
希望是个体在设定具体的目标之后,可以积极地朝着目标努力与奋斗,并在此过程中始终对一个积极的情绪予以保持。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希望可以为他们提供进步的动力,充满希望的高校创业人员会为自己制定具体的创业目标,且一步步地朝着目标前进,在完成相应的短期目标之后,会给予自己相应的奖励,坚定进一步完成下一个目标的信念。各个阶段目标的实现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激励,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积累,创业的学生自信心会更强,长期以往,这种体验会发展为他们创业过程中稳定的心理资本。
2.4韧性影响创业意向
韧性体现的是个体可以在困境中快速回弹,不被其打败。具有韧性的高校学生往往会有更加强烈的创业意向,面对挫折时,他们可以果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有序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坚定不移地为创业目标的最终实现作出努力。另外,韧性还有利于高校学生对自身优势及潜能进行挖掘,让他们更加清楚自己已经具备以及尚需开发的资源,在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过程中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3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学生创业意向水平的提升策略
3.1强化学生心理资本
高校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不只是学习相应的创新知识与增强一定的创业技能,它更加重要的是对一种理念的体现,是对一种心理品质的树立、培养以及挖掘。创业成功的难度非常大,很多时候都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它会在很大程度上考验创业人员的心理素质。为了培养高校学生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更好地去接受创业过程中的新事物、新观念以及新思想,不断增强其创造性,一旦有问题发生,做到灵活与积极地去面对,并在创业过程中实现对胜任感以及幸福感的体验,高校应进行相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发学生的心理资本,对他们的良好心态进行培养,同时,对其综合素质与能力予以强化,这可以为其今后实现顺利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2改革创业教育
现阶段,高校对学生开展的创业教育多以显性知识与技能的传播为重点,对创业心理素质会影响高校学生由潜在创业人员转变为现实创业人员这一前提条件有所忽视,对此,高校应基于对心理资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与韧性四个维度理念与方法的运用,进行高校学生创业素质养成新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对他们的优秀创业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此实现对学生良好创业意向及人格的塑造。
4结语
支持与鼓励高校学生创业现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迫切任务之一,而学生的心理资本会对其创业意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高校应将学生心理资本的强化作为入手点,对创业教育进行改革,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创业意愿,增强其创业能力,助力创业活动的成功开展。
参考文献
[1]毕鵬飞,邵爱婷,俞群俊,等. 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20(5):14-16. DOI:10.3969/j.issn.1007-7243.2020.05.012.
[2]赵倩,陈国鹏. 职业价值观、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创业意向[J]. 继续教育研究,2018(2):48-53.
[3]彭伟,张宏如,王燕.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116-120.
作者简介:李佩英(1993.01--),性别:女,籍贯:广西南宁,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