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质量交通运输体系要强化系统思维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对改善人民生活和出行质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城乡建设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交通系统构建主要以缓解居民出行难、改善交通拥堵为目标,而现阶段居民对出行的便捷性、舒适度和个性化要求更加突显,低碳绿色交通发展正成为共识。同时,随着交通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共享交通、无人驾驶技术、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体系构建必须与时俱进,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模式及时响应和反馈。与新时代发展目标相适应,与全省区域空间格局新变化相适应,全面提升交通设施建设、管理、服务品质,以系统化思维谋划江苏高质量交通体系构建,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规划引领,实现交通和城镇空间深度融合


  首先是在规划上加强融合和互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在各层次城乡规划中,深度融合交通规划的相应内容,是构建高质量交通体系的重要保障。在新的机构调整和规划层次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交通对城镇空间的引导作用,明确区域空间规划体系和交通规划体系深度融合的技术、方法。在省域和次区域空间规划体系中,应融合区域交通规划,明确与城乡空间布局相协调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加强交通支撑开发的适应性分析,落实交通专项规划确定的交通网络和设施;在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层面,应融合交通详细设计。
  其次是在区域空间和城市空间两个层面加强发展思路的融合。在区域空间层面,江苏正在实施“1+3”区域空间重构。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度高、经济基础好、发展质态优,应强化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多层次交通网络的一体化建设,打造高效一体的客、货运枢纽体系,在交通管理和运营层面实现协同化和智能化;在其它区域空间内,强调轨道交通支撑和枢纽功能提升,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力,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在城市空间层面的融合,应采取差别化发展思路,在苏南城镇化率超过70%的地区,城市发展由增量型向存量型转变,交通围绕城市更新、城市双修等工作专注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苏中苏北仍处在加快城镇化的阶段,应发挥好交通引导作用,避免城市低密度、蔓延式扩张。
  再次是在城乡建设上加强融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与城乡空间发展时序结合,把握适度超前的要求,将交通引导发展深入落实到城乡建设中。大城市及以上规模城市应建立公交导向的城市开发和更新模式,大中运量公交系统建设要和城市建设进度相协调,严格落实公交场站配建制度。中小城市应强化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完善步行、自行车路权专用道、专用路系统。乡村交通应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结合旅游交通、生产生活交通需求,完善城镇、镇村公交系统,建设好区域风景路、旅游公路、“四好”农村公路等。

适度超前,补齐交通发展短板


  区域交通层面,应补齐铁路和航空两大短板。铁路发展不均衡、航空弱等实际问题是江苏交通运输中存在的两块短板。针对铁路、航空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在体制机制上加强探索,在规划建设等环节加快进度,掌握工作主动权。铁路方面,要加快构建“三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创新轨道交通建设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轨道交通自主规划建设运营模式,构建江苏省域轨道交通系统。航空方面,要优化民航空域运行环境,释放空域容量,培育壮大基地航空公司,加快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同时打造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
  城市交通层面,应重点补齐绿色交通体系的短板。江苏城市人口密度大、私人小汽车保有量高,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和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要将绿色交通体系构建作为重点。当前,省内大部分城市公交分担率不足20%,要进一步提升公交分担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公交场站设施建设,完善公交枢纽布局和一体化换乘衔接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强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车道建设,保障路权优先。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的要求,完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真正让居民路好走、车好骑。同时,结合省委省政府停车便利化工程要求,按照区域差别化理念,合理建设停车设施,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以人为本,加强交通精细化设计


  新的发展阶段对交通空间、出行品质、细节化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交通在满足人民基本出行需求的基础上,还要让人们走得安全、走得舒心、走得方便。因此,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精细化设计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当前,省内城市应重点关注客运枢纽和街道精细化设计。
  客运枢纽精细化设计应围繞改善乘客换乘体验和服务效率为目标。过去一段时间,我省已率先建成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南站为代表的一批大型综合客运枢纽,今后随着“十三五”全省高速铁路建设进入高峰期,将新建40多个中小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枢纽的综合立体化换乘设计对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间的无缝衔接、旅客零距离换乘尤为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应统筹整合各种交通方式,以乘客的生理、心理需求为导向,改变大广场、大空间和贪大求全的设计思路,强调小而精的精细化设计,打造人本化的综合客运枢纽。
  城市街道的精细化设计应当按照“完整街道”的理念,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路权划分,从车本位回归到人本位。当前,苏南城市已进入注重城市更新、城市双修的发展阶段,苏中、苏北城市也在提升城市品质,加强街道设计,促进交通有序,应当成为发展共识。通过设计更加便利、舒适、安全的街道,促进市民选择步行、公交与骑行等绿色交通方式。通过串联广场、绿地、水岸等公共活动空间,创造安全、宜人和富有吸引力的市民生活与休闲场所,增强社区活力和文化品质。在交通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塑造公共活动网络,并对街道空间界面的尺度、连续性、业态、出入口数量等要素加强管控。

顶层设计,完善交通发展法规政策体系


  江苏交通发展已由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现代化交通治理的新阶段,交通立法、交通政策、地方交通标准等顶层化设计是新时期交通治理的重要内容。过去一段时间,江苏交通规划的地方标准制定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江苏省公共交通规划导则》等系列技术导则和地方标准,对加强交通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在新时期,应推动江苏交通在立法、政策制定上有更大突破,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交通立法是完善交通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新修改的宪法赋予了设区市地方立法权,因此可积极尝试江苏地方交通立法的先试先行工作。首先是要加强交通规划地方立法工作,机场、高铁枢纽、城市快速路网、大中运量公共交通等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必须强化其规划的严肃性和刚性。针对当前交通规划刚性约束不强的问题,应制定地方交通规划法,结合空间体系规划层次,明确各层次交通规划的法定地位,加强交通规划的刚性内容约束力。其次是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如制定公共交通法、停车法,将重要交通专项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理顺管理体制,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念、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通过社会多方主体的合力共同构建法治交通。
  加强交通政策研究应对小汽车爆发式增长。江苏作为全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2017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600万辆,按照机动化发展一般规律,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汽车大规模普及带来的道路交通拥堵和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必须加强机动车保有和使用政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研究和技术储备。强化交通政策的定量化分析,用交通仿真和数据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特色引导,统筹共享交通和个体交通发展


  在当前新经济发展背景下,交通模式也悄然发生变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交通服务有机融合,形成了特色化的交通模式,共享交通、网约车、定制公交,交通服务更加丰富多元,交通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公众能够享受更加公平、高效、优质和便捷的服务。
  基于互联网的共享交通出现,改变了城市交通服务的供需模式,共享交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污染排放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填补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空白,与轨道交通实现了无缝衔接。但与此同时,共享交通带来的问题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考验。面对新兴交通模式,应坚持多方共治的原则,政府需要及时制定完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交通企业应履行自身义务,市民应积极参与,营造精准治理的氛围。
  在发展共享交通的同时,个性化特色交通需求也应充分重视,尤其是结合江苏特色空间体系和城乡特色风貌打造区域风景路和市民健身休闲网络。《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提出“8廊12片”省域特色空间体系,8条沿江、沿河、沿海、沿重要交通廊道的省域特色景观廊道,通过绿道风景路和文化线路等将12个重点特色风貌片串联成有机整体,塑造成为市民和游客认知江苏特色的重要景观廊道。城市内部应按照《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20年力争每个县(市、区)完成300公里左右健身步道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络化建设布局,利用山、林、湖、田、路等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健身步道的建设和运营,推动健身步道与休闲产业的互动融合。

科技支撑,挖掘现有交通设施潜力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交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改善城市交通带来了新机遇。许多发达国家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改善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欧洲提出了第五代道路的概念,采用智能化的交通设施,使道路具有更强的自动化和适应性。美国在《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中明确规定了智能交通系统的7大领域和29个用户服务功能,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在美国的应用已達80%以上。日本、韩国纷纷推出了智慧道路和智慧高速公路行动计划,将先进的交通感知设备和高速无线通信网作为公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交通信息的自动实时采集、传输与发布。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为江苏运用科技手段推动交通建设提供了借鉴。
  在当前江苏大部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难以大规模扩张的情形下,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充分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是改善和提升交通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应重点构建交通大数据平台,集成道路、城市公共交通、停车、枢纽、高速公路等涉及出行的各类数据,构建基于大数据的规划决策系统、交通管理系统,辅助规划决策和精细化交通管理。面向公众的交通出行服务可通过政府开放数据,激发社会创新力量,解决公众出行问题。针对当前交通突出问题,重点应在智能信号控制、智慧公交、智慧停车等领域加强科技手段应用,提升居民出行的便捷化程度。
  (作者系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与工程设计所所长)
其他文献
近日,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全省首批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对象名单出炉。代表浙江“顶配版”产业发展平台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是指面向重量级未来产业、万亩空间左右、千亿元以上产出的产业平台,被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大湾区十大标志工程之一。当前,国际化、创新化、智慧化成为产业集群发展新方向,浙江通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旨在打造以重量级未来产业为主导的创新
教育智慧是教育的一种良好品质,表现为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教育状态。教育智慧有利于教师领会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从而促使新课程有效实施;教育智慧能提升教师在教学过
在扩展的"中心-外围"模型框架内,利用全国性面板数据对城市房价与劳动力流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相对房价升高会阻碍劳动力的流动,导致就业率的下
目前,国人母语能力日益下滑,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小专题式大学语文教学,就是在中学的基础上,以作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情结及其作品作
通过搜集整理2001~2010年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进行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
安徽省今年把政务微博微信内容更新情况纳入全省政府网站季度抽查范围,抽查结果还将纳入全省政府网站年度绩效考评,从而强化政务新媒体常态化监管工作,规范全省政务微博微信建設和管理。重点解决更新不及时、不互动、“乱发声”等问题。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入驻“微博微信大厅”情况、综合影响力、内容更新情况、发布制度建设情况、网友留言事项办理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