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列入重点工作之中。文章从时代背景出发,着眼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时代性和长效性,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表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高校是青年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在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上也给出了精辟观点,他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
大学生正处在自身价值观和知识体系的形成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价值观正在迅猛传播,加之社会上不良思想、行为时有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3], “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时代性和长效性。
2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2.1 实行显隐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广泛性
所谓“显隐结合”即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以专门性、规范性的方式直接对教育对象进行公开、正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可采用课堂教学讲授、大众传媒宣传等方式进行理论灌输;二可采用社会服务、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三可采用对比教育、典型示范、激励教育等日常教育法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和理想信念[4]。
显性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定信念,树立科学、客观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显性教育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主体这一因素,而让教师处在教育环节的主导地位,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学生多为被动的接受教育,這就大大降低了理论灌输的教育效果和影响面,因此需要侧面、间接的“渗透”式教育,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以学生主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理论教育。
隐性教育又称“渗透”教育,是指采用“渗透”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自主接受教育的方式。一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合作精神、奋斗精神、人文素质等,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二可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三可在学生宿舍文化生活建设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自我约束以及沟通思辨能力;四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行为魅力和情感魅力去影响、启迪、塑造学生。
2.2 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基因、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及教育因素等的不同导致了人体在性格、认知能力、思辨能力等个性特征上的不一致,而高校学生又具有多专业、多类别和多层次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尊重差异和层次,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学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分类教育,避免思政教育“一刀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实施分类教育,一要加强不同性格特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性格开朗,愿意表露内心的学生可以采用对比教育、激励教育等方式进行正面的宣贯;对于孤僻内向的学生应该走进他的情感生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取渗透式的教育。二要加强不同学历层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本科生应该进行广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研究生则要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内涵教育,促使其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和社会主义发展实质。三要加强不同专业类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科类、理工科类、医疗卫生类学生在思维方式、专业特色、发展要求上都有一定区别,因此必须抓住关键问题,文科类学生应该接受全面深入的理论教育,理工科类学生则要进行逻辑性强的理论教育,医疗卫生类学生则要设置专业的伦理教育。四要加强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身体缺陷(疾病)、心理问题和少数民族等学生的详细特点,做到帮扶与教育引导同向而行,为每一类学生制定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5]。
2.3 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和大数据逐渐成为时代的标签,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并发表观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显得“不接地气、没有生气、缺乏底气”,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地位尴尬[6]。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时代在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就要用时代的产物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来武装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用自媒体、微媒体等手段将传统说教式、灌输式语言转换为更加亲切、更加容易被人接受的语言与大学生平等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7]。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向精细化、科学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思想特点,建立每一个大学生相对完整的信息库,然后在大数据系统下查找最具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不断总结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8]。这就让因材施教成为了可能,为分类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2.4 全面协同保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创新[9]。“全方位育人”则要求高校各个队伍都要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工作中来,只有高校的各支队伍全面参与、协同保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长期、有效的进行下去。
第一,高校党委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2]高校党委要树立“大思政”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战略性布局一体化运行,系统规划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10]。第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勤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確自己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改进管理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第三,高校专业教师在提高学术、科研水平的同时要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增加隐性渗透,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第四,高校图书馆、教务处、后勤中心、楼管物业等后勤保障及服务队伍要纳入全员育人的范畴之中,进行定期、集中培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强化育人理念,与全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协同作战,营造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3 结论
在当前的时代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影响国家发展未来的重要因素,高校必须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坚持开展显性教育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的教育模式,坚持因材施教、与时俱进,避免教育模式的僵化、过时,高校各层级、各部门要全面协同,切实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过程中发挥积极广泛的强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017-10-27.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 -9(01).
[3] 靳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任务的科学概括[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 (01):9-13.
[4] 王悦. 中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比较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2010.
[5] 东静蕾.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培训,2017,(09): 87.
[6] 吴如涛, 陶辉, 童春燕. 自媒体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 2017, (07): 90-91.
[7] 张秀玲, 狄利民. 新形势下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探析[J].思想战线, 2017,(06): 240-242.
[8] 胡静.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6.
[9] 郑永廷. 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1): 04-09.
[10] 杨晓慧. 加强高校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顶层设计[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 (03): 10-14.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表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高校是青年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在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上也给出了精辟观点,他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
大学生正处在自身价值观和知识体系的形成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价值观正在迅猛传播,加之社会上不良思想、行为时有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3], “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时代性和长效性。
2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2.1 实行显隐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广泛性
所谓“显隐结合”即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以专门性、规范性的方式直接对教育对象进行公开、正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可采用课堂教学讲授、大众传媒宣传等方式进行理论灌输;二可采用社会服务、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三可采用对比教育、典型示范、激励教育等日常教育法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和理想信念[4]。
显性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定信念,树立科学、客观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显性教育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主体这一因素,而让教师处在教育环节的主导地位,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学生多为被动的接受教育,這就大大降低了理论灌输的教育效果和影响面,因此需要侧面、间接的“渗透”式教育,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以学生主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理论教育。
隐性教育又称“渗透”教育,是指采用“渗透”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自主接受教育的方式。一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合作精神、奋斗精神、人文素质等,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二可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三可在学生宿舍文化生活建设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自我约束以及沟通思辨能力;四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行为魅力和情感魅力去影响、启迪、塑造学生。
2.2 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基因、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及教育因素等的不同导致了人体在性格、认知能力、思辨能力等个性特征上的不一致,而高校学生又具有多专业、多类别和多层次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尊重差异和层次,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学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分类教育,避免思政教育“一刀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实施分类教育,一要加强不同性格特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性格开朗,愿意表露内心的学生可以采用对比教育、激励教育等方式进行正面的宣贯;对于孤僻内向的学生应该走进他的情感生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取渗透式的教育。二要加强不同学历层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本科生应该进行广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研究生则要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内涵教育,促使其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和社会主义发展实质。三要加强不同专业类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科类、理工科类、医疗卫生类学生在思维方式、专业特色、发展要求上都有一定区别,因此必须抓住关键问题,文科类学生应该接受全面深入的理论教育,理工科类学生则要进行逻辑性强的理论教育,医疗卫生类学生则要设置专业的伦理教育。四要加强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身体缺陷(疾病)、心理问题和少数民族等学生的详细特点,做到帮扶与教育引导同向而行,为每一类学生制定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5]。
2.3 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和大数据逐渐成为时代的标签,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并发表观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显得“不接地气、没有生气、缺乏底气”,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地位尴尬[6]。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时代在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就要用时代的产物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来武装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用自媒体、微媒体等手段将传统说教式、灌输式语言转换为更加亲切、更加容易被人接受的语言与大学生平等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7]。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向精细化、科学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思想特点,建立每一个大学生相对完整的信息库,然后在大数据系统下查找最具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不断总结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8]。这就让因材施教成为了可能,为分类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2.4 全面协同保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创新[9]。“全方位育人”则要求高校各个队伍都要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工作中来,只有高校的各支队伍全面参与、协同保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长期、有效的进行下去。
第一,高校党委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2]高校党委要树立“大思政”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战略性布局一体化运行,系统规划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10]。第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勤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確自己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改进管理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第三,高校专业教师在提高学术、科研水平的同时要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增加隐性渗透,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第四,高校图书馆、教务处、后勤中心、楼管物业等后勤保障及服务队伍要纳入全员育人的范畴之中,进行定期、集中培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强化育人理念,与全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协同作战,营造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3 结论
在当前的时代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影响国家发展未来的重要因素,高校必须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坚持开展显性教育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的教育模式,坚持因材施教、与时俱进,避免教育模式的僵化、过时,高校各层级、各部门要全面协同,切实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过程中发挥积极广泛的强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017-10-27.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 -9(01).
[3] 靳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任务的科学概括[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 (01):9-13.
[4] 王悦. 中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比较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2010.
[5] 东静蕾.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培训,2017,(09): 87.
[6] 吴如涛, 陶辉, 童春燕. 自媒体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 2017, (07): 90-91.
[7] 张秀玲, 狄利民. 新形势下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探析[J].思想战线, 2017,(06): 240-242.
[8] 胡静.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6.
[9] 郑永廷. 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1): 04-09.
[10] 杨晓慧. 加强高校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顶层设计[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 (03):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