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有品草木关情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uji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我国文人善于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是涌现了众多咏物言志诗词。在这类诗词中,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其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理想等。本文按照物象的不同,将咏物言志诗词分为三类,即飞鸟草虫抒怀、山河万物表意、岁寒三友传情。下面结合具体诗词分析。
  飞 鸟 草 虫 抒 怀
  大雁是一种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古代诗词中,大雁作为最常见的秋的意象之一,其文化内涵是丰富深厚的。如杜牧的《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这首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写雁,实际上是借雁写人与事。诗中“孤影过”与“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之雁。作者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形象地揭露了百姓深受战争惊扰而流离失所、痛苦不堪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苦难百姓的深切同情。
  古人认为蝉居住在枝头,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常用其来喻指自己心志高洁。著名的“咏蝉三绝”(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就是借蝉发声、托蝉言志的佳作。如虞世南的《蝉》: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写出了蝉清高俊朗的特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它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高见,认为“居高声自远”,写出了蝉的高洁。
  山 河 万 物 表 意
  五岳至尊——泰山,在中国诗歌中象征着向上和超越。如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联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颔联写泰山雄峻壮观;颈联写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尾联写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首诗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展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一生廉洁、正直。他曾以石灰自喻,作《石灰吟》,表现了他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诗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是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全不怕”三字使我们联想到不怕牺牲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直抒胸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岁 寒 三 友 传 情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松与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绽放。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故而得名。岁寒三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也常以此自喻。如刘祯的《赠从弟》(其二)便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作者以松柏为喻,借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首联用“亭亭”写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写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竹入诗很常见,其中以郑燮的《竹石》最为著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竹石图上的题画诗,咏的是竹石,却蕴含了作者不随波逐流的思想感情。“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生动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的品格。
  文人对梅花喜爱有加,咏梅佳作迭出,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梅花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正是作者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作者以梅花自喻,寄托了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表達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同样是咏梅,毛泽东则在《卜算子·咏梅》中表达了另一种情怀和气概: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之态,下阕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文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咏物言志诗词是我国诗词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诗人、词人在自然中得到启迪,把自己的感情融注于自然景物中,然后付诸文字。同学们在读咏物言志诗词时要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其他文献
1. B 2. D 3. D 4. A 5. B 6. C 7. A 8. C 9. B 10. B 11. B 12. B 13. B  14. (1)A C + H2O [ 高温 ] H2 + CO 生成兩种气体无法获得纯净的氢气 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2)复合材料 (3)+4 质子数相同  15. (1)B (2)食醋 Ca2+、Mg2+ (3)取样后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
期刊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如图1,是一个带有方形孔洞和圆形孔洞的儿童玩具. 如果用下列几何体作为塞子,那么既可以堵住方形孔洞又可以堵住圆形孔洞的几何体是( ).  2. 如图2,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点B表示的数为( ).  A. -6 B. 6  C. 0 D. 无法
期刊
写作离不开素材,但是很多同学积累了不少高大上的素材,写作文时仍觉得无话可说,这是因为他们不能灵活运用素材。那么,如何做到素材“为我所用”呢?以下两点供同学们借鉴。  一、选取典型,融于议论  议论文重在说理,要将道理说透,典型论据不可少。选取典型素材,先要深入剖析所掌握的素材,然后再判断是否适合做所写文章的论据,如果适合,要对素材进行概括运用。   [【素材亮相】]  梁思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先
期刊
1. 如图1,抛物线[y=ax2-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连接AC,BC,直线[y=12x+32]经过点A,交BC于点D,将△COD沿着直线BC翻折得到△CMD,连接OM. 过点O作OE⊥OD交直线AD于点E.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和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2)求证:四边形OMDE是平行四边形.  (3)在直线AD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OPM = 45
期刊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小人物,他们岗位平凡、职位低微,却扎根基层,任劳任怨。他们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个体,是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没有丰功伟绩,却用默默无闻的行动,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力量担起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最终感动无数人。   [【素材快递】]  募捐蚊帐的女孩——最美慈善家凯瑟琳  有一位美国“00后”女孩,她在6岁那年感动了世界。2006年4月,凯瑟琳从妈妈那里得知,在非洲平均每3
期刊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5]的相反数是( ).  A. [25] B. [52] C. [-52] D. [-25]  2. [2020]的整数部分是( ).  A. 42 B. 43 C. 44 D. 45  3. 2020年上半年,一种新型
期刊
1. C 2. C 3. C 4. B 5. D 6. B 7. A 8. B 9. C 10. B 11. B 12. B 13. D  14. (1)Al (2)C2H5OH (3)NO3- (4)[Ca+2](OH)2  15. (1)耗盡集气瓶中的氧气 (2)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3)偏小 11.1 179.6 (4)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仪器不干净(或滤纸破损
期刊
文章讲述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被外国人通过互联网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在中国生活,喜欢中国。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like China.Do you know why? Let me tell you. Please follow me.  1. A growing number of Chinese stories are being told by fore
期刊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指的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它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氛围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情等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结合实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 环境描写,渲染氛围]
期刊
说话,是一种交流的艺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中,很多文章都体现了人们的说话艺术。我们阅读古文,不仅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从中学习古人的说话艺术。下面一起学习这些“艺术”。  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曹刿论战》中,面对“齐师伐我,公将战”的紧急情况,曹刿请见时,就是直奔主题,询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两个方面来回答,都被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