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外语热”引发了不少争议,本文以客观时代背景为依托,从语言的社会地位入手。用发展的观点论证,经济科技全球化。注定会引起文化和语言多元化的现象,我们同住“地球村”,让语言多方位发展,共建和谐的世界文化,推动多样的语言氛围并更加合理地利用语言资源才是正道。
【关键词】外语热 语言资源地位 主体与多样性 和谐发展
1 引言
“全民英语热”近些年来成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独特现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2l世纪世界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已深深烙印在中国教育中。对于中国孩子来说,从幼儿园三四岁的时候便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学到大学、研究生乃至博士,许多工作人员晋级也都无处不需英语过关。而在很多中小学举行的语文考试中,“错别字识辨”、“汉语拼音认读”等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得分率常常不足60%。“一篇500多字的周记中就有40多个错别字,而孩子们和家长却并不着急,认为先学好英语和数学为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外语热”也成为一些代表关注的话题,因此也引出了不少争议。有爱国人士高呼,“英语热”现象的出现,正在动摇母语大堤在中华民族文明长河中亘古不变的地位和作用。汉语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可能发生根本性动摇。似乎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问题真的那么严重吗?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需要先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2.1 外语教学的本质与地位
目前,全球人口近70亿左右,有4亿人将英语作为母语,约3,75亿人到将其作为第二语言,7,5亿人将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掌握,总计大约有15亿人使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互联网上的信息60%以上是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而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都使用英语。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的英语教学也就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对英语人才需求在质与量及种类方面急剧上涨。这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各界对英语的重视与投入,推进了英语教学。眼下,世界经济融合交流、电讯与高科技全球化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人们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局面同样将极大地加强和加快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除英语外的其他外语在我国语言教育和生活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外语教育的语种过于单一,英语独大,而其他外语的学习与应用,缺乏战略层面上的设计。只学英语的话,我们会失去半个世界,甚至大半个世界,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有人把世界上很大的语种叫“小语种”,比如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名称就反映出了外语教育中的语种问题。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吸收型”的。事实上外语在中国的其他作用有待引起人们的更大重视。
2.2 汉语的国际地位在提升
刚不久,在八达岭长城上,我遇到一老外,就试着用英语和她搭讪,而出乎预料的是,她却用流利的中文告诉我说,“我会讲普通话”!让一直教习中国学生英语的我深有感悟,在中国人如火如荼地学习外语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英语母语者正选择汉语作为第二外语!
汉语的国际地位是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大幅度提升的,特别是本世纪这几年,中国成为世界的大市场,成为向世界提供就业等发展机遇的重要国家。汉语走出去,有文化的因素,和我们学习外语一样,更重要的也是经济发展因素。据了解,仅在北京一个城市,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就达到了5万人。在加拿大说汉语的人数排名第三,仅次于英语和法语。大卫·格兰多是英语公司的经理,对语言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说:“未来十年汉语很有可能成为全世界的必修语言。”
2.3 如何看待外语和汉语的冲突?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曾经说到,外语和汉语自然会有冲突,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就构不成世界。合理解决办法是,第一,要把外语看成一种重要的资源,看做是人的一种素养,国家提供外语教育,是在保证人们的语言学习权利。对母语与外语的冲突,心态放平和些。第二,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外语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学习外语既是个人需要,也是国家需要。第三,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世界观,学习外语意味着掌握了另外一种文化,掌握了另外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表达世界的方式。所以对个人来说,多点外语训练是有好处的。但是人的“语言学能”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学习语言的能力强,有些人学习语言的能力差。因此,不能搞全民学外语,更不能把外语当做衡量一个人能力的硬尺度,并因此剥夺人的学习机会和工作机会,这既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也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最根本的尺度就是,不能把外语凌驾于母语之上。不管在政策层面,还是心理层面。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外语教育并不理想,投人多产出少,外语人才仍然匮乏。中国是世界上的外语教育大国,却是外语使用小国,没有多少外语生活,外语传媒很少,中国人没办法在生活中学外语,在生活中应用外语。同时,我们的翻译领域也很薄弱,日本等国家很重视翻译西方的东西,有些做法我们可以借鉴。
有些语言矛盾还需要通过科学的语言规划来解决。国家语委提出一种新的理念,就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在新世纪,必须解决好语言问题,处理好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达到语言生活的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比如,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在教学领域、传媒领域要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区分语言使用的不同层面,合理发挥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外语等在不同层面的功能,使其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3 小结
总之,“外语热”有其时代要求的合理性,而对母语过度冷却的做法如上海众多知名高校取消语文只考试英语实在值得商榷。当然,让所有国人热爱祖国语言,不在乎学不学习外语。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看问题的尺度自然也应该多元化。社会在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地演进。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却总不可能取代中华文化。同样,学外语的人再多,也不会导致母语消亡,只会使语言更加丰富,说不定不久的将来还能发展出流行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地球公民,国际语言会随着各种交流而出现新的特性,不会腐蚀任何语言文化,只会出现更和谐的发展。我们掌握的语言种类越多,适应世界的本领就会越强。让语言多方位发展,共建和谐的世界文化,推动多样的语言氛围并更加合理地利用语言资源才是正道。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英语教学体系[J],《外国语教学与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2001,第5期。
[2]李宇明,北京论坛2007专题访谈。
[3]张银花,外语Vs语文:何以冰火两重天?[J],《现代教育》,2010,第15期。
【关键词】外语热 语言资源地位 主体与多样性 和谐发展
1 引言
“全民英语热”近些年来成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独特现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2l世纪世界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已深深烙印在中国教育中。对于中国孩子来说,从幼儿园三四岁的时候便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学到大学、研究生乃至博士,许多工作人员晋级也都无处不需英语过关。而在很多中小学举行的语文考试中,“错别字识辨”、“汉语拼音认读”等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得分率常常不足60%。“一篇500多字的周记中就有40多个错别字,而孩子们和家长却并不着急,认为先学好英语和数学为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外语热”也成为一些代表关注的话题,因此也引出了不少争议。有爱国人士高呼,“英语热”现象的出现,正在动摇母语大堤在中华民族文明长河中亘古不变的地位和作用。汉语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可能发生根本性动摇。似乎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问题真的那么严重吗?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需要先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2.1 外语教学的本质与地位
目前,全球人口近70亿左右,有4亿人将英语作为母语,约3,75亿人到将其作为第二语言,7,5亿人将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掌握,总计大约有15亿人使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互联网上的信息60%以上是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而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都使用英语。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的英语教学也就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对英语人才需求在质与量及种类方面急剧上涨。这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各界对英语的重视与投入,推进了英语教学。眼下,世界经济融合交流、电讯与高科技全球化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人们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局面同样将极大地加强和加快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除英语外的其他外语在我国语言教育和生活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外语教育的语种过于单一,英语独大,而其他外语的学习与应用,缺乏战略层面上的设计。只学英语的话,我们会失去半个世界,甚至大半个世界,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有人把世界上很大的语种叫“小语种”,比如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名称就反映出了外语教育中的语种问题。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吸收型”的。事实上外语在中国的其他作用有待引起人们的更大重视。
2.2 汉语的国际地位在提升
刚不久,在八达岭长城上,我遇到一老外,就试着用英语和她搭讪,而出乎预料的是,她却用流利的中文告诉我说,“我会讲普通话”!让一直教习中国学生英语的我深有感悟,在中国人如火如荼地学习外语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英语母语者正选择汉语作为第二外语!
汉语的国际地位是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大幅度提升的,特别是本世纪这几年,中国成为世界的大市场,成为向世界提供就业等发展机遇的重要国家。汉语走出去,有文化的因素,和我们学习外语一样,更重要的也是经济发展因素。据了解,仅在北京一个城市,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就达到了5万人。在加拿大说汉语的人数排名第三,仅次于英语和法语。大卫·格兰多是英语公司的经理,对语言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说:“未来十年汉语很有可能成为全世界的必修语言。”
2.3 如何看待外语和汉语的冲突?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曾经说到,外语和汉语自然会有冲突,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就构不成世界。合理解决办法是,第一,要把外语看成一种重要的资源,看做是人的一种素养,国家提供外语教育,是在保证人们的语言学习权利。对母语与外语的冲突,心态放平和些。第二,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外语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学习外语既是个人需要,也是国家需要。第三,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世界观,学习外语意味着掌握了另外一种文化,掌握了另外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表达世界的方式。所以对个人来说,多点外语训练是有好处的。但是人的“语言学能”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学习语言的能力强,有些人学习语言的能力差。因此,不能搞全民学外语,更不能把外语当做衡量一个人能力的硬尺度,并因此剥夺人的学习机会和工作机会,这既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也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最根本的尺度就是,不能把外语凌驾于母语之上。不管在政策层面,还是心理层面。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外语教育并不理想,投人多产出少,外语人才仍然匮乏。中国是世界上的外语教育大国,却是外语使用小国,没有多少外语生活,外语传媒很少,中国人没办法在生活中学外语,在生活中应用外语。同时,我们的翻译领域也很薄弱,日本等国家很重视翻译西方的东西,有些做法我们可以借鉴。
有些语言矛盾还需要通过科学的语言规划来解决。国家语委提出一种新的理念,就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在新世纪,必须解决好语言问题,处理好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达到语言生活的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比如,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在教学领域、传媒领域要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区分语言使用的不同层面,合理发挥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外语等在不同层面的功能,使其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3 小结
总之,“外语热”有其时代要求的合理性,而对母语过度冷却的做法如上海众多知名高校取消语文只考试英语实在值得商榷。当然,让所有国人热爱祖国语言,不在乎学不学习外语。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看问题的尺度自然也应该多元化。社会在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地演进。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却总不可能取代中华文化。同样,学外语的人再多,也不会导致母语消亡,只会使语言更加丰富,说不定不久的将来还能发展出流行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地球公民,国际语言会随着各种交流而出现新的特性,不会腐蚀任何语言文化,只会出现更和谐的发展。我们掌握的语言种类越多,适应世界的本领就会越强。让语言多方位发展,共建和谐的世界文化,推动多样的语言氛围并更加合理地利用语言资源才是正道。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英语教学体系[J],《外国语教学与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2001,第5期。
[2]李宇明,北京论坛2007专题访谈。
[3]张银花,外语Vs语文:何以冰火两重天?[J],《现代教育》,2010,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