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淅川县七棵树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16年10月该县扶贫工作办公室把该村的脱贫攻坚任务交由审计局后,该局迅速成立了帮扶工作队,通过入村排查调研,精准施策,倾心帮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使全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变化。干部群众逢人就夸:“这可是一支驻进我们心里的工作队啊!”
一座桥梁连民心
工作队的同志刚一入村,就看到了该村第一村民小组与邻村相连接的路段有一条深约4米、宽达30余米的河沟。后经了解,也就是这条河使得村民们种植的香菇、药材没法运出,购买的日常用品又难以运回,同时也给村民平日拉车、行路带来了极大不便,如遇雨雪天气,河水暴涨,一连几天都把村民困在家里,党员群众对此叫苦不迭,村民们形象地把这条河叫作“伤心河”。工作队的同志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为此先后两次找到县有关领导反映了该村的情况,随后又与县发改委、交通部门的负责同志多方协调资金6万元,又请来了桥梁专业技术人奔赴现场勘查设计,指挥施工。全村群众踊跃上阵,主动投工投劳,经过50多天的紧张施工,一座漂亮的水泥石拱桥便告竣工。提起这件事,村里的党员群众逢人便夸:“这座桥既沟通了村南村北,也沟通了工作队和群众的心哪!”
一幢村室聚民心
七棵树村地处深山林区,村里一无企业,二无集体耕地和林地,不但没有分文集体积累,还因经费历年超支外欠债务达20多万元。原来村部的几间办公房由于年久失修无钱修缮,早已坍塌,成了一片废墟,现在村、组干部开会和办公只好借用村校的3间教室临时作为办公用房。
此情此景,让工作队的同志们深感忧虑,他们迅速把这一情况汇报到局里。局党组一班人对此非常重视,当即提出要把该村的村室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来抓,摆上了工作日程。在机关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压缩费用开支,挤出经费15万元,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就为该村建起了6间宽敞明亮的办公用房,彻底解除了历届村两委班子的后顾之忧。
随后工作队又配套购置了办公用的桌子、柜子和椅子,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又捐赠图书500余册,建立了图书室和活动室,使该村的党员干部得以在闲暇之时有了一个读书、娱乐的好去处。
一条思路振民心
工作队在驻村帮扶的过程中了解到,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二是地处深山,环境闭塞,村民们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对发展经济的新思路、新模式热情不高,抵触情绪大;三是大病、因学、因残等负担过重导致贫困,等等。
摸清了致贫原因后,工作队的同志们对症下药,他们在广泛征求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精心制定了“改善交通状况、优化资源利用、多种产业融合、爱心帮扶脱困”的扶贫工作思路。通过以资源为依托,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种、养、加“短平快”产业的办法,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快速带动贫困群众摆脱贫穷,走上致富之路。这一帮扶思路,得到了村干部的大力支持,更是极大地提振了贫困村民的信心和勇气,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经过一年多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扶贫工作成效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建成了全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仅此一项户均增收超千元;投资建成袋料香菇大棚6个,直接增加贫困户收入约15万元;发展中药材120亩,经济林100亩;有8户贫困村民发展猪、牛、羊等养殖产业,户均存栏10头(只)以上,直接增加收入万元以上;引导没有专业技术的困难户7人到上海、广东等地打工,使之户均增收约2万元。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组织群众为该村开挖水渠3条,建成人畜吃水水窖4座,改建、新修村组公路6.5公里,从而有效改善了全村的水利、交通条件,帮扶工作成效得到了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座桥梁连民心
工作队的同志刚一入村,就看到了该村第一村民小组与邻村相连接的路段有一条深约4米、宽达30余米的河沟。后经了解,也就是这条河使得村民们种植的香菇、药材没法运出,购买的日常用品又难以运回,同时也给村民平日拉车、行路带来了极大不便,如遇雨雪天气,河水暴涨,一连几天都把村民困在家里,党员群众对此叫苦不迭,村民们形象地把这条河叫作“伤心河”。工作队的同志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为此先后两次找到县有关领导反映了该村的情况,随后又与县发改委、交通部门的负责同志多方协调资金6万元,又请来了桥梁专业技术人奔赴现场勘查设计,指挥施工。全村群众踊跃上阵,主动投工投劳,经过50多天的紧张施工,一座漂亮的水泥石拱桥便告竣工。提起这件事,村里的党员群众逢人便夸:“这座桥既沟通了村南村北,也沟通了工作队和群众的心哪!”
一幢村室聚民心
七棵树村地处深山林区,村里一无企业,二无集体耕地和林地,不但没有分文集体积累,还因经费历年超支外欠债务达20多万元。原来村部的几间办公房由于年久失修无钱修缮,早已坍塌,成了一片废墟,现在村、组干部开会和办公只好借用村校的3间教室临时作为办公用房。
此情此景,让工作队的同志们深感忧虑,他们迅速把这一情况汇报到局里。局党组一班人对此非常重视,当即提出要把该村的村室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来抓,摆上了工作日程。在机关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压缩费用开支,挤出经费15万元,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就为该村建起了6间宽敞明亮的办公用房,彻底解除了历届村两委班子的后顾之忧。
随后工作队又配套购置了办公用的桌子、柜子和椅子,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又捐赠图书500余册,建立了图书室和活动室,使该村的党员干部得以在闲暇之时有了一个读书、娱乐的好去处。
一条思路振民心
工作队在驻村帮扶的过程中了解到,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二是地处深山,环境闭塞,村民们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对发展经济的新思路、新模式热情不高,抵触情绪大;三是大病、因学、因残等负担过重导致贫困,等等。
摸清了致贫原因后,工作队的同志们对症下药,他们在广泛征求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精心制定了“改善交通状况、优化资源利用、多种产业融合、爱心帮扶脱困”的扶贫工作思路。通过以资源为依托,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种、养、加“短平快”产业的办法,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快速带动贫困群众摆脱贫穷,走上致富之路。这一帮扶思路,得到了村干部的大力支持,更是极大地提振了贫困村民的信心和勇气,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经过一年多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扶贫工作成效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建成了全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仅此一项户均增收超千元;投资建成袋料香菇大棚6个,直接增加贫困户收入约15万元;发展中药材120亩,经济林100亩;有8户贫困村民发展猪、牛、羊等养殖产业,户均存栏10头(只)以上,直接增加收入万元以上;引导没有专业技术的困难户7人到上海、广东等地打工,使之户均增收约2万元。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组织群众为该村开挖水渠3条,建成人畜吃水水窖4座,改建、新修村组公路6.5公里,从而有效改善了全村的水利、交通条件,帮扶工作成效得到了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