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坤后来讲道,将来万一等到他贫穷时,还会不会有能力组织起行走的活动。相较于他对批评的敏感,以及不可自控的强人作风,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疑惑。如果身份不是因修行放下,而是被外力强拆,一个人如何面对往事随风之身份“留白”,真的接近禅意了。
演员陈坤年初出了一本书,书名是《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搁在快餐读物盛行的时下,这本书算是旧书。可最近重读,也还是想再说点什么。因为这本书中的陈坤,竭力地要摆脱他赖以成名的角色,然而并未成功,可用修行与修行未遂概括他的书前书后。这本书最大的矛盾在于,陈坤“1+N”户外行走之所以遂行,都与他作为明星的影响力有关。他在行走中的所思与行为,所谓修行的障碍恰恰是这个影响力所带来的。
陈坤的举动,自然会被当做娱乐事件,至多披上一件不怎么明确的公益外衣。问题是,当被质问到为何要搞这样的作秀时,陈坤怒了。如果能看到此行成书后所采用的明星营销路线,就会对陈坤的愤怒感到不可理喻。这恐怕也是推动他选择行走禅的一种小迷茫。
并非要嘲讽他,就像陈坤自己在书中显示的那样,也只有放下明星的面具时,做回他自己,他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对队员发火,才可以凭一个真实的陈坤——而不是明星陈坤——建立权威。
明星修行,一时蔚为大观。修行者希望发现日常之外的开悟世界,借助头顶之上冥冥之中的东西,压制世俗对人身的控制,解除名利傍身的烦恼。就此而言,明星修禅与平民修禅,并无根本不同。只不过,陈坤将修行场所挪至野外,行走禅代替枯坐,用顿悟代替冥思。
本书最可玩味的,并非陈坤自传式的文字,而是其中涉及他在行走中处理队伍的关系。他要进入修行的状态,仅仅禁语还不够,他还必须要将其他人也带至相类似的修行心态。在一个看似行走禅的户外,他仍要处理人际干扰,这算是失算还是老谋深算呢?修行还是继续表演,真是难区分。也正是在这个程度上,显现陈坤修行之难。他屡次在行走中开展文学漫想,差一点要领养一个小孩,他忍住了,因为他认为小孩也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善意及善意的放弃,走着就走到西藏,既像是自勉,也像是给他人的励志。
一直不太确定的是,当陈坤在队伍中建立了并非基于明星的领导者地位时,是否就是他身份困扰的最低点、修行体悟增长的最高点?这是一个读者始终想要寻得的答案。
陈坤的队伍回到北京城时,那种修行前后的心理对比,中学生似的惊叹,一点儿也不叫人意外。户外行走告一段落,营销策划继往开来。于是有了此书的诞生,有了是是非非的议论。
最关键的还是身份与修行的冲突和融合,只从身份的延续上看,它贯穿了行走、回忆、成书、营销的全部流程。如果说,将修行也扩大到这些环节,逻辑上讲得通,可是否强加给陈坤的?这个不好说。陈坤乐于讲述行走经验,起码见出他并不抗拒深浅不一的自我阐释。
此书的营销完全遵从了明星效应,这与陈坤恼怒于作秀的质疑是有悬殊的。不过,粉丝或者希望轻松读物的读者,大概也能从书中得到满意的阅读体验。没有经过修行的人生值得过吗?类似的问题,一直存疑于文青读者中。更何况,这样的疑问也不是个坏问题。
留住手艺
盐野米松 著 英珂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作者盐野米松用30年时间走访全日本,对各地的手艺人进行采写,用手艺人的语言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技艺。这本书选取其中16位手工艺人的访谈,呈现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美妙的手艺。这些人,或许是日本最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筱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打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
岁月台湾
秦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
1958年出生于台湾高雄的秦风,近年来,在海内外搜集历史照片等资料,并成立“台湾文史工作室”,在本书中,他用编年体的方式,记录了过去100多年来台湾的故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层面,如雾社抗日事件、台湾光复、二·二八事件、火烧岛纪事、美丽岛事件、棒球旋风、邓丽君、罗大佑、汪辜会谈、民进党成立、开放大陆探亲、“保钓”风云、马英九与陈水扁的对决、“九·二一”大地震、高科技产业崛起……
暴风雨的记忆
北岛、曹一凡、维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北京四中是名扬全国的重点中学,以拥有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子弟而闻名,本书是当年那个特殊中学的学生对“文革”山雨欲来之际和暴风雨高潮时期的记录。如北岛在序中所说,记忆往往具有模糊性、选择性及排他性。但是,“历史的真实”就存在于不同的记忆的重合错位中。这些曾经在“文革”暴风雨中心经过的人,用这种方式,将暴风雨中的记忆留下,或 许这是对那个疯狂时代的细节的补充,从而为重新认识那个时代,提供线索和史料。
理解农民中国
李丹 著 张天虹、张洪云、张胜波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李丹(Daniel Little)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评介了西方以中国农业和农民为主题的理论,其中包括施坚雅的中心地与巨区论;关于中国经济史上技术突破的争论;解释19世纪中国农民起义的千年王国论、阶级斗争论与地方政治论等等。近年来,西方有关中国研究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但是像作者这样从社会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中国研究的理论进行剖析、总结和反思的却并不多见。
普鲁斯特与乌贼
玛丽安娜·沃尔夫著 王惟芬、杨仕音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玛丽安娜·沃尔夫(Maryanne Wolf)是美国塔夫茨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这本书获得了玛格·梅尔克年度最佳阅读图书奖。在本书中,玛丽安娜·沃尔夫讲述大脑如何进化出阅读能力,揭露智力进化的奥秘,提出对人类来说,“并没有任何一组基因直接负责阅读功能”,也就是说,阅读跟观看、说法不同,它不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文化技能。因此,我们的阅读技能只能慢慢练就。
偏跟山过不去
比尔·布莱森 著 夏平 译
接力出版社2012年1月版
比尔·布莱森是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学作家,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在他的书里,英国式的睿智幽默与美国式的搞笑融合在一起。这本书描述了美国阿巴拉契亚小道,这条世界上最长的山间小路。据说平均每年春天都会有1000多人来到这里试图走完全程,但只有不到200人能坚持到终点。当作者靠着两条腿走完超过三千公里的山径时,这趟旅程也给他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美妙经历。
演员陈坤年初出了一本书,书名是《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搁在快餐读物盛行的时下,这本书算是旧书。可最近重读,也还是想再说点什么。因为这本书中的陈坤,竭力地要摆脱他赖以成名的角色,然而并未成功,可用修行与修行未遂概括他的书前书后。这本书最大的矛盾在于,陈坤“1+N”户外行走之所以遂行,都与他作为明星的影响力有关。他在行走中的所思与行为,所谓修行的障碍恰恰是这个影响力所带来的。
陈坤的举动,自然会被当做娱乐事件,至多披上一件不怎么明确的公益外衣。问题是,当被质问到为何要搞这样的作秀时,陈坤怒了。如果能看到此行成书后所采用的明星营销路线,就会对陈坤的愤怒感到不可理喻。这恐怕也是推动他选择行走禅的一种小迷茫。
并非要嘲讽他,就像陈坤自己在书中显示的那样,也只有放下明星的面具时,做回他自己,他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对队员发火,才可以凭一个真实的陈坤——而不是明星陈坤——建立权威。
明星修行,一时蔚为大观。修行者希望发现日常之外的开悟世界,借助头顶之上冥冥之中的东西,压制世俗对人身的控制,解除名利傍身的烦恼。就此而言,明星修禅与平民修禅,并无根本不同。只不过,陈坤将修行场所挪至野外,行走禅代替枯坐,用顿悟代替冥思。
本书最可玩味的,并非陈坤自传式的文字,而是其中涉及他在行走中处理队伍的关系。他要进入修行的状态,仅仅禁语还不够,他还必须要将其他人也带至相类似的修行心态。在一个看似行走禅的户外,他仍要处理人际干扰,这算是失算还是老谋深算呢?修行还是继续表演,真是难区分。也正是在这个程度上,显现陈坤修行之难。他屡次在行走中开展文学漫想,差一点要领养一个小孩,他忍住了,因为他认为小孩也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善意及善意的放弃,走着就走到西藏,既像是自勉,也像是给他人的励志。
一直不太确定的是,当陈坤在队伍中建立了并非基于明星的领导者地位时,是否就是他身份困扰的最低点、修行体悟增长的最高点?这是一个读者始终想要寻得的答案。
陈坤的队伍回到北京城时,那种修行前后的心理对比,中学生似的惊叹,一点儿也不叫人意外。户外行走告一段落,营销策划继往开来。于是有了此书的诞生,有了是是非非的议论。
最关键的还是身份与修行的冲突和融合,只从身份的延续上看,它贯穿了行走、回忆、成书、营销的全部流程。如果说,将修行也扩大到这些环节,逻辑上讲得通,可是否强加给陈坤的?这个不好说。陈坤乐于讲述行走经验,起码见出他并不抗拒深浅不一的自我阐释。
此书的营销完全遵从了明星效应,这与陈坤恼怒于作秀的质疑是有悬殊的。不过,粉丝或者希望轻松读物的读者,大概也能从书中得到满意的阅读体验。没有经过修行的人生值得过吗?类似的问题,一直存疑于文青读者中。更何况,这样的疑问也不是个坏问题。
留住手艺
盐野米松 著 英珂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作者盐野米松用30年时间走访全日本,对各地的手艺人进行采写,用手艺人的语言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技艺。这本书选取其中16位手工艺人的访谈,呈现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美妙的手艺。这些人,或许是日本最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筱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打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
岁月台湾
秦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
1958年出生于台湾高雄的秦风,近年来,在海内外搜集历史照片等资料,并成立“台湾文史工作室”,在本书中,他用编年体的方式,记录了过去100多年来台湾的故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层面,如雾社抗日事件、台湾光复、二·二八事件、火烧岛纪事、美丽岛事件、棒球旋风、邓丽君、罗大佑、汪辜会谈、民进党成立、开放大陆探亲、“保钓”风云、马英九与陈水扁的对决、“九·二一”大地震、高科技产业崛起……
暴风雨的记忆
北岛、曹一凡、维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北京四中是名扬全国的重点中学,以拥有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子弟而闻名,本书是当年那个特殊中学的学生对“文革”山雨欲来之际和暴风雨高潮时期的记录。如北岛在序中所说,记忆往往具有模糊性、选择性及排他性。但是,“历史的真实”就存在于不同的记忆的重合错位中。这些曾经在“文革”暴风雨中心经过的人,用这种方式,将暴风雨中的记忆留下,或 许这是对那个疯狂时代的细节的补充,从而为重新认识那个时代,提供线索和史料。
理解农民中国
李丹 著 张天虹、张洪云、张胜波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李丹(Daniel Little)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评介了西方以中国农业和农民为主题的理论,其中包括施坚雅的中心地与巨区论;关于中国经济史上技术突破的争论;解释19世纪中国农民起义的千年王国论、阶级斗争论与地方政治论等等。近年来,西方有关中国研究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但是像作者这样从社会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中国研究的理论进行剖析、总结和反思的却并不多见。
普鲁斯特与乌贼
玛丽安娜·沃尔夫著 王惟芬、杨仕音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玛丽安娜·沃尔夫(Maryanne Wolf)是美国塔夫茨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这本书获得了玛格·梅尔克年度最佳阅读图书奖。在本书中,玛丽安娜·沃尔夫讲述大脑如何进化出阅读能力,揭露智力进化的奥秘,提出对人类来说,“并没有任何一组基因直接负责阅读功能”,也就是说,阅读跟观看、说法不同,它不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文化技能。因此,我们的阅读技能只能慢慢练就。
偏跟山过不去
比尔·布莱森 著 夏平 译
接力出版社2012年1月版
比尔·布莱森是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学作家,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在他的书里,英国式的睿智幽默与美国式的搞笑融合在一起。这本书描述了美国阿巴拉契亚小道,这条世界上最长的山间小路。据说平均每年春天都会有1000多人来到这里试图走完全程,但只有不到200人能坚持到终点。当作者靠着两条腿走完超过三千公里的山径时,这趟旅程也给他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美妙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