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姆日,这个都柏林人为他们热爱的作家杜撰出来的节日,诸神和人的往昔都会浮光一现般地重生。
每年布鲁姆日都柏林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文学艺术活动和都柏林人自发的庆祝。今年6月16日,德里雅斯特乔伊斯研究所和都柏林大学联合举办了一个小型午间歌剧音乐会,地点在爱尔兰国家图书馆 – 我曾经在那儿实习一年。音乐会上的13首曲子主要出自乔伊斯在意大利的作曲家朋友安东尼·斯马雷格利亚的轻歌剧《伊斯特里亚婚礼》,和乔伊斯最喜欢的爱尔兰作曲家米歇尔·巴尔夫的芭蕾舞歌剧《波西米亚女郎》。当日演出了非常稀罕的意大利语版《走进梦中的大理石殿堂》(《波西米亚女郎》中深受喜爱的咏叹调),正是战前乔伊斯在奥匈帝国德里雅斯特听得的版本。我坐在后排,觉得这四分钟的歌儿仿佛唱过了好些年。
记忆先是模模糊糊地飘回去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的热浪中接到好友哈利的电话,他告诉我博洛尼亚曾是他在意大利旅居时很喜欢的城市。诗人哈利与他的小说家夫人也曾经循着乔伊斯的步迹,从一个被国族主义绑架的爱尔兰,逃往德里雅斯特。虽然他成名于随后在巴黎居住的十年,但他一直觉得与法语非常隔阂;他热爱意大利语,和当年逃出爱尔兰公务员生活时的快乐。这位比我父亲更年长的好友在过去一年里常常带我到他曾经担任农产品配额记价员工作的地方附近的都柏林大运河散步。那也是一个于建国后爱尔兰诗歌非常重要的地方。帕特里克·卡瓦纳曾在这个运河边挣扎过病痛写下对哈利这一辈的诗人非常重要的诗,同时承接了叶芝的衣钵也完成了叶芝不曾最终完成的对那个被国族主义绑架的爱尔兰的反思。老爷爷那天曾在运河边躺下,蜷起身子,告诉我卡瓦纳如何在病后如一个婴儿般重生。如今卡瓦纳坐立的铜雕像就坐落在运河边,雕像旁刻着磅礴的运河之诗,而他身后是一排为了减税争相涌进爱尔兰的金融巨头和IT公司,一个人工智能新神驱逐了爱尔兰诸神的世界。急于改变世界的人们为新神们献祭时间,把自己的灵魂隔绝在孤岛之上。
尼尔·盖曼在《美国众神》里想象了一批随移民迁往新大陆又慢慢被遗忘的旧神,以及他们泯于俗众,衰败落寞的生活。书里关于爱尔兰诸神的段落都很出色。直接出场的段落有小矮妖,战争三女神。他写到美国的爱尔兰移民大多认为自己是天主教徒,但他们对天主教教义一无所知,他们熟悉和共处的是Banshee(预告死亡的女妖)和母鹿生下的英雄Oisin。当年越洋逃往美国的爱尔兰农民或许真的是这种人,而不像留在爱尔兰或有钱前往欧洲大陆的爱尔兰中产阶级,如乔伊斯和贝克特,他们对基督教教义倒背如流,读正统考据过的中古爱尔兰手稿,而不是伴随民间传说长大。
每次听到《走进梦中的大理石殿堂》我都会想起《都柏林人》的终章《死者》改编而成的电影,结尾处格莉塔眼神迷离地听着一首高威谣曲,身后淡淡地散发出圣母的光芒。我一直想象,那就是诺拉在听乔伊斯本人唱米歇尔·巴尔夫的咏叹调并为之心碎又神迷的表情。她为了他的歌声随他逃往意大利,而不是他的文字。乔伊斯写到,我们踏在死者的海岸,每一个梦都已经被梦过了……和乔伊斯夫妇一样,哈利和夫人在意大利和法国的许多许多年都在经历着梦碎和狼狈不堪的生活,他们失去了某种平静生活的可能性,他们身上背着那个逃不出的爱尔兰。我不知道我在听米歇尔·巴尔夫的咏叹调时有多少眼泪是為乔伊斯而流,有多少为哈利,有多少为自己。我再也回不去那个隐秘的广州,夏日雷雨前气压会把无数种植物青涩的苦香压进空气中;我也再回不去未名湖北那个小小的红砖院落旁的荒地,我会带着图书馆复印的书漫步到天明。如加缪所说,“我不能在时间之流中逆行,不能把我爱过的、已在很久之前骤然消失的面貌重新给予世界……” 而与此同时,我也从来没有走进过当初在文字和历史中生生扯出的欧洲,那片诸神行走的大地。
每年布鲁姆日都柏林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文学艺术活动和都柏林人自发的庆祝。今年6月16日,德里雅斯特乔伊斯研究所和都柏林大学联合举办了一个小型午间歌剧音乐会,地点在爱尔兰国家图书馆 – 我曾经在那儿实习一年。音乐会上的13首曲子主要出自乔伊斯在意大利的作曲家朋友安东尼·斯马雷格利亚的轻歌剧《伊斯特里亚婚礼》,和乔伊斯最喜欢的爱尔兰作曲家米歇尔·巴尔夫的芭蕾舞歌剧《波西米亚女郎》。当日演出了非常稀罕的意大利语版《走进梦中的大理石殿堂》(《波西米亚女郎》中深受喜爱的咏叹调),正是战前乔伊斯在奥匈帝国德里雅斯特听得的版本。我坐在后排,觉得这四分钟的歌儿仿佛唱过了好些年。
记忆先是模模糊糊地飘回去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的热浪中接到好友哈利的电话,他告诉我博洛尼亚曾是他在意大利旅居时很喜欢的城市。诗人哈利与他的小说家夫人也曾经循着乔伊斯的步迹,从一个被国族主义绑架的爱尔兰,逃往德里雅斯特。虽然他成名于随后在巴黎居住的十年,但他一直觉得与法语非常隔阂;他热爱意大利语,和当年逃出爱尔兰公务员生活时的快乐。这位比我父亲更年长的好友在过去一年里常常带我到他曾经担任农产品配额记价员工作的地方附近的都柏林大运河散步。那也是一个于建国后爱尔兰诗歌非常重要的地方。帕特里克·卡瓦纳曾在这个运河边挣扎过病痛写下对哈利这一辈的诗人非常重要的诗,同时承接了叶芝的衣钵也完成了叶芝不曾最终完成的对那个被国族主义绑架的爱尔兰的反思。老爷爷那天曾在运河边躺下,蜷起身子,告诉我卡瓦纳如何在病后如一个婴儿般重生。如今卡瓦纳坐立的铜雕像就坐落在运河边,雕像旁刻着磅礴的运河之诗,而他身后是一排为了减税争相涌进爱尔兰的金融巨头和IT公司,一个人工智能新神驱逐了爱尔兰诸神的世界。急于改变世界的人们为新神们献祭时间,把自己的灵魂隔绝在孤岛之上。
尼尔·盖曼在《美国众神》里想象了一批随移民迁往新大陆又慢慢被遗忘的旧神,以及他们泯于俗众,衰败落寞的生活。书里关于爱尔兰诸神的段落都很出色。直接出场的段落有小矮妖,战争三女神。他写到美国的爱尔兰移民大多认为自己是天主教徒,但他们对天主教教义一无所知,他们熟悉和共处的是Banshee(预告死亡的女妖)和母鹿生下的英雄Oisin。当年越洋逃往美国的爱尔兰农民或许真的是这种人,而不像留在爱尔兰或有钱前往欧洲大陆的爱尔兰中产阶级,如乔伊斯和贝克特,他们对基督教教义倒背如流,读正统考据过的中古爱尔兰手稿,而不是伴随民间传说长大。
每次听到《走进梦中的大理石殿堂》我都会想起《都柏林人》的终章《死者》改编而成的电影,结尾处格莉塔眼神迷离地听着一首高威谣曲,身后淡淡地散发出圣母的光芒。我一直想象,那就是诺拉在听乔伊斯本人唱米歇尔·巴尔夫的咏叹调并为之心碎又神迷的表情。她为了他的歌声随他逃往意大利,而不是他的文字。乔伊斯写到,我们踏在死者的海岸,每一个梦都已经被梦过了……和乔伊斯夫妇一样,哈利和夫人在意大利和法国的许多许多年都在经历着梦碎和狼狈不堪的生活,他们失去了某种平静生活的可能性,他们身上背着那个逃不出的爱尔兰。我不知道我在听米歇尔·巴尔夫的咏叹调时有多少眼泪是為乔伊斯而流,有多少为哈利,有多少为自己。我再也回不去那个隐秘的广州,夏日雷雨前气压会把无数种植物青涩的苦香压进空气中;我也再回不去未名湖北那个小小的红砖院落旁的荒地,我会带着图书馆复印的书漫步到天明。如加缪所说,“我不能在时间之流中逆行,不能把我爱过的、已在很久之前骤然消失的面貌重新给予世界……” 而与此同时,我也从来没有走进过当初在文字和历史中生生扯出的欧洲,那片诸神行走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