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b5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效果。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学习与阅读也息息相关。文章总结了笔者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有效做法,对如何将阅读與数学融合在一起提出实施策略,希望在选择数学阅读教学的角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为数学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2-0069-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当今社会对人们有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人核心素养养成的效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
  说起“阅读”,总让人感觉是语文学科的事,事实上数学的学习与阅读也密不可分,应该说阅读是学习所有知识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促成其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最根本途径。因为学科特点,数学阅读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学生阅读的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各种公式、符号、图形、图表。学生需要在精准的阅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重建,从中掌握数学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结合日常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融入阅读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有着其特有的脉络,环环相扣,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非常紧密。结合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联结新知,铺成新脉络。德国科学家康德认为:新的概念、新的信息、新的思想,只有与个人已有的知识建立了联系时才有了意义。通过课前相关材料的阅读,学生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一些疑惑。有了这样的课前体验,学生走进课堂,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能意识到知识的价值,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问题可探究。如此操作,学生激发了学习的求知欲与课堂的参与欲,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课前给学生提供了一则阅读材料——《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圆》,介绍了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形的,与圆有关的零件、轮转烟花、圆桌会议的由来等。学生通过阅读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圆居然有这么多作用,从而激发探究圆的秘密的兴趣,对即将要学习的“圆的认识”一课也充满了期待, 为接下来的课堂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交流探究,促进自主合作
  以往的课堂,教师为了让学生马上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习惯创设各种情境去吸引学生,然而效果不佳。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教师是课堂引导者,负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在课前通过阅读材料研究了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知识的学生,教师不需要费心地设计情境。他们对要学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也明确了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进入交流、探究的阶段,激发他们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如“圆的认识”一课,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材料已经对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迫切想证明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直接从阅读材料入手,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圆的认识,一个学生说:“圆是可以滚动的,在拧螺丝的时候,螺丝做成圆形,扳手夹住螺丝转动的时候,手柄就好比一个转动轴,通过转动拧紧螺丝。这其实就好比轮轴的工作原理。”另一个学生接着发言:“扳手转动一圈,形成的轨迹就是一个圆。这个扳手拧螺丝时的支点位置就是圆心。”还有学生根据井盖都要做成圆形的、圆的直径都相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堂上教师密切关注交流情况,适时介入,在关键处点拨,提出探究的问题:“如何验证圆的直径都相等?你在验证中还有什么发现?”在进一步的思考、讨论、操作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得以培养,合作能力得以拓展。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无限的可能,让课堂迸发出勃勃生机。
  三、拓展主题阅读,提升数学素养
  如果说课前阅读是激发兴趣、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课中阅读是自主合作,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那么课后阅读就是升华拓展。经过主题阅读,学生就像被春雨浇灌过后的树苗,能将新长出的树根牢牢地镶在土里。
  课后主题阅读,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对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探究,从中整合所学,获取经验,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获取成就感,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圆”这一单元后,开展以“圆的世界”为主题的活动,师生间或生生间互相推荐相关书籍或材料并一起阅读学习。数学故事《刘徽与“割圆术”》《纪塔娜圈地》,数学探秘《探索圆周长》《测量地球大圆周长》,有趣的数学实验《有趣的圆滚圆》等主题阅读材料,有的通俗易懂,有的迷惑烧脑,有的引人深思,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学生可自行选择感兴趣、想探究的知识点开展阅读,阅读实践后,以日记、照片或手绘图等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感想与收获,在主题汇报课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在交流中锻炼能力,丰盈智慧,再次完善知识网络,形成深层次的学习体验。
  以上论述的是以数学教材为主的阅读。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数学阅读,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能力。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开设专门的数学阅读课,选取课外数学阅读素材进行专题教学。数学阅读课的开展,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识水平,针对低、中、高年段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以达成不同的教学目的。
  低年段的教师可以以数学绘本为载体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尝试,在学生心目中种下“数学好玩”的种子。比如一年级学生认为各种测量单位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选用绘本《我家漂亮的身体尺》,设计这么几个情节:
  (1)根据绘本故事中“欢欢的衬衫袖子短了,裤子穿不进去了,鞋子变小了,衣服也变短了”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妈妈的手尺”就是一拃,教师在上课时提问:那我们来看看连衣裙的长是几拃?宽呢?还有哪里也用拃量了?学生兴致勃勃地去量自己身上的裙子、身边的桌子……这样的安排,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使用手尺测量的便捷,也让学生掌握用“拃”测量生活中实物长度的操作方法。   (2)绘本中有一个情节,在量衣柜时,欢欢遇到了“手太酸”的问题,于是改用脚印进行测量。在学生了解了“脚印”及用脚印测量的方法后,教师安排学生动起脚来量一量教室地砖的边长,接着再让学生估一估教师用脚印量地砖边长大约是几个脚印。实践操作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用身体尺测量的方便性,还锻炼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3)“院子太大,用脚印量太费劲了”,由这一生活情境引出用“步”测量的需要,教师为了避免出现有的学生用过大或过小的步来测量的情况,在这一环节设计了由一组学生先尝试用步进行测量,其余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用过大或过小的步来测量长度是不合理的。接着再让全班学生实践操作用步测量教室的宽,在操作中体会用步测量的优越性。可以想象课堂中的画面:学生一边嘻嘻哈哈地走,一边感受“步”的標准,一下子就记住了不一样的测量标准。
  中年段的教师可以以数学故事为载体,注重对故事中的数学语言进行精确解读,以寻找线索、顺藤摸瓜的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体验中,经历数学“历险”之旅。例如,在教学“平均分”后,教师可以选取《跳跳分夏威夷果》这一故事进行主题教学。这个故事主要讲述跳跳三次分夏威夷果的经过,第一次平均分少了2个,所以应该是34 2=36;第二次平均分又多了4个,所以是58-4=54;第三次平均分又少了5个夏威夷果,因此是67 5=72。36、54、72的公因数有1、2、3、6、9、18,因为故事中说“十多个小朋友”,所以一共是18人参加了活动。这样的思路该怎样让学生领会呢?这样的数学阅读该怎样指导?
  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循序渐进地提了三个问题,分别是:①你们知道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②这篇文章存在什么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呢?③针对这个问题,你们在书中有没有发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线索?
  高年段的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上,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在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从故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比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有位教师选择马小跳的《神秘礼物》这份阅读材料,带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进一步思考。马小跳想根据装饰带上的刻度,算出他用的装饰带的长度。他一共用了三条装饰带,长度分别是36.5厘米、40.5厘米、48.5厘米,而且每条装饰带加固时接头处都重叠了0.5厘米。他想:“刚才我量出梳妆台抽屉的长、宽、高分别是14厘米、12厘米、8厘米,现在只要能算出来礼品盒的长、宽、高就能知道可不可以将它塞进抽屉了。”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时,这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及要求:
  (1)提问:在阅读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是需要马小跳解决的?
  (2)要求: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阅读全文,用笔把能帮助马小跳解决问题的线索画出来。
  (3)提问: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条件?三条装饰带与礼品盒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长 宽=24,
其他文献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流经千年传诵不歇。《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中就明确了
摘 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文章主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博览群书、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
习作单元是当前小学语文教林中常见的形式,文章从统筹教学资源的角度分析如何统整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提高习作单元的教学质量。首先,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单元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