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明确中职学校课程培养特点,明确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原则和方向,探究以需求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建设,仅供参考。
关键词:需求 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课程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21-02
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于经济市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这就要求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用人标准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使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与经济市场需求接轨,进而实现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
在进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中职院校必须将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二者的高度统一,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进而实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课程不仅要满足会计职业需求,同时要符合学生个体发展要求,因此具备一定的定向性与特殊性,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课程内容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市场的用人标准,大多数中职学生在毕业后要进入企业实习或是就业。对此,在进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其课程内容要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也就是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并针对不同学习能力人群展开差异化教育。同时,中职院校要重视素质教育的引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培养学生形成基础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丰富学生继续教育理论基础,强化学生终生学习思想,进而实现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课程教学
在进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实施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与系统性,紧跟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新模式,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原则
(一)职业岗位需求原则
为了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职位岗位需求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岗位需求设置会计专业课程,实现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接轨,保证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中职院校做好市场前期调查,明确会计专业岗位群,掌握企业会计岗位必备的理论资质、技能要求以及工作规范,结合岗位能力明确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进而逐一明确会计专业课程结构、教学体系以及排列方式。
(二)实践能力培养原则
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要以应用为核心,重视会计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强化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实用价值,满足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达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同时,要适当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比例,通过理论知识辅助实际教学,强化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会计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
(三)主动服务建设原则
在进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会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中职院校要从课程服务性本质入手,结合中职院校服务行业和服务企业进行课程建设,以需求为核心优化会计专业课程结构,一方面要坚持“三面向”原则,即为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面向学校,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学生为前条件,而学校是最终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明确各个课程间的关系,构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综合教育体系,实现三者的交叉与融合,进而形成现代化课程体系。
三、基于自底向上设计法课程建设方式
(一)建设策略
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主要以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学习专业课。该课程结构相互没有衔接,也不能突出专业的重要性。对此,本文提出“文化基礎-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自底向上的设计策略。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和会计专业理论的学习后,学生据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方向来选择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不同学习能力人群展开差异化教育。这样既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又可以让对专业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吃得了”,进而达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最佳效果。
(二)课程结构
自底向上设计法主要以需求为核心,其结构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大环境需求模块。结合会计行业与企业岗位需求,分析现阶段市场需求下会计从业人员具备的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以此为依据设计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明确会计专业各个课程教学的培养方向。第二,个体需求模块。结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尊重并发展学生个体差异,明确学生特点与优势,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中开展层次性教学,为学生定制专属职业规划,发挥出学生的个人优势,促进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三,课程发展需求模块。除了学生专业实践素养之外,学校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思想政治、心理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提升,强化会计专业特色,体现了中职会计课程理念紧紧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
(三)设计应用
首先,自底向上的设计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思路,加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注重学生文明行为、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养成,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其次,逐步推行专业模块化教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能力,为学生定位就业方向打好基础。最后,强化实践性教学,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求,学生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内化成自身技能。 四、以需求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定位课程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中职会计课程应面向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中职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市场的用人标准。大多数中职会计毕业生就业方向是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而且多数学生处于15-20周岁年龄段,学习能力有限,所以会计课程应更多偏重于学生能接受的、实用的知识。但是中职课程中的《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一般为会计高端岗位如财务总监应用。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向应重新设置,定位为中小企业的会计、出纳、收银员、仓管、办公室文员等,相应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也应该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进行改革。[2]
(二)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内容质量
综合市场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中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程、会计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以及考试辅导课程,应用自底向上设计法,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开展课程教学,形成会计专业技能发散结构,做好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中职院校要和当地企业加强沟通,签订学生就业协议,引入企业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开展专业教育,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创造有利的平台。除此之外,针对学生个体需求,中职院校要保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性,根据学生期望与需求,设计不同的升学类型,其中主要涉及对口升学、2 3升段以及成人高考等内容,分析各类升学模式的考核内容与考核规律,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而保证学生的继续学习与终身学习。[3]
(三)豐富教学手段,开展课程组织实施
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结合会计课程教学要求和特点,更新课程实施理念与实施模式,重视学生在课程互动中的主动性与教学地位。配备一体化实训室,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通过仿真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或会计事务所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有经验的会计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包括担任兼课老师、定期举办讲座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等。同时也能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落到实处。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新模式,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四)完善课程资源,促进专业课程改革
首先,为了保证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在进行课程建设中,中职院校要重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设备的投入,增加课程实训设备,同时政府部门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成立中职院校扶持资金,一次性投入配套资金,进而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中职院校要加强会计专业特色构建,强化会计专业的自身魅力和吸引力,动员社会力量扶持学校建设,进而为会计专业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引入小班制教学策略,经大班分为若干个小班,而将小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为6人左右,提高学生实践机会,进而保证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结合现有资源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深入研究中职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有效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将教与学结合在一起,通过任务分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学习行为,引入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模拟教学法等方式,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从而编订出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模块化、项目化的教材,并使之形成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以需求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需求导向即为市场需求与学生个体需求,在明确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要求和建设原则的基础上,选择自底向上设计法,以技能为核心,提出“定位课程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内容质量”“丰富教学手段,开展课程组织实施”等有效措施,不断调整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关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J].财经界(学术版),2016(5):177 179.
[2]吴强.企业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州地区旅游企业与中职学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5(13):181-183.
[3]贺雪娟,刘亚琴.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外语类专业课程模块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9):125-127.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关键词:需求 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课程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21-02
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于经济市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这就要求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用人标准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使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与经济市场需求接轨,进而实现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
在进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中职院校必须将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二者的高度统一,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进而实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课程不仅要满足会计职业需求,同时要符合学生个体发展要求,因此具备一定的定向性与特殊性,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课程内容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市场的用人标准,大多数中职学生在毕业后要进入企业实习或是就业。对此,在进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其课程内容要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也就是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并针对不同学习能力人群展开差异化教育。同时,中职院校要重视素质教育的引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培养学生形成基础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丰富学生继续教育理论基础,强化学生终生学习思想,进而实现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课程教学
在进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实施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与系统性,紧跟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新模式,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原则
(一)职业岗位需求原则
为了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职位岗位需求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岗位需求设置会计专业课程,实现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接轨,保证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中职院校做好市场前期调查,明确会计专业岗位群,掌握企业会计岗位必备的理论资质、技能要求以及工作规范,结合岗位能力明确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进而逐一明确会计专业课程结构、教学体系以及排列方式。
(二)实践能力培养原则
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要以应用为核心,重视会计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强化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实用价值,满足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达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同时,要适当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比例,通过理论知识辅助实际教学,强化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会计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
(三)主动服务建设原则
在进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会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中职院校要从课程服务性本质入手,结合中职院校服务行业和服务企业进行课程建设,以需求为核心优化会计专业课程结构,一方面要坚持“三面向”原则,即为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面向学校,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学生为前条件,而学校是最终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明确各个课程间的关系,构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综合教育体系,实现三者的交叉与融合,进而形成现代化课程体系。
三、基于自底向上设计法课程建设方式
(一)建设策略
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主要以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学习专业课。该课程结构相互没有衔接,也不能突出专业的重要性。对此,本文提出“文化基礎-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自底向上的设计策略。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和会计专业理论的学习后,学生据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方向来选择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不同学习能力人群展开差异化教育。这样既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又可以让对专业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吃得了”,进而达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最佳效果。
(二)课程结构
自底向上设计法主要以需求为核心,其结构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大环境需求模块。结合会计行业与企业岗位需求,分析现阶段市场需求下会计从业人员具备的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以此为依据设计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明确会计专业各个课程教学的培养方向。第二,个体需求模块。结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尊重并发展学生个体差异,明确学生特点与优势,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中开展层次性教学,为学生定制专属职业规划,发挥出学生的个人优势,促进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三,课程发展需求模块。除了学生专业实践素养之外,学校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思想政治、心理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提升,强化会计专业特色,体现了中职会计课程理念紧紧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
(三)设计应用
首先,自底向上的设计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思路,加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注重学生文明行为、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养成,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其次,逐步推行专业模块化教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能力,为学生定位就业方向打好基础。最后,强化实践性教学,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求,学生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内化成自身技能。 四、以需求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定位课程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中职会计课程应面向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中职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市场的用人标准。大多数中职会计毕业生就业方向是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而且多数学生处于15-20周岁年龄段,学习能力有限,所以会计课程应更多偏重于学生能接受的、实用的知识。但是中职课程中的《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一般为会计高端岗位如财务总监应用。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向应重新设置,定位为中小企业的会计、出纳、收银员、仓管、办公室文员等,相应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也应该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进行改革。[2]
(二)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内容质量
综合市场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中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程、会计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以及考试辅导课程,应用自底向上设计法,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开展课程教学,形成会计专业技能发散结构,做好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中职院校要和当地企业加强沟通,签订学生就业协议,引入企业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开展专业教育,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创造有利的平台。除此之外,针对学生个体需求,中职院校要保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性,根据学生期望与需求,设计不同的升学类型,其中主要涉及对口升学、2 3升段以及成人高考等内容,分析各类升学模式的考核内容与考核规律,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而保证学生的继续学习与终身学习。[3]
(三)豐富教学手段,开展课程组织实施
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结合会计课程教学要求和特点,更新课程实施理念与实施模式,重视学生在课程互动中的主动性与教学地位。配备一体化实训室,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通过仿真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或会计事务所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有经验的会计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包括担任兼课老师、定期举办讲座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等。同时也能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落到实处。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新模式,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四)完善课程资源,促进专业课程改革
首先,为了保证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在进行课程建设中,中职院校要重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设备的投入,增加课程实训设备,同时政府部门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成立中职院校扶持资金,一次性投入配套资金,进而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中职院校要加强会计专业特色构建,强化会计专业的自身魅力和吸引力,动员社会力量扶持学校建设,进而为会计专业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引入小班制教学策略,经大班分为若干个小班,而将小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为6人左右,提高学生实践机会,进而保证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结合现有资源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深入研究中职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有效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将教与学结合在一起,通过任务分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学习行为,引入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模拟教学法等方式,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从而编订出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模块化、项目化的教材,并使之形成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以需求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需求导向即为市场需求与学生个体需求,在明确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要求和建设原则的基础上,选择自底向上设计法,以技能为核心,提出“定位课程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内容质量”“丰富教学手段,开展课程组织实施”等有效措施,不断调整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关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J].财经界(学术版),2016(5):177 179.
[2]吴强.企业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州地区旅游企业与中职学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5(13):181-183.
[3]贺雪娟,刘亚琴.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外语类专业课程模块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9):125-127.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