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炉,预示着更具前沿的教育理念将逐步推广并用之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且笔者认为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提高语文课堂艺术,须从 “实”“活”“情”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实 活 情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7-0190-01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 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或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前者指其科学性,后者指其艺术性.所谓“有法”——科学性,即是体现教学原则,反映教学规律;所谓“无定法”——艺术性,即是体现教学匠心,反映独特风格。所以,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或者说科学性寓于艺术性之中。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广博的大海, 语文教学是一个既有广泛的外部联系又有严密的内部结构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从空间看,最基本的要素是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立体交叉成复杂的多边关系;从时间看,课堂教学是由若干阶段组成的独立段落。根据马克思关于任何有目的的活动都有目的,手段、结果三个成分的原理,我们可以把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结果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以上六个要素要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必须运用各种恰当的方法,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将它们集合起来,融汇在一起。
通过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要实现上面所述的目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应围绕三维目标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实——夯实基础,奠定基石
三维目标的首个维度就是“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语文教学的两块基石,离开了它们,语文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在“实”上下功夫。
1、基础知识教学扎实。基础知识教学要时刻把握“精要、好懂、实用”的原则。我的做法是:让同学以练字的形式掌握巩固常用字,一举两得;每天请同学在黑板上写五个成语,积少成多;常用词汇重点辨析、纠误;精简语法,并把它放在文章的语句中去分析、体会;课文分析不搞面面俱到,区分主次,重点讲解;修辞教学贯穿于作文训练中,重在运用。
2、基本技能训练扎实。相声讲究“说、学、逗、唱”,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也有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就这四种能力的形成过程来说,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把握四种技能相互促进,全面训练的原则。 听和读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说和写着眼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是这样安排的:平时要求同学多读书、看报、看新闻;每周写一篇随笔;每个星期一的语文课给同学们进行三分钟演讲。这样同学们就可以把自己读书心得,心灵感悟,时事评述通过写和说表现出来。
二、活——注重思考,调动思维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语文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于漪老师也曾深有体会地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开动起来。"
“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的第二个维度,从这维度看,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思考。
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最能体现时代气息和发展的态势。语文教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最为显著的就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调动学生思维的关键正是教学方法的活。我们可以采用赏析法、想象法、论辩法等。曾经教授《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笔者并没有过多地去讲解分析课文,而是让同学自己读,自己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的妙处。为了让学生更好体会文中所营造的“奇”的意境,本来是打算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同学展示了黄山奇松的相关图片,后来觉得这样做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于是笔者改让学生在本子上勾画出自己从文中读出黄山奇松的“奇”。虽然同学所勾勒出的奇景和实际上的“奇”有所出入,但这样可以拓展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活跃思维。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种教法学生的理解更深入些。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让他们在文本中发现新的东西,给他们讨论的自由空间,多鼓励、赞扬,让他们敢于、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碰出思维的火花。
三、情-——开启思想,情感共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同时语文课程也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三维目标的第三个维度。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质培养,注重“情”的教育。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双方的认识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把某一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设定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的内涵,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
课文感情的基调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肃穆安谧,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凄惨悲壮,有的明快热烈,有的典雅婉约,有的雄壮豪放。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如教师不注重引导和调节,不激起学生在情感的共鸣,那就会造成学生的“感情饥饿”,学生就会反胃,那么教师、学生、文本三要素就不可能协调、融洽。所以教师要成为是调节课堂情感的主导,调的着眼点应是课文的情感基调。注重新课的导入和教师的范读或名家朗诵,是教师调节学生情感使之与课文情感相结合的有利途径。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版而成的。文章叙述了刘玄德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孔明出山,助他统一天下的故事。在上课导入之时,我从小学生有话可说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入手,与学生谈谈孙大圣有何本领,接着引入《三国演义》中的各路枭雄,继而谈到三顾茅庐。为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我继续采用提问方式接着又问,“刘备为何能请出诸葛亮?而别人为何不能呢?”孩子们各抒己见,并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最后得出四个字:诚心诚意。在共同探讨刘备如何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之后,我又问学生,以后我们要找人帮忙的话,该采用何种方式呢?继而答出向刘备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内涵,让他们沉浸在文章所表现的深层含义中。這时,学生就进入了文本所设定的情感共鸣中了。
综上所述, “实”,说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问题;“活”,说的是提高课堂艺术的形式问题;“情”,说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着眼点问题。诚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不仅仅表现在这三个方面,还有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机智等教方面也是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但这三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三种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些使教学的各基本要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的不仅仅有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有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增强也必将可望而且可及!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
2.《三顾茅庐》,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
3.《九寨沟》,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
[关键词]实 活 情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7-0190-01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 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或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前者指其科学性,后者指其艺术性.所谓“有法”——科学性,即是体现教学原则,反映教学规律;所谓“无定法”——艺术性,即是体现教学匠心,反映独特风格。所以,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或者说科学性寓于艺术性之中。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广博的大海, 语文教学是一个既有广泛的外部联系又有严密的内部结构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从空间看,最基本的要素是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立体交叉成复杂的多边关系;从时间看,课堂教学是由若干阶段组成的独立段落。根据马克思关于任何有目的的活动都有目的,手段、结果三个成分的原理,我们可以把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结果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以上六个要素要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必须运用各种恰当的方法,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将它们集合起来,融汇在一起。
通过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要实现上面所述的目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应围绕三维目标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实——夯实基础,奠定基石
三维目标的首个维度就是“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语文教学的两块基石,离开了它们,语文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在“实”上下功夫。
1、基础知识教学扎实。基础知识教学要时刻把握“精要、好懂、实用”的原则。我的做法是:让同学以练字的形式掌握巩固常用字,一举两得;每天请同学在黑板上写五个成语,积少成多;常用词汇重点辨析、纠误;精简语法,并把它放在文章的语句中去分析、体会;课文分析不搞面面俱到,区分主次,重点讲解;修辞教学贯穿于作文训练中,重在运用。
2、基本技能训练扎实。相声讲究“说、学、逗、唱”,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也有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就这四种能力的形成过程来说,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把握四种技能相互促进,全面训练的原则。 听和读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说和写着眼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是这样安排的:平时要求同学多读书、看报、看新闻;每周写一篇随笔;每个星期一的语文课给同学们进行三分钟演讲。这样同学们就可以把自己读书心得,心灵感悟,时事评述通过写和说表现出来。
二、活——注重思考,调动思维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语文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于漪老师也曾深有体会地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开动起来。"
“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的第二个维度,从这维度看,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思考。
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最能体现时代气息和发展的态势。语文教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最为显著的就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调动学生思维的关键正是教学方法的活。我们可以采用赏析法、想象法、论辩法等。曾经教授《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笔者并没有过多地去讲解分析课文,而是让同学自己读,自己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的妙处。为了让学生更好体会文中所营造的“奇”的意境,本来是打算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同学展示了黄山奇松的相关图片,后来觉得这样做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于是笔者改让学生在本子上勾画出自己从文中读出黄山奇松的“奇”。虽然同学所勾勒出的奇景和实际上的“奇”有所出入,但这样可以拓展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活跃思维。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种教法学生的理解更深入些。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让他们在文本中发现新的东西,给他们讨论的自由空间,多鼓励、赞扬,让他们敢于、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碰出思维的火花。
三、情-——开启思想,情感共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同时语文课程也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三维目标的第三个维度。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质培养,注重“情”的教育。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双方的认识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把某一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设定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的内涵,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
课文感情的基调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肃穆安谧,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凄惨悲壮,有的明快热烈,有的典雅婉约,有的雄壮豪放。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如教师不注重引导和调节,不激起学生在情感的共鸣,那就会造成学生的“感情饥饿”,学生就会反胃,那么教师、学生、文本三要素就不可能协调、融洽。所以教师要成为是调节课堂情感的主导,调的着眼点应是课文的情感基调。注重新课的导入和教师的范读或名家朗诵,是教师调节学生情感使之与课文情感相结合的有利途径。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版而成的。文章叙述了刘玄德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孔明出山,助他统一天下的故事。在上课导入之时,我从小学生有话可说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入手,与学生谈谈孙大圣有何本领,接着引入《三国演义》中的各路枭雄,继而谈到三顾茅庐。为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我继续采用提问方式接着又问,“刘备为何能请出诸葛亮?而别人为何不能呢?”孩子们各抒己见,并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最后得出四个字:诚心诚意。在共同探讨刘备如何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之后,我又问学生,以后我们要找人帮忙的话,该采用何种方式呢?继而答出向刘备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内涵,让他们沉浸在文章所表现的深层含义中。這时,学生就进入了文本所设定的情感共鸣中了。
综上所述, “实”,说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问题;“活”,说的是提高课堂艺术的形式问题;“情”,说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着眼点问题。诚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不仅仅表现在这三个方面,还有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机智等教方面也是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但这三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三种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些使教学的各基本要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的不仅仅有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有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增强也必将可望而且可及!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
2.《三顾茅庐》,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
3.《九寨沟》,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