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部司,在日本从事食品添加剂推销工作20多年,他不仅熟知各种添加剂的作用和用法,并亲眼见证了食品加工生产的“幕后”。他曾受食品加工厂委托,用二三十种添加剂把黏糊糊的废肉制成好吃的肉丸。该产品上市后,大受孩子和妈妈的欢迎,销售很好。他一度为此骄傲,而当他亲眼见到女儿也在吃这种肉丸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家人也是自己开发的食品的消费者。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于是从食品添加剂公司辞职。之后,他受邀开始作关于添加剂的演讲,并推出《食品真相大揭秘》一书。
你可以不喝奶粉,但习惯每天早餐喝一杯牛奶吧?或者你也不喜欢喝牛奶,但总会偶尔吃几粒糖吧?什么?连糖都不吃,那巧克力总会喜欢吧?即便你都不喜欢,可你家的小孩子还是需要喝奶粉的。
总之,你还是逃不出三聚氰胺的手心。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看看医院里痛苦的孩子和父母就知道了。
但是食品添加剂又非恶魔,它毕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与实惠,甚至你已经没办法离开它。食品是怎样制作的?为了什么目的,使用了多少,什么样的添加剂?这些事实你知道吗?《食品真相大揭秘》会告诉我们答案。
用白色粉末做成的猪骨汤
“好,下面我给大家演示如何做猪骨汤拉面的汤底。”这是我演讲时经常做的一个表演。
我面前摆着一排装着白色粉末的瓶子。我卷起袖子,大家都吃惊地看着将要发生的事情。有谁能想象,用眼前的这些白色粉末就能做出拉面汤?“这才是真正的‘酌’量添加。”
我一边开着玩笑,一边用勺子一次次地舀出这几十个小瓶里的粉末进行调和——因为我已经做了几十年,所以手上有数——然后注入热水瓶里的开水,浓浓的“猪骨汤”就完成了。然而我用的材料只是白色粉末,一滴猪骨汤也没加。“好,猪骨汤完成了,要尝尝吗?”我端起杯子来,大家都像吓了一大跳似的躲开了。是啊,把用白色粉末调和做成的东西递到你面前说“这是猪骨汤”,不管是谁都会不知所措。但其中一个有勇气的人还是战战兢兢地尝了尝。“啊,真的是猪骨汤。真好喝。”
此话一出,大家都开始喝了起来。“真的。就是拉面汤的味道。”
“就是一直吃的那个味道。”
大家发出一片惊叹声。
连平常常吃猪骨拉面的人也觉得好吃,然而这汤确实没用一滴猪骨汤,仅仅是用白色粉末做成的。
用黏糊糊的废肉制成的肉丸
那天是我女儿的三岁生日。我早早就结束工作回家了。餐桌上摆满了妻子准备的饭菜。其中,有一个盘子装着肉丸,上面插着可爱的米老鼠牙签。我随手拿起一个扔进嘴里,顿时僵住了。那不是别的,正是我开发的肉丸!我抬头一看,女儿、儿子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那种肉丸。“等、等、等等!” 我慌忙用两只手捂住了盛着肉丸的盘子。身为父亲的我做出这种慌张的举动,家里人都愣住了。
那种肉丸作为超市的特卖商品,是一个制造商委托我们开发的。那个制造商采购了大量便宜的肉碎。肉碎就是从牛骨头上剔下来的几乎不能称之为肉的那部分,一般用来制作宠物饲料。这些肉碎既不能做成肉馅,又没有什么味道,可确实是牛肉,而且很便宜。于是他来找我商量,看看用这些肉碎能做什么。
这些肉黏糊糊的,水分多,又没味道,根本不能吃。怎么样才能把它变成能够吃的东西呢?
首先,加进一些不能下蛋的鸡的肉馅,以增加分量。养殖的鸡有蛋鸡、有肉鸡。肉鸡主要是吃肉的,而蛋鸡主要是吃它下的蛋。蛋鸡和肉鸡的肉差别很大,价格也不一样。而且这里用的是已经不能再下蛋的鸡的肉,价格就更便宜了。
接着加进一种叫做“组织状大豆蛋白”的东西,以便制作出柔软的感觉。这种大豆蛋白也叫做“人造肉”,现在还被用于制作便宜的汉堡。
这样,总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仅仅这样还是没有什么味道,于是我便使用了大量的牛肉浓汁、化学调味料等来增加味道。同时为了使口感嫩滑,还加入了猪油、加工淀粉等。另外,还加进了黏着剂、乳化剂等。由于是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所以作业起来也容易了许多。
为了使颜色好看,我还使用了着色剂;为了延长保质期,使用了防腐剂、PH调整剂;为了防止褪色,使用了抗氧化剂。这样,肉丸就基本上做好了。
最后,再往里混入调味汁和调味番茄酱就大功告成了。
一百支注射器扎出的“火腿”
大家一定很奇怪:100千克猪肉怎么能做出130千克火腿?多出来的30千克是什么?就是用来增加分量的黏性材料。
要增加分量,花费不多、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加“水”。所以,食品界里有“注水火腿”这种说法。但是,如果直接把水加进去,肉就会变得稀烂。因此,要使用加热后会变硬的胶状物。用100多支注射器同时往猪肉里注入专门的肉用胶状液体,那场景见过一次就不会忘记,太让人吃惊了!
接下来便是滚揉,使注入猪肉的胶状液体均匀地扩散到肉的组织中去。注入的肉用胶状物的重量相当于肉总重量的20%~30%。滚揉后肉变得鼓鼓的,然后经过成型、加热等程序,最终变成市场上销售的火腿。在你逛超市时,欣喜地将特价火腿放入购物篮里之前,请看看产品配料表,动脑子思考一下——本来火腿应该是由猪肉做成的,为什么会用到大豆蛋白、蛋清、乳蛋白等成分呢?
你知道看似健康的饭团也有大量食品添加剂吗?
前面我们说了食品背后的故事,也就是在什么食品里用了什么添加剂以及食品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
接下来,我要站在摄取添加剂消费者的角度来谈谈。
在这里,我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一天究竟会吃进多少添加剂呢?
我想,这个量一定比大家想象的要多。
一般来说,人均每天摄取的添加剂大约是10克,一年约4千克。人均每天食盐的摄入量是11-12克,添加剂的摄入量基本上与此持平。
对个体而言,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因而各人的添加剂摄入量会有显著不同。大家每天不知不觉地吃进添加剂,是常有的事。
也许你常常想:“今天做饭太麻烦,就吃便利店的饭团凑合一下吧。”
孰不知,光吃这种买来的饭团,就会摄取十多种添加剂。
拿海带饭团来说,就用到了调味料 (氨基酸等)、甘氨酸、焦糖色素、增稠多糖类、山梨糖醇、甘草、甜菊糖、多聚赖氨酸等。
而且,做饭团所用的米也加进了添加剂。
为了做出甜味、做得好吃,加入氨基酸等化学调味料;为了延长保质期,加入甘氨酸。此外,为了让饭团不那么干巴巴、变得光润、口感顺滑;还有用机器大量生产时为了使米粒不粘在机器上,要加进乳化剂、植物油。
果汁饮料“无果汁”
我曾经为幼儿园里的孩子表演制作“无果汁”的果汁饮料。柠檬饮料是这样做的:首先把黄4号粉末溶于水,水就变成了很漂亮的柠檬色。接着,再加入酸味剂——维生素C和柠檬酸。然后,注入一成多的“果葡糖浆”。这样,这杯水就变成了酸甜味。另外,要加进柠檬香料,那才是柠檬汁。最后加入纤维素粉末,纤维素是由“锯屑”做成的添加剂。通过混浊的颜色,营造出真果汁的那种感觉。
做甜瓜味饮料的话,甜瓜是绿色的,那么,先在水里加入蓝1号着色剂,把水染成纯蓝色。然后加入黄4号着色剂,水就变成了纯绿色。这两种颜色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我把“调”好的饮料倒进杯子,问大家“要喝吗”,孩子们都面面相觑。然而大家平常喝的饮料就是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
以前,饮料里加的是砂糖,但砂糖的甜味太重了,孩子们不喜欢。所以现在换成了“果葡糖浆”。“果葡糖浆”的甜味很清爽,孩子们都喜欢。但“果葡糖浆”存在着让人恐惧的地方, 那就是热量过量摄取的问题。“果葡糖浆”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是人体最基本的能量源,身体弱的时候打的点滴里就有葡萄糖等营养 成分。
但是,点滴里的葡萄糖浓度不足0.5%。而刚才介绍的粉末制成的“无果汁”果汁,500毫升里含有的“果葡糖浆”就超过60毫升!也就是说,大家平常喝的500毫升的饮料里,10%以上都是糖汁(糖分)。如果转换成固体粉末,含有的葡萄糖超过25克,果糖超过20克,盛在盘子里会满满的!而且,喝了富含“果葡糖浆”的饮料之后,人并不会觉得饱,仍然和没喝饮料之前一样想吃东西。一瓶500毫升的饮料里,含有相当于50克砂糖所含的热量,也就是200千卡,相当于半袋薯片所含的热量。可是,人喝了之后却觉得跟没喝一样!显然就会引发热量的过量摄取。
已经有科学实验证明,经常饮用清凉果汁饮料,可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美国的一项追踪研究报告表明,如果每个孩子平均每天喝一罐碳酸饮料,体重超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60%。近年来,肥胖以及患有糖尿病的中小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咖啡奶精”不含一滴奶!
很多店里配咖啡的奶精都是免费的,我经常看到有人临走时,顺手拿好几个,回家留着慢慢用。你觉得奶精是用什么做的?牛奶吗?奶油吗?不要看到“奶精”中有“奶”字,就想当然地认为它是用奶做的。其实,制作奶精的过程中没有用到一滴牛奶或奶油,它就是在植物油中加水、添加剂,混合搅拌,做成的类似牛奶的东西。
咖啡奶精中的植物油,更具体说是氢化植物油,含“反式脂肪酸”,它对心脏的损害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动物油。含有氢化植物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比如饼干、西式糕点、巧克力派、沙拉酱、炸薯条、炸鸡块、咖啡伴侣等。但是,反式脂肪酸的名字有很多,一般配料表里标明“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麦淇淋”、“起酥油”或“植脂末”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大家都知道,普通状态下,水和油是不能互溶的。这就要用到添加剂了。首先,使用乳化剂,它可以使油和水混到一起,乳化成像牛奶一样的白色。但还不像牛奶那样黏稠,所以要用到增稠多糖类使其黏稠。然后要用到焦糖色素,把它染成极淡的茶色,看上去就像奶油的颜色。为了长时间保存,还要加入PH调整剂。另外,再加进具有奶油香味的香料。所以,奶精就是用水、油和若干种添加剂做成的“牛奶式植物油”。只要看看奶精的配料表,就一目了然了。
必须恢复你和家人的正常味觉!
如果你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添加剂,用心亲手做饭,孩子们就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我家有三个孩子,现在几乎都不吃方便面和零食。以前他们吃过这些食品,但现在每次吃完都说“嘴里留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感觉不好”。这说明他们的舌头已经厌倦了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的味道。
他们小时候也经常吃以添加剂做成的肉丸为代表的加工食品。然而,自从我从添加剂公司辞职以后,家里的饮食慢慢发生了变化。
饭桌上不再是现成的副食品及加工食品,而是以蔬菜为主的家常菜。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变得崇尚自然和传统饮食了。
你可以不喝奶粉,但习惯每天早餐喝一杯牛奶吧?或者你也不喜欢喝牛奶,但总会偶尔吃几粒糖吧?什么?连糖都不吃,那巧克力总会喜欢吧?即便你都不喜欢,可你家的小孩子还是需要喝奶粉的。
总之,你还是逃不出三聚氰胺的手心。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看看医院里痛苦的孩子和父母就知道了。
但是食品添加剂又非恶魔,它毕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与实惠,甚至你已经没办法离开它。食品是怎样制作的?为了什么目的,使用了多少,什么样的添加剂?这些事实你知道吗?《食品真相大揭秘》会告诉我们答案。
用白色粉末做成的猪骨汤
“好,下面我给大家演示如何做猪骨汤拉面的汤底。”这是我演讲时经常做的一个表演。
我面前摆着一排装着白色粉末的瓶子。我卷起袖子,大家都吃惊地看着将要发生的事情。有谁能想象,用眼前的这些白色粉末就能做出拉面汤?“这才是真正的‘酌’量添加。”
我一边开着玩笑,一边用勺子一次次地舀出这几十个小瓶里的粉末进行调和——因为我已经做了几十年,所以手上有数——然后注入热水瓶里的开水,浓浓的“猪骨汤”就完成了。然而我用的材料只是白色粉末,一滴猪骨汤也没加。“好,猪骨汤完成了,要尝尝吗?”我端起杯子来,大家都像吓了一大跳似的躲开了。是啊,把用白色粉末调和做成的东西递到你面前说“这是猪骨汤”,不管是谁都会不知所措。但其中一个有勇气的人还是战战兢兢地尝了尝。“啊,真的是猪骨汤。真好喝。”
此话一出,大家都开始喝了起来。“真的。就是拉面汤的味道。”
“就是一直吃的那个味道。”
大家发出一片惊叹声。
连平常常吃猪骨拉面的人也觉得好吃,然而这汤确实没用一滴猪骨汤,仅仅是用白色粉末做成的。
用黏糊糊的废肉制成的肉丸
那天是我女儿的三岁生日。我早早就结束工作回家了。餐桌上摆满了妻子准备的饭菜。其中,有一个盘子装着肉丸,上面插着可爱的米老鼠牙签。我随手拿起一个扔进嘴里,顿时僵住了。那不是别的,正是我开发的肉丸!我抬头一看,女儿、儿子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那种肉丸。“等、等、等等!” 我慌忙用两只手捂住了盛着肉丸的盘子。身为父亲的我做出这种慌张的举动,家里人都愣住了。
那种肉丸作为超市的特卖商品,是一个制造商委托我们开发的。那个制造商采购了大量便宜的肉碎。肉碎就是从牛骨头上剔下来的几乎不能称之为肉的那部分,一般用来制作宠物饲料。这些肉碎既不能做成肉馅,又没有什么味道,可确实是牛肉,而且很便宜。于是他来找我商量,看看用这些肉碎能做什么。
这些肉黏糊糊的,水分多,又没味道,根本不能吃。怎么样才能把它变成能够吃的东西呢?
首先,加进一些不能下蛋的鸡的肉馅,以增加分量。养殖的鸡有蛋鸡、有肉鸡。肉鸡主要是吃肉的,而蛋鸡主要是吃它下的蛋。蛋鸡和肉鸡的肉差别很大,价格也不一样。而且这里用的是已经不能再下蛋的鸡的肉,价格就更便宜了。
接着加进一种叫做“组织状大豆蛋白”的东西,以便制作出柔软的感觉。这种大豆蛋白也叫做“人造肉”,现在还被用于制作便宜的汉堡。
这样,总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仅仅这样还是没有什么味道,于是我便使用了大量的牛肉浓汁、化学调味料等来增加味道。同时为了使口感嫩滑,还加入了猪油、加工淀粉等。另外,还加进了黏着剂、乳化剂等。由于是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所以作业起来也容易了许多。
为了使颜色好看,我还使用了着色剂;为了延长保质期,使用了防腐剂、PH调整剂;为了防止褪色,使用了抗氧化剂。这样,肉丸就基本上做好了。
最后,再往里混入调味汁和调味番茄酱就大功告成了。
一百支注射器扎出的“火腿”
大家一定很奇怪:100千克猪肉怎么能做出130千克火腿?多出来的30千克是什么?就是用来增加分量的黏性材料。
要增加分量,花费不多、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加“水”。所以,食品界里有“注水火腿”这种说法。但是,如果直接把水加进去,肉就会变得稀烂。因此,要使用加热后会变硬的胶状物。用100多支注射器同时往猪肉里注入专门的肉用胶状液体,那场景见过一次就不会忘记,太让人吃惊了!
接下来便是滚揉,使注入猪肉的胶状液体均匀地扩散到肉的组织中去。注入的肉用胶状物的重量相当于肉总重量的20%~30%。滚揉后肉变得鼓鼓的,然后经过成型、加热等程序,最终变成市场上销售的火腿。在你逛超市时,欣喜地将特价火腿放入购物篮里之前,请看看产品配料表,动脑子思考一下——本来火腿应该是由猪肉做成的,为什么会用到大豆蛋白、蛋清、乳蛋白等成分呢?
你知道看似健康的饭团也有大量食品添加剂吗?
前面我们说了食品背后的故事,也就是在什么食品里用了什么添加剂以及食品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
接下来,我要站在摄取添加剂消费者的角度来谈谈。
在这里,我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一天究竟会吃进多少添加剂呢?
我想,这个量一定比大家想象的要多。
一般来说,人均每天摄取的添加剂大约是10克,一年约4千克。人均每天食盐的摄入量是11-12克,添加剂的摄入量基本上与此持平。
对个体而言,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因而各人的添加剂摄入量会有显著不同。大家每天不知不觉地吃进添加剂,是常有的事。
也许你常常想:“今天做饭太麻烦,就吃便利店的饭团凑合一下吧。”
孰不知,光吃这种买来的饭团,就会摄取十多种添加剂。
拿海带饭团来说,就用到了调味料 (氨基酸等)、甘氨酸、焦糖色素、增稠多糖类、山梨糖醇、甘草、甜菊糖、多聚赖氨酸等。
而且,做饭团所用的米也加进了添加剂。
为了做出甜味、做得好吃,加入氨基酸等化学调味料;为了延长保质期,加入甘氨酸。此外,为了让饭团不那么干巴巴、变得光润、口感顺滑;还有用机器大量生产时为了使米粒不粘在机器上,要加进乳化剂、植物油。
果汁饮料“无果汁”
我曾经为幼儿园里的孩子表演制作“无果汁”的果汁饮料。柠檬饮料是这样做的:首先把黄4号粉末溶于水,水就变成了很漂亮的柠檬色。接着,再加入酸味剂——维生素C和柠檬酸。然后,注入一成多的“果葡糖浆”。这样,这杯水就变成了酸甜味。另外,要加进柠檬香料,那才是柠檬汁。最后加入纤维素粉末,纤维素是由“锯屑”做成的添加剂。通过混浊的颜色,营造出真果汁的那种感觉。
做甜瓜味饮料的话,甜瓜是绿色的,那么,先在水里加入蓝1号着色剂,把水染成纯蓝色。然后加入黄4号着色剂,水就变成了纯绿色。这两种颜色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我把“调”好的饮料倒进杯子,问大家“要喝吗”,孩子们都面面相觑。然而大家平常喝的饮料就是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
以前,饮料里加的是砂糖,但砂糖的甜味太重了,孩子们不喜欢。所以现在换成了“果葡糖浆”。“果葡糖浆”的甜味很清爽,孩子们都喜欢。但“果葡糖浆”存在着让人恐惧的地方, 那就是热量过量摄取的问题。“果葡糖浆”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是人体最基本的能量源,身体弱的时候打的点滴里就有葡萄糖等营养 成分。
但是,点滴里的葡萄糖浓度不足0.5%。而刚才介绍的粉末制成的“无果汁”果汁,500毫升里含有的“果葡糖浆”就超过60毫升!也就是说,大家平常喝的500毫升的饮料里,10%以上都是糖汁(糖分)。如果转换成固体粉末,含有的葡萄糖超过25克,果糖超过20克,盛在盘子里会满满的!而且,喝了富含“果葡糖浆”的饮料之后,人并不会觉得饱,仍然和没喝饮料之前一样想吃东西。一瓶500毫升的饮料里,含有相当于50克砂糖所含的热量,也就是200千卡,相当于半袋薯片所含的热量。可是,人喝了之后却觉得跟没喝一样!显然就会引发热量的过量摄取。
已经有科学实验证明,经常饮用清凉果汁饮料,可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美国的一项追踪研究报告表明,如果每个孩子平均每天喝一罐碳酸饮料,体重超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60%。近年来,肥胖以及患有糖尿病的中小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咖啡奶精”不含一滴奶!
很多店里配咖啡的奶精都是免费的,我经常看到有人临走时,顺手拿好几个,回家留着慢慢用。你觉得奶精是用什么做的?牛奶吗?奶油吗?不要看到“奶精”中有“奶”字,就想当然地认为它是用奶做的。其实,制作奶精的过程中没有用到一滴牛奶或奶油,它就是在植物油中加水、添加剂,混合搅拌,做成的类似牛奶的东西。
咖啡奶精中的植物油,更具体说是氢化植物油,含“反式脂肪酸”,它对心脏的损害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动物油。含有氢化植物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比如饼干、西式糕点、巧克力派、沙拉酱、炸薯条、炸鸡块、咖啡伴侣等。但是,反式脂肪酸的名字有很多,一般配料表里标明“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麦淇淋”、“起酥油”或“植脂末”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大家都知道,普通状态下,水和油是不能互溶的。这就要用到添加剂了。首先,使用乳化剂,它可以使油和水混到一起,乳化成像牛奶一样的白色。但还不像牛奶那样黏稠,所以要用到增稠多糖类使其黏稠。然后要用到焦糖色素,把它染成极淡的茶色,看上去就像奶油的颜色。为了长时间保存,还要加入PH调整剂。另外,再加进具有奶油香味的香料。所以,奶精就是用水、油和若干种添加剂做成的“牛奶式植物油”。只要看看奶精的配料表,就一目了然了。
必须恢复你和家人的正常味觉!
如果你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添加剂,用心亲手做饭,孩子们就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我家有三个孩子,现在几乎都不吃方便面和零食。以前他们吃过这些食品,但现在每次吃完都说“嘴里留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感觉不好”。这说明他们的舌头已经厌倦了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的味道。
他们小时候也经常吃以添加剂做成的肉丸为代表的加工食品。然而,自从我从添加剂公司辞职以后,家里的饮食慢慢发生了变化。
饭桌上不再是现成的副食品及加工食品,而是以蔬菜为主的家常菜。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变得崇尚自然和传统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