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散加减配合火针围刺治疗下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乡村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火针围刺治疗下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痛风性关节急性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茵陈五苓散加减配合火针围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10天后评价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48.6%高于对照组的37.1%,不良反应发生率2.9%低于对照组的5.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陈五苓散加减配合火针围刺治疗下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血尿酸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脏I期、II期运动康复对冠心病(CHD)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行PCI治疗出院的120例CHD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护理、术后12周的健康宣教以及6个月的常规随访)和运动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6个月的心脏康复I期、II期运动训练)。观察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后1个月、6个月的心功能、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评分和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运动康复组术后1个月的6min步行距离(6MWD)[(395.32±14.4
目的:评估血浆醛固酮(ALD)、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ALD联合ARR在高血压患者中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和医联体医院就诊的346例ARR>15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卡托普利试验(CCT)/静脉盐水负荷试验(SIT)结果,患者被分为原发性高血压(EH)组(237例)和PA组(10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比较ALD、ARR及ALD联合ARR对PA的诊断价值。结果:346例患者中有109例(31.5%)确诊为PA。与EH组比较,PA组血清钾浓度[(3.84±
将无机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和有机阻燃剂磷酸三氯乙酯(TCEP)复配,制备了TCEP/APP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并对其耐燃性、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阻燃剂添加量为30%时,当m(TCEP)∶m(APP)=1∶3时,TCEP/APP的阻燃效果最佳,此时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极限氧指数为25.7%,且残炭率增加至37.2%,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压缩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0.158 MPa和0.109 kJ/m2
烧伤包扎疗法可预防创面干枯起到保护作用,对处于瘀滞阶段的深Ⅱ度创面尤为重要.浅Ⅱ度创面经包扎后可减轻疼痛,创面pH值稍低有利于抑菌,局部温度较高可减少低温所致代谢效应
期刊
目的:探讨太极拳康复锻炼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108例老年CH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太极拳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太极拳康复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太极拳训练结束及治疗1年后6min步行距离(6MW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心功能指标、血清N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游离脂肪酸(FFA)、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水平、血脂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数(OSI)。分析太极拳康复锻炼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常规治疗组
采用基于过氧化苯甲酰(BPO)热交联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EVA)的盐浸化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孔三维结构的双向可逆形状记忆聚合物泡沫.通过使用不同尺寸的NaCl颗粒获得了多种孔径
包烨华主任中医师是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研究生导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笔者有幸跟随导师抄方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包师运用针灸治疗皮肤病验案三则总结如下:r
期刊
主班护士在病房日常工作中,每天迎接新患者,办理出院、转科等手续,最重要的是需要正确处理大量医嘱,保证患者能得到妥善处理,还需接听电话,处理各类琐事.而护士站是一个开放
期刊
目的:调查咸阳市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生活质量(QOL)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心血管患者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9-12月入住于咸阳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CVD患者。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分析CVD患者CQQC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本组CVD患者的CQQC总分为(67.07±22.6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城乡、住院次数、是否
气管插管是危重症患者复苏抢救、呼吸支持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人工气道建立途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气管导管开口是向上敞开,虽能保证患者呼吸畅通,但进行气管插管、拔管、吸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