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从认定标准与评价主体的关系看,可以划分为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从认定标准的表现形式看,可以划分为过程性标准与结果性标准。认定标准是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的统一、过程性标准与结果性标准的统一。以此为基础,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员标准的要求和教育评价学关于学生评价的相关原理,构建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模本。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认定标准;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11-0039-03
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是从入口关上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促进党员发展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党建理论和教育评价学关于学生评价的相关原理为理论指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等重要文件对党员标准的原则规定,结合高校不同群体对大学生新党员发展标准的主观要求,以及大学生在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探索构建有实践价值的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模本。
一、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的内涵
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是指在发展大学生新党员的整个过程中,符合主客观要求的一定的标准体系,其内涵包含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的评价主体是党及拥护党的非党群众两个主体。党员发展的认定标准既要符合党的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也要符合拥护党的非党群众对党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是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的统一。主观标准是指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标准要满足党及拥护党的非党群众这两个评价主体的要求。客观标准是指《中国共产党章程》等文件关于党员标准的规定。大学生新党员发展的认定标准既要符合客观标准,遵循规范性、普适性的要求,也要符合主观标准,体现大学生党员的特殊性和个性化特征。
(三)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是过程性标准与结果性标准的统一。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包括渗透性普及教育(党的启蒙教育)、确定为发展对象、培养教育考察、发展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阶段。过程性標准是指经历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所要求的主观和客观标准,结果性标准是指作为这些阶段结束所标志的主观和客观标准。从发展党员的整体过程来看,过程性标准与结果性标准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系统、合理的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体系,应以以下三个方面为指导原则。
(一)发展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原则。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发展性原则的核心思想。发展性原则是学生评价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1]对大学生新党员的评价,属于学生评价的一个方面,也应该遵循发展性原则。也就是说,构建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体系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政治发展和思想成熟,应使评价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成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有益途径。同时,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流程一般需要跨越两年以上的时间长度,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可能面临新的问题,发生新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要体现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思想,按照大学生各阶段的思想行为特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进步和变化,设置发展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标准,体现评价的层次性和引导性。
(二)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一、二、三条规定的党员的基本标准、本质标准和行为标准,是指导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原则性标准。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党员发展标准,还应该符合评价主体的主观性标准。实践中,主观性标准主要体现的是党员和群众对大学生新党员的要求。因此,构建大学生新党员发展的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既要体现党章的规定,还要协调体现不同主体的不同要求。
(三)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统一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党员的核心义务之一是“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党员必须在思想、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要有崇高的追求,大学生新党员发展的认定标准就应该包括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因素,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为目标。同时,我党一直坚持不拘一格吸纳人才的战略思想。党员队伍既需要又红又专的通才,也需要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能力的个性化人才。因此,在构建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体系时,不一定要求学生在每个方面都获得同样优秀的得分,而是在各个方面设置一定范围的评价分值,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定的包容性。
三、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模本
教育评价学关于“评价”的各种界定中,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简洁表述,即评价是在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包括“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两个部分。[1]根据这一理论结构,笔者针对党员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制定“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模本”。此模本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新党员发展各阶段的认定标准,是评价的“事实判断”部分;第二部分是认定标准的加权计分方法,是评价的“价值判断”部分。
(一)大学生新党员发展各阶段的认定标准
根据党章关于党员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评价的要求,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的核心内容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群众认可素质四个方面。相应地,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思想品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个人品质)、“学业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社会工作”(包括工作态度和实践成果)、“群众基础”(包括不同评价主体的意见),总分为100分。针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即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确定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按期转为正式党员的阶段,分别构建认定标准。各阶段的评价指标,由以上四个一级指标及下属各级指标构成,采用指标项目逐渐增加、要求逐渐提高的方法,注重各阶段的前后变化对比。
构建此指标体系的核心线索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根据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性、政治性方面要特别高于普通大学生的要求,各个阶段“思想品质”部分的指标权重都是最高的;第二,结合各类师生对大学生党员“学业情况”的不同要求,学业指标并不特别强调学生成绩的优异性,而重视成绩的进步和变化,强调学生争取入党的过程对学习效果的正面影响;第三,关于“社会工作”部分,从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构建,旨在鼓励学生通过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第四,关于“群众基础”部分,尝试反映各类师生和相关社会人士的多元主体要求,以此形成对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的科学评价。
1.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阶段的认定标准。
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阶段的认定标准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和10个四级指标。思想品质、学业情况、社会工作、群众基础四个一级指标的分值分别为:35、25、20、20。为了鼓励、吸收更多有入党愿望的学生向党组织靠拢,本阶段指标的内容反映了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要求。具体指标内容和对应分值如下:
思想品质:包括理想信念、理论素养、个人品质三个二级指标,分值分别为10、10、15。其中,理想信念包括政治立场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两个三级指标,分值分别为5、5,分别对应的两个四级指标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书内容对党的宗旨和本人的政治追求有深刻的认识,分值分别为5、5。理论素养包括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两个三级指标,分值分别为5、5,分别对应的两个四级指标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形势政策课学习认真、成绩在80分以上;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每季度至少撰写1篇思想汇报,分值分别为5、5。个人品质包括遵纪守法,生活作风良好两个三级指标,分值分别为10、5,分别对应的两个四级指标为:自觉遵守法律校规,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崇尚科学、为人正直、热爱劳动、不奢侈浪费,分值分别为10、5。
学业情况:包括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成果三个二级指标,分值分别为10、10、5。其中,学习纪律包括自觉遵守教学规章,自觉遵守考风考纪两个三级指标,分值分别为5、5,分别对应的两个四级指标为:无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无抄袭、作弊等行为,分值分别为5、5。学习态度包括努力争取个人进步,协助他人共同进步两个三级指标,分值分别为5、5,分别对应的两个四级指标为:按时完成作业,勤奋好学,经常与教师进行交流;积极主动为其他学业有困難的同学答疑解惑,分值分别为5、5。学习成果包括综合学习成绩为班级前50%一个三级指标,分值为5。
社会工作:包括工作态度、实践成果两个二级指标,分值分别为10、10。工作态度包括一个三级指标为,工作态度认真,能及时且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社会实践任务,分值为10。实践成果包括一个三级指标为,参与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分值为10。
群众基础:包括同学意见、教师意见两个二级指标,分值为10、10。同学意见包括一个三级指标为,与班级同学相处融洽(由班级民主测评的票数折算),分值为10。教师意见包括一个三级指标为,得到班级辅导员、相关任课老师的认可,分值为10。
2.确定为预备党员阶段的认定标准。
确定为预备党员阶段的认定标准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和11个四级指标组成。思想品质、学业情况、社会工作、群众基础四个一级指标的分值分别为:40、20、20、20。在这个阶段,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内容与前一阶段相同,但“思想品质”指标的权重较前一阶段有所增加,三、四级指标的内容和程度均有所提高。比如,“思想品质”部分,增加了“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学业情况”部分,增加了“综合学习成绩有进步,获得各类奖励”的要求;“群众基础”部分,增加了“获得相关老师好评”的要求。
3.确定预备党员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阶段的认定标准。
本阶段的认定标准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和15个四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的内容和分值与前一阶段完全一致,但是指标的内涵要求更高,四级指标的内容更加细化。比如,在“社会工作”方面,新增加了“工作反思”的二级指标;在“群众基础”部分,扩大了参与评议群众的范围,增加了相关部门和社区邻里等评议主体。
(二)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的加权计分方法
本文在指标内容设计时,按照大学生党员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指标难度已经逐步加深,因此,各阶段的加权总分的评价标准采取一致的标准。同时,为体现党章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加权总分的评价标准应该达到“优”等,这包括两个维度的要求:
维度1:在新党员发展的各阶段,大学生在思想品质、学业情况、社会工作、群众基础各项得分的加权总分应不低于90分;
维度2:在新党员发展的各阶段,大学生在思想品质、学业情况、社会工作、群众基础四个项目中每一项的加权分都不应低于90分。
四、结语
任何一种指标都很难反映被评对象的所有特点和社会多样化的全部需要,因此,评价标准应该代表的是“有限且是核心的价值观”[2]。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代表的核心价值观,应体现党和社会需要的大学生党员所具有的精神本质,即大学生党员的核心品质。本文构建的大学生新党员发展标准旨在反映的核心品质为,大学生党员应该具有政治上的崇高追求、学业上的不懈努力、实践中的责任培养、社会中的高度认可等素质。
构建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模本是促进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的第一步。要使此评价模本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真正发挥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还需要研究多元的评价机制,获取准确的、能反映大学生真实状态的指标分值;进一步研究各种监督、激励机制,促进新党员发展的认定标准逐渐深化为大学生新党员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Pearson,P.D.Standardsand teacher education: a policy perspective. In M.E. Diez,V. Richardson & P.D.Pearson (Eds),Setting Standards and Educating Teachers:A National Conversation. Washington,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37-67.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
特约编辑:胡中良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认定标准;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11-0039-03
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是从入口关上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促进党员发展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党建理论和教育评价学关于学生评价的相关原理为理论指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等重要文件对党员标准的原则规定,结合高校不同群体对大学生新党员发展标准的主观要求,以及大学生在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探索构建有实践价值的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模本。
一、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的内涵
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是指在发展大学生新党员的整个过程中,符合主客观要求的一定的标准体系,其内涵包含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的评价主体是党及拥护党的非党群众两个主体。党员发展的认定标准既要符合党的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也要符合拥护党的非党群众对党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是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的统一。主观标准是指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标准要满足党及拥护党的非党群众这两个评价主体的要求。客观标准是指《中国共产党章程》等文件关于党员标准的规定。大学生新党员发展的认定标准既要符合客观标准,遵循规范性、普适性的要求,也要符合主观标准,体现大学生党员的特殊性和个性化特征。
(三)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是过程性标准与结果性标准的统一。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包括渗透性普及教育(党的启蒙教育)、确定为发展对象、培养教育考察、发展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阶段。过程性標准是指经历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所要求的主观和客观标准,结果性标准是指作为这些阶段结束所标志的主观和客观标准。从发展党员的整体过程来看,过程性标准与结果性标准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系统、合理的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体系,应以以下三个方面为指导原则。
(一)发展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原则。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发展性原则的核心思想。发展性原则是学生评价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1]对大学生新党员的评价,属于学生评价的一个方面,也应该遵循发展性原则。也就是说,构建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体系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政治发展和思想成熟,应使评价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成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有益途径。同时,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流程一般需要跨越两年以上的时间长度,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可能面临新的问题,发生新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要体现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思想,按照大学生各阶段的思想行为特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进步和变化,设置发展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标准,体现评价的层次性和引导性。
(二)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一、二、三条规定的党员的基本标准、本质标准和行为标准,是指导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原则性标准。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党员发展标准,还应该符合评价主体的主观性标准。实践中,主观性标准主要体现的是党员和群众对大学生新党员的要求。因此,构建大学生新党员发展的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既要体现党章的规定,还要协调体现不同主体的不同要求。
(三)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统一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党员的核心义务之一是“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党员必须在思想、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要有崇高的追求,大学生新党员发展的认定标准就应该包括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因素,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为目标。同时,我党一直坚持不拘一格吸纳人才的战略思想。党员队伍既需要又红又专的通才,也需要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能力的个性化人才。因此,在构建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体系时,不一定要求学生在每个方面都获得同样优秀的得分,而是在各个方面设置一定范围的评价分值,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定的包容性。
三、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模本
教育评价学关于“评价”的各种界定中,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简洁表述,即评价是在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包括“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两个部分。[1]根据这一理论结构,笔者针对党员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制定“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模本”。此模本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新党员发展各阶段的认定标准,是评价的“事实判断”部分;第二部分是认定标准的加权计分方法,是评价的“价值判断”部分。
(一)大学生新党员发展各阶段的认定标准
根据党章关于党员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评价的要求,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的核心内容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群众认可素质四个方面。相应地,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思想品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个人品质)、“学业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社会工作”(包括工作态度和实践成果)、“群众基础”(包括不同评价主体的意见),总分为100分。针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即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确定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按期转为正式党员的阶段,分别构建认定标准。各阶段的评价指标,由以上四个一级指标及下属各级指标构成,采用指标项目逐渐增加、要求逐渐提高的方法,注重各阶段的前后变化对比。
构建此指标体系的核心线索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根据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性、政治性方面要特别高于普通大学生的要求,各个阶段“思想品质”部分的指标权重都是最高的;第二,结合各类师生对大学生党员“学业情况”的不同要求,学业指标并不特别强调学生成绩的优异性,而重视成绩的进步和变化,强调学生争取入党的过程对学习效果的正面影响;第三,关于“社会工作”部分,从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构建,旨在鼓励学生通过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第四,关于“群众基础”部分,尝试反映各类师生和相关社会人士的多元主体要求,以此形成对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的科学评价。
1.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阶段的认定标准。
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阶段的认定标准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和10个四级指标。思想品质、学业情况、社会工作、群众基础四个一级指标的分值分别为:35、25、20、20。为了鼓励、吸收更多有入党愿望的学生向党组织靠拢,本阶段指标的内容反映了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要求。具体指标内容和对应分值如下:
思想品质:包括理想信念、理论素养、个人品质三个二级指标,分值分别为10、10、15。其中,理想信念包括政治立场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两个三级指标,分值分别为5、5,分别对应的两个四级指标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书内容对党的宗旨和本人的政治追求有深刻的认识,分值分别为5、5。理论素养包括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两个三级指标,分值分别为5、5,分别对应的两个四级指标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形势政策课学习认真、成绩在80分以上;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每季度至少撰写1篇思想汇报,分值分别为5、5。个人品质包括遵纪守法,生活作风良好两个三级指标,分值分别为10、5,分别对应的两个四级指标为:自觉遵守法律校规,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崇尚科学、为人正直、热爱劳动、不奢侈浪费,分值分别为10、5。
学业情况:包括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成果三个二级指标,分值分别为10、10、5。其中,学习纪律包括自觉遵守教学规章,自觉遵守考风考纪两个三级指标,分值分别为5、5,分别对应的两个四级指标为:无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无抄袭、作弊等行为,分值分别为5、5。学习态度包括努力争取个人进步,协助他人共同进步两个三级指标,分值分别为5、5,分别对应的两个四级指标为:按时完成作业,勤奋好学,经常与教师进行交流;积极主动为其他学业有困難的同学答疑解惑,分值分别为5、5。学习成果包括综合学习成绩为班级前50%一个三级指标,分值为5。
社会工作:包括工作态度、实践成果两个二级指标,分值分别为10、10。工作态度包括一个三级指标为,工作态度认真,能及时且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社会实践任务,分值为10。实践成果包括一个三级指标为,参与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分值为10。
群众基础:包括同学意见、教师意见两个二级指标,分值为10、10。同学意见包括一个三级指标为,与班级同学相处融洽(由班级民主测评的票数折算),分值为10。教师意见包括一个三级指标为,得到班级辅导员、相关任课老师的认可,分值为10。
2.确定为预备党员阶段的认定标准。
确定为预备党员阶段的认定标准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和11个四级指标组成。思想品质、学业情况、社会工作、群众基础四个一级指标的分值分别为:40、20、20、20。在这个阶段,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内容与前一阶段相同,但“思想品质”指标的权重较前一阶段有所增加,三、四级指标的内容和程度均有所提高。比如,“思想品质”部分,增加了“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学业情况”部分,增加了“综合学习成绩有进步,获得各类奖励”的要求;“群众基础”部分,增加了“获得相关老师好评”的要求。
3.确定预备党员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阶段的认定标准。
本阶段的认定标准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和15个四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的内容和分值与前一阶段完全一致,但是指标的内涵要求更高,四级指标的内容更加细化。比如,在“社会工作”方面,新增加了“工作反思”的二级指标;在“群众基础”部分,扩大了参与评议群众的范围,增加了相关部门和社区邻里等评议主体。
(二)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的加权计分方法
本文在指标内容设计时,按照大学生党员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指标难度已经逐步加深,因此,各阶段的加权总分的评价标准采取一致的标准。同时,为体现党章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加权总分的评价标准应该达到“优”等,这包括两个维度的要求:
维度1:在新党员发展的各阶段,大学生在思想品质、学业情况、社会工作、群众基础各项得分的加权总分应不低于90分;
维度2:在新党员发展的各阶段,大学生在思想品质、学业情况、社会工作、群众基础四个项目中每一项的加权分都不应低于90分。
四、结语
任何一种指标都很难反映被评对象的所有特点和社会多样化的全部需要,因此,评价标准应该代表的是“有限且是核心的价值观”[2]。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代表的核心价值观,应体现党和社会需要的大学生党员所具有的精神本质,即大学生党员的核心品质。本文构建的大学生新党员发展标准旨在反映的核心品质为,大学生党员应该具有政治上的崇高追求、学业上的不懈努力、实践中的责任培养、社会中的高度认可等素质。
构建大学生新党员发展认定标准与评价模本是促进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的第一步。要使此评价模本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真正发挥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还需要研究多元的评价机制,获取准确的、能反映大学生真实状态的指标分值;进一步研究各种监督、激励机制,促进新党员发展的认定标准逐渐深化为大学生新党员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Pearson,P.D.Standardsand teacher education: a policy perspective. In M.E. Diez,V. Richardson & P.D.Pearson (Eds),Setting Standards and Educating Teachers:A National Conversation. Washington,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37-67.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
特约编辑:胡中良